?

萊蒙托夫抒情詩《帆》情景交融的藝術美賞析

2019-04-26 01:10胡俊朋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意象

胡俊朋

摘要:《帆》是俄國著名詩人萊蒙托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詩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帆來傾訴自身的現實處境和精神追求。該詩分為三節,每節四行,篇幅短小但意蘊豐富,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幅波瀾壯闊、扣人心弦的畫面,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和審美體驗。本文以抒情與寫景的關系為切入點,逐句對該詩進行藝術美學剖析,旨在揭示其情景交融的藝術美感。

關鍵詞:萊蒙托夫;《帆》;借物抒情;情景結合;意象

中圖分類號:151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03-03

一、引言

萊蒙托夫(1814~1841年)是繼普希金之后俄國又一位偉大的詩人,俄國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稱其為“天才”。在短短二十七載的人生旅途中,詩人的藝術創作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就,為世界文壇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抒情詩《帆》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該詩創作于1832年,當時詩人年僅18歲,剛剛從莫斯科大學輟學,而后在彼得堡大學求學未果,深感內心不安,前途迷茫。而當時的俄國經歷了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處在沙皇專制的黑暗統治之下,進步人士受到殘酷鎮壓,社會表面上萬馬齊喑,實則暗潮涌動。詩人的個人遭遇與社會現實、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交織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創作前提和創作靈感。詩人將自己對前途的迷茫、對理想的追求、挫折的經歷及內心的孤獨與躁動不安寄托于“帆”的藝術形象之中,表達了向往自由、勇于斗爭、敢于反叛的進步精神。本文擬從情與景的關系切入,探究該詩情景交融的藝術美感,力圖釋明這首小詩何以如此意蘊豐富、震撼人心。

二、詩人簡介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生于1814年,逝世于1841年,逝世時年僅27歲。詩人萊蒙托夫有著短暫而不幸的一生,可以說他曲折坎坷的命運在童年時代就埋下了伏筆。萊蒙托夫的父親尤里·彼得羅維奇·萊蒙托夫是退役軍官,母親瑪利亞·米哈伊洛夫娜出身于名門望族。原本家庭幸福的萊蒙托夫在3歲的時候遭遇了母親去世的噩耗,5歲的時候又經歷了父親離家出走。從此,萊蒙托夫失去了家庭的溫暖,過著孤兒一般的生活。萊蒙托夫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孤獨的、灰暗的。他曾在一首小詩中這樣寫道:“我早己習慣于孤獨,我不可能和友人合群;我會把與他共度的時辰,統統看作虛度光陰?!痹娙说恼麄€童年時期是在外祖母的塔爾罕內莊園中度過的,外祖母將萊蒙托夫撫養長大,并使其受到了良好的貴族家庭教育。萊蒙托夫自幼體弱多病,但天資聰慧,能說流利的法語和德語。萊蒙托夫于1827年全家搬往莫斯科,而后于1828年進入莫斯科大學附屬貴族寄宿中學。從那時起,萊蒙托夫開始著手研究普希金和拜倫的詩歌,并開始了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1832年夏,不滿沙皇黑暗統治的萊蒙托夫參加了莫斯科大學驅趕反動教授的運動,并因此被迫離開莫斯科大學,隨外祖母遷往彼得堡居住。之后,詩人在彼得堡大學求學遭遇失敗,聽從親友的建議考進了圣彼得堡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在考入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的前夕,萊蒙托夫來到廣闊的波羅的海之濱,眺望薄霧中蔚藍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抒情詩《帆》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俄羅斯文學界一致認為萊蒙托夫是繼普希金之后俄國的又一位偉大詩人。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更是稱贊萊蒙托夫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這樣說道:“普希金之后,沒有任何一個詩人寫出過像萊蒙托夫這樣的詩,當然,萊蒙托夫也要歸功于普希金;不過,萊蒙托夫以某種有力的平實和表現的質樸為其特點”。批評家杜勃羅留勃夫說:“我特別喜歡萊蒙托夫的詩,不僅僅喜歡他的詩,我還同情他,分享他的信念……憂傷和厭世往往成為閱讀萊蒙托夫作品的后果。而當詩人讓人產生這種印象時,那是意味深長的!”另一位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在19世紀40年代就斷言:“萊蒙托夫在其晚期創作中“成了他之前所有詩人中最有獨創性的詩人”。著名短篇小說家契訶夫同樣對萊蒙托夫不吝贊美:“我不知道還有比萊蒙托夫更好的語言”。由此可見,雖然萊蒙托夫在短暫的一生中有著極為有限的文學創作時期,但他還是用其深邃的思想和優美的語言為世界文壇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萊蒙托夫就像世界文學廣袤天空中的一顆璀璨的流星,雖然稍縱即逝,但光芒四射,讓人難以忽視。

蔚藍的海面霧靄茫茫/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它把什么拋棄在故鄉?……

開篇第一句詩人便運用借喻的修辭手法,以“帆(n a p y c)”這一帆船的組成部分來代替整體。這一做法突出了帆船的線條感,使畫面具有了簡潔之美。以帆代船不但拉遠了視覺鏡頭,突出帆船的渺小與大海的廣闊,而且側面指出詩人與帆船的相對位置:仿佛詩人在海邊眺望,空間距離使帆船的船身以及各種細節部分都消失了,只剩下“帆”這一最具視覺表現力的部分存在于海天之間。水天相接處的直線與一葉風帆的弧線交織在一起,仿佛是一幅簡筆畫,形成了類似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線條美。

對于“帆”這一意象,作者運用形容詞“孤獨的”作為定語,僅用一個詞既指出數量只有一個,又巧妙地賦予帆以人的情感。在分析“孤帆”這一意象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群帆”這一意象。由于大海陰晴不定,兇險異常,此時風平浪靜,彼時便可能波浪滔天,因此,帆船作為一種輕型海上交通工具,往往結伴而行,或跟隨大船。中國古詩詞中便有“群帆”的意象:“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云共千帆舞,浪淘萬里沙“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由此不難看出,“群帆”意境開闊,氣勢恢宏,能表現出一往無前的豪邁氣魄。正是因為帆船往往成群結隊,氣勢恢宏,所以“孤帆”這一意更具獨特的情感表達價值。群帆的氣勢有多么恢宏,相反,孤帆就有多么渺小。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有同樣的例子:“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一片孤帆無四鄰,北風吹過五湖濱”。尋常事物的不尋常狀態往往會引起詩人的特殊關注和精神共鳴,這源自于詩人獨特的審美洞察力。

詩人在描寫帆的顏色時,并沒有用形容詞“白色的”,而是選用動詞“泛白、發白”。翻譯家把這一句翻譯為“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非常形象、貼切。此時帆所處的環境是海上的霧中。霧是半透明的白色,具有彌漫性特點,能遮蔽人的視線。霧與帆都是白色的,如何才能讓帆的形像不至于隱沒在霧中呢?“白色的”僅僅是顏色形容詞,缺乏視覺變化,難以吸引目光,而“閃著白光”兼具顏色和光澤表現力,兩者的藝術表現力高下立判。動詞“閃著白光”賦予帆影響整個畫面的主動性,使帆的形象在霧中脫穎而出,成為畫面的焦點。

在第一節的后兩句中,詩人提出了兩個問題。兩個疑問句直接賦予帆以人的思想。如果說第一句中“孤,,字的擬人效果不夠明顯,那么在這兩個問句中詩人用“尋找”和“拋棄兩個只有人才能做出的動作再次強化了帆的“人性”。帆孤零零地漂泊在海面上,它不是憑空出現的,也不是漫無目的的。它從何而來?去往何處?找尋什么?拋棄了什么?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吸引著讀者去深入思考詩人的創作意圖。

四、搏風擊浪——無關幸福

呼嘯的海風翻卷著波浪,/桅桿弓著身在嘎吱作響……/唉!它不是在尋找幸福,/也不想從幸福身邊逃亡

詩的第二小節用呼嘯的海風和翻卷的波浪刻畫了“風暴”這一意象,風暴是一種強對流的天氣現象,具有極強的危險性和破壞力?!帮L暴”在俄羅斯文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許多詩人都在創作中使用這一意象。普希金借它表現力量和美(《暴風雨》);涅克拉索夫從中發現苦難的盡頭(《苦悶??!沒有幸福和自由……》);高爾基將它視為新世界的搖籃(《海燕之歌》);勃洛克把它當作新世紀的洗禮(《十二個》)。

在抒情詩《帆》的第二節中,萊蒙托夫將“風暴”與“帆”構成意象組合,呈現出一幅帆船搏風擊浪的駭人畫面——風暴肆虐,摧殘風帆;風帆吱吱作響,抵抗風暴。眾所周知,無風三尺浪,而當風暴席卷大海時,海面則會掀起數米甚至數十米的巨浪,這對船只的航行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面臨波濤洶涌的海面,小小的帆船往往有傾覆,甚至沉沒的危險。通常情況下,帆船應該收起風帆,停泊在安全的港灣。而與現實恰恰相反,萊蒙托夫筆下的帆卻直面風暴,奮起抵抗,即使桅桿彎曲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也毫不妥協,毫不畏懼。波濤翻滾,狂風呼嘯,小小的帆桅桿嘎吱作響幾乎將要被折斷。在如此驚險的情景中,愈發凸現出小小的帆被詩人賦予的巨大精神力量,帆已經成為萊蒙托夫不屈人格的象征。

第二節的后兩句似乎是詩人對前面問題的回答,然而這個回答不但沒有解答清楚問題,反而使讀者更加疑惑?!鞍?!它不是在尋找幸福,也不想從幸福身邊逃亡!”首先,這句詩沒有正面回答帆在尋找什么,相反卻指出尋找的不是幸福。這非常不符合讀者的想象,幸福難道不是人人都期望得到的東西嗎?為什么帆搏擊風浪,目的競不是尋找幸福?接下來又指出帆也不是要逃離幸福。帆不是尋找幸福,也不是逃離幸福,由此可見,在詩人心中帆的目的與幸福無關,至少不是普通人追求的那種在塵世中安于平凡、波瀾不驚的幸福。那么帆到底是為了尋找什么呢?讀者心中的疑惑再次加深。

五、碧水晴空——祈求風暴

底下是比藍天清澈的碧流,頭上潑灑著金燦燦的陽光……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仿佛在風暴里有寧靜蘊藏!

當詩歌進入第三小節,畫面霎時明朗起來,碧水藍天,陽光明媚,仿佛第二小節中的風暴只是幻覺,從未發生過一樣?!暗紫率潜人{天清澈的碧流,頭上潑灑著金燦燦的陽光?!紫隆焙汀邦^上”仿佛一上一下的一對畫框,從天空和大海兩個方面限定了帆所處的空間,這個空間將帆與風暴徹底隔絕起來。在此空間內,帆處于清澈的碧波和金色的陽光的包圍之中,碧波和陽光都屬于能夠引起人積極情緒的意象,象征著和諧、溫暖與寧靜。清澈的碧波、金色的陽光、白色的帆三者各自具有明快的色彩,碧綠、金黃、亮白三中顏色和諧地統一于一幅畫中,畫面的整個基調是寧靜明朗的。同時,波紋縈繞,光線散射,兩者形成畫面的線條美。

在第三節的后兩句詩中,詩人終于正面回答了第一節中提出的帆在尋找什么的問題?!安话卜值姆珒簠s祈求風暴,仿佛在風暴里有寧靜蘊藏!”這兩句是全詩中最關鍵、最富有哲理、最體現詩人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是讀者最難理解的兩句。問題的答案終于得以揭曉——帆的最終目的是尋找風暴,準確地說是風暴中的寧靜。風暴與寧靜本來是兩個相矛盾的詞語,但在這里詩人卻獨具匠心地說風暴中有寧靜蘊藏。這種二元對立的形象思維模式,暗含矛盾統一的邏輯思維規律,無怪乎人們總要說杰出的詩人同時定是哲人。此時帆所處的環境正是碧水晴空,這本身不就是寧靜嗎?為什么帆偏偏要尋找風暴中的寧靜呢?這是因為詩人對風暴中的寧靜和碧水晴空中的寧靜有著不同的哲學理解。在詩人眼中,碧水晴空體現的寧靜是淺顯的、表面化的,是安于平凡的象征,而風暴中的寧靜則有著更深的哲學內涵,象征詩人在斗爭中獲得心靈的寧靜。

六、結語

在寫景方面,全詩分為靜——動——靜3個部分,構成3幅動人的圖畫:霧中孤帆圖、搏風擊浪圖、碧海晴空圖。詩人運用蒙太奇手法,將時空瞬間轉換。3個場景之間沒有過渡,直接拼接在一起,產生了每個場景單獨存在時所不具備的特定效果。每個畫面雖然只表現一定的內容,但按照特定順序出現,便產生了引導讀者情緒、激發讀者聯想、啟迪讀者思考的作用。尤其是在后兩個畫面中,風暴和晴空瞬間切換,對比強烈,產生了極強的感官沖擊力。此外,詩人在意象選擇和色彩搭配方面也獨具匠心,“白帆”“藍?!薄氨滩ā薄敖鹕年柟狻钡纫庀笊{和諧,搭配合理,極具視覺美感。由上可知,對場景的分切和拼接以及對富有表現力的意象的選取使抒情詩《帆》的景物描寫相互照應,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在抒情方面,全詩分為設問——反面回答——正面回答3個步驟:何去何從、無關幸福、祈求風暴。全詩圍繞帆的目的,即“帆到遠方尋找什么”的問題,逐步揭示思想內涵。同時,擬人的修辭手法貫穿全詩,以“孤”字統領,隨后“尋找”“拋棄”“逃亡”“祈求”一系列動詞賦予帆以人的動作和思想。詩人借物抒情,將個人遭遇和情感體驗巧妙地融入“帆”的藝術形象之中。帆象征詩人自己。霧中孤帆象征詩人背井離鄉、孤獨迷茫。帆搏風擊浪象征詩人向往自由,敢于反抗當時沙皇的高壓統治。帆找尋風暴中的寧靜象征詩人不愿安于平凡,相信只有在斗爭中才能獲得心靈的寧靜。

縱觀全詩,萊蒙托夫的抒情詩《帆》結構工整,構思精巧。每一節都是前兩行描寫意象與景物,后兩行借帆抒發情感。正是由于詩人在意象選取和景物描寫方面的精雕細刻,情感抒發才能順理成章地逐步推進,最終達到意蘊豐富、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抒情詩《帆》也成為了將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完美運用的經典之作。

猜你喜歡
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維導圖學習古詩詞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朧意象
意象花園
來自林間的風
抓住古詩詞教學的核心:解讀意象
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學習策略研究
英語讀思言的隱喻意象與教學互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