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發揮中國模式巨大優勢的根本保證

2019-09-10 07:22于金富
北方論叢 2019年1期
關鍵詞:中國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

于金富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形成了既不同于傳統蘇聯模式又不同于當今美國模式的——特定的體制結構——“中國模式”?!爸袊J健敝匀〉迷S多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它選擇并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模式”之所以存在許多不足,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因此,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全面實現制度創新,構造使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的現代社會主義模式。這種新型的中國模式具有其他各種模式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模式;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9)01-0021-04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模式”之所以取得許多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它選擇并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模式”之所以存在許多不足,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未能充分體現、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今后,要充分發揮中國模式巨大優勢, 就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變革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此,我們應當在改革與發展的已有基礎上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在理論創新的引領下全面推進制度創新,構建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現代社會主義模式。

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中國模式及其優勢形成的基礎

同美國模式相比較,中國模式之所以能夠具有巨大優勢是因為它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這是中國模式及其優勢形成的根本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科學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备鶕R克思恩格斯的論述,社會主義社會是以個人自由為基礎、以個人社會聯合與全面發展為特征的“自由人聯合體”??茖W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消除自然界與社會關系對人的奴役和壓迫,使人從不合理的社會關系下解放出來,實現個人自由與社會解放,在此基礎之上,消滅階級、消滅國家,建立自由人聯合體。二是消除舊的社會分工對人的奴役,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中國模式應當堅持與貫徹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其一,承認個人的主體地位、促進個人的解放與自由、保障個人權利,推動個人的社會聯合,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其二,應當體現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本質特征,確立建立勞動者聯合的個人所有制的目標,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嶄新形式;其三,應當體現對生產的自覺的社會調節、使社會生產更好地按比例協調發展的本質特征,建立與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協調健康穩定發展。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既是中國模式所應當具有的本質規定,也是中國模式之所以能夠具有“美國模式”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的根本保證。

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典型代表,美國模式具有資本主義制度的一般特征,即對人的奴役與異化、原子式的個人與極端個人主義。資本主義所標榜的自由,對廣大勞動者來說實際上只是受奴役與剝削的“自由”馬克思指出:“勞動力的買和賣是在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的界限以內進行的,這個領域確實是天賦人權的真正伊甸園。那里占統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薄耙浑x開這個簡單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就會看到,我們的劇中人的面貌已經起了某些變化。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占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象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痹凇顿Y本論》中,馬克思十分明確地指出:“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發展成為對勞動,即對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揮權。人格化的資本即資本家,監督工人有規則地并以應有的強度工作。資本發展成為一種強制關系,迫使工人階級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狹隘范圍而從事更多的勞動?!瘪R克思指出,就其本質來說資本主義制度是一種新型奴役制度——雇傭奴隸制度。

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種特殊形態,美國模式是“自由資本主義”模式,主要特征有兩個方面:一是它奉行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觀點,肯定個人主體性,強調權利平等和機會均等,強調自主抉擇、個人自由與創新精神。這種“自由主義”觀點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社會經濟活動應當主要實行市場自發調節,反對政府干預經濟,這種觀點突出地體現了古典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特點,美國是以自由競爭制度為基礎的典型市場經濟國家。二是企業主要以金融市場和股票市場為融資渠道,體現股東利益至高無上的原則。因此,美國模式又成為“股票資本主義”模式。具體說來,美國模式在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是促進就業,盡力減少社會福利開支,降低稅率以鼓勵企業投資,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美國模式在微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是企業以股份的價值作為追求的唯一目標,企業經營完全服從股東的利益與意志。相反,不夠關注勞動者權益,減輕企業對社會承擔的義務,用工制度較為靈活,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以靈活性及技術創新為特點的信息產業的發展更為有利。美國模式的弊端在于:它加劇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自發性性和盲目性。美國模式倡導“國家最小化、市場最大化”原則,奉行自由主義原則,國家不制定統一的經濟計劃,完全由“看不見的手”調節社會的經濟活動,而企業集團往往控制市場,這樣就使自由市場的力量越來越具有不可預測、不可控制的特點,從而表現出明顯的盲目性、短期性與不確定性,很容易造成投機行為和虛假繁榮等現象。在微觀的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在公司治理結構上,由于股權分散,公司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公司高層濫用職權的情況不可避免。由于企業以金融市場為融資的主渠道,導致企業為迎合投資者的利益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視企業的長遠發展。在利益關系方面,以在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為基礎的美國模式,雖然有助于增進個人利益,但個人主義排他的、非道德的一面愈演愈烈,對社會的整體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并造成經濟不平等,加劇了貧富兩極分化,占人口1%的富裕者控制了美國38%的財富。從經濟運行來看,美國模式主要是通過股票和金融市場對企業進行投資。這種“股票資本主義”模式過分迷信市場機制,無節制地負債消費,虛擬經濟過分膨脹,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了美國經濟乏力,出現高失業率、高負債率。美國在國際范圍內通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味通過濫發美元來應對危機,把危機從本國轉嫁到其他國家,從而引發了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事實證明:美國模式有市場經濟而無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雖有活力但缺乏協調性并經常失控,從而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相反,中國模式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能夠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實行自覺的社會調節與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保證市場經濟協調穩定發展,因而能夠從根本上避免美國模式所無法克服的嚴重弊端。

二、實行市場經濟是充分發揮中國模式巨大優勢的強大動力

從歷史上看,蘇聯模式所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既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也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蘇聯模式盡管打著社會主義旗幟但它沒有真正體現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特征:它建立了以“官本位”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嚴重損害了個人自由,阻礙了個人的社會聯合與全面發展,嚴重侵害了廣大勞動者的主人翁權利。另一方面,蘇聯模式脫離本國國情, 照搬馬克思經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關于產品生產與計劃經濟等具體結論,建立了基于產品生產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產品一計劃經濟體制一方面使微觀經濟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產生了普遍的“短缺”現象;另一方面,導致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經濟運行出現惡性波動。

同蘇聯模式相比較,中國模式既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又實行市場經濟。改革開放40年來,一方面賦予了廣大勞動者與公民的主體地位與經濟自由,確立了個人產權、經營自由,實現了公民就業、消費、經營與投資等經濟自由權利。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勞動者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實現了勞動力、資本、技術與管理等要素的有效利用,各種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各種橫向經濟聯合,促進了生產社會化的發展,

同時,在改革過程中,我們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性觀點,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實現了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重大歷史變革,從而賦予了中國社會主義模式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推進市場化的經濟體制轉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模式優越于以往蘇聯模式的重要原因。經過40年的經濟改革,打破了蘇聯模式,探索與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模式”,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奇跡”。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克服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弊端、取得中國經濟發展偉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市場化改革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40年的經濟改革中,打破了單一公有制的格局,發展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與“三資企業”等各種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在生產、就業、稅收、投資與外貿均占相當大的比重,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從總體上看,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推進市場化改革、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重大進展與巨大成就,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地增強了國家綜合經濟實力,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實踐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是創造“中國奇跡”的主要原因。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美國“自由資本主義”與蘇聯“計劃社會主義”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三、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制度創新是充分發揮中國模式巨大優勢的保證

改革開放40年來,在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過程中,一方面中國經濟托到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種嶄新的經濟社會模式——“中國模式“?!爸袊J健奔炔煌凇坝媱澤鐣髁x”的蘇聯模式,也不同于“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美國模式?!爸袊J健暗闹饕卣饔卸阂皇谴址判徒洕l展模式。中國經濟的主要依靠出口、投資拉動和低成本競爭優勢;二是二元性制度模式?!爸袊J健?有著自身鮮明的制度特色,它的制度結構既不同于蘇聯模式,也不同于西方社會制度模式。中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中國既要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調節和干預作用;在分配制度方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國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中國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就,但同時存在著許多不足與缺陷。這些缺陷與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要求來看,“中國模式”未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其表.現主要有三:一是在目標定位上,“中國模式”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為中心,許多地方政府實行以CDP為中心,不關心勞動者的收入與福利。二是在價值觀念方面,“中國模式”總體上堅持國家本位的基本價值觀,過度推崇與贊揚“舉國體制”,過分肯定“強勢政府”的作用,存在大量“國進民退”與國企壟斷現象。三是在社會權利結構上,在國家本位論的支配下,“中國模式”使政府與企業主擁有更多的政治經濟權利,勞動者的權利與自由還沒有得到充分實現與有效保障,特權腐敗、官商勾結等消極現象也大量存在。

第二,“中國模式”的實質在于它是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與市場經濟體制模式,政府過多干預經濟社會生活。具體說來,“中國模式”對市場經濟的不利影響主要有三:一是在政府主導論的支配下,繼續維護政府對國有經濟、資源配置與社會生活的控制權。政府的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各級政府的職能轉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越位、錯位、缺位”現象仍很普遍。一些應該交給市場的事還沒有轉移出去,另一方面,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等職能等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很好地管起來。二是國有企業壟斷特別是其行業壟斷大量存在,政府或政府的行業主管部門]為保護其特定行業的企業及其經濟利益而排斥、限制或妨礙其他經濟主體參與行業競爭。國有企業的行業壟斷最突出地表現在電力、電信、民航、鐵路、煤氣和自來水等行業領域。國有企業的行業壟斷排斥了行業競爭,新的競爭者無法進入,這種體制等于是保護了國有企業的落后,助長了資源的浪費。同時,行業壟斷還造成部分產品價格長期過高,服務質量偏低,經營效率不高。國有企業的行業壟斷還導致了個人收入的行業差距擴大,導致了部分政府官員政府的腐敗。三是在“中國模式”下,收入與財富過于集中于資本、企業與政府的手中,導致嚴重的分配不公,使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初次分配中勞動收入占比過低,企業與資本收入占比過高;在再分配過程中,政府收入占比過高,居民收入占比過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的覆蓋面不充分、力度偏小。由于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低且增長緩慢, 導致其消費能力較低,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產生并加劇產能過剩等“生產過?!爆F象。

第三,“中國模式”未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這突出地表現為我們始終沒有在理論上與實踐上探索出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實現途徑、表現方式與具體形式。迄今為止,國有制與集體所有制經濟產權不清、政企不分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全面培育公有制的市場主體的改革目標難以實現。在政治上,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政治體制的任務始終沒有完成,官僚主義,特權腐敗、官商勾結與行政壟斷等問題仍然很嚴重。同時,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分配制度也未真正建立起來,沒有全面形成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分配制度,權力與資本在收入分配中居于絕對性的支配地位,勞動、技術與管理等要素在收入分配的份額與比重過低。

由此可見,“中國模式”既是一種不成熟、不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也是一種不完善、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因此,“中國模式”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模式,而是從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轉變,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一種過渡性的體制模式。這種過渡性體制模式兼有新舊兩種體制的特征,因而存在著許多內在矛盾。因此,“中國模式”必然存在諸多問題與固有缺陷,在當前經濟社會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必然面臨著諸多的嚴重挑戰。因此,必須認真總結實踐經驗,認真的反思“中國模式”及其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和缺陷,在以往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全面實現市場化的制度創新, 從“中國模式”這一過渡性體制模式走向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中國模式應當既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又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從而成為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的嶄新社會主義模式,它不僅具有以往蘇聯模式與當今美國模式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而且能夠克服現有“中國模式”的缺陷。它既能夠保證社會經濟協調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又能夠使社會經濟發展充滿活力,既能夠實現社會進步與社會和諧穩定,又能夠保障公民權利與個人自由,既能夠增進個人利益,又能夠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為此,我們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從總體上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當大力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創新和體制建設,以制度層面的整體設計與系統推進為主要著力點,開啟新一輪經濟改革與社會改革。為此,我們應當一方面貫徹貫徹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另一方面,應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積極探索,全面實現制度創新與體制創新。一方面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范與國家慣例;另一方面,根據中國國情創新體制機制。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是要把“社會主義”做實,真正確立個人自由與公民本位,有效地實現社會聯合,切實重建個人所有制,推動國民經濟更好地按比例協調發展。二是要把“市場經濟”做足,全面培育市場主體、健全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三是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做好,全面培育適應市場經濟的嶄新的公有制形式,全面構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嶄新的分配制度,全面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民主法治的政治體制。具體說來,我們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改革新的進展與新的突破:

第一,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實現公有制形式的變革和所有制結構的優化。為此,應當進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變革,由傳統公有制形式轉變為勞動者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與公眾股份制等新型公有制形式,積極構建國有制為主導、勞動者股份制為主體、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第二,在經營制度方面,全面構造社會化的經營體制。通過股份制等方式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經營市場化。大力支持民營企業進入鐵路、金融、市政、能源與社會事業等領域;大力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消除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在農村,進行深化農地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土地權利;實現從小農戶經營方式向社會化大農業經營方式的變革,大力發展股份合作農場、家庭農場與資本農場等各種現代農業經營方式。

第三,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完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民主選舉制度,改革與完善人民代表大會的議事與決策制度,在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國家主人的理念下,切實建立起一整套有效地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行使權利的政治程序、運作技術與運行機制。深化政府改革,做好“減法”,全面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消除行政壟斷與行政干預,使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全面發揮決定作用。逐步推行各級政府官員直接的民主選舉制度,完善對政府官員與政府工作的民主監督制度。

從總體上說,我們應當堅定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興利除弊, 在“中國模式”的現有基礎上繼續前進,全面實現制度創新,努力構建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現代社會主義模式。唯其如此,才能充分發揮中國模式的巨大優勢,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吳敬璉.“中國模式” , 還是過渡性體制[J].中國工人, 2012(2).

[2]張宇.關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理論思考[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6(7).

[3]高尚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J].同舟共進,2011(12).

猜你喜歡
中國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四個全面”視域下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探究
弗萊堡學派理論分析及其對中國改革的影響
淺談人類對政府與市場關系規律的探求
如何強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會思想政治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