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

2019-10-21 09:58陳美璘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陳美璘

摘要:隨著大眾旅游和休閑時代的到來,貴州山地旅游進入到全面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本文首先闡述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然后針對貴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因子、可持續發展資本和可持續發展產品這四個方面提出貴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056-02

1 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可持續旅游發展的實質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發展,而是在“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1]。針對山地旅游資源的特點,可持續性就要保持或者延長山地旅游資源的可使用性,不能讓其耗竭,讓后代在生產和生活時都可以利用山地旅游資源。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要求在發展山地旅游資源的同時考慮到旅游環境,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以山地資源為基礎考慮環境承載力,重新審視經濟與環境的關系,以相應的法律法規為保障,在開發和規劃中建立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協調的山地科學發展新模式[2]。

2 貴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這些在以往被看作阻礙貴州與外界交流的山脈現在大多已成為寶貴的山地旅游資源。近年來貴州省對這些山地旅游資源進行大力開發,目前已進入全面發展階段,但是在可持續發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粗放式開發

山地旅游資料開發勢頭良好勢必導致有些景區人滿為患,景區若不對客流量進行疏導與控制,會導致景區超負荷運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同時游客體驗也差[3]。貴州山地旅游資源豐富,山地旅游資源的特征之一就是脆弱性,有些地區開發山地旅游資源時一味考慮到經濟效益,忽略環境與社會效益,導致生態環境破壞,而且貴州屬于石漠化較嚴重的地區,山地資源的破壞會導致石漠化加劇,極難修復。

2)利益主體間的矛盾

山地旅游開發一般會涉及政府、企業和社區居民這幾方利益主體。在開發初期,由于各方利益較為一致,矛盾沖突表現不太明顯,但是開發中后期各方利益矛盾激增。通過查閱旅游景區經營權轉讓的案例,很多景區大部分收益都在沒有產權的旅游經營企業手中,政府則會獲得管理費用或者部分提成,往往只有極少的收益最后到景區社區居民手中。在景區經營過程中,有些社區居民會自主經營飯店、民宿等,但是由于自身沒有太多投資且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在與外來企業或商家進行競爭時往往處于劣勢,最終大多數居民都是把房屋租賃給外來商家進行經營,只能獲得租金收入。對于那些沒有旅游景區產權和資金投入的社區居民來說,他們的收入方式并沒有太大變化,主要還是靠種植業、養殖業來獲得收入。有些地方政府出于保護景區環境或方便統一管理等目的,會限制社區居民農作物種植的種類,限制他們進行捕撈、采摘等,這些措施會導致無產權投入居民的收入減少。

3)產品結構單一,缺乏文化內涵

貴州很多山地旅游景區仍是主打傳統旅游觀光產品,度假休閑及真正的山地旅游產品項目較少,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有些景區運用文化產品開發等來豐富旅游產品形式,但是,文化產品挖掘的深度不夠,山地旅游資源開發只有挖掘文化內涵才能持續發展。2018年,文化與旅游部的組建更是告訴我們旅游必須與文化結合。貴州大部分山地旅游區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很多景區已注意到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開發,如通過販賣少數民族物件、修建少數民族建筑等形式展示少數民族文化。同質化現象嚴重,讓游客感覺不到特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沒有深度挖掘出來。

4)產業融合乏力

貴州旅游資源豐富,在開發過程中可以形成各種特色產業,如山地梯田農業、茅臺文化工業、生態文化產業等。但是貴州很多山地旅游景區只關注山地旅游行業發展并未把“旅游+”產業融合落到實處,依然還是門票經濟,未轉變成產業經濟。產業融合乏力,導致貴州山地旅游沒有發揮出它強大的帶動能力,在旅游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旅游帶動工業遺跡和廢棄地再利用、旅游與生態及文化等產業整合職能方面表現差強人意,沒有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山地旅游發展之路,也極不利于山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4]。

3貴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1)保護生態環境,保住可持續發展的資本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資本,發展山地旅游必須保住生態環境的底線。進行山地旅游開發時,不能破壞環境原有的格局與生態系統,要讓基礎設施建設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不能因景區建設而破壞生態環境;相比于其他旅游活動,山地旅游活動如攀巖等更容易對生態造成破壞,因此在山地旅游開發之初,就要把開發與保護同步進行。山地旅游景區運營過程中要注重環境的保護,雖然旅游業是“無煙產業”但是景區運營中各種生活污水、固體垃圾等都是不可避免的,要處理回收好各類垃圾,減少對景區的破壞??傊?,在依托山地旅游景區獲得收益的同時,必須兼顧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2)解決社區利益沖突,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構建和諧社區環境,是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景區開發中,社區居民的收入部分來自自身經營部分是投資分紅。有些社區居民自身想參與經營,但是又不懂得如何經營。因此,政府、管理者及開發企業可以幫助社區居民提高認知,一方面向居民詳細介紹規劃內容,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幫助社區居民認識自身能力,這些幫助讓他們明確自己如何參與到景區運營之中。培養提高社區居民能力,主要采取技能培訓的方式。如進行服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社區居民服務能力,進而可以參與到餐飲、住宿等行業,增加自身收入。

3)豐富旅游產品種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品

豐富山地旅游產品種類,要實施山地旅游產品多元化戰略。在開發山地觀光旅游產品的同時,還要注重開發度假、療養、攀巖、探險等多種類型山地旅游產品開發;在打造自然景觀的同時,更加注重打造山地民族民間文化、山地傳統建筑、山地特色農工業生產等景觀。同時,要深度挖掘山區文化旅游的內涵,山地旅游景區包含有很多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比如少數民族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這些較容易表現出來,還有一些需要去深度挖掘,如民族文字,民族歷史等,這些也是民族文化瑰寶,需要專業的研究學者進行挖掘開發,這些有特色的文化資源也可豐富旅游產品類型。

4)促進產業融合,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因子

促進產業融合,要對山地旅游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山地旅游區的開發要以旅游業為基礎,培育出山區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力,利用“山地旅游+” 推進文化、農業、林業與教育、康體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山地鄉村旅游新業態和產品,拉長山地旅游產業鏈[5];同時還要促進山地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推動山地旅游業與文化、工業、體育、房地產、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進而培育貴州山地旅游新業態。

參考文獻:

[1] 朱驊.生態旅游與可持續旅游發展的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5,(03):42

[2] 馮德顯.山地旅游資源特征及景區開發研究[J].人文地理,2006,(06):67-70.

[3] 唐利文,吳柏清,陳玲.我國山地度假旅游區開發探討——以甘肅省和政縣松鳴巖度假旅游區為例[J].技術與市場,2009,(06):69-70.

[4] 銀元,李曉琴.山地旅游業態影響因素及規劃實證研究——以貢嘎山風景名勝區為例[J].熱帶地理,2012,(06):676-682.

[5] 陳興,覃建雄,李曉琴,史先琳.川西橫斷山脈高山峽谷區旅游特色化開發戰略——兼論中國西部山地旅游發展路徑[J].經濟地理,2012,(09):143-148.

【通聯編輯:聞翔軍】

猜你喜歡
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視角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建筑節能新材料應用探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