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實踐思考

2019-09-10 07:22趙小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4期
關鍵詞:學校教育文化自信教學活動

趙小成

摘 要: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不僅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使命,還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與自豪感,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育優秀人才。文章闡述了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文化自信教育的著力點、心理機制,并提出了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途徑。希望可以為教師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帶來幫助。

關鍵詞: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人作為社會個體對所處文化的一種自覺心理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蔽幕孕懦蔀槔^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一、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一)文化自信教育的社會力量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一定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對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還表現在對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歷史長河中。我國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產生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能夠打造出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是我們國家的軟實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資源和強大精神力量。

(二)文化自信教育與“立德樹人”

文化是立德樹人的支撐,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基石。學校是文化傳播和創造的重要場所,是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陣地,要將堅定文化自信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與自豪感,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文化自信教育的著力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國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養分。中國文化自信應該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精華,中國當代文化的創新,中國對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成就,中國的治理模式,中國的改革創新以及中國人民在祖國發展經歷各個階段形成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大文化”是學校進行文化自信教育的著力點。

首先,引導學生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對本國、本民族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本國、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我們之所以有文化自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我們提供了豐厚的滋養。其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著穿越時空的恒久魅力。

其次,引導學生在弘揚革命文化中堅定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黨和人民獨有的文化財富,也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寶貴精神財富,根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是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在偉大斗爭中鑄就的一個個精神高地。

第三,引導學生在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堅定文化自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思想觀念呈現多樣化趨勢。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思潮極易對他們產生影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立足于中國實際,又吸收國外先進文化,是通過不斷改革創新而形成的先進文化,對各種社會思潮具有引領和糾偏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自信教育的心理機制

心理學認為,任何一種品德都包含道德認識、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幾個方面的心理成分。學校文化引領過程實際是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的轉化過程。文化自信的教育過程應該為“文化自信的深刻認知——文化自信的強烈情感——文化自信的堅定意志——文化自信的有力踐行”。學生只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深刻的認識、覺知,才會產生強烈的文化自信。只有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各種文化碰撞和交融下,仍然保持堅定的中國文化自信,自覺抵御消極及錯誤思潮的影響和侵蝕,最終達到文化自信教育有力踐行的升華。

四、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途徑

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在今天國際交往頻繁,思想多元、利益多重,各種文化碰撞和交融,社會情況復雜等情況下,學校應以“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為引領,文化自信形成機制為理論指導,結合文化自信的主要內容,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進行,開拓創新文化自信的教育途徑。

(一)注重班級團隊建設,發揮“兩課”的引領作用

班會課、團隊課是教育學生和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增強集體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依托“兩課”主陣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各種文化思潮的辯論、勵志教育等,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注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在開展文化自信培養中,應當注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對文化自信培養的熏陶作用,在校園文化中注重對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如隨處可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教室內每周的班主任寄語、教室勵志語等,便于學生記憶和產生潛移默化的文化認同。

(三)注重學科課程的文化自信滲透,發揮學科育人的作用

學科課程滲透是文化自信教育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把文化自信教育有效滲透到學科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科育人的作用,把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觀念、信念、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覺與自信,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情感,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意志。如:思想政治課,堅持正面引導,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通過時事、實際國情等幫助學生充分了解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語文課、歷史課、藝術課等人文學科課程,盡可能挖掘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及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數學課、物理課、科學課等自然學科課程知識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注重專題實踐活動的開展,發揮知行合一的強化作用

提高文化自信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情感,磨練文化自信、意志,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文化自信具有執行力。學校以校內科技文化節、讀書節、藝術節、升旗禮、開學禮、畢業禮“三節三禮”校內專題教育為文化自信培養的抓手,以學軍、學農、綜合實踐活動、研學參觀、志愿服務等校外拓展活動為補充,使學生對文化自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受,使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顯于行。

(五)聯合家庭教育,發揮家校協同教育的正向合力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學校教育中的表現和成就。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家校協同教育的合力,加強與家庭教育的引導溝通,召開家長會、家委會,挖掘家庭教育優勢資源,如組織“一封家書”“談家教、議家風”等家校共育活動,聯通家長,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禮”“孝”等元素植根于學生心中,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深入推進,共同樹立學生文化自覺與自信,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文化自信的培育,應當是“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全程進行”的教育,應當使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筆者相信一以貫之,與時俱進,不斷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文明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知感、認同感和融入感,樹立文化自信,立德樹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張純,姚婷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育文化自信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8(11).

[2]陳方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自信[N].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2-28.

[3]陳玉芳.學校教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芻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4).

猜你喜歡
學校教育文化自信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培優輔差小組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基于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
以數學類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探究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