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背景下體育保健學教學模式研究

2019-11-22 07:51楊茂林婁瑜
當代體育科技 2019年26期
關鍵詞:綜合職業能力教學模式

楊茂林 婁瑜

摘? 要:“1+X”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拓寬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渠道,根據體育保健學課程實用性特點,融合職業教育和現代培訓理念,從職業技能的訓練、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職業技能的應用3個方面闡述體育保健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為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綜合職業能力? 體育保健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b)-0114-02

職教20條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 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是綜合能力培養和學習成效檢驗的體現,圍繞“1”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兼顧“X”的相關職業能力獲得,是拓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途徑。

隨著我國向全面小康社會的穩步邁進,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體育活動也成為人們美好生活需要之一,體育活動指導者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的不充分尚不能完全滿足人們更高品質體育健身的追求,體育活動指導者必然要提供從“前—中—后”的全過程指導、監督、評價,乃至突發情況快速處置的精準服務,實現從“一棵樹”(單一的技術指導)到“一片森林”(全面的過程保障)的轉變,彰顯體育指導者的綜合職業能力素養。具體來說,體育活動指導者應遵循體育運動規律和根據人體生理結構的特點開展,同時還涉及營養、運動損傷預防和處理、運動恢復、運動處方,甚至是更專業的體育康復。本文從職業技能的訓練、綜合性職業能力的發展和職業技能的應用3個方面,探討體育保健學課程改革的模式,為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借鑒。

1? 綜合職業能力的要素構成

綜合職業能力是人們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是從事一個(或若干相近)職業所必需的本領,是在職業工作、社會活動和私人生活中科學的思維、對個人和社會負責任行事的熱情和能力[1]??梢娋C合職業能力是一個多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涵蓋個體的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理想,以及對特定任務情景的理解與認識,各要素間互相融合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且構成要素的“板”的長短將直接決定從業者的發展空間。

2? 與體育保健學課程關聯的職業資格證書

體育保健學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保健規律與措施的一門綜合、應用型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融合了體育學和醫學的實用型學科,主要任務是運用醫學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對體育運動參加者進行醫務監督和指導,涉及保健按摩、體育療法、體育傷病的預防和處理等[2]。根據體育保健學的知識圖譜,牽涉到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1)基類,與體育保健學知識重點有直接關聯及聯系緊密包括急救員證、運動處方師、營養師、按摩師、物理治療師。(2)派生類,與體育保健學知識圖譜有間接或存在一定關聯如社會體育指導員證、健身教練員證、救生員證、各項目的教練員證、體能訓練師、運動功能訓練師。體育保健學關聯的職業證書種類繁多,從職業能力的必要性角度,將急救員作為必需類職業能力,其他職業能力可結合個人興趣、特長選擇,但也需具備有基本的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見圖1)。

3? 職業性學習導向下的體育保健學教學模式改革

3.1 增強職業技能的訓練

職業能力訓練不同傳統教學的模式,傳統教學模式重“過程”輕“成效”,在指導上突出了普遍性,弱化了針對性;職業能力訓練則是按需施教,分級分類??蓪鹘y教學模式和職業教育模式、現代培訓理念相融合,提升訓練的質量和效果。

3.1.1 學徒式教學訓練法

學徒式教育注重的是動手能力教育與培養,強調要通過動手進行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實行交替式的教育與學習[3]。其大致流程為: 一是示范與模仿,學生觀看教師示范的同時模仿教師的動作而進行訓練,要求教師對學生提供反饋和必要的訓練;二是隱退,當學生技能越來越熟練,教師應給予其更大的自主權,教師便可以隱退。學徒式教學訓練法適合于急救員、按摩師、物理治療師等基礎技能的訓練,有利于對工作流程的掌握。如在按摩技能的訓練中,學生可通過對教師動作的模仿,逐漸由生硬到熟練,但存在“做其事而不知其理”的問題。

3.1.2 任務式教學訓練法

“任務驅動”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其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4]。任務式教學訓練法是基于工作任務為核心來強化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教學手段。它可用于實踐性學習,也可用于理論的學習。同時,其又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探究式教學方法,適用于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任務式教學訓練法適合于體能訓練師、教練員、運動功能訓練師等理論與實踐能力的訓練。

3.1.3 項目教學訓練法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索為基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其流程分為5個步驟:明確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或應用,學生在項目訓練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后可采用項目教學訓練法來發展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可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評價方法。

3.2 發展綜合性職業能力的訓練

綜合職業能力包含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是個體職業崗位勝任力與職業生涯自我學習和職業遷移能力的有機融合,大致分為專業能力、發展能力、社會能力。

3.2.1 主題驅動型教學

主題驅動型教學是以設置真實的情境主題,學生自主探索,學生自評互評結合教師觀察記錄點評的教學法。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問題處理、團隊協作以及自我學習等方面關鍵能力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設計上,可以分為主題(任務)情境的設置與分析、陳述性知識的闡述和運用、問題的具體處理以及一般化和建立普遍性聯系4個階段。

3.2.2 團隊合作型教學

團隊合作型教學是將學生分成一定數量的團隊,分工合作和凝聚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某一學習目標,形成“理解與分歧、奉獻與沖突、責任與逃避”等個性沖突的合作發展共同體,有助于提升個體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以及對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社會評價,這包含了社會責任感、參與與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與協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批評與自我批評能力、誠信與職業道德等。

3.3 強化職業技能的應用

3.3.1 技能競賽與教學融合貫通

技能比賽是職業能力提升的的重要載體,利用好技能競賽這個平臺檢驗學習成效,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并以此構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良性循環。技能競賽中包含了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多重要素,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展現,是職業見習、實習的“預演”。更可以通過技能競賽邀請相關社會機構的觀摩,促動校企之間的良性互動,構建多方聯動的平臺。技能比賽也可有力地推動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這也更好地證明教與學的雙向發展[5]。

3.3.2 職業見習、實習相長

以見習、實習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念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動性,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闊眼界增強對職業的熱愛和樹立牢固的職業理想、情懷。見習、實習的工作主要有兩類:(1)各類體育賽事和群眾體育的蓬勃發展及專業性的要求急需大量的體育職業人才,這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見習平臺,可以考核選拔推薦一批學生在教師或專業人士的帶來下承擔具體的工作,或組織學生觀摩;(2)充分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社會機構如健身房、游泳館、體質測試中心等的見習和實習活動,加強見習、實習的管理,成立教師和社會機構人員組成的導師制,注重見習、實習的經驗、體會、案例等材料的收集,促進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

4? 結語

體育保健學教學應緊跟時代發展,體現其基礎性和應用性特點,融入職業教育、現代培訓的理念,采用針對性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更為學生就業創造更多渠道。積極與社會機構加強溝通,形成校內外聯動的態勢,為教學模式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注重教學素材積累和反饋的收集,豐富教學資源,有條件下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最終形成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學生愛學、教師愛教的良性課程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趙志群.促進全面發展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J].職教壇,2009(9):1.

[2] 姚鴻恩,鄭隆榆,等.體育保健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宋維清.現代學徒式教育教學分析[J].中國市場,2016(12):87-88.

[4] 王占鋒,馮艷紅,許冀偉,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12):144-145.

[5] 趙炎.技能比賽對職業教育的促進作用[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9(Z1):42-43.

猜你喜歡
綜合職業能力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體化課堂分組教學中確定展示學生的策略
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實施途徑與策略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