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思政課: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施與創新研究

2019-09-10 07:22楊晗
科教導刊 2019年26期
關鍵詞:教育體系網絡環境互聯網+

楊晗

關鍵詞 網絡環境 高校思政課教學 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9.034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et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ducation system

0 引言

思政課是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共必修課程之一,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傳統的高校思政課堂以填鴨式教學為主,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且缺少實踐性,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意識的提升。在網絡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將網絡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教育相結合,形成“互聯網”+思政課的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技術的有效使用,讓高校思政課堂重新煥發生機。因此,對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施與創新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創新的重要的意義

1.1 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

傳統高校思政課,在教學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教材篇幅小,無法容納更多的內容;二是教學課時短;三是信息資源獲取渠道狹窄。[1]教學內容的匱乏且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課堂教學時,屬于知識的被動收者。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其內容涵蓋了諸多領域,比如:政治、道德、法律、文化和經濟等,將互聯網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將互聯網用于信息資源的挖掘,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補充和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思政課教學中,將社會熱點事件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1.2 有利于激發教師的主導性和探索精神

想要改善傳統教學課堂枯燥乏味的情況,賦予思政課堂生機和活力,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進行改革。如果教師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面對深受互聯網影響的新一代學生,那么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就會對教師的固有觀念造成沖擊,教師的思想陣地甚至會失守,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2]在我國傳統教育教學觀念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對“教”十分重視。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下,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教師已經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了思想的傳播者。教師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講解,而是變為了剖析重難點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簡言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正在進行由“教”向“導”的過度。

網絡上每天產生的信息都是海量的,在這些信息中優劣并存,教師不僅要具備信息采集和獲取能力,更要掌握信息辨別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學習一些正確的網絡語言,通過網絡語言的使用,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針對內外部環境和形勢的不斷變化,教師應該收集相關資料,對這些國際焦點事件進行深入的解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加深對思想政治的理解。

1.3 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和主體意識的提升

在傳統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具有鮮明的角色劃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卻較為被動,這種情況與“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不相匹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育,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也十分抵觸。然而,將思政課教學與網絡新媒體相結合,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利用網絡,獲取和共享相同的資源和內容,通過獨立自主的操作計算機,對教師所設計的教學課件進行瀏覽,學習晦澀難懂的思政理論。并且,網絡教學平臺上還設置了討論版塊,學生們可以在討論版塊暢所欲言。例如:學生可以就中美貿易戰發表看法,教師可以將這個話題作為教學主題,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就使教學的互動性得到充分的凸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

2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施創新路徑

2.1 建立理論教學互聯網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

2.1.1 思政課的課堂教學

在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前,應用新媒體技術,將教材內容制作為包含圖片、視頻、動畫的教學課件,并將其展現在學生眼前,給予學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重難點知識,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凸顯。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度依賴現代技術,現代技術雖然能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但終究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想要從根本上強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改變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需要教師結合邏輯和情感的力量,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增強教學感染力,讓學生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之中,方能達成思政課教學的根本目的。這是現代技術所無法起到的作用,教師在應用現代技術教學時,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2.1.2 互聯網在線教學

自主學習是高校倡導的學習理念,網絡學在線學習是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要求的重要途徑?;诖?,高校應該重視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通過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的采用,使思政課教學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得到提升。學生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查找教學資料,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在線考試。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習的效率。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價值,將單調乏味的理論知識進行加工,放入到網絡平臺的頁面之中,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他們學習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網絡平臺中尋找答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網絡平臺考核機制中,可以將網絡游戲中的積分制度引入其中,將學生的表現進行量化,并按照積分的高低進行排名,再配合教師的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這種積分獲取方式,應該多元化,不僅要局限于發帖數量,還要將參與時間融入進去,從而避免惡意刷分等問題的出現。

2.1.3 思政課的實踐教學

在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同樣可以將其與網絡相結合。例如:上海市某高校,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應用網絡技術,建設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并在該平臺上下設了三個教育環節,分別為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和教師教育,以及多個功能區域。其中教育環節,分為社會調研、參觀基地和義務活動的內容。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中,帶領學生針對某一社會現象進行問卷調查,還可以在節假日期間,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例如:看望老人,做清潔工等,學生在參加活動后,需要將實踐成果上傳至網絡平臺之中,教師在審核內容真實性后,會給予學生一定的積分,并將其作為學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將網絡作為拓展思政課的載體,加強師生間的互動

2.2.1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建設網絡工作平臺

由于當代大學生,深受網絡環境的影響,對網絡十分依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新媒體的應用和掌握力度,建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絡工作平臺。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教師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2)高校應該支持和幫助思政課教學部門建設二級網站,促使其成為兼具思想性、理論性、趣味性、服務性和參與性的教育門戶,宣傳正能量和先進的理論,并及時發布思政理論的動態以及學生實踐成果等。

2.2.2 結合特色活動,建設網絡育人平臺

高校思政教學部門應該放眼于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模式的變革,通過網絡育人特色品牌的打造,推動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發揮出1+1>2的效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思政部的網站內設置新聞播報和評論欄目,對社會和國際熱點事件進行整理和編輯,并引導學生對這些熱點事件展開討論,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對其進行思想層面的教育;

(2)開設學習身邊榜樣的專題欄目。讓學生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感人事件以故事、視頻或圖片的形式,上傳至網站,展示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將這些人作為學習的榜樣,實現自我教育;

(3)開展最受歡迎的思政課教師評選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教師,展示優秀教師的風采,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3]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現代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時代的需求,反映出以人為本價值取向對傳統教學理念的挑戰?,F代技術的應用,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同時,還能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而使思政課教學更具價值。因此,高校和思政課教師需要重視網絡技術的應用,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與網絡技術融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鄧德福.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策略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7.4(10):155-156.

[2] 衛曉溪.“互聯網+”思政課: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施與創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33(06):187-189.

[3] 郭蕓,白琳.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慕課對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5(11):61-64,69.

猜你喜歡
教育體系網絡環境互聯網+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烏克蘭高等音樂院校專業設置與學位授予探究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