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能過剩的成因分析

2019-05-30 12:08吳利學劉誠
治理現代化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產能過剩

吳利學 劉誠

摘 要:雖然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現象,但對比其他國家情況,中國的產能過剩卻呈現出程度更為嚴重、行業更為廣泛、長期性和反復性、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等特點。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有周期性因素,但更主要是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中國的產能形成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地方政府與投資企業在招商項目市場中的匹配行為,只有當市場參與者對項目投產的貢獻與其項目收益分配比例一致時,行業產能才是最優的。特別地,當政府的收益分配比例超過其對項目匹配的貢獻強度時,行業產能就會出現相對過剩。所以,只能通過進一步改革,特別是同時完善和規范政府、企業兩方面行為方式才能逐步實現匹配雙方的貢獻與收益相對等。

關鍵詞:產能過剩;一般性原因;項目匹配;貢獻與收益比例

中圖分類號:F123.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729(2019)03-0038-07

產能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頑疾”。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同領域、不同程度和不同表現形式的產能過剩問題反復出現,而且對經濟健康的危害越來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央政府在不同時期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特別是近期大有“猛藥去沉疴”的態勢,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只有找到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的根本原因、闡明其形成機制,才能辨證施治、標本兼治,從而實現藥到病除。

一、對中國產能過剩需要更深入的認識

(一)中國產能過剩的特點

在計劃經濟時代,盡管也存在供需不平衡,但總體上中國經濟處于全面短缺狀態。改革開放特別是城市改革全面啟動之后,第一次嚴重的產能過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服裝紡織行業,隨后是90年代前半期的家電行業,90年代后半期的煤炭、發電等行業,以及最近一輪的新能源、鋼鐵等行業。雖然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現象,在世界各國基本都會存在,但對比其他國家的情況,中國的產能過剩大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中國產能過剩程度更為嚴重。以鋼鐵行業為例,根據世界鋼協的統計,2013年全球范圍內鋼鐵產能達到20億噸,產能利用率為80%左右,其中中國產能約10億噸,占到全球產能的50%,但整體利用率卻不到75%。

第二,中國產能過剩行業更為廣泛。根據《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的相關數據,當時中國制造業平均有近30%的產能閑置,約35.5%的制造業企業產能利用率低于75%。除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傳統行業外,光伏、風電設備等新興行業也出現嚴重的產能利用率不足,甚至汽車、機械等高端產業也被國務院列入產能過剩行業。

第三,中國產能過剩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的特點。中國不少行業的產能過剩呈現長期性的特點,或是每輪周期反復出現,或是長期持續,從行業產業鏈部分環節向整個行業蔓延。比如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已經持續了十多年,目前過剩產品已經蔓延到全國各個主要市場,涉及絕大部分鋼材品種。而且,每當去產能取得一定成果后,一些過剩產能就會悄然死灰復燃,甚至報復性反彈。

第四,中國產能過剩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發達國家不少企業儲備部分過剩產能是為了維持其市場地位,因而對企業經營影響不大。而中國產能嚴重過剩企業則大面積出現產品滯銷,現金流枯竭,相當一部分是資不抵債而尚未進入破產程序的“僵尸企業”。大范圍的企業經營困難,使得金融系統和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風險都比較高。

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有周期性因素,但更主要是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重視中國產能過剩特殊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一般性,在治理政策上也不能忽視這些一般性原因的影響。

(二)產能過剩的一般性原因

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普遍現象,從一般性的產能過剩形成來講,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宏觀周期因素。從經濟周期來看,由于受到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正常規模的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在經濟衰退期表現為暫時的過剩[1](P31)。實際上,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產能過剩已具全球化特性,成為世界性難題,而且多數國家過剩的領域也具有共性。不過,通常情況下發達國家的周期性產能過剩,會隨著經濟繁榮而緩解,對經濟發展的長期危害并不十分突出。

第二,企業策略性行為。從產業組織角度來講,建立過量產能是企業在寡頭競爭中的策略性行為,是在位企業對潛在進入者的可置信威脅或進入壁壘,企業保有一定的過剩產能可以應對市場多變的經濟環境[2](P39)。

第三,市場協調問題。企業動態理論認為,企業進入新興市場的過程面臨不確定性,而過度自信會導致它們傾向于提供高于市場需求的生產能力[3](P75)。在此基礎上,林毅夫等人提出“潮涌”理論,認為趕超型國家通常對行業發展前景會形成社會共識,引發投資的“潮涌”現象,進而導致產能過剩[4](P128)[5](P6)。

第四,進入壁壘問題。產能增加的技術層面的原因是進入壁壘少,技術難度不大。過剩產業一般是資本密集型,而不是技術密集型。投資容易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資本不斷進入,且關停成本高不易退出。張軍等人以自由進入的企業數量可能會大于社會福利最大化情況下的企業數量(即過度進入定理)解釋過度競爭或產能過剩[6](P22)。

第五,環境保護成本問題。當企業生產具有環境外部性的時候,如果環保成本未納入私人成本,導致企業生產規模超過社會最優的生產規模,這是典型的市場失靈的表現。由于環境污染監管一直存在難題,而且環境政策制定者往往并沒有按照最優條件進行政策設計,因而具有較強的負外部性的行業容易形成過剩產能。

以上市場供求、經濟周期、產業組織等方面的原因,是導致一般性產能過剩的常見原因,也是中國產能過剩的部分原因。但是,由于中國產能過剩的特殊性,這些原因并不足以解釋它的全部。例如,產業組織觀點認為只有具有市場地位的大企業才會形成過剩產能,而企業動態觀點僅能解釋新興行業的潮涌現象,無法解釋中國已經存在產能過剩的產業仍不斷有新增投資的現象。此外,這些理論所預測的產能過剩程度十分有限,遠小于中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實際程度和持續強度。

猜你喜歡
產能過剩
“一帶一路”引領河北順利實現過剩產能轉移
基于管理會計的視角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的探析
財經科學(2016年10期)2016-12-19
鋼鐵產業產能過?,F狀、原因及化解對策
我國產能過?,F狀及對策分析
機械制造業如何應對產能過剩危機
中國僵尸企業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研究
煤炭行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