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課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窺探

2019-09-10 07:22陳志冬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4期
關鍵詞:環保意識課題學生

陳志冬

摘 要:“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作為教育者,應該重視從小灌輸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文章以觀鳥教育為例,簡要地分析利用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可行性。主要做法為:確立課題,明確方向;借機課堂,落實課題;依托課題,提升素養;延伸課題,豐富生活。旨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課題;學生;環保意識;觀鳥教育

2018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通過國際間(雙邊、多邊機制)的合作,培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由此可以看出,關注天氣變化已是全球的共識,而關注天氣變化的起點應該是保護環境。

我們國家已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作為教育者,應該緊隨時代的步伐,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適時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更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身體力行進行實踐,用實際行動去保護環境。

一、確立課題,明確方向

過去進行的環保教育,總是根據上級或學校的安排開展關于“垃圾分類”“愛護環境”“植樹”等主題活動、主題班隊會,總的來說,較為形式化,教師被動地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的環保觀念僅停留在口頭上。反思這種教育形式的低效,學校部分教師把自己的業余愛好與工作結合起來,成功確立了《以觀鳥活動為載體的生態教育研學后教的案例研究》課題。本課題的成功立項,讓教師有了一個清晰的教育方向:培養環保意識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話題,更是利國利民的大舉措,必須深入到每個學生、家長身上,落到實處。我們發現學生都喜歡小動物,雖然動物種類繁多,但我們可以類別為單位開展研究。鳥類遍布整個大自然,其外形、叫聲都很吸引人,因此我們決定從觀鳥開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我們圍繞課題制定了年段研究目標:

1. 一、二年級:認識身邊的鳥類,能說出常見鳥類的名字。了解部分鳥類的覓食特點。

2. 三至六年級:野外觀察鳥類,實地考察鳥類的棲息環境。寫觀鳥日記、寫保護鳥類建議書等。

二、借機課堂,落實課題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題組成員把鳥類知識融入平時的課堂中,不管是語文課還是科學課、品德課、綜合實踐課等,只要涉及鳥類的內容,課題組成員都會不失時機地滲透鳥類相關知識。例如,語文課《父親和鳥》一文,就是講述父親如何愛鳥,從而影響作者也愛鳥的,教師借機課堂,從中讓學生體會如何用實際行動保護鳥類。又如科學《做大自然的孩子》中就特別提到“動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其中有一個活動是做個“小鳥餐廳”,這是一個很好的滲透鳥類知識的機會。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喜歡鳥類,也喜歡喂養它們,于是筆者借機向他們滲透關于鳥類嘴形特點的知識,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上了解不同嘴形結構的鳥類,它們覓食的材料會不同,生活的環境也會不同??茖W家為了方便研究,分出了猛禽、攀禽、鳴禽、涉禽、游禽、走禽、飛禽、家禽等類別。從此,學生頭腦中有了這么一個概念:鳥類是一個很龐大的家族,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鳥類入手,去認識更多的鳥類棲息環境特點……又如,部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的《可愛的動物》中出現了“燕子”“白鵝”等鳥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我們也堅持傳授有關身邊鳥類的外形特點及識別的方法,并且從專業方向糾正部分鳥類的稱呼。例如“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我們常說的燕子其實是專門術語中的“家燕”。這樣,從一年級開始就給學生滲透豐富的鳥類知識,為學生以后識別相類似的鳥類提供了幫助。實踐證明,這種利用日常課堂教學向學生灌輸鳥類知識的做法,不但不會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反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延伸。漸漸地,學校各年級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觀鳥愛好者。

三、依托課題,提升素養

課題的引領帶動了教師留意身邊的自然環境,校園里偶爾掠過的飛鳥、花壇中覓見的四葉草……均會引起大家的討論。大家的話題從平時的柴米油鹽變成了周圍的自然生態,例如,禾花雀為什么會瀕臨滅絕,“凌波仙子”與肇慶茨實的依念行為、某天見到“白鷴”的那種幸運與驚奇……大家的話題不再限于表面的現象,而是擴展到深層原因。例如,紅花酢漿草堆里偶遇四片葉子的特殊現象,它們是同一品種的基因變異,還是本身就是另一品種的四葉草呢?又例如,環境的變遷、氣候的變化引起的鳥類遷徙現象等。這種隨意的閑談,形成了一種嚴謹求實的教研之風,不但毫無壓力,反而釋放了工作中的壓力。

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生也變得格外留意鳥類,也跟著教師一起觀察。我校地處古鎮,環境古樸、鳥語花香,平時有很多鳥兒在古建筑、綠蔭叢中飛翔。有時它們會在教學樓欄桿上歇息,有時它們會在小地堂悠閑地散步覓食,有時它們甚至會飛入教室做客……每一次的發現,都會引起學生的歡呼。這是隨機觀鳥的大好時機,來得真實——實際比理論更有效。以此入手,沒有刻意的沉悶課堂,沒有任何的照本宣科,只靠影響、靠帶動,引來了一批學生先行者。經過一兩年的潛移默化,很多學生認識了飛進校園的麻雀、家燕、斑鳩、畫眉……如果是高年級的觀鳥愛好者,他們遠遠就可以判斷出是什么鳥類,甚至可以聽聲辯鳥,可以跟教師交流觀鳥的心得與快樂。每一次的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雖然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主題,但只要一走出校外,師生們會不約而同說出所過之處的花草樹木的名稱,頭頂飛過的鳥兒經常會引起大家的爭論,大家會根據遠觀的特點,猜測鳥兒的種類?!靶〔锁B”“鳥類小專家”應運而生,學生愛鳥,自然會愛鳥類生存的環境,也就可以達成環保教育的目標了。

四、延伸課題,豐富生活

自然觀察活動的廣泛開展為學生提供了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方向。我校發起的“生態研學營”,會不定期開展觀鳥、植物觀察、昆蟲觀察等活動。每一期會邀請專門的導師進行指導,既為參加活動的師生、家長普及大自然的知識,讓他們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奧秘,同時也豐富了自然愛好者的生活,進一步引導他們關心大自然。例如,遇上好天氣,主辦方會組織到中山、南沙、海珠湖公園、滴水巖森林公園進行觀鳥、觀察一些外來物種、識別一些有毒植物等活動……如果遇上陰雨天,主辦方會舉辦一些室內活動,例如,制作植物標本,利用樹葉、花朵進行押花,制作藝術作品,利用粘土塑鳥等,這一系列活動不但引起家長們的興趣,更使學生們歡呼雀躍,既是一次熱愛自然的活動,更是一次親密合作的親子活動。因此,每次活動都吸引了眾多家長、學生、教師的積極參與。一件件押花作品、一只只塑鳥作品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這直接影響著學生愛鳥、愛植物、愛大自然的情懷,堅定了他們為了美好的大自然而保護環境的信念,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與大自然的萬物共同生長,實現生態平衡,最終實現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以觀鳥活動為載體的生態教育研學后教的案例研究》課題的順利開展與實施,帶動了我校,甚至我鎮的師生共同參與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既開闊了師生們的視野,更讓大家身體力行體驗關愛動物、關愛生命、關愛大自然。在當今繁重的教學與學習任務下,這無疑是一條有效的環保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Raewyn Chirnside,劉沛麟.從心認識自然——環境教育互動式學習參考讀本[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5.

[2]“美境行動”編委會.美源于心 境成于行——青少年環境教育項目“美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環保意識課題學生
趕不走的學生
第十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學生寫話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談高中生物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
汽車技術的發展及其社會作用
竹溪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草根課題研究
“研”
聰明的學生等
從課題指南或總課題中選課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