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視角下外來環衛工人隨遷子女的家庭教育研究
——以C市城區外來環衛工人為例

2019-10-11 07:38潘文格楊佳純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環衛工人子女家庭

潘文格,楊佳純

(韓山師范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是指戶口在農村,隨同進城務工就業的父母在城市生活、學習,年齡在6-15歲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本研究通過走訪C市7個垃圾壓縮站,對工作的環衛工人共發放問卷175份,得到有效問卷164份。通過隨機抽樣方法對環衛工人進行抽樣,選取12名外來環衛工人深入訪談,進入環衛工人的家中對環衛工人及其子女進行詳細的訪談。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再結合個案訪談法,采訪了S環衛公司及兩所環衛工人子女就讀的小學,全面收集相關的信息。

一、外來環衛工人隨遷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一)家庭教育經濟支持不充分

家庭的現實經濟條件決定了對子女的教育投入程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決定了子女能夠獲得何種教育資源。據調查,28.7%的環衛工人家庭月收入在5001元以上,12.8%的在1000-2000元??梢娺@些家庭的經濟情況并不樂觀,教育所占支出的比率也較低。

A女士(37歲,兒子五年級):“孩子成績太差想給他找暑假補習,我跟我老公說了一次,我說你在外面問一下那些補習班,一個月能掏多少錢,也就三四百塊,我老公就說,哪里有那么多錢?!?/p>

外來環衛工人家庭面臨經濟收入過低以及教育費用過高等問題,盡管家長們都希望子女獲取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但當受到較低的經濟收入和高昂教育費用的限制時,多數環衛工人無法給予其孩子充分的教育支持。

(二)家庭教育方式出現偏差

美國學者戴安娜·鮑姆林德提出家庭的教育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專制型,表現為限制并懲罰兒童;民主(權威)型,表現為父母鼓勵孩子獨立,但仍限制并控制他們的行為;忽視型,表現為父母不關心孩子的生活;放任型,表現為父母極其關心孩子的生活,但是對孩子的行為卻極少加以限制或約束。筆者在調查研究中發現,許多外來環衛工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通常是忽視型或放任型。

M男士(31歲,兒子六年級):“他學習成績不好。每天作業不做,天天晃出去跑。我管不住他,就不管他了,讓他混個初中畢業就好了。三四年級成日上網吧,也不回家,找了半夜才找到。找回來,打了一頓還是那樣?!?/p>

此外,筆者還在訪談中了解到,許多環衛工人家長常常以“順其自然”“看他自己的造化”等言辭表達對子女受教育的態度,認為解決家庭成員的溫飽問題才是第一要務,從而忽視子女的教育問題。雖然有些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卻受限于家庭教育知識匱乏,無法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家庭教育方式出現偏差。

(三)家庭教育內容不全面

美國家庭治療專家薩提亞說過:“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我們成年后的種種思想和行為里,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調研發現,環衛工人的子女跟隨父母從農村到城市生活和學習,由于從小生活的環境與城里的孩子不同且家庭經濟條件差,他們難以融入本地戶籍兒童群體中,導致產生自卑的負面心理,甚至形成內心孤獨、恐懼社交和心靈極其敏感等心理傾向。而環衛工人忙于生計,對孩子的關注往往僅在于溫飽、成績等方面,較少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長期失衡的家庭教育容易導致孩子的人格存在缺陷,出現生活習慣差、撒謊、自卑等行為。在訪談中家長的回答也證實了隨遷子女存在人格缺陷和行為偏差問題。

Y女士(43歲,女兒五年級):“一段時間我上夜班非常忙,她每天一個人在家??赡苁俏艺娴奶訇P注她心里的想法,通過老師我才知道她那段時間居然有跳樓自殺的想法”。

二、外來環衛工人隨遷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原因分析

(一)教育者的知識與能力不足

1.家長的教育知識基礎薄弱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指出:“家長既是一種身份,也是一份工作”。要做好這份工作,僅憑借祖輩的經驗和大眾化的認知是無法滿足的。正確的家庭教育背后蘊含著內在邏輯和科學規律,需要家長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些內容來幫助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子女。

表1 環衛工人隊伍組成情況

在學歷調查中(詳見表2),多數環衛工人的文化程度較低,61.6%的為小學及以下學歷,可見外來環衛工人家庭的家長整體文化水平處于較低層次,這也導致他們缺乏正確教育知識的儲備。許多外來環衛工人家長致力于實現家庭教育的經濟功能,卻忽視了家庭教育中的感情交流和教育功能,認為讓孩子吃飽和穿暖就已足夠,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懷和引導。

2.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缺乏良好聯結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老師作為學校教育的執行者,而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二者形成有機互動的整體,才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然而現實情況中,外來務工家長與老師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與聯結,訪談中家長和老師對家?;釉掝}的回應也印證了這一點。

L老師(25歲,N小學):“外地的家長可能因為平時工作忙,基本不會主動聯系我們,來開家長會的時候也很少主動來跟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Z女士(28歲,兒子二年級):“有時候我也想去問問老師應該怎么教小孩,但是心里又想,我們外地人去跟老師反映問題,會不會麻煩了老師。我和我老公都不怎么會說話,所以平時去學校都不敢去找老師說話”。

由此表明,許多外來務工家長羞于與老師溝通交流,家長與老師的聯結薄弱,老師對外地學生的關注也大多局限在教學中,很少主動關注隨遷子女的家庭教育情況。

表2 環衛工人在社會方面遇到的困難

(二)家庭溝通機制存在問題

1.家長之間溝通不暢

家庭作為兒童成長的初始環境,父母的相處方式及其營造出的家庭氛圍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家庭教育的基調。而環衛工人因為生活壓力大,夫妻之間會產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同時因為工作忙碌和工作勞累雙方缺少交流和溝通,常常會導致婚姻出現裂痕。

S女士(40歲,女兒六年級):“我跟他平時很少說話,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工作時間都長,見面的時間少。另一方面是工作太累了,沒心思關注情感交流這些,每天回到家后都是各自休息?!?/p>

環衛公司X經理:“環衛工人離婚的現象比較普遍,有些夫妻都是環衛工人,平時交流很少,我還知道有些環衛工人的妻子因為嫌棄丈夫工資低跟著別人跑了?!?/p>

筆者了解到,環衛工人的婚姻生活存在較大的問題。一方面,受職業時間的限制,夫妻相處時間少;另一方面,受文化素質低、不善言辭等個人因素影響,不利于情感的增進。當家庭中夫妻雙方情感淡薄時,家庭關系往往就會陷入冷漠、緊張的怪圈,家庭功能也隨之失衡,孩子在此家庭環境下難以健康成長,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2.家長與子女間溝通不暢

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狀態與其在社會中的適應程度存在一定相關性,父母通過語言表達直接影響子女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自我身份的認同以及和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環衛工人的家庭關系較復雜,重組家庭、單親家庭不在少數。即使在普通的環衛工人家庭中,也存在家長和子女缺乏交流的問題。

W女士(33歲,女兒初二):“我離婚之后跟現在的丈夫結婚,我帶著女兒,他帶著兒子就這樣一起過。我女兒和我說,繼父經常罵她,有時候還打她。她繼父是一個很偏心的人,對給他兒子很好,但對我的女兒就很嚴格,老是叫她做家務,不做還會罵?!?/p>

X女士(31歲,女兒六年級):“你看她現在大了,跟她說點什么她都覺得是管著,覺得不自由。我想送她去學舞蹈,她也不樂意,也不愿意跟我說為什么”

P先生(34歲,兒子三年級):“我也不知道跟他聊些什么,遇到一些問題時聊也不聽,有時打他也沒用?!?/p>

外來環衛工人家長對子女往往缺乏贊美和鼓勵,常用懲罰和警示等消極方式教育子女。外來環衛工人家庭中家長與子女的交流時間本就不足,生硬和消極的溝通方式使得親子關系更難被拉近。

(三)社會支持力度弱

1.當地社會文化阻礙外來環衛工人家庭融入生活社區

C市宗族文化較強,由此產生的狹隘的自我觀念使得外來務工人員難以融入當地生活。在社會方面遇到的困難(詳見表2),高達77.2%的環衛工人認為自己經常受到本地人的歧視。調查中大部分的環衛工人表示,由于自己長時間待在臟、亂的工作環境,身上會存在異味,經常會受到鄰居和其他人的異樣眼光。有時候鄰居在教育孩子時,會以他們作為反面教材。外來環衛工人家庭生活在不受歡迎的社區里,不僅加速子女自卑心理的形成,也使得家庭教育的支持網絡難以在當地進行擴張。

2.公益慈善組織提供的專業服務資源有限

根據調查得知,目前C市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只有10家,持證社會工作人才只有286人,政府對弱勢群體的服務的購買基本為空白。C市現有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者服務團隊、慈善會等社會服務團體所涉及的服務對象及其開展的服務項目中,缺少對于環衛工人這一弱勢群體的相關服務活動。

三、改善外來環衛工人隨遷子女家庭教育的對策

提升環衛工人隨遷子女的教育,可以從政府、家校和社會三個層面采取措施,有效開展隨遷子女家庭教育指導。

(一)加強當地政府對隨遷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重視

首份全面指導科學家庭教育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在2010年3月由全國婦聯發布,《大綱》對流動人口家庭作為特殊家庭給予了宏觀指導,但缺乏微觀具體的實施措施。因此,C市政府相關部門應在《大綱》的指導下,針對外來環衛工人隨遷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文件,真正使隨遷子女家庭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政策法規上,當地政府應將外來環衛工人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削弱戶籍制帶來的“入學難”壁壘,推動外來務工子弟學校的建立,加快隨遷子女教育立法的推進,制定彈性的“教育傾斜”政策。

社會福利上,政府應該加大財政獎補力度,降低隨遷子女上學費用,從而降低流動人口用于子女上學的經濟壓力,給他們更多的入學選擇,有利于提高隨遷子女的教育質量。同時,開展公共服務惠及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推動政府對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工作,通過項目化的方式介入,提供物質救助和職業培訓等服務,以此改善外來環衛工人家庭的生活質量。

(二)促進“家庭為本、學校關懷”教育網絡的構建

家庭教育指導的根本任務就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因此在家庭方面,外來環衛工人家長應通過互聯網平臺主動學習基礎的教育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與此同時,家庭成員之間共同探索更為有效的溝通方式,增加交流的次數與深度,了解彼此的內心想法,在精神方面不斷給予鼓勵和情感的支持。最后要注意改善親子關系,通過家庭親子出游等活動加強親子互動。

在學校方面,教師可以在關注隨遷子女的學習情況之余,幫助家長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素養和教育能力,改善親子教育行為,與子女一起成長。學校在宏觀層面,應該把隨遷子女家庭教育指導納入學校的總體規劃,采用多種指導和溝通方式,例如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長培訓、進行入戶家訪交流等,調動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加強家校溝通。

(三)加強隨遷子女家庭教育的社會資源支持

首先,一個家庭的發展離不開社區環境的滋養,外來環衛工人所在的社區居委會應該增加對轄區內環衛工人的關注,主動了解他們的生存情況,并建立外來務工人員社區服務中心,運用社區內的資源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支持和幫助,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技術和知識水平,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城市,融入城市。同時,鼓勵社區其他居民改變對該群體的錯誤看法,尊重與接納環衛工人,增加其歸屬感與認同感,從而融入社區生活。

其次,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個案輔導的工作方法介入外來環衛工人的家庭困境,或運用小組方法協助外來務工家庭形成互助小組,并以資源鏈接者的身份為他們尋求更多社會支持資源

最后,當地的社會組織可組建社區志愿者隊伍或引入當地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為隨遷子女提供課業輔導、結對陪伴等服務,并增強當地公益組織對外來環衛工人家庭的關注與支持力度。

猜你喜歡
環衛工人子女家庭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呈貢區總工會:對一線環衛工人進行慰問
跟蹤導練(五)(4)
暖心!環衛工人收集50多把棄傘送給路人
家庭“煮”夫
環衛工人 工會一直在你身邊
戀練有詞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