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意義、路徑選擇與未來展望

2019-09-10 07:22姜威
北方論叢 2019年1期
關鍵詞:東北振興

[摘要]東北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關乎國家發展大局。東北全面振興既是我國復興老工業基地機制探索與經驗積累的需要,也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筑牢北方生態屏障的需要, 還是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堅持走自力更生發展道路的需要,更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首先要重塑東北地域經濟文化,優化營商環境;其次,要發揮比較優勢,把農業打造成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再次,要注重優化東北地區第二產業的產業生態系統,引領區域工業復興;最后,要創新性開發生態資源,推進生態環境產業化發展。展望未來,只要我們能夠理性對待唱衰東北言論,保持定力,堅定東北必將重振的信心與決心,同時,充分激發人才活力,發揮比較優勢,塑造區位優勢,必能重構東北發展的競爭優勢,把東北地區打造成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前沿,從而實現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

[關鍵詞]東北振興;老工業基地;東北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9)01-0001-08

Strategic Significance , Path Selection and Future Vision of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JIANGWei

(College of Marxism ,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 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Northeast is our nation’s important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base ,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of Northeast concern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untry.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not only is the need ofexploring mechanism and gathering experience for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 and the need of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building Northeast ecological barrier , and the need of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sticking to the path of self-reliance , but also is the need of building our nation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achiev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To promote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 regional economic culture of Northeast should be rebuil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should be optimized.Secondly ,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trive to build agriculture into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Thirdly , industrial eco-system of secondary industry of Northeast should be optimized,so that leading region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Lastly , we should creatively exploit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uses.As we look into the future , as long as we rationally treat The Northeast-won’t-make-it comments,and stay focused and strength co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 of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 at the same time , we fully motivate talents , give full play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hape regional advantage,so that Northeast competitive edge will be rebuilt , so as to making The Northeast into the open forefront faces the northeast Asia , thus achieving comprehensive all-dimensional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Key words: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the old industrial base;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現代意義上的東北是指遼寧、吉林、黑龍江及蒙東地區,東北是中國的地理大區和經濟大區”[1](p.1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北地區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裕的自然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經濟迅速崛起并成為我國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和裝備制造業基地,被譽為“共和國工業長子”。改革開放后,東北地區遠離改革開放前沿,加上體制機制的羈絆,區域經濟開始日漸衰退。1980年,東北三省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14.3%,2001年,東北三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占全國的11.1%,而在改革開放前,東北地區工業占全國比重最高值曾達到26%。

2003年,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政策效應曾推動東北三省經濟以超過全國平均速度增長,東北三省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也有所提高。2015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經濟大幅下跌,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遼寧經濟增速排名墊底,黑龍江經濟增速排名倒數第三,吉林經濟增速排名倒數第四。東北老工業基地遭遇資源型、結構性、體制性衰退。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開始實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2018年,上半年,吉林以2.5%的經濟增速排名墊底,遼寧經濟增速為5.6%,黑龍江經濟增速為5.5%,與全國6.8%的經濟增速仍有一定差距。2017年,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常住人口出生率統計數據顯示,黑龍東、遼寧、吉林分別以6.22‰、6.49‰、6.76‰位居后三位,遠低于全國12.43‰的平均值,這從側面反映了東北人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信心不足。但是,“東北地區擁有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億多人口,建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 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至關重要”[2]。因此,在新時代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探討東北重振的方向、路徑、對策也具有十分重要實踐價值。

一、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盵3]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東北全面振興是我國復興老工業基地機制探索與經驗積累的需要

“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曾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在共和國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然而,最先步人計劃經濟,也是最后走出計劃經濟,東北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工業生產一度步履維艱,經濟位次不斷后移”[2]。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退和蕭條問題,在20世紀末期就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學界的關注,2003年,我國實施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劃、舉措和意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政策效應卻逐漸遞減,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全方位振興依然面臨一十分嚴峻的挑戰。

老工業基地問題,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仡櫴澜绨l達國家的發展歷程,老工業基地問題是一個國家從工業化中后期邁人后工業化時期無法回避的共同難題。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其產業結構常具有慣性,其投資路徑易被鎖定,而科技進步、產品迭代、消費升級、資源類產品價格上升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制約某一類或幾類產業的發展,致使原有產業喪失市場競爭力,甚至被淘汰,這就產生了老工業基地問題,也被稱為蕭條問題。例如,德國的魯爾區,擁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杜塞爾夫等歐洲傳統工業重鎮,魯爾區崛起之后,煤炭采掘及煤化工、鋼鐵冶煉、機械制造成為區域內支柱產業,在進入20世紀50年代后,在區域內煤炭生產成本攀升、石油革命帶來的廉價能源供給、重化工產品的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魯爾區的煤鋼經濟遭遇重挫,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魯爾區, 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沉重的環境治理問題和資源衰竭帶來的接續產業培育問題。北九州是日本著名的重工業城市和港口城市,以北九州為核心區的北九州工業帶是日本四大工業帶之一,區域內集聚了大量的焦炭、機械、造船、金屬、化工企業,是日本著名的重化.工業基地。1940年前后,北九州的工業產值已經占到日本全國的8%。而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提出的產業結構能源節約化和高加工度化的發展戰略,九州地區的煉鋼、煉鋁、造船、化肥等支柱產業被指定為結構性蕭條產業,由此,北九州工業產值占全國的比重逐年下降,到1980年,北九州工業產值占全國比重僅為1.2%[4](pp.165-170)”。除了德國的魯爾區和日本的北九州以外,法國的洛林地區、英國的伯明翰地區和曼徹斯特地區、美國的匹茲堡地區和底特律地區、意大利的西北工業三角區都曾是各自國家的工業重鎮,也都曾陷入衰退和蕭條,經過相當長時期的調整,有的區域重現了昔日繁華,實現了“銹帶復興”,有的地區仍然面臨產業結構優化與競爭力重塑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體制機制、經濟結構、對外開放、思想觀念方面存在“四大短板”。而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和外部環境迥異,我國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的資源、環境、人口、資本約束也不同,我國老工業基地蕭條緣由和復興探索還有其特殊性。因此,推進東北全面振興是立足于我國國情,為我國復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進行機制探索與經驗積累的需要。

(二)東北全面振興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筑牢北方生態屏障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盵3]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加。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61791萬噸,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基本上能夠滿足國內需求。但同時,我國糧食進口量也在不斷攀升,2002年至今,我國糧食進口量增長了800%。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達到13062萬噸,糧食進口量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22%,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13.9%,我國糧食(尤其是非主糧)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在我國糧食進口的品種上,大豆的進口量最大、對外依存度最高,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9553萬噸,約占我國大豆消費總量的86.9%。

糧食安全既涉及總量安全,也關系質量安全?!?012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已經連續六年位居’最受關注的十大焦點問題’排行榜榜首”[5](p.64)而不時由媒體披露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使民眾倍感憂慮。在農業生產上,“我國擁有的耕地面積約占全球的7%,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卻占世界總量的35%。從絕對數量上分析,我國每年農藥使用量約為32萬噸,化肥使用量約為6000萬噸。另外,我國農業生產中化肥利用率和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均為40%左右,比發達國家約低15%—20%”[6]。食品安全和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皷|北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2]。東北地區耕地約為2793.8萬公頃(41907萬畝),占全國耕地總量的20.6%。而且在地形條件上,東北平原地勢:平坦,耕地集中連片,從土壤條件上分析,東北地區耕地主要以黑土和黑鈣土為主,土地肥沃,在氣候條件上,東北大部分都屬于溫帶地區,水熱條件適合農業生產。實現東北全面振興,有利于推動東北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綠色發展,從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在我國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布局中,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草原草甸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屏障區。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能夠促進我國東北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獲取、利用、廢棄”的直線型整合模式的改變,推進東北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也是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屏障的需要。

(三)東北全面振興是我國經濟提高國際競爭力,堅持走自力更生發展道路的需要

“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地區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 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推進新時代東北振興,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7]。作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東北地區近代工業發展歷史已逾百年,其裝備制造業更是為我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20世紀初,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當時被稱為機器工業或機械工業)開始起步。20世紀上半葉,東北地區歷經磨難,但在戰爭帶來的需求與區域資源稟賦優勢的雙重作用下,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重振經過戰爭劫掠的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加上考慮產業布局安全因素和接受蘇聯援建的區位優勢,我國加大了對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的投資與政策支持,“一五”時期,在我國機械企業修建和新建項目中,有13個項目落戶東北地區,產品涵蓋汽車、機床、鍋爐、電機、汽輪機、儀表、量具刃具等,國家在地理位置上對裝備制造業的宏觀調控極大地促進了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8](p.6)。而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不斷加大對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的投資力度,到改革開放前,東北地區的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已經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工業重鎮。改革開放后,受體制機制、地理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開始衰退并面臨嚴峻挑戰。2003年以來, 借助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效應,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部分企業,如哈電集團、中國一重、一汽集團、長春軌道客車、沈陽機床集團、大連船舶重工、沈鼓集團等企業,開始躋身于行業前列。

裝備制造業是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承擔著為其他產業提供工作母機的重任,其帶動性強,也最能體現一國的科技實力和競爭能力?!爸圃鞓I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3]。東北地區作為“共和國的裝備部”,裝備制造業占區域工業產值超過20%,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產業包括“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制造業,農業機械制造業,光學精密儀器制造業,以機床、軸承為主的基礎裝備制造業,以石化設備、重型礦山設備、輸變電設備為主的重大工程專用裝備制造業”等?,F在,大國間競爭導致的技術封鎖和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使得“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2]。我們要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就一定要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提供先進的制造能力和有力的技術支持。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發展基礎好,產業體系完備,產業集群化程度高,龍頭企業優勢突出,能夠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此,東北全面振興尤其是東北裝備制造業的重振是我國經濟提高國際競爭力,堅持走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的需要。

(四)東北全面振興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

“東北地區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7]。如表1所示,東北地區國土面積約為127.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3.18%,2017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為1.2億,占我國大陸總人口數的8.63%,東北地區生產總值為59964.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25%。數據可見,無論從土地、人口,還是經濟總量上分析,東北地區都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經濟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將會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形成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東北時強調:“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盵3]東北平原在我國農業戰略布局中,要“建設以優質粳稻為主的水稻產業帶,以籽粒與青貯兼用型玉米為主的專用玉米產業帶,以高油大豆為主的大豆產業帶,以肉牛、奶牛、生豬為主的畜產品產業帶”[9]。東北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國17.6%,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經營耕地達到7.2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3倍,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6.9%,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16倍”[10](p.1)。東北地區耕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適合推廣農業機械;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經營耕地面積較多,適合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東北地區草原肥美,天藍水碧,適合發展現代高端牧業。在東北全面振興中推進東北農牧業的現代化,能夠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經驗借鑒與制度供給。

“深入推進東北振興,事關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現,事關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事關我國周邊和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穩定”[1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盵12]“強起來”要求我們在新時代要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保障國家安全。在東北地區,鞍鋼集團是我國國產航母鋼材的主要供應商,中船重工大連造船廠駛出了我國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第一艘航母和第一艘國產航母,沈飛集團承擔了我國所有型號艦載機的研發與制造,東北地區的重工業與能源化工業更是國防工業的基礎,實現東北全面振興,有利于我國建設強大的國防工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安全保障。

二、東北全面振興的路徑選擇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實現東北振興的路徑選擇。

(一)重塑東北地域經濟文化,優化營商環境

東北地域文化深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上古時期,聚居東北的少數民族主要以游牧漁獵為生?!皷|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通過與自然的直接交換而生存繁衍的壓力不大,在經濟活動中粗放型生產方式的影響一下,造就了東北人粗獷豪放、求大尚奢的性格[13](p.2)。19世紀末,自然災害導致中原地區的流民不斷越過柳條邊墻進行墾殖,東北地廣人稀、土地肥沃,農民的溫飽問題比較容易得到滿足,生活中也形成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之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北地區是計劃經濟發展的最充分、最完備的地區,在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下,政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成為市民就業的首選,人們渴望通過進入“單位”,以實現他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的意識普遍存在,東北人成為最具“單位情結”的中國人。改革開放前,在東北地區,無論是農民還是市民,生存壓力小,生活相對安逸,而“生存壓力—經緩解,創業熱情就會降低乃至消散”[14](p.142)。因此,求穩怕變、因循守舊、小富即安便成為東北地域經濟文化的顯著特征。改革開放后,東北地域經濟文化與提倡創新、競爭、開放、包容的市場經濟格格不人,東北經濟社會發展日漸衰退。新時代要全面、全方位振興東北,首先要重塑東北地域經濟文化,通過制度規范、政策引導、資源傾斜等方式,在微觀經濟治理層面鼓勵創新與競爭,通過加強與國內經濟發達地區、東北亞各國的經貿交流,塑造開放包容的經濟文化。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地域經濟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夠激發經濟主體的創新、創業精神與競爭、發展潛能。

作為經濟發展背景的政策環境會對地域經濟文化產生強烈的影響,政府施政行為與價值取向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在東北地區仍然存在,這種“官本位”思想制約著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的改善,也是東北重振的重要阻滯因素。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營商環境的改善是東北振興的首要條件,優化營商環境對于東北地區增強內在活力,提升外部競爭力具有引領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3]。而塑造優性經濟文化,優化區域營商環境,需要東北各級地方政府率先做出改變。正如美國社會學家莫伊尼漢所言,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但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淪[15](p.8)。優化營商環境,東北各級地方政府首先“要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社會氛圍”[3]?!耙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事實證明,政治生態清明,就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各方面干事創業的激情動力;政治生態污濁,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對一方發展帶來負面影響”[16]。其次,東北地區“要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提高領導能力專業化水平。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出真招、辦實事、求實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3]。高素質、專業化的領導干部隊伍,能夠保障政府出臺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等經濟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而“出真招、辦實事”才能“求得實效”,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經濟主體,服務于社會,才能吸引資本、技術、人才在區域內匯聚。

(二)把農業打造成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東北時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盵3]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等因素共同造就了東北地區數量眾多的優良耕地、草場、森林、湖河,東北地區發展現代化高端農牧業具有比較優勢。

推進東北地區的農業現代化,首先,要依托東北地區農業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通過塑造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品牌,促進區域農業產業價值鏈增值。東北地區農業龍頭企業要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完善的產品安全與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農產品生產的規范、標準、流程,以質量塑造品牌和口碑。而對于已經具有一定市場美譽度的產品,企業要積極申請“三品一標”等有利于品牌保護的認證,以提高產品的市場辨識度。同時,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企業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讓農產品生產過程的相關信息實現可追溯,抹平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鴻溝,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市場的認可,進而通過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實現區域內生產的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其次,要堅持綠色生產。以化肥、農藥的普遍使用為特征的常規石化農業衍生出諸多食品安全問題與生態環境風險?!按龠M農業向綠色發展轉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從田間到’舌尖’的安全,以綠色、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需求,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17](p.84)。要把農業打造成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必須打破常規石化農業的生產模式,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及殘留量,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而帶來的土壤退化和水體污染。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推廣使用人畜糞肥、生物菌肥、農作物秸稈肥等有機肥料,探索以生物技術或物理方法治理病蟲害,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占比。再次,要推進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提高了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但農業分戶經營也帶來了戶均耕地面積少、農藥化肥濫用、區域內農業產業結構趨同、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我國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必須走適度規模經營之路,以提高土地和勞動的產出率。推進東北地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利于農業機械化、科技化與智能化發展,能夠為良種推廣與化肥、農藥的科學使用創造條件,進而促進農產品質量提升,減少環境污染。最后,要大力促進東北地區第六產業發展?!暗诹a業是指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即不僅種植農作物,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銷售,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互動,從而使農業成為貫通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18](p.43)。促進第六產業的發展,要充分挖掘農業的多功能價值,探索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農業在傳承農耕文明、改善生態環境、引領消費升級、滿足城市居民體驗農村田園生活需求等方面的作用。

(三)優化第二產業的產業生態系統,引領區域工業復興

在產業經濟學和產業生態學的研究中,為了研究如何使產業系統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進而實現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而提出產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借用這一概念,我們可以把某區域處在同一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該產業的相關及后援產業、區域的要素稟賦、需求條件、營商環境等因素稱為產業內部生態系統,而產業內部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否及其運行效率就決定了該產業的競爭力。在產業內部生態系統中,如果該產業及其相關和后援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能夠形成互補協作的關系,并且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質量控制等都具有一流水準,那么,這個產業內部生態系統一定是高效的、健康的。

分析東北地區第二產業的產業集群,比如,汽車、石化、機械制造,我們能夠發現,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一般都有一家或幾家規模大、實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但是,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生產協作和產品配套的企業多是產業發展的短板。如果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是國有企業,那么,在它的分供方或協作企業中,一般會有一部分是該龍頭企業的控股或參股企業,這類企業離開行業龍頭企業后很難在市場上存活,基本沒有市場競爭力;還有一類是中小民營企業,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簡易的工序外協加工或簡單的產品配套,這類企業也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相反,這兩類企業卻具有典型的分利性和寄生.性,制約了整個產業的發展,也抑制了東北地區工業競爭力的提升。

東北地區要實現全面、全方位振興,必須優化第二產業的產業內部生態系統。邁克爾●波特的產業競爭力理論認為,決定一個國家或區域某種產業競爭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及后援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這四個關鍵要素共同塑造了產業內部生態系統,并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區域該產業的競爭力。在我國統一市場條件下,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而需求條件更不可能由區域內的消費者單獨決定。那么,我們自身能夠優化的要素只是相關及后援產業,以及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

東北各級地方政府在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制政策時,要瞄準產業內部生態系統的短板,大力引進、支持能夠提升地方主導產業競爭力的企業,即引進或扶持的企業要能夠與區域內龍頭企業形成協作互助關系,并且在產業鏈上要有自我增值能力和獨立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對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而始終生存在體制蔭蔽之下,為母公司或代管公司提供協作配套的國有或集體企業,要積極深化改革,將內部行為市場化,通過市場機制倒逼其提高自身競爭力。對具有分利性、寄生性的中小民營企業,要通過國有企業管控體系的完善和規范,杜絕分利性行為,促使其在公平互利原則下與國有企業展開協作。東北地區第二產業的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之間,如果都能夠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經濟活動,所有企業共同直面嚴酷的競爭環境和苛刻的市場需求,自然能夠迫使域內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標準,持續進行工藝技術革新,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同一產業的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和后援產業鏈上具有競爭力的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并在一定地理空間范圍內高度集聚,則有利于降低區域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換成本,縮短企業的市場響應周期,進而增強區域內產業競爭力。

(四)創新性開發生態資源,推進生態環境產業化發展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各地方政府在“唯GDP”指揮棒的指揮下,追求地區經濟增長的熱情空前高漲,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斷下降,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公害問題,已經成為新時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必須解決的問題。東北地區改革開放后經濟增長趨緩的同時,自然生態環境遭遇的掠奪式開發也相對輕微,東北地區才得以成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屏障區。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盵3]在推進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過程中,“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3),要堅決摒棄過去“開發、利用、廢棄”的直線型資源整合模式,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創新性開發生態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省、吉林省的冰雪資源是世界級的,以吉林省吉林市為例,吉林市擁有110座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山形多為饅頭狀,坡度多數在5—30度間,冬季雪期長達150天,雪量大、雪質好,在開展滑雪項目,上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而且吉林市開展冰雪項目的基礎設施條件好,在全國最好的5個雪場中,排名位居第一和第三的均在吉林市。東北地區尤其是黑吉兩省的地方政府要結合區域自然資源的特點,加強冰雪產業的規劃發展、宣傳推介,充分發揮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吸引國內外消費者到東北游玩休閑進而投資興業。

東北地區有豐富的山水林田湖資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我們要落實和深化對自然生態資源的管理與監督,使東北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但同時,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東北也為綠色林下經濟、綠色漁牧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復制的自然條件。比如,東北地區的“林下經濟”已經成為“木材經濟”時代后,林區經濟發展的新選擇。依托東北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林下開展人參、中草藥、菌類種植,養殖生豬、家禽等農牧業生產模式已經過多年實踐,并創造了林藥模式、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菌模式等多種種植業、養殖業的綠色發展新模式。東北地區要加強對生態資源的創新性開發,在保護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掘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讓區域生態環境能夠實現價值增值和產業化發展,并成為東北地區經濟重振的新增長點。

三、東北全面振興的未來展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東北振興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展望未來,我們應該堅定東北必將重振昔日雄風的信心和決心。

(一)保持定力,理性對待唱衰東北言論,穩步推進東北全面振興

近年來,唱衰東北的言論甚囂塵上,“東北經濟斷崖式下跌”“東北人口凈流出”“投資不過山海關”“新東北現象”“東北崩潰”等各種論調經常見諸媒體報端。對于唱衰東北的種種言論,我們一方面要檢視自身,發現我們發展中的不足和短板,并全力完善不足,彌補短板,為促進東北振興創造條件;另一方面,也不可妄自菲薄,過于悲觀。深入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東北地區遠沒有媒體報道的那樣悲觀。2017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為1.2億,占我國大陸總人口數的8.63%,東北地區生產總值為59964.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25%。其中,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常住人口占我國大陸總人口數的比例分別為3.14%、1.95%、2.73%,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89%、1.85%、1.96%。從地區經濟絕對量分析,東北三省與我國發達地區省份的差距較大,但也能夠發現:東北三省經濟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與人口占我國大陸人口總數的比重大體相當,說明東北三省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于中位,“東北崩潰”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客觀實際。對于我國經濟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我們也不用過度擔憂。世界銀行的報告曾指出,全球有半數的經濟活動位于1.5%的陸地區域,世界經濟發展的空間不均衡是常態。比如,“美國的經濟高度集中在東海岸、西海岸和南部個別地方,但美國每個州在GDP中所占的份額和它在美國人口里所占的份額基本是一致的,這表明各個州的人均GDP相差不大”[19](p.79)。對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經濟地理學研究中,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的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畜牧業、旅游業具有比較優勢,但主要依托自然生態環境的產業的發展都嚴格受限于自然資源數量,而要提高這些產業的人均GDP,讓人民走上富裕之路,關鍵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減少從業者數量。所以,從這個角度分析, “東北人口凈流出”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未必全是負面影響。因此,我們要保持定力,理性地、辯證地對待唱衰東北的各種言論,堅定信心和決心,必能穩步推進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

(二)深化改革,激發人才活力,助推東北企業創新與發展

“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關鍵在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16]。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地區的經濟衰退,東北地區的人才也在外流。但不可否認的是,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資源。以2017年為例,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高考生本科錄取率分別為51.64%、68.36%、62.05%,東北三省本科錄取率僅低于上海、北京、天津。而且在東北地區還有多所成立之初就定位于為農業、林業、化工、汽車、鋼鐵等產業提供高級專門人才的特色鮮明的??菩源髮W。另外,東北地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占比較高,相對規范的企業管理和較為系統嚴格的技能訓練,為東北地區培養了大量技術精湛、專業素養高的產業,技術工人??梢?,東北地區并不缺少人才,東北地區欠缺的是留住人才的環境和政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東北地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創造拴心留人的條件,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3]。東北地區首先要優化用人的氛圍和環境,真正尊重人才、重視人才,讓人才不僅能夠留得住,還能引得來。同時,要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對人才的工資待遇、住房醫療、子女教育、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等予以政策傾斜,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人才安居樂業。只要我們深化改革,激發東北的人才活力和干事熱情,就—定能夠為東北地區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從而促進東北的全面、全方位振興。

(三)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重塑東北發展的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地區在輕工業、外向型經濟發展上,已被其他經濟發達地區拉開較大差距,加之東北地區遠離國際貨運港口,并深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東北地區的企業在出口貨物貿易中的市場響應速度明顯低于國際客戶的預期。在出口貿易、輕工業產品生產制造上,東北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很難形成有效競爭。

東北地區的旅游資源、農產品資源,以及長期以來積累的重工業資源,與我國多數地區相比較,都具有競爭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還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盵3]促進生態資源的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業發展的產業化水平,一定能夠將東北地區旅游資源、農產品資源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促進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而東北地區長期積累的重工業資源,不僅是東北重振的基礎性資源,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資源。東北地區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拓展國際市場,為“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工業發展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四)解放思想,塑造區位優勢,打造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前沿

東北地區,尤其是吉林、黑龍江和蒙東地區,屬于內陸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具有顯著的區位劣勢。深入分析東北內陸地區的地理區位,我們可以發現:吉林省臨近俄羅斯、朝鮮、日本,吉林省至海參崴有汽車通道,至馬哈林諾有鐵路通道,至韓國和日本有便捷的航空通道。吉林省琿春市,是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參與東北亞國際合作中,吉林省具有一定的地理區位優勢。黑龍江雖然屬于邊疆省份,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東北亞六國互聯互通的“黃金樞紐”。近年來,黑龍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注重同俄羅斯遠東地區展開戰略對接,已同俄羅斯建設18個經貿合作區,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開辟了15個邊境口岸,已經打造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20。所以,當我們感嘆東北地區遠離國際貨運港口、遠離改革開放前沿時,回望東北亞,我們卻處在區域的中心,在與東北亞各國開展國際經貿合作中具有先天的區位優勢??创龞|北地區的地理區位,我們要解放思想;而全面、全方位實現東北振興,我們更需要解放思想。

[參考文獻]

[1]姜威.中國東北工業重振:歷史鏡鑒與對策探討[J].東北亞經濟研究, 2017(1).

[2]張曉松, 杜尚澤。奮力書寫東北振興的時代新篇[N].人民日報, 2018-09-30(1).

[3]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N].人民日報, 2018-09-29(1).

[4]姜威.資源整合模式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5]劉彥華.2017中國綜合小康指數:83.5[J].小康, 2017(34).

[6]姜威.農業如何成為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性產業[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7(5).

[7]堅定信心, 推進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N].人民日報, 2018-10-08(1).

[8]仇荀.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J].商業經濟, 2017(11):6.

[9]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06/08/content_1441.htm.

[10]薛一飛,東北“糧倉”農業現代化的路徑探索[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

[11]發揮優勢, 把握東北振興重點任務[N].人民日報, 2018-10-09(1).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報, 2017-10-28(1).

[13]姜威.地域文化傳承與東北經濟發展[J].商業研究, 2012

[14]邴正、振興東北與振興東北文化[J].社會科學戰線, 2004(5).

[15][美]塞繆爾.享廷頓, 勞倫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M].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0.

[16]銳意進取, 展現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N].人民日報, 2018-10-10(1).

[17]鄭風田,綠色生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功的關鍵[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17(1).

[18]羅貞禮.“第六產業”:東北農業涅樂的新機遇[J].人民論壇, 2016(13).

[19]陸銘.大國大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20]方圓.借開放東風推動東北振興[N].人民日報, 2018-10-09(5).

猜你喜歡
東北振興
不要再把GDP作為衡量東北振興的標準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勇于破困前行
東北振興,關鍵在于制度的“振興”
文化與地域發展
遼寧“海綿城市”建設研究
新一輪東北振興形勢下哈爾濱市食品工業發展的思考
“東北振興”區域政策經濟效益評價
東北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國新一輪東北振興拉開帷幕
以全面創新來提高東北振興的總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