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齡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策略和實踐

2019-11-15 03:49武春梅
學生之友 2019年1期
關鍵詞:混齡教育社會性發展幼兒

武春梅

摘 要:幼兒社會性發展即幼兒的社會化,是指幼兒從自然人逐步掌握并內化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技能,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它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幼兒集體、同伴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忑g活動中的每個孩子角色都是動態的,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幼兒的心理、社會角色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不斷地發生變化?;忑g活動的形式為幼兒對社會角色認知的發展變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幼兒的社會認知,使其身心同步發展。

關鍵詞:幼兒;社會性發展;混齡教育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展,其社會性的內容與特點不同,幼兒期是社會性發展異??焖俣植黄胶獾臅r期。幼兒的社會性知識習得是在他們原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游戲、交往逐步構建起來的。這種知識經驗的核心主要是親社會行為,有研究者發現,混齡班孩子的親社會行為更容易建立,他們在混齡的生活情境中,通過無意識的學習就習得了與他人共處的品質,如:大幫小,共享成功的快樂等。

混齡教育作為組織班級或組織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它蘊涵著現代教育理念中的“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內涵,在這種教育理念的關照下,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人,幼兒社會性及個性和諧發展成為幼兒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泥齡教育活動的優勢在于有效貫徹這種教育理念,實現幼兒教育的重點與核心目標。通過仔細規劃,發揮混齡教育的巨大潛力。

一、培養合作,增強認知

提高幼兒的社會知識是開展幼兒社會性認知教育的知識基礎。認識自我、他人、社會的有機結合是開展幼兒社會性認知教育的必然選擇。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內容,起著決定性作用,構成幼兒社會認知基礎。就人生發展的整個過程而言,幼兒時期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個體從自然人轉向社會人有著重要的關鍵性作用。

皮亞杰認為,同伴及同伴交往對孩子的認知發展起重要作用。幼兒對社會認知學習是通過同伴和環境的互動來實現的。幼兒與其他同伴的互動增加了認知沖突,有了與同伴的爭論,幼兒看到了別人與自己觀點的不同。由此,幼兒開始適應并組織自己的社會認識構架,增強其社會認知。認知發展的研究也表明,當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進行交往互動時,只要他們的認知與理解水平不同,認知沖突就會出現。因此,當一名幼兒與社會認知成熟水平不同的幼兒進行社會性交往互動時,他會產生社會認知沖突。社會認知沖突并不必然導致社會認知發展。此類社會認知沖突有助于社會規則與行為規范的學習,并不只是“不懂規則”的幼兒簡單地接受并遵守規則,在社會規則并不理解上存在沖突的個體之間的互動致使“不懂規則”的個體以“社會認知重構”的形式內化了新的理解與規則。理想的社會認知沖突通過向參與者提出挑戰而刺激了社會認知的發展,這種挑戰要求參與者去同化和順應因理解不同而展現出的新社會規則與行為信息。

混齡活動,小孩子與大孩子- -起游戲、 玩耍,因而有機會向大孩子學習并得到他們的幫助,大孩子也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他們在一-起, 合作的機會多,競爭的壓力小,合作成功的概率高。例如,孩子們3人(大、中、小班各1名)一組進行混齡建構活動,大家- -起討論、觀察和動手操作,共同協調與合作,此類活動大大提高了幼兒間合作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通過細致觀察,我們發現大孩子的合作意識更強一些,原因在于大孩子的認知結構、生活經驗、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在這個活動團體中愿意與低齡孩子合作,并且會不自覺地亮出領導者的身份,對小孩子顯示出關心、幫助、忍讓和寬容。而小孩子由于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與大嶺孩子相處時自然處于從屬地位。他們經常被動接受大孩子的幫助,服從他們的指導,同時也模仿他們的行為,無形中促進社會認知的形成。

二、培養情感,學會分享

混齡教育的實施對幼兒社會性情感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影響尤為突出,其作用體現在情感體驗、交流、調控三大方面?;忑g教育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情感體驗機會,情感教育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核心內容。

學會分享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喜歡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受、愿望告訴他人。然而,由于存在交往能力的局限,幼兒有時并不能準確地把自己的真正意愿表達出來,常常出現“事與愿違”或“弄巧成拙”的情況。此時,教師要給予幼兒支持和鼓勵,幼兒的同伴交往任務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挖掘游戲的教育功能,增進幼兒的情感體驗,是實現對幼兒情感教育的目標?;忑g游戲中,幼兒可以學習協商、分享、合作、謙讓等,有利于更好為他人著想、克服自我為中心,也有利于良好社會道德情感的培養。在活動中我們對比發現,混齡活動對幼兒分享行為的培養作用顯著,年齡越小提高速度越快。因為剛入園的小班孩子自我意識強于中大班孩子,通過混齡活動,他們從不會分享到學會分享,在哥哥姐姐們的帶動下,體會到了與別人分享的快樂。

三、塑造人格,發展個性

幼兒的人格發展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廣義的個性教育包括品行教育、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進行觀察學習中,人們可以不進行與榜樣相同的外部反應,也可以不直接受到外部強化,只通過觀察學習過程,人們就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行為,從而也就形成個性?;忑g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良好個性品質,幼兒在混齡班的角色是動態的,它為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從最初的被照顧者發展到照顧別人,從一個“弱者”努力地學做“強者”,發展到成為“強者”。大孩子對小孩子幫助、指導的同時也增強了自己按規則要求做事的責任感,促使責任感得到進-步發展。小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大孩子會通過鼓勵、幫助來淡化和改變他們受挫的意識,激發小孩子的自信心。在混齡活動中,幼兒責任感和自信心的形成作用非常明顯。

四、關注社會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源泉,社會交往能力構成了幼兒社會能力的核心。幼兒的社會生活在交往中展開,社會性教育也在交往中進行,培養幼兒交往能力實質上構成了其他社會性教育的必要條件。培養幼兒在進行社會性交往時使用商量性交往語言的意識,以便更好地協調雙方行為。

幼兒混齡教育是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一起進行感知、產生互動的學習過程?;忑g教育活動的目標包括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且按孩子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實施交往教育時,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相互作用:交往活動內容應豐富,兼顧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需要;活動材料應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孩子們在拼裝毛毛蟲多樣,在實施交往教育活動時,分重點對幼兒進行指導,同時注意交往教育活動中幼兒的互動?;忑g交往對幼兒社公性能力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忑g同伴交往活動中,小孩子有與大孩子交往的愿望,對大孩子的觀察、意愿、情感能做出相應的行為調整。大孩子對交往情景及規則的認識與判斷很容易影響小孩子:而且大孩子能容忍小孩子的過錯行為,與他們一起活動時,能從積極快樂的角度認識與小孩子的交往活動,探究積極有效的交往方式。即使在與年幼者發生矛盾時,大孩子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沖動。事實上,小班年齡的幼兒交往能力增長是最快的,因為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后,他們更樂意與朋友交往,混齡班哥哥姐姐的關愛和幫助使他們減緩了分離焦慮,身心愉悅地融人集體中,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鄧敏,張雪峰.兒童心理理論研究對社會性發展的啟示[J].教科文匯.2009(2):63-72.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混齡教育社會性發展幼兒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混齡教育對學前教育改革的意義
淺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培養
研究生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因素及改善路徑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學前教育的“混搭”潮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