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我國環境審計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9-07-29 09:05李建峰
財訊 2019年32期
關鍵詞:政府審計生態文明環境保護

李建峰

摘 ?要:本文以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低碳經濟為背景,通過闡述環境審計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國政府環境審計存在的諸如環境法律法規不完善,環境審計條件不成熟、環境審計結果執行機制有弊端等問題,并從國家宏觀規劃、行業中觀引導和個人微觀實施三個方面提出完善環境審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政府審計

一、環境審計相關理論概述

(1)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審計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倡導低碳經濟,但部分企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向自然無限索取,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利益最大化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環境審計人員通過定期對企業的環境活動進行鑒證,公示審計結果,責令其限期整改,規范企業的環境行為,以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2)環境審計概述。陳思維(1998)認為,環境審計是政府、民間和企業三大審計主體監督評價環保政策的實施和因經濟行為而產生的環境問題的活動。劉長翠(2005)認為環境審計屬于環境審核的一部分,其內容應當包含對環境管理系統有效性的評價。王恩山(2005)認為,政府除了對環保資金和環保政策進行審計外,環境投資項目亦應得到重點關注。

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環境審計的現狀分析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正式開啟環境審計的征程,雖取得一定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許多問題。

(1)環境審計法律法規支撐不足。目前,我國相繼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礦產資源法》等8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和50部環保行政法規,基本形成了有我國特色的環境法律體系。但隨著環境問題的多樣性,環境審計內容更加廣泛,目前我國的環境立法缺乏對某些環境審計實踐事項的具體法律規定。同時,我國環境會計準則和環境審計準則的缺失,造成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主觀性過強,加大了環境審計風險,制約了環境審計的發展。

(2)審計主體發展不均衡,環境審計模式不明確。鑒于我國的國情和環境審計的特點,政府機關、社會中介和企業內部審計三大審計主體發展極不均衡。首先,環保資金主要出自財政撥款,故其審計應由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以政府環境審計為主導;其次,我國環境審計時間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積累不足,環境審計準則尚不明確,民間審計參與環境審計的難度很大;最后,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強制企業披露環境信息,企業環保意識薄弱,內部環境審計發展受到限制。

(3)社會各界對生態文明審計不夠重視。環境審計作為新興事物,公眾對其在保護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認識不夠,不能參與其中。同時,部分審計人員認識不到環境審計工作的特殊性,把環境審計當作傳統財務審計對待,僅關注環保資金的運用,對企業環境內部審計的思考不足,這些都阻礙了環境審計工作的推廣。

(4)環境審計范圍、形式受限,審計質量不高。2003-2014的16個環境審計公告數據顯示:16個公告中環保資金審計項目9個,占公告總數的56.25%;環保建設項目審計項目3個,占公告總數的18.75%;環境政策法規執行審計項目3個,占公告總數的18.75%;環境績效審計項目僅1個,公告總數的6.25%。從公告數量分析,績效審計所占比重很小,政府審計機關很少評價環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時,環境合規性審計過程中容易忽視政策本身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環境審計的質量。

(5)環境審計實施條件尚待提高。環境審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人力、物力、技術等條件成熟。一是環境審計人員的素質不高?,F階段我國環境審計人員知識結構比較單一,50%以上人員出自財務審計專業,環境科學專業人數不足10%,環境法律專業人員不足6%。二是環境審計的技術投入不足。環境審計過程中會涉及污染程度監測、大氣質量監測、水質量監測等技術問題。依托專門的監測機構,需要大量的財力和技術投入,這是目前環境審計無法廣泛開展的癥結所在。

(6)環境審計結果執行機制存在弊端。一是環境審計公告數量少。2006年,我國開始環境審計結果公告。截至2014年審計署結果僅204項,環境審計的公告僅17個,占公告總數8.33%。二是公告可理解性差。環境審計結果公告對審計項目的某些細節問題表達模糊,公眾不能準確理解相關信息。三是社會關注度低。政府對環境審計結果公告的宣傳力度和利用程度不夠,未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無法發揮其監督作用。四是規避實質問題。公告很少評價領導干部在貫徹落實資源環保政策,使用資源環保資金,開發建設資源環保項目過程中的責任履行情況等實質問題。五是處罰力度不夠。政府環境審計處罰不夠嚴厲,未能引起被審計單位重視,審計效果差。

三、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環境審計的建議

(1)國家宏觀規劃,健全法律法規,強化環保理念。一是完善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①將環境保護與環境審計寫入憲法。修訂憲法,從憲法高度對環境審計進行框架式的概括,確定環境審計的重要地位;②修訂審計法。對環境審計的相關內容,如工作原則、工作方法等進行補充,明確政府環保部門和政府審計機關的分工合作問題,增強了政府環境審計的公信力;③修訂環境保護法。與時俱進,充分考慮擴大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環境保護的新問題,擴大法律的覆蓋面,明確權威的法律依據,彌補環境審計制度的缺失。二是構建明確的環境審計準則。制定專門的環境審計準則,規定環境審計人員的工作標準,督促其嚴于律己,各司其職,提高我國環境審計的效率和效果。環境審計準則制定要依托法律,與時俱進,要導向鮮明,注重細節。三是加大環境審計理念宣傳力度。政府機關應利用廣播、電視、新媒體等手段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使公眾對政府環境審計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增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應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監督相關單位落實環保措施,嚴厲查處違規企業及相關人員,對通過審計發現的環境問題進行徹底整改。

(2)行業中觀引導,健全審計模式,拓展審計內容,強化結果透明度。一是借鑒國外經驗,健全審計模式。國際上成熟的環境審計發展模式是 “政府主導,民間和企業內部審計為輔”,三方合力進行。而我國環境審計主要由政府審計機關執行,力量相對單薄。一方面,應確定清晰的環境審計準則,積極吸納社會中介機構參與環境審計;另一方面,逐步強制企業披露環境相關信息,增強企業環保意識,促使企業改進環境管理薄弱環節,制定環境內部控制,引導企業環境內部審計的發展。二是突出環境績效審計,拓展審計內容?,F階段,環境績效審計在政府環境審計中比重較小。審計機關應將注意力轉移到環境績效審計上,實行全面審計,拓寬審計內容。三是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強化結果透明度。首先,將環境履責情況與政府官員政績掛鉤,作為官員提拔標準,激勵領導干部對環境問題加強治理,提倡“環保生產”,綠色發展;其次,審計機關要將環境審計結果及時公布于眾,廣開言路,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最后,加大處罰力度,貫徹責任追究制度。將環境治理績效作為考評官員重要指標,采取強制措施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增強責任主體環保意識。

(3)個人微觀實施,多渠道提高環境審計人才的專業素質。一是提高主動學習能力。審計人員應主動學習國外先進審計方式方法,尋求審計技術突破,收集真實、有效的環境數據,提高環境審計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強化人才引進和后續培訓。建立專門審計人才培養機制,引進不同學科專業人士,提升環境審計人員知識層次;三是利用專家的工作。在環境監測方面要與國內外知名外部專家建立合作關系,必要時要利用專家的工作。四是構建信息交流平臺。以政府環境審計為主導,構建一個信息平臺,強化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和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陳思維.環境審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2]劉長翠.企業環境審計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王恩山.受托環境責任運行機制探索[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11):35.

[4]王健姝,楊智慧.環境審計準則研究[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2):33-38.

[5]耿建新,牛紅軍.關于制定我國政府環境審計準則的建議和設想[J].審計研究,2007(4):8-14.

猜你喜歡
政府審計生態文明環境保護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政府審計職業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風險與防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