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融合與北魏女性作家的文學成就

2019-09-10 07:22柏俊才
北方論叢 2019年1期
關鍵詞:北魏民族融合作家

柏俊才

[摘要]中國古代的女性文學在唐代之后獲得較快的發展,從而也引起學人的關注。唐代之前的女.性文學數量少,同時也缺乏名家,很容易為世人所遺忘。北魏文學向來不受學界重視,其女性作家囿于資料所限,更是無人問津。在拓跋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中,后宮嬪妃、拓跋鮮卑族、自南如北等三類女性作家的文學創作,融合了漢族與鮮卑族的文化因子,取得了較高的文學成就。胡太后《楊白花》因情景交融、抒情濃郁,摘得女性文學之桂冠。

[關鍵詞]北魏;作家;民族融合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9)01-0025-07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Female Writer’s

Literary Achievement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BAI Jun-ca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female literature developed very fast after Tang dynasty and attracted the scholars’attentions.Before Tang dynasty the number of female literary works was low.Besides , there was lack of famous female writers as well , easily forgotten by the world.The literature in the Northern Wei has never been treasured in the academe.No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female writer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related literature.In the Northern Wei regime established by Xianbei Tuoba minority , the literary creationsof three types of female writers一the concubines in the imperial harem , Xianbei Tuoba nationality and female writers from north tosouth一have integrated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Han nationality and Xianbei Tuoba minority and achieved high literary achievements.Hu Taihou has won the laureate for female writers because of her work Yang Baihua in which the scenery was depicted and the emotions was expressed in perfect harmony.

Key words:the Northern Wei dynasty;Female Writer;literature;national integration

在男性話語權主宰的古代社會,女性只是“服于家事,事人者也”[1](p.491)讀書識字對于她們而言是非常奢侈的事,能夠從事文學創作者更是鳳毛麟角。隨著社會風氣的發展演變,唐代之后,女性文學家逐漸增多。據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所統計,中國古代女作家近4 000人,而明清時期即高達3750人。

這一統計數據說明,明代之前的女性文學家寥寥無幾。由于受“女子無才便是德”[2](p.364)觀念的影響,古代女性作家的成就一般不高,諸如薛濤、李清照、朱淑真等一類的詩詞名家真是難得一見。袁志成先生指出:“中國古代女性文人在未走出閨闈之前,其文學創作多描繪風花雪月與個人身世之感?!盵3]閨闈之情的抒寫使得女性作家文學題材狹窄,這也造成了后人對古代女性文學不太感興趣。在拓跋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里,女性文學創作如何,囿于資料所限,從未有學人問津。今結合史書與墓志所見之資料,略陳于后,以求教方家,借此引起學人對北魏女性文學的關注。

一、北魏三類女性的文學創作

在中國歷史上,北魏是第一個實現漢族、少數民族,以及域外文化相互交融的政權。在這樣一個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里,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共同促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從而導致在歷史上不受人們重視的女性群體的文化修養普遍提高,文學創作也頗有成就。

在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后,拓跋鮮卑族女性作家不斷涌現,文學作品數量也在增加。如《魏故司空勃??ら_國公高猛夫人長樂長公主墓志銘》記載,孝文帝的小女兒元瑛“加以批圖問史,好/學罔倦,該柱下之妙說,核七篇之幽旨,馳法輪于金陌,開靈光于寶樹。綃穀/風靡,斧藻船流,所著辭誄,有聞于世。蘭芝之雕篆富麗,遠未相似;曹家之鞶/悅淹通,將何以匹?”[4](p.118)元瑛精通《老子》《孟子》,以及佛教,其文學成就超過了謝家子弟和班昭,所著辭、誄聞名于時。又如昭成皇帝什翼犍之后元暉就是文學家,“暉頗愛文學,招集儒士崔鴻等撰錄百家要事,以類相從,名為《科錄》,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晉、宋,凡十四代”[5](p.380),元暉所撰《科錄》,是一部通史著作,惜其不傳于后。受其影響,《魏直閣將軍輔國將軍長樂馮邕之妻元氏墓志》記載她的女兒元氏文學修為也較高,“聰慧在性,家誡女傳,徑目必持,凡所聞見,入賞無漏。每覽經史,睹靖女之峻節,覿伯姬之謹重,未始不留漣三覆,慕其為人也……乃言曰:吾少好諷誦,頗說詩書。而詩刺哲婦,書誡牝雞,始知婦人之德,主于貞敏,不在多能。于是都捐庶業,專奉內事”[6](p.62)。元氏博覽經、史、詩書,羨慕李靖夫人紅拂女、魯宣公之女伯姬之為人,專心持家。如此文學修養很高的女性,應有文學創作,惜不可考。諸如此類的女性文學家頗多,但史書闕載之故,其作品大多未能流傳于今。

自中原地區遷人北魏的女性,大都是成就較高的文學家。如《魏尚書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志銘》記載,來自三齊的石婉“學涉九流,則靡淵不測,才關詩筆,觸物能賦。又歸心至圣,信慕玄宗,東被遺教,無文不攬。是以道俗瞻望,內外僉敬。宜輟機垂誡,屈身敦義,使屢遷之孟,慚擅名于魯邦;芒卯之妻,愧見美于魏國”[7](p.55)。石婉的詩、賦創作在當時很有名,惜今不可知?!段汗寿F華恭夫人墓志銘》記載,自南朝主動投北的王普賢,繼承乃父王肅文學的優良傳統,文學成就非凡,“五教聿昭,四德孔緒。妙閑草隸,雅好篇什,春登秋泛,每緝辭藻,抽情揮翰,觸韻飛瑛”[7](p.70)。王普賢不但擅長書法,而且其文學作品抒情氣氛濃厚。又如漁陽太守陽尼妻高氏,“學識有文才,高祖敕令人侍后宮。幽后表啟,悉其辭也”[5](p.1982)。幽后馮氏表啟等文章今不存,但高氏的文學成就肯定是非常高的。這些來自中原地區的女性,以其文學創作,豐富了北魏女性文學成就。

文明皇后馮氏、陳留長公主、謝氏代表了北魏后宮嬪妃、拓跋鮮卑族、自南如北等三類女性的文學創作成就,同時也體現了民族文學的融合。

文明皇后馮氏之家世,《魏書》與墓志所載不同,使其家族撲朔迷離,需仔細辨析之。

《魏書.皇后傳》載,其父為馮朗,“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樂浪王氏”[5](p.328),未言及祖父。又《魏書●外戚傳》云:“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祖文通,語在《海夷傳》。世祖平遼海,熙父朗內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坐事誅”[5](p.1818)。文明皇后馮氏的哥哥是馮熙,祖父是馮文通。馮文通,即馮弘,北燕昭成帝。延和二年(43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大舉進攻北燕?!拔耐ㄇ财渖袝唑堊?,乞以季女充掖庭。世祖許之”[5](p.2128)。迫于北魏的軍事實力,馮弘不得已將他的小女兒送入北魏后宮。這個馮氏就是文明皇后馮氏之姑,“世祖左昭儀,后之姑也”[5](p.328)“熙姑先人掖庭,為世祖左昭儀”[5](p.1818)。也大約在這個時候,文明皇后馮氏的父親馮朗,攜子馮熙,送馮氏進入北魏?!段簳繁緜鞣Q“后生于長安”[5](p.328),則文明皇后馮氏出生于馮朗任秦、雍二州刺史之時。馮朗任職之時間,史書無載。然《魏書》本傳載文明皇后馮氏卒于太和十四年(490年),享年49歲,則其出生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

馮熙家族多與北魏皇室聯姻,《魏上宰侍中司徒公領尚書令太傅領太尉公假黃鉞九錫任城文“宣王,文錚太妃墓志銘》記載:“姑文明皇太后,正位臨朝;二姊并人主坤宮,配高祖孝文皇帝”[7](p.99)《魏故樂安王妃馮氏墓志銘》記載:“長姊,南平王妃。第二、第三姊并為孝文皇帝后。第四、第五姊并為孝文皇帝昭儀。第六姊安豐王妃。第七姊任城王妃”[6](p.81),借此確保家族的利益。近年來出土的幾方墓志,對其家族淵源的記載,與《魏書》記載略有不同?!段荷显资讨兴就焦I尚書令太傅領太尉公假黃鉞九錫任城文宣王文諍太妃墓志銘》記載,文明皇后馮氏侄女馮令華云:“太妃姓馮,諱令華,長樂信都人也,太師昌黎武王之第五女。曾祖東燕昭文帝,祖太宰燕宣王?!盵7](p.99)太師昌黎武王,指馮熙。據《魏書》載,和平六年(465年)六月,馮熙被封為昌黎王。顯祖即位,晉封為太傅;高祖即位后,進封太師;謚曰武。太宰燕宣王,指馮朗。文明太后臨朝稱制后,追馮朗贈假黃鉞、太宰、燕宣王。曾祖東燕昭文帝,歷史上沒有東燕政權,故東燕系纂刻之誤。燕昭文帝,一般是指后燕昭文帝慕容熙?!段汗拾矘吠蹂T氏墓志銘》記載,文明皇后馮氏另一侄女馮季華云:“曾祖道鑒,燕昭文皇帝。曾祖母,皇后慕容氏。祖朗,燕封廣平……父熙,和平四年蒙授冠軍將軍、肥如侯,到六年進爵昌黎王?!盵6](p.81)此志稱其曾祖道鑒,燕昭文皇帝。燕昭文皇帝是慕容熙。道鑒,不明所指?!段何跗皆隁q在丙申岐州刺史趙郡王故妃馮墓志銘》記載文明皇后馮氏侄孫女馮會云:“高祖燕照文皇帝。曾祖朗,燕宣王。祖熙,太師扶風郡開國公。父循,尚書東平王?!盵6](p.37)仍稱其高祖燕照文皇帝。根據這三方墓志來看,文明皇后馮氏的祖父是燕昭文皇帝慕容熙。

《魏書》與三種墓志所載,為我們提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馮朗的父親到底是誰?是慕容熙還是馮弘?根據史書記載,馮朗之父為馮弘,謚曰燕昭成皇帝。因此,上述三方墓志中“燕昭文皇帝”當為“燕昭成皇帝”之誤?!暗黎b”“東燕”之“燕”乃是衍文?!段核就絽④娛略T命婦馮氏志銘》記載,元誘妻馮氏時僅言“太宰燕宣王之孫,太師武懿公之女”[6](p.10)祖父是馮朗,父親是馮熙,未言曾祖父?!段汗适钩止澥讨刑L剡M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安豐主妃馮氏墓銘》記載,安豐王元延明主妃馮氏時僅言“太妃姓馮,皇后之妹”[7](p.120),是文明皇后馮氏的妹妹,未及其他。

因此,文明皇后馮氏的祖父是馮弘,是北燕國主之后裔。其祖籍是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省冀州市),“馮跋字文起,長樂信都人也,小字乞直伐,其先畢萬之后也。萬之子孫有食采馮鄉者,因以氏焉’”[8](p.3127)。畢萬”即周文王庶子“畢公高”之后人。后來畢萬所封地為魏地,是為長樂馮氏。馮跋的父親馮安,舉家遷到昌黎,“慕容永僭號長子,以跋父安為將。永為垂所滅,安東徙昌黎,家于長谷”[5](p.328)。文明皇后馮氏的父親馮朗投誠北魏,舉家遷徙到長安,文明皇后馮氏出生于長安?!袄首抡D,后遂人……年十四,高宗踐極,以選為貴人,后立為皇后”[5](p.2128)?!袄首抡D”的時間無載,故文明皇后馮氏入宮的時間無考,但肯定在高宗文成皇帝即位之正平二年(452年)之前,此時文明皇后馮氏自長安以罪人之女沒人北魏后宮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太和十四年(490年)死于平城皇宮的太和殿。

長樂馮氏家族有較高的文學素養。馮弘在位期間,曾修建太學,“可營建太學,以長樂劉軒、營丘張熾、成周翟崇為博士郎中,簡二千石已下子弟年十五已上教之”[5](p.347),對貴族子弟.進行教育。馮熙“從師受《孝經》《論語》,好陰陽兵法”[5](p.2128),有較高的儒學修養。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文明皇后馮氏,其文學修養較高。同時文明皇后馮氏自小受長安地區文化的侵染,進入魏宮后又受到鮮卑族文化的影響,這兩種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她非凡的才華與較高的文學成就。

文明皇后馮氏是太和年間宮廷詩會的組織者與創作者,“太后曾與高祖幸靈泉池,燕群臣及藩國使人、諸方渠帥,各令為其方舞。高祖帥群臣上壽,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5](p.328)。又據《魏書●高祖紀》載:“(太和十三年)秋七月甲辰……丙寅,幸靈泉池,與群臣御龍舟,賦詩而罷?!盵5](p.164)則此次文學活動的時間在太和十三年(489年)七月。靈泉池賦詩,是北魏文學史,上的大事,參與者多達90人,是北魏文學史上的盛會。這90人的詩歌今不傳,文明皇后馮氏的詩歌已難以考索。

文明皇后馮氏的文學創作,《魏書》有載:“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勸戒歌》三百余

章,又作《皇誥》十八篇,文多不載”[5](p.329)。據此,文明皇后馮氏的文學作品有《勸戒歌》《皇誥》等,而且規模龐大。又據《魏書●樂志》載:“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為歌章,戒勸上下,皆宣之管弦?!盵5](p.1818)由此知文明皇后馮氏《勸戒歌》被配樂演唱,傳遍宮廷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北魏皇宮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文明皇后馮氏的散文今存詔令文書九篇。和平六年(465年),獻文帝即位后馮氏被尊為皇太后,她臨朝輔政,定策誅殺丞相乙渾,歸政獻文帝。承明元年(476年),獻文帝去世后馮氏再度臨朝輔政,被尊為太皇太后。馮皇后兩度臨朝稱制,發布大量詔令文書?!俺忻髟?,尊為太皇太后,復臨朝聽政。太后性聰達,自入宮掖,粗學書計。及登尊極,省決萬機”[5](p.328)自太后臨朝專政,高祖雅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高祖者”[5](p.328)。文明皇后馮氏親自“省決萬機”,“事無巨細,一稟于太后”,因此,文明皇后馮氏的詔令文書當為自己親自撰寫。然《魏書●高閭傳》卻云:“高允以閭文章富逸,舉以自代,遂為顯祖所知,數見引接,參論政治。命造《鹿苑頌》《北伐碑》,顯祖善之。永明初,為中書令,加給事中,委以機密。文明太后甚重閭,詔令書檄碑銘贊頌皆其文也?!盵5](p.1818)據此,文明皇后馮氏的詔令、書檄、碑、銘、贊、頌等著作當為高閭所撰。文明皇后馮氏的散文今僅存詔令九篇,其余文體不見著錄。這些詔令大多短小,最長的也不過五十余字,而且多口語化的文句,與高閭富逸的文風不相符。因此,文明皇后馮氏的詔令當為自己親自撰寫而成。

文明皇后馮氏的詔令數量雖少,但涉及太和年間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稙橄剃柾蹯x師傅令》以咸陽王禧的教育為契機,要求重視皇族教育,“可于間靜之所,別置學館,選忠信博聞之士,為之師傅,以匠成之”[9](p.3581)?!抖氛铝睢芬蟆翱杉屡f樂章,參探音律,除去新聲不典之曲,禪增鐘縣鏗鏘之韻”[9](p.3581),發揮雅樂在政治教化中的作用?!蹲锶觋幠习捕趿睢肥菍τ诜缸镏首?,絕不心慈手軟,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并明詔王公大臣:“卿等為當存親以毀令,為欲減親以明法?”[9](p.3581)這體現了馮氏的鐵腕政治?!锻跷⒆右u承襲令》表現出文明皇后馮氏在官員的選拔方面以其才干為主,絕不任人唯親,“都曹尚書曹,百寮之首,民所具瞻。襲年少,智思末周,其都曹尚書令可權記,使閑習政事,后用不晚”[9](p.3581)。王顴是馮氏之寵臣,卒后,高祖任用其子王襲為都曹尚書。馮氏以王襲年少,不習政事為由婉拒?!秷筠o虎子令》拒絕了薛虎子為徐州減稅的請求,保證了國家的經濟收入,確保俸祿制的順利實施,“俸制已行,不可以小有不平,便虧通式”[9](p.3581)。一旦減賦,國家收入就會減少,俸祿制就難以繼續推行。太和三年(479年),北魏出兵淮北,高閭上疏質疑,馮氏作《答高閭令》釋疑,“六軍電發,有若摧朽,何慮四難也”[9](p.3581)。體現出排除萬難,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文明皇后馮氏的這些詔令顯現出太和年間清明的政治,以及顯明的馮皇后形象。

文明皇后馮氏的令書,短小精悍,通俗淺易,不枝不蔓,直述其事。如《答元丕令》:

臣哉鄰哉!鄰哉臣哉!君則亡逸于上,臣則履冰于下,若能如此,太平豈難致乎?[9](p.3581)

元丕是世祖、高祖朝炙手可熱的權臣,因平定丞相乙渾謀反而深得世祖、高祖、馮皇后的信任,官至太尉、錄尚書事,朝堂大事多倚重之。時文明太后為其寵臣王歡造宅,同時亦為元丕造甲第。落成之日,高祖、馮皇后親率百官文武前去祝賀,并賜金印一紐,太后親造《勸戒歌辭》以賜群官,元丕上疏贊謝,馮皇后回復此令。辭令雖短小,但闡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君臣關系,“君則亡逸于上,臣則履冰于下”,若君臣如此,天下太平可致。

文明皇后馮氏的家族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而且她出生于長安,對中原文化有較好的造詣,但她的詔令文書短小精悍、通俗淺易的風格,很明顯過多地繼承了北魏拓跋鮮卑族的文學風格。因此,文明皇后馮氏的散文創作,體現了民族文學的大融合。

謝氏與陳留長公主的贈答詩,是北魏民族文明融合的絕好范例,是女性文學的瑰寶。

謝氏《贈王肅詩》是思念夫君王肅而作:本為箔上蠶,今作機上絲。得絡逐勝去,頗憶纆綿時。[10](p.2227)

謝氏是南齊文學家謝莊的女兒,與王肅結合,是陳郡謝氏與啷琊王氏兩大豪i聯姻,在南齊傳為美談。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永明十一年(493年),王肅父王奐為齊高帝蕭道成所殺。王肅拋妻別子,假扮僧人,出奔北魏?!埃ㄍ趺C子)紹,肅前妻謝生也,肅臨薨,謝始攜二女及紹至壽春”[5](p.1818)。據《魏書》所載,王肅一生唯一一次到達壽春是在景明元年(500年)正月。此年謝氏攜一子(王紹)、二女北徙至壽春,夫妻二人相見,不勝唏噓。此時王肅已娶孝文帝元宏的妹妹陳留長公主為妻,“肅甚有愧謝之色,遂造正覺寺以憩之”[11](p.136)此詩是謝氏居洛陽時思念王肅之作。箔,養蠶用的竹席?!安闲Q”寫昔日新婚后王肅對她的百般呵護,夫妻恩愛,愛情甜蜜,無限幸福?!敖褡鳈C上絲”與“得絡逐勝去”’二句寫今日之無限凄涼,正如人們得到絲織品后就不會再想機上絲一樣,王肅新娶嬌妻便忘了自己。最后一句“頗憶纆綿時”寫今日之孤獨寂寞,以及對昔日幸福美滿生活的回憶。這首詩采用今昔對比、諧音雙關的手法,抒發了對昔日美好生活的回憶,以及今日之凄涼悲戚。

謝氏出身于南齊以詩、禮傳家的豪門大族——陳郡謝氏,她寫出這樣的好詩不足為奇。王.肅得詩后,給其妻陳留長公主傳閱,陳留長公主代王肅回贈謝氏詩一首。身為拓跋鮮卑族女子陳留長公主,其《代答詩》卻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了:

針是貫紳物,目中常絍絲。得帛縫新去,何能衲故時。[10](p.2227)

陳留長公主,孝文帝的第六妹,大約出生于獻文帝皇興二年至五年之間(468—471年),最初封號是彭城公主。和平六年(465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劉昶出奔北魏。為了籠絡這位南朝皇族后裔,北魏皇室先后將武邑公主、建興長公主、平陽長公主許配于他(武邑公主、建興長公主婚后不幸早亡),并賜爵“宋王”。劉昶的兒子劉承緒長大成人后,孝文帝將他的妹妹彭城公主賜婚于他。劉承緒少患屆疾,即脊背骨骼彎曲。估計是發育不良所致,身體羸弱,不但形象不佳,而且體質極差,不久病逝。劉承緒死于彭城后,彭城公主改封陳留長公主。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左右,這位嫠居的鮮卑公主迎來了她的第二次婚姻,孝文帝準備將她許配給馮皇后的弟弟北平公馮夙。陳留長公主堅決不從,并揭露馮皇后淫亂宮闈之丑事,這門婚事亦就無疾而終。太和十七年(493年),南齊大將王奐之子、中原名門望族瑯琊王氏后裔王肅出奔北魏,頗受孝文帝器重。在對南齊戰爭中屢建奇功,官封汝陽縣開國子。孝文帝死時,遺詔以王肅為尚書令,與咸陽王元禧等一起成為輔政大臣。宣武帝元恪即位后,為了籠絡這位前朝舊臣,將陳留長公主賜婚于他,時間大約在景明元年(500年)前后。不久,王肅薨,陳留長公主再次寡居。此時出身清河張氏、才望俱顯的張彝向陳留長公主伸出愛情的玫瑰。然而,正在這個時候,宣武帝的舅舅、尚書左仆射高肇橫刀奪愛,要納陳留長公主為妃。遭到拒絕后,高肇惱羞成怒,迫害張彝,陳留長公主寡居而終。

陳留長公主的一生,是北魏政治的犧牲品。一嫁劉宋皇室后裔,再嫁瑯琊王氏名士,兩次拒絕外戚求婚,雖有捍衛自己愛情婚姻的成分,但更多的則是政治籌碼?!洞鹪姟肥瞧湓倩橥趺C時所作。關于這首詩,《洛陽伽藍記》有云:“正覺寺,尚書令王肅所立也。肅在江南之日,聘謝氏女為妻,及至京師,復尚公主。其后謝氏人道為尼,亦來奔肅。見肅尚主,謝作五言詩以贈之,其詩……公主代肅答謝云……肅甚有愧.謝之色,遂造正覺寺以憩之”[11](p.136)陳留長公主是孝文帝的妹妹,大約受乃兄的影響,學習漢族文化,文學素養頗高。她的《代答詩》是一篇優秀的詩什,其模仿謝氏詩作的痕跡十分明顯。謝氏詩云:“本為箔上蠶,今作機上絲。得絡逐勝去,頗憶纆綿時?!盵10](p.2227)謝氏是謝莊的女兒,其文學修養極高。她以“箔”與“蠶的關系,勾起王肅對昔日夫妻二人相互依存的愛情生活的回憶。同時以“絲”諧“思”,表達居住洛陽的相思之情。再以“頗憶滉綿時”一句,回憶昔日二人之溫存,以及今日希望重續前緣的熱望。陳留長公主《代答詩》給謝氏潑了一盆冷水,詩歌以針為喻,認為針本是縫制衣物的,它是制作新衣服的,而不是衲故(做舊衣服) , 含蓄委婉地拒絕了謝氏破鏡重圓的美夢。如果將兩首詩相比,陳留長公主《代答詩》純用比興,物我融合無間,在詩歌意境上比謝氏詩略勝一籌。一位鮮卑族女子,能夠寫出如此好詩,是北魏遷徙中原、學習漢族文化的結果,實屬難能可貴。

二、胡太后《楊白花》文學成就

胡太后《楊白花》是北魏詩歌中的佳作,代表著北魏女性文學的最高成就: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10](p.2246)

關于這首詩歌的作者,《梁書》楊華本傳“云:楊華,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為魏名將。華少有勇力,容貌雄偉,魏胡太后逼通之,華懼及禍,乃率其部曲來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為作《楊白華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踏足歌之,辭甚棲惋焉?!盵12](p.556)又《南史》楊華本傳云:“時復有楊華者……華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父大眼為魏名.將……及大眼死,擁部曲,載父尸,改名華,來降?!盵13](p.1536)據此,楊白華為北魏人,南遷后改名為楊華,《楊白花》是胡太后為思念楊白華而作。然郭茂倩《樂府詩集》中署名無名氏;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收入《雜曲歌辭》,不署作者。據曹道衡先生考證,認為此詩為胡太后所作,并稱逯欽立“失之過慎”[14](p.722)。蕭滌非先生亦說“此歌作于胡太后,為毫不可疑”[15](p.286)。今人郭麗《〈楊白花〉本事淺說》[16]亦承前人所說,認為其作者為胡太后。王運熙先生亦曾質疑“唯《樂府詩集》題日無名氏作,抑或胡原作已佚,此第系后人所擬”[17](p.260)。今人孫少華進一步申述王說,認為此詩非胡太后所作[18]。孫文大氣磅礴,材料豐富,考證謹嚴,惜推測成分較多,暫不從其論。在沒有新材料發現的情形下,此詩的作者依照《梁書》的記載,歸屬胡太后。

胡太后,名胡充華,本安定臨涇(今甘肅省鎮原縣)人。其曾祖父略,仕后秦姚興,爵渤海公,歸順北魏后官拜平府北咨議參軍。祖父淵,任赫連屈丐給事黃門侍郎,世祖平涼州,胡淵歸順北魏,后拜河州刺史,賜爵武始侯。父親胡國珍襲父爵武始侯,太和十五年(491年)離開故鄉臨涇,遷居京都洛陽,就在此年胡充華出生了,相傳其誕生之日赤光四照。世宗時選人掖庭,為承華世婦。北魏歷來奉行“子貴母死制度,故后宮皆愿生公主,而不愿生太子。胡充華決意為世宗生皇子,“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5](p.337)。胡充華的態度感動了世宗,當其子元詡被立為皇太子后,世宗宣武帝元恪不但沒有遵照舊制將她賜死,反而晉封為貴嬪。延昌四年(515年)元詡即位,胡充華被尊為皇太妃,繼而尊為皇太后。由于肅宗元詡年幼,胡充華臨朝聽政,執掌北魏朝政大權達14年之久。武泰元年(528年)四月,胡充華被爾朱榮沉入黃河溺死,年僅38歲。

胡充華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藝。胡充華略通武藝,尤其善于射箭,嘗于西林園法流堂命侍臣射箭,不中者罰之。自己親自拿弓,射中靶心。其姑為尼,頗能講道,幼相依托,略得佛經大義。又好文學,曾與肅宗幸華林園,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賦七言詩?!疤笤娙眨骸庠煳锖瑲庳??!墼娫唬骸Ъ簾o為賴慈英?!盵5](p.328)胡國珍家族在歷史上沒有太高的威望,既無領兵打仗的將軍,又無富有才華的文學家。胡充華善箭、好文學的才能顯然不是來自家傳,而是人主北魏皇宮之后學習所得。胡充華以漢族女子的身份進入拓跋鮮卑族皇宮,為了適應宮中生活,領會了鮮卑族的尚武精神,學會了射箭。在孝文帝漢化教育的感召,她和其他宮中拓跋女性貴族一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若就《幸華林園宴群臣于都亭曲水賦七言詩》來看,就具有非凡的才華?!盎庠煳锖瑲庳憽?,既是對宴會當日良辰美景的描繪,又是對自己臨朝聽政所得功績的期許。肅宗元詡詩云“恭己無為賴慈英”,言下之意這一切成就都非己力,而是依靠母后辛勞操持而得??梢韵胍?,當時的胡充華聽了兒子元詡詩之后的自我陶醉與不可一世的豪情。同樣在這個華林園都亭曲水流觴的情境中,劉宋孝武帝劉駿亦曾與群臣賦《華林都亭曲水聯句產柏梁體詩》,劉駿詩云:“九宮盛事予旒纊?!盵10](p.1224)若與劉駿詩相比,無論是設辭,還是用意,胡充華詩顯然略勝一籌。

胡太后《楊白花》抒寫對情人楊白花無盡的相思之情。就其內容而言,向來為人所不齒。美若天仙、母儀天下的胡充華,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淫婦、蕩婦。史載胡充華與元懌、鄭儼、袁翻、徐紇、李神軌等人有私情,甚至與和尚、太監偷情。楊白花只是胡充華眾多情人中的一個,他相貌魁梧、武藝出眾,與名將王神念并稱齊名,“(王)神念少善騎射,既老不衰,嘗于高祖前手執二刀循,左右交度,馳馬往來,冠絕群伍。時復有楊華者,能作驚軍騎,并一時妙捷,高祖深嘆賞之”[12](p.326)。古來美女配英雄,與鄭儼之流的文弱書生相比,瑰偉、善騎射的楊白花就是英雄,使得胡充華為之神魂顛倒,甚至寫出.“春風一夜人閨闥”大膽豪放的句子,暗示其春心蕩漾,以及對情人的愛意和對良宵之美的期盼。世宗宣武帝元恪駕崩之時,胡充華年僅26歲。像這樣一位年輕貌美的少婦獨守后宮,寂寞難耐,渴望愛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胡充華之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人們的道德底線,她與多人私通,甚至讓眾多男寵同床陪侍,是為世人所唾棄的。李開元先生論及此詩時卻云:“北魏婦女結婚,離婚,再結婚,乃至有婦之夫又有外遇,也是常有的事,甚至皇后有了外遇,皇帝也奈何皇后不得。這顯然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一些遺風。后來,漢族史學工作者,對文明太后的’行不正’,靈太后的私通都當作婦女的大逆不道進行鞭撻。這顯然是衛道學思想在史學中的表現?!盵19](p.39);替胡太后私情辯護,理由冠冕堂皇,難以令人信服。高人雄先生認為:’從另一側面也可看出,北朝鮮卑族婦女,她們在愛情、擇偶問題上不像漢族婦女那樣,受著封建禮教的制約。靈太后胡充華,她以北魏鮮卑族婦女特有的大膽、潑辣,寫下了這首思念情人的詩,這是對封建禮教的挑戰,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此詩本身的價值”[20](p.178)。也許高先生忽略了胡充華是漢族女子,而非鮮卑族婦女的事實,不可能用鮮卑族女子的價值觀來衡量她。事實上,北魏鮮卑族女性也是非常注重德行修養的,如獻文帝孫女寧陵公主“七德是履,六行唯彰”[6](p.22)。而對于后宮之嬪妃,注重自身修養則是最基本的要求,如高宗嬪妃耿氏“固節不移,誓畢宮掖”[6](p.31),高祖嬪妃趙充華“女儀婉婉,淑慎其聲”[6](p.32),顯祖嬪成氏“四德昭著”[6](p.34)。而且身為國母的胡充華之穢行,已不是“大膽’“潑辣”所能涵蓋的。

抒發穢情的這首《楊白花》,卻得到后代評論家的交口稱贊。宋人許顗云:“楊華既奔梁, 元魏胡武靈后作《楊白花歌》,令宮人連臂踏之,聲甚凄斷?!盵21](p.20)清人張玉谷云:“用筆雙關,饒有古趣?!盵22](p.265)清人王夫之云:“胡婦媒詞,乃賢于南朝天子遠甚?!盵23](p.20)這些評論都清楚地告訴讀者,《楊白花》是一首藝術水準很高的優秀作品。大概正是這種高超的藝術魅力,才“令讀者忘其穢褻”[24](p.292)。

這首詩歌開首“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人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四句描寫春天大好的景色,隱喻愛情的短暫與甜美?!瓣柎憾?,楊柳齊作花”,寫草長鶯飛、繁花似海的二三月,風光明媚,春光蕩漾,在這樣美好的季節里,容易萌發愛情?!按猴L一夜人閨闥”,那撩人的春風輕撫,引發了閨中少婦的思春之情,她情不自禁地越雷池,與情人幽會,其愛情的甜蜜是醉人的。然而,花開有時,花落有季,楊花終究會凋零,不知蕩落落誰家。這四句用比興的手法寫得纏綿悱側,句句寫景,句句抒情,“春風一夜入閨闥”寫戀愛,“楊花飄蕩落南家”寫愛情的毀滅,同時又暗含情人楊白花南奔投梁之事。后面“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人窠里”四句睹物思人,抒發別后的相思情愫?!澳_無力”與“淚沾臆”寫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特別是“腳無力”寫出了失戀女子的嬌弱柔情,以及欲哭無淚的悲傷之情,真令人肝腸寸斷。最后詩人寄情燕子,希望它能將楊花銜回窠里。詩人拾得楊花而雙淚自流,乃睹物思人,情不自禁。正因為愛深思切,所以忽發奇想,盼望秋去春來之雙燕子能銜楊花,將情人帶回身邊??v觀全詩,皆用比興之法,詩中之楊花,既是自然界中的花物,又是胡太后痛惜憶想的心上人。句句楊花,句句相思,“妙在音容聲口全然不露,只似聞閑說耳”[25](p.35)。

因此,胡充華《楊白花》是北魏遷都洛陽后全面學習漢族文化的結果。這首詩篇既融入漢族文化因子,又匯集鮮卑族文化元素,抒情濃郁,詩歌形象鮮明,成為北魏女性文學成就最高的篇章。

綜上所述,北魏民族的遷徙與融合,促使女性文學創作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啟示著中國古代與現代的文學創作。

[參考文獻]

[1]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 1994.

[2]張岱.張岱詩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3]袁志成.從閨內吟詠到閨外結社——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突圍之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12(3).

[4]羅新, 葉煒.新出土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 2005.

[5]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74.

[6]朱亮.洛陽出土北魏墓志選編[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

[7]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8]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74.

[9]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10]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 1983.

[11]楊勇.洛陽伽藍記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 2006.

[12]蕭子顯.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73.

[13]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 1975.

[14]曹道衡, 沈玉成.中古文學史料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3.

[15]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16]郭麗.《楊白花》本事淺說[J].文史雜志, 2015(4).

[17]王運熙.漢魏六朝樂府詩評注[M].濟南:齊魯書社, 2000.

[18]孫少華.《楊白花歌辭》本事及其文學與文化意蘊[J].中國詩歌研究, 2011(00).

[19]李開元, 管芙蓉.北魏文學簡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20]高人雄.北朝民族文學敘論[M].北京:中華書局, 2011.

[21]許顥.彥周詩話[C]//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22]張玉穀.古詩賞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3]王夫子.船山古詩評選[M].北京:中華書局, 1980.

[24]沈德潛.古詩源[M].北京:中華書局, 1963.

[25]鐘惺.名媛詩歸[C]//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339冊.濟南:齊魯書社, 1997.

猜你喜歡
北魏民族融合作家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道德風俗的嬗變與渤海民族的消亡
我和我的“作家夢”
普通話是我國民族融合的產物
元代科舉中實行民族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北魏通語的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探析
北魏樂籍制度考
淺談北魏以來莊浪地區的石窟營建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