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夫卡五則

2019-07-25 04:41張曙光
北方文學 2019年16期
關鍵詞:洛德猶太卡夫卡

張曙光

1

馬克斯·布洛德在受到廣泛贊譽的同時也受到了苛刻的批評,如果我沒有記錯,昆德拉就是其中的一個。贊譽和批評的原因都與卡夫卡有關。布洛德殘忍地拒絕了朋友的臨終要求,沒有燒掉而是保全了卡夫卡的全部手稿。他被認為曲解了卡夫卡,但他是最早(甚至可能是在卡夫卡生前唯一的一位)認識到卡夫卡是一位偉大作家的人。作為朋友,他無疑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同樣作為寫作者,在他那里沒有對卡夫卡的一絲的妒忌,只有全力的推崇,但他在最后關頭卻背叛了朋友,前提是出于對文學的忠誠。他和卡夫卡的關系有些像龐德與艾略特?似乎也并不怎么像。沒有龐德,艾略特的《荒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但仍然會以原初的形式出現,但沒有了布洛德,我們有誰會知道只發表過幾篇作品的卡夫卡?而受到卡夫卡影響的二十世紀文學也許會由此改觀。

據最新一本卡夫卡傳記的作者默里說,布洛德并非沒有天才(只是可能他的天才在卡夫卡的面前被沖淡了),他的作品也頗受讀者的歡迎,卡夫卡的一本什么書印了四百冊,卻只賣出二百冊,而布洛德的小說《第谷·布拉赫》卻售出一萬四千冊,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后來布洛德沒有以創作揚名,很大原因正是由于卡夫卡??ǚ蚩ㄋ篮?,他就扮演了卡夫卡的角色,整理出版他的作品,并讓他的名聲傳遍整個世界(這樣說一點也不過分)。他成功地做到了卡夫卡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可能也永遠不想做),這些事情對于我們這些可憐的讀者來說不僅必要,而且是一種福音。布洛德所做的遠非放棄劃一根火柴那么簡單。在1939年,為了避開德國納粹(卡夫卡的兩個妹妹就死在了集中營),他帶著卡夫卡的手稿跑到了以色列避難。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又保護了這批手稿,使之“免受中東國家政治騷亂的破壞”。這些手稿現在被牛津大學的圖書館收藏。我不知道布洛德后來沒有寫出更出色的作品是否與他的這些工作有關?也同樣不知道有沒有關于布洛德的一本單獨的傳記,我們今天對他的了解大都來自有關卡夫卡的研究。也許,布洛德與卡夫卡是一體的,上天賜予二十世紀文學以卡夫卡,同樣也賜予了二十世紀文學以布洛德。布洛德是卡夫卡的保護神,不,他簡直就是另一個卡夫卡。

2

寫于1902年的《記一次戰斗》是我們能夠見到的卡夫卡最早的文字,在中譯的卡夫卡全集中這篇作品被譯成了《一次戰斗紀實》。我懷疑這篇幻想的作品與夢有關,當然也要包括其他的一些作品。那種非邏輯性的情境快速轉換只有在夢中能做到。文學就是夢,是生活之夢,存在之夢,真理通過夢來向我們宣示。

另外值得提到的還有卡夫卡的語言。他的語言既簡單又樸素,然而曲折迂回,純正、精確,同時具有質感。他很少直接肯定什么,后面的句子不斷地對前面的進行修正或是懷疑。他的描寫卻非常簡單,在更早出版的克勞斯·瓦根巴赫《卡夫卡傳》中提到,他對布洛德說過,在很簡單的事情中,也有吸引人的魔力。在瓦根巴赫的傳記中提到了布拉格德語,并對其提出了中肯的批評:

在當地的許多居民看來,“布拉格德語”是獨占鰲頭的,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與它媲美?!诜N族隔離的壓力下,布拉格德語越來越成為國家資助的節日用語了,在這種語言里,濫用詞匯、堆砌形容詞和修飾語的情況特別突出,里爾克在晚年的時候,經常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在百科全書中尋找已經過時的、不再使用的短語,這就很能說明布拉格德語的弊病。布拉格人這種浮夸、做作的語言,其根本原因就是語言貧乏。

卡夫卡所做的只是“從周圍環境中掃描、汲取語言素材,他作出這個決定的目的,是要尊重事實”?!白鹬厥聦崱边@個詞的原意是什么無法知曉,但卻頗為耐人尋味,據說這是“因為干癟的布拉格德語不能像用途很廣的語言一樣,也不能像方言一樣,準確地傳遞信息,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想這種所謂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或許可以和“尊重事實”相互映襯。

在英國人默里的傳記中對瓦根巴赫的觀點做了進一步肯定,他也認為,布拉格的德語作家在語言上和在社會生活上一樣孤立,他們在寫作時使用的語言與日常用語之間沒有關聯,這就切斷了語言活力的源頭。

作家除了需要有對文學的虔誠,也要有一點謙卑,這謙卑是對真實和語言而言的。作家充其量只是凈化和豐富語言,而不能創造語言,尤其不能關起門來通過查閱百科全書來創造語言,只有生活本身才能創造語言,作家不過是拾取其中的碎屑來進行自己的創作而已。

卡夫卡同父親赫爾曼·卡夫卡的關系也同樣被評論者們津津樂道。但從幾部傳記中,我們幾乎看不出他的父親對他實施了怎樣的暴政,他只是一個專制家庭的家長,也算不上對子女不夠慈愛。這種父子間的矛盾帶有某種普遍性。只是兩人無論在外形上還是在性格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父親的粗魯、強勢和對兒子的忽視(尤其是對他的寫作)對兒子構成了威脅,而由于自身的敏感使卡夫卡進一步陷入了孤獨中并在想象中做出了無限的夸大。從《判決》到那封著名的寫給父親的信中我們看到這種不滿是如何升華并從隱秘走向公開的(至少卡夫卡是想這樣做的)。我不同意南非作家戈蒂默在她的小說中對卡夫卡的反駁,說他不關心猶太人的苦難更是帶有政治上正確的色彩。被人們忽略的是,正是這位高大魁梧且在生意上成功的猶太商人赫爾曼成就了卡夫卡。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卡夫卡生活上的不幸,但卻成就了他的創作。如果說,布洛德是保全了卡夫卡,那么赫爾曼確實使卡夫卡真正成為了卡夫卡。

3

讀卡夫卡,我們更應該把他看作是一位關注人類生存處境的作家,而不僅僅是一位猶太作家。但他并非對猶太歷史和猶太文化毫不關心,只是他把猶太人的苦難升華到一個更具普遍性的境地。

辛格是講故事的大師,他的短篇小說《卡夫卡的朋友》寫到了一個與卡夫卡有過一段交往的落魄猶太演員?!翱ǚ蚩ㄏ氤蔀楠q太人,卻不得其門。他想生活,又不知道怎么生活?!睋v,卡夫卡第一次去妓院是由他帶去的,而卡夫卡竟然驚慌失措,逃之夭夭。小說中的細節想來是辛格杜撰的,但也許他真的認識或見過基查克·洛維這個人。

事實上,洛維比卡夫卡還要小,他是一個猶太劇團的經理,在1911年的一次巡回演出中認識了卡夫卡,據說當時他們的演出讓卡夫卡“欣喜若狂”。洛維幫助卡夫卡了解了猶太文化,進而了解了猶太歷史,而不是帶他認識了妓女。

洛維死于納粹集中營,和卡夫卡的親人和朋友一樣。

4

卡夫卡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無疑是《變形記》。在這篇作品里,一個不堪工作重壓的推銷員格里高爾從睡夢中醒來,竟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甲蟲。根據雅諾什的回憶,隨后很多作品也寫到了變形,如狐貍變美女之類。他氣憤地告訴了卡夫卡有人抄襲他,后者卻微笑說,我們都是在抄襲上帝。

無論雅諾什的回憶是否可靠,但其中提到的作品總該是存在的,我們同樣相信,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卡夫卡《變形記》的影響。在這篇作品中,格里高爾一開始就想到了這只是一個噩夢,并努力想從夢中醒來,但最終證實了這是一個真實的變形,一直到他死去,他也沒有擺脫他的甲蟲的形狀。但令人吃驚的,在《變形記》準備出版時,卡夫卡寫信給庫爾特·沃爾夫出版社,擔心封面設計者會把格里高爾畫成一只大甲蟲:

我想到這樣的問題,他會不會去畫那個甲蟲本身?別畫那個,千萬別畫那個!……這個甲蟲本身是不可能畫出的。即使作為遠景也不行?!偃缭试S我對插圖提建議,那么我會選擇諸如這樣的畫面:父母和商務代理人站在關閉的門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和妹妹在燈光明亮的房間里,而通向一片黑暗的旁邊那個房間的門敞開著。

默里認為,卡夫卡要說明的是變形是一種隱喻而非事實。這同樣會使我們想到人們對但丁《神曲》的疑問:但丁在他的這部作品中是把地獄、煉獄和天堂當作一種隱喻來寫,還是將其作為真實的境地?人們總是無法弄清,為什么在《地獄篇》中,但丁一覺醒來,竟然發覺自己置身于一片黑暗的森林,里面不但有恐怖的野獸,而且還是通向地獄的門戶?!渡袂防锩娴牡『汀蹲冃斡洝防锏母窭锔郀栆粯?,他們處于真實的境地而不是處在夢境中。讀厚厚的三卷本的《神曲》,我們除了認為但丁真的認為存在著地獄、煉獄和天堂,而且虛構了到那里的一次特殊經歷,并不是想把它寫成寓言或隱喻。相反,他是在盡全力地使讀者相信那些地方真的存在,而且他真的去過那些地方。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這確實是隱喻,正像有人指出的那樣,在《神曲》中很少能看到隱喻,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隱喻,但這是就作品的本質而言,而不是寫作的手法?!蹲冃斡洝芬彩沁@樣,這又形成了卡夫卡的一貫悖論:這不是隱喻,這是一個隱喻??ǚ蚩ㄒ幌蛉绱?。在和菲麗絲的熱戀中,他就這樣寫道,沒有她我不能活下去,和她在一起我同樣不能活下去。甚至在他臨終前,他忍受著病痛的巨大痛苦,他對醫生說,“殺死我,否則你就是兇手!”在他的隨筆中,他這樣寫:

藝術的自我忘懷和自我升華:明明是逃亡,卻被當成了散步或進攻。

德國學者瓦爾特·比梅爾在分析《饑餓藝術家》時這樣說,“饑餓藝術家的活動乃是對一種自然需要(即攝取食物)的不斷否定。他能夠否定自然必然性,即自然的局限性,這難道不是他的自由的一個標志么?然而,這種‘自由卻導致了最大的不自由,因為他除了否定之外總是一無所為?!币苍S,這種悖論正好是我們理解卡夫卡作品的一把鑰匙。

5

讀過卡夫卡作品的人們,大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卡夫卡總是很陰郁,甚至會有些冷酷。事實上,他工作很受好評,與上司和同事的關系也相處得不錯,至少他們沒有把他視為異類??ǚ蚩ǔ藥в袑懽髡咦畛R姷慕箲]外,總的說來他的目光和笑容很迷人,即使在病中,在他和多拉在一起時,也經常開懷大笑。當然,這并不能排除他的敏感和孤獨。但正如默里指出的那樣,“他絕對不是被社會遺棄的棄兒?!弊盍钗曳锤械氖?,有人竟然把他與《地洞》中的那個可憐的生物聯系起來,認為他是一個可憐蟲,對世界充滿了恐懼。持這樣觀點的人,不要說沒有讀懂卡夫卡,也大大地歪曲了卡夫卡的人格和思想??纯此麑ψ约核劳龅膽B度,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多么具有勇氣的人。他把對世界的絕望放大了,目的是讓人們去尋找希望。他熱愛的是文學,但他的文學創作遠遠超出了文學本身。除他的作品,除了感受到其中巨大的藝術魅力外,有誰不會被引發對這個世界上人類境遇的思考?生活中的卡夫卡,溫和而富有愛心,而且,如傳記作者所說,還相當有魅力,頗討女孩子的喜歡。在默里的書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卡夫卡的一位女病友回憶,有一次她正在拍一只蒼蠅,卡夫卡對她發了火,說:“你為什么不能讓這只可憐的蒼蠅好好待著,它何曾觸犯過你呢?”

這句話出自寫出《在流放地》的卡夫卡之口,讓人有些不好理解。不是說他應該殘忍,而是通過那部作品中對殺人機器殘酷的描寫,我們至少會認為卡夫卡不會在意這種司空見慣的小事,但從這樣的小事中,我們恰好可以看出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也理解了卡夫卡為什么會寫出《在流放地》這樣的作品,當然也清楚了在寫這樣作品的同時他忍受了多大的折磨,他內心的憤怒和憎恨。我喜歡卡夫卡,如果沒有他那些偉大的作品,只是根據他為一只可憐的蒼蠅說話這一點,我同樣會喜歡他,甚至敬重他。對人類和所有生命的愛應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并不是出自什么所謂的宗教教義。如果僅僅出于教義和理性才會去愛,那么我要說,這種人在人性上是不夠健全的。人類正是因為失去了愛的能力,才會有這么多的暴力和屠殺。經過兩次大戰和集中營,人們似乎仍然沒有任何省悟。甚至在寫作者中,他們關心的也只是寫作本身。像禁止打蒼蠅這類事情,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是在檢驗我們是否失去良知,或靈魂是否麻木。

在默里的傳記中,他還提到了卡夫卡一直都在尋找一種堅實、正確的生活基礎,并不希望被后人當作預言存在的荒謬性的先知。他努力在做一個平凡的人。有一次,在柏林,卡夫卡和多拉到住處附近的公園,遇到了一個哭泣的小姑娘,因為丟失了玩偶而哭泣??ǚ蚩ò参啃」媚镎f,玩偶只是旅行去了。小姑娘偏偏是位理性的實證主義者,她要卡夫卡提供證據,于是卡夫卡回去后很認真地用玩偶的語氣寫了一封信,說它在這里待膩了,想換換地方。一連三個星期,卡夫卡每天一封信,報告玩偶的旅行經歷,最后玩偶遇到了一個小伙子,和他結了婚,讓小姑娘明白它再也不會回來了。

據在卡夫卡臨終前照顧過他的一位修女回憶,在彌留時,多拉帶來了一束鮮花,讓卡夫卡聞一下:

卡夫卡最后一次抬起了頭,深深地聞著花朵的香氣?!y以置信的是他的左眼睜開了,仿佛他又活轉過來。他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微笑起來表情是那么地豐富。

責任編輯 ? 韋健瑋

猜你喜歡
洛德猶太卡夫卡
《卡夫卡傳》
美國猶太作家的以色列書寫
美國猶太文學“第三代”現象研究——猶太敘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構
《浪子回頭》和《猶太新娘》:兩幅神作看懂晚年倫勃朗
最愛風景的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