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國首富的綺夢與悲情(隨筆)

2019-11-22 09:20艾云
作品 2019年9期
關鍵詞:林則徐

艾云

夜雨一直下個不停。伍秉鑒在黑暗中躺著,窗外雨打芭蕉的聲音、不遠處珠江水花迸濺的聲音,他全都聽得清清楚楚。在擔心和憂慮中,一向睡眠很好的他,卻是一夜未曾合眼。

白天,兒子伍紹榮被欽差大臣林則徐派人喊了去,直到現在仍未回家。傍晚時分,前去探聽消息的家仆說,紹榮自從進了越華書院就再也不見出來。越華書院是林大人的臨時行轅,他3月10日從京城到廣州,就住在這里,寢辦合一。已經一天一夜了,兒子音訊全無,伍秉鑒自忖自己和家人沒有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可他做了那么多年十三行總商一職,眼下又由兒子接任這個職務,他們多年來與洋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今林大人奉旨前來徹查洋人走私鴉片一事,他們父子二人能脫得了干系嗎?我說我清白,這又是百口難辯的事。伍秉鑒憑著多年在大江大海浮沉掙扎的經驗知道,這一次,他遇上了大麻煩,他將面臨比想象還要可怕的困局。

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

他想起了自己的怡和行。這是一個非常中國化的名稱,自己的父親伍國瑩當年創辦之初取這個名號,正是怡然和泰之意。后來,與自己有茶葉生意往來的英國人渣甸和馬地臣想沿用這個名號開辦自己的洋行,說這也是擴大中外貿易宣傳的一個辦法,問到自己可否同意時,自己竟答應了。1832年7月1日,渣甸與馬地臣正式掛牌成立怡和洋行,短短幾年,他們在廣州十三行的生意已經是越做越大。

伍秉鑒與西人所做的生意主要是茶葉。伍家在福建原籍買下大片田地種植茶樹。茶樹從生長、采摘到制作過程,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只要是打有伍家印戳的茶葉,在對外貿易中就是免檢證。伍家正是通過茶葉的質量保障和信譽,一步步做大做強??墒?,西方人做什么事,自己則無法控制。

伍秉鑒感到腰背酸疼,他翻轉了一下身子,仍是難熬。

他的思緒在疼痛中沒有停止。

誰不痛恨鴉片!鴉片走私,造成了多少中國東亞病夫。抽了鴉片,人在度過片刻的銷魂之后,就會涕流不止,全身抽搐。國勢國力因為這樣的形容會全敗掉啊。自己在新豆欄街開設醫館,為的正是醫人救命,這乃自己的良心。良心不允許自己去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做生意的人從迷信方面來說,也是講求陰德;若做了孽障之事,子孫后代便會遭殃,不知哪一天報應會落到自己頭上。自己現在已經不需要太多金錢,只求家人平安了。

可是,他能管得了那些來中國販賣鴉片的西方人嗎?

伍秉鑒也弄不清楚許多商業術語,但他知道大清與大英兩個國家出現了貿易逆差,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他們買中國的東西多,中國買他們的東西少。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以及漆畫和屏風成為洋人爭相追捧之物,可大清依峙自己是天朝之國,物產豐富,自給自足,就是不買洋人的東西。洋人惱羞成怒中想到了一個損招;你大清帝國放著好的貿易不做是吧,那我向你輸送讓人飄飄欲仙的東西。這一招真好使,黑色的膏汁變成白銀和黃金,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他們真是把住了中國人的命門了:長期在皇權統治中,早已喪失了自由精神之下的個人看管能力。他們無目標感、無自持力、無意志力,喜歡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鴉片,真是好東西,它麻痹神經,讓人什么都不用去想;此刻銷魂,哪怕明天奔赴黃泉。

伍秉鑒30歲那年,也就是1799年,即位沒幾年的嘉慶皇帝頒布了史上非常嚴厲的禁煙令??山Y果呢,效果不大,后來不了了之。這其中的原因是,官僚階層中有太多的人實指望在鴉片走私的生意中收取賄賂撈上一把。這些人不會想到輸入中國的鴉片會導致民眾的身體受到戕害,帝國運勢走向頹損。為了自己的幾個小錢,他們不惜輸上更昂貴的大錢。這些有權力者與鴉片商實在是沆瀣一氣,皇帝的旨令自然是形同虛設。

自己當然是舉雙手贊成欽差大臣林則徐林大人此次前來追繳鴉片的行為??吹贸鰜?,在任的道光皇帝是下了大決心??傻踉幍氖?,在這一正當的國家行為中,自己以及廣州十三行的行商們,怎么就成了被人詬病、被人詆毀的替罪羊?

這緣于保商制度。

十三行商人自然得到了政府的特權可以與洋人直接交涉,直接做生意;可他們在發財致富的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十三行的行商要負責擔保外商在華的一切,如果外商有任何冒犯、僭越和失誤,這其中所造成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損失,必須由擔保的行商負責。

伍秉鑒對外商夾帶鴉片的行為深惡痛絕。他清晰地記得多年前的一件事。那是1817年,海上稽查搜獲兩艘商船上邊有鴉片夾帶。查明,這商船正是由伍秉鑒的怡和行做的擔保。伍秉鑒被罰了16萬兩銀子,其他行商每家也被罰了5000兩銀子。這罰金相當于鴉片價值的數十倍。十三行的商家哪個不痛恨鴉片走私者,可他們又能怎么辦?

如今自己年逾七十,對生死已看得很淡。七十已是古稀之年,活一天賺一天;可紹榮,是自己的兒子,是伍家的掌門人和繼承者,最怕的是他有個三長兩短。兒子元華死了以后,紹榮是他格外倚重的人?,F如今,他寧愿放棄一切金錢財富,只求保佑兒子平安。

一夜的焦慮和驚恐,天快亮時,再也支撐不住的伍秉鑒昏昏沉沉睡去。

不知不覺中他仿佛來到一個鏖戰過后的地方,到處是硝煙彌漫,血漬斑斑的地上橫七豎八躺著死去的人。在一片血污中,他看到一個人在蠕動,那正是紹榮。伍秉鑒使出全身力氣,想要一把將他拽起,可不想自己也跌倒在地。

一個驚悸,他從夢中醒來?;昶菬o定中,他不想再躺下去,索性起床。

已是黎明,天仍是陰沉沉的。

伍秉鑒走到回環的長廊。長廊仿若嶺南的騎樓,上邊有亭蓋,雨天行走不濕身。

雨霧漣漣,庭院里的花木在雨水中更顯蒼翠欲滴,樹更綠,花更紅。亭榭樓閣在霧嵐繚繞的湖邊,像個夢境。這雅致靜謐而旖旎的花園式住宅,是自己和父親通過辛勤的汗水一點點建造出來,這曾是伍家奮斗的驕傲和實證??墒?,若人死了,這一切又有什么意思?人生真是沒意思,奮斗沒意思,財富沒意思,一切皆是空??!

這些天,他一次次被虛無感攫住。

他返身回屋,坐在小葉紫檀的雕花椅子上,閉目養神。

這時,家仆悄悄走來稟告道:“老爺,潘正煒前來府上,現正在大廳等候?!?/p>

伍秉鑒說:“快快請他到東院書房,我換上衣服馬上就到?!?/p>

伍秉鑒走到書房時,正煒起身揖禮道:

“伍叔叔可好,侄兒特來探望?!?/p>

伍秉鑒招呼仆人沏茶,叔侄二人坐下。

茶完全品不出什么味道。伍秉鑒道:“紹榮一天一夜未歸,不知情形如何,實在叫人擔憂?!?/p>

正煒說:“林大人為公事而來,必要倚仗熟悉當地情況的人。我們一向本分做生意,相信紹榮不會有甚大礙?!?/p>

潘正煒是年也有差不多50歲了,但依舊身板挺拔。他面容清癯,神情淡定中,又有儒雅清新的氣質。他站在那里,仿若玉樹臨風。

叔侄二人心事重重地喝茶。窗外雨意霖鈴。

潘家和伍家有著扯不斷的關系。當年,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曾經在潘家做賬房先生,頗得正煒的爺爺潘振承的稱譽。正是振承,這個執掌了十三行多年門庭、叱咤風云之人的提攜幫忙,才有了怡和行,有了伍氏家族的光耀門庭。

曾經在十三行最有活力和前途的潘家,隨著1788年潘振承的去世,而難以再創輝煌了。接下潘家重任的是正煒的父親潘有度,他能力不凡,也將潘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1796年,十三行總商蔡世文因經營失敗自殺以后,潘有度被推舉為總商。

潘有度主理同文行商務以后,因深諳對外貿易,很得官府和夷商信任,贊他洋務最為熟練。但他卻是對總商一職不感興趣。他飽讀詩書,內里滋長著對觀史吟詩的強烈愿望。他亦儒亦商,更偏向于儒的一面。潘家的宅第蓋有漱石山房,潘有度一有空閑就在這里讀書寫作,他后來寫有竹枝詞《西洋雜詠》二十首。并留下《義松堂遺稿》《漱石山房剩稿》兩部著作。他一次次想辭去總商一職潛心筆耕。1800年他辭而未準;1807年他以健康不佳,歸葬父母的理由,并花上10萬兩白銀買通關系再辭,允準。

潘正煒頗受其父影響,他有藝術氣質,且急公好義,對家族生意也不大上心。他喜歡躲在自己的聽帆樓吟詩作畫寫字,收藏也是一生嗜好,其藏品在嶺南名列前甲。

伍秉鑒很欣賞潘正煒身上的孤傲飄逸。伍秉鑒只可惜潘氏偌大的家業無子弟想要承繼。

兩個人喝著茶,都不怎么言語。此刻,說什么都沒用,只能等待事態的發展,走一步看一步。

沉默了一會兒潘正煒說:“估計紹榮不會有性命之虞。放下了這頭心事,再大的事也不是事?!?/p>

“賢侄說得極是?!?/p>

仍然下雨,天陰沉得很,上午的光陰像傍晚灰黢黢的。

兩個人喝著茶,都難掩心中焦慮。

不一會兒,家仆又報,說盧文錦前來拜訪。

盧文錦也是擔心,冒雨跑了過來,他頭上濕漉漉往下滴水。

盧文錦是伍秉鑒的侄女婿,年齡和潘正煒差不多。盧文錦的父親盧觀恒1812年去世以后,他接管了廣利行。在十三行的四大首富中,只有盧家是地道的廣東人。他們原籍新會石頭鄉蓬萊里。盧觀恒出身草根,在十三行幫忙打雜,卻因聰穎肯干,終于開創了一份大的家業。只可惜他66歲便過世。盧文錦很想讓出身低微的父親入鄉里的鄉賢祠。但在當時,很多讀書人根本瞧不起生意人:你們以賺錢為主,講求利潤盈余,自然是與義相違背的,講利便是忘義。于是,一些鄉紳開始告狀阻止。盧文錦為此耗費大量精力。因為這樣一鬧騰,沒人去問青紅皂白,廣利行的貿易漸失。尤其他將許多資產投放到地產上,其商業貿易在減少,這讓盧氏的外貿生意開始走下坡路。但盧文錦反倒不在乎這些。他不大想做生意,有吃的有喝的,就足夠了。

眼下,伍家遇事,他急惶惶跑來。

此時,十三行四大首富中除了葉家,其余三家都聚齊了。十三行鼎盛時,四大家族撐起了這份輝煌。葉正林是個聰明人,他見好就收,不再干商行,自己吟詩作畫,去過逍遙日子了。這四大家族,不會同行相侵相爭。他們深知生意場上如戰場,稍有不慎便會葬身沉淵。他們之間有姻親作為紐帶,也互相謙讓和幫忙。上一輩是這樣,下一輩中,盧文錦、潘正煒、葉夢龍和伍紹榮都互相提攜牽掛。

三個人喝著沒滋沒味的茶,只是一起坐著,也是互相的慰藉。

盧文錦說:“叔叔,不管遇到什么事,我和正煒與你共同分擔。我估計,林大人主要是讓洋商盡快上繳鴉片,紹榮不定是被什么事耽擱了?!?/p>

伍秉鑒心想:也是。結果往最極端處想,也莫過如此,還能怎么樣呢?只要人無生命危險,什么都好辦。

如此一想,反倒放松了不少。

聽著外邊的風聲雨聲,凄凄惶惶,又能怎么辦?

卻不承想,伍紹榮在臨近中午時回來了。

他進門便說:“讓父親和二位兄長擔心了,非常抱歉。昨日與林大人談話至晚,于是便在書院一個閑間困了一宿?!?/p>

他沒有告訴父親他們,林則徐原本不想放他回來,可今日上午突然又改變了注意:羈留他于此處無甚益處,便放他回去,讓他敦促顛地等人盡快上繳鴉片。林則徐當然明白,扣著伍紹榮不能解決問題,許多事情還得靠十三行的總商出面交涉才行。

滿臉疲憊的紹榮坐下喝茶。他品了一口言道:“此次林大人決心甚大。我們或者要找一下顛地,直接告訴他利害關系,讓他必須加以配合才是?!?/p>

伍秉鑒略為沉默了幾分鐘說:“還是我去面見顛地,他總得給老身一個面子?!?/p>

紹榮說:“父親雖筋骨強勁,畢竟年邁,兒子豈可放心。還是我去?!?/p>

伍秉鑒不想讓紹榮去,他年輕,狡猾的顛地未必聽他言語;再就是,自己實在不想處于焦慮等待中。凡事他希望親自去辦,在過程中隨事態發展做著平衡調整,他更感覺松緩些。

于是他說:“老身辦這等事情體力綽綽有余。就這么定了?!?/p>

已是中午,四人用餐。

伍秉鑒飯后就說要去夷館,三人勸他,已是下午,時間不很充裕,又要過江;再加上他幾乎一夜未眠,出門甚是辛苦,還是次日再去不遲。

伍秉鑒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便答應了。

次日清晨,伍秉鑒很早就起床了。昨夜睡得還算踏實,他的精神很快就養過來了。別看他瘦巴巴的,身體各方面機能甚是平衡。他們賣茶的,會有喝茶的嗜好。茶刮油,長喝茶的人,很難有胖子。

簡單吃了些早餐,喝上一泡茶,腦子清醒了很多。

他換上官服,準備先到旁邊的海幢寺燒個早香,然后去找顛地。

海幢寺就在伍家花園東邊不遠處,坐上轎子不一會兒就到了。下橋,穿過一片松樹林,便見幾座殿宇碧瓦朱檐,甚是峨嵯。天已放晴,雨后,樹木發出甘洌的清香,讓人心情放松不少。

海幢寺建于南漢時期,原名“千秋寺”。明代末年平南王尚可喜率清軍攻陷廣州,屠城十日。后來尚可喜噩夢連連,面對死亡冤魂他無一日安寧。聽從天然和尚點撥,為贖罪,尚可喜帶頭捐錢擴建海幢寺。又加多年修葺,海幢寺已呈現恢宏莊嚴之貌,為嶺南雄剎。

伍秉鑒是個生意人,他相信人的主觀努力,并不刻意信佛。但他偶然也會來這里拜上一拜,冀求心理上的慰藉。這里,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三天對洋商開放。這三天他有空也會來寺里轉一轉,以盡總商之職。

伍秉鑒在大雄寶殿的香爐前燒了三炷香。他穿著官服,不好跪地叩拜,只是站著閉目,雙手合掌,心里默拜。這一次,他真心希望菩薩佛祖能保佑他和他的家人安然渡過一切難關。

走出寺院,過漱珠涌便到江畔的白鵝潭。他要乘船到河對岸,十三行洋商的夷館就在那里。

坐在船上,但見珠江寬闊,東西走向的水面猶如一幅徐徐展軸的中國水墨畫鋪現眼前,又如一匹巨大的綢緞在瀲滟層疊中閃爍著貴族主義光澤。

伍秉鑒望著珠江,心生無數感慨。

自己祖上背井離鄉來到這里,珠江給伍氏家族帶來連連好運。

珠江,它通往海外,這里異常繁榮的景致維持了許多年??滴跄觊g中國曾開放了四個港口,這時,廣州的十三行已經出現了。但到乾隆年間,也就是1757年清廷卻關閉了漳州、寧波、云臺山三個港口,僅留下廣州作為一口通商之地。清朝的所有對外貿易都交由十三行辦理。珠江岸邊,成為最熱鬧的對外貿易交流場所。中國境內,芳香沁脾的茶葉、典雅俊則的瓷器、華麗飄逸的絲綢運往亞洲及歐美許多國家和地區;而國外又進口來西洋參、皮毛、胡椒、棉麻紗等貨物。

十三行的出現是情勢所然。外國人來中國做生意,清廷官僚階層不好與之直接交涉,需要在民間找個中介接洽業務,十三行應運而生。從一開始,十三行就帶有亦官亦商的雙重性質。它有一定特權,被官方認可,幾乎壟斷了所有對外貿易和進出口業務。同時,它又是朝廷可以隨時取用的私家倉庫。許多朝廷開銷都要拿這里的錢支付。所謂“天子南庫”,就是這層意思。往私處說,無論萬壽圣韋、皇帝出巡、皇太后誕辰、生皇子,還是軍事支出、修河筑道,都要向上呈出政治獻金。還有各種苛捐雜稅,使得十三行的生意人日子并不好過。但仍然是有得賺,否則,誰還會攢足了勁兒要干這一行。

伍秉鑒心想,如果不來廣州,一直困在福建老家,那日子不知該有多凄惶,幸虧來到廣州,先是靠賣海貨小賺,然后又積累財富,這才有了自己當今的財富。

伍家和潘家一樣,都是從做茶葉生意開始。長期與茶打交道,自然是知道些這方面的歷史掌故。中國是茶的故鄉,早在公元前600年,古書《詩經·爾雅》就有關于茶的記述:漢陽陵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樣本,距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公元758年,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中明確記載:“茶是南方之嘉木?!边@部茶葉史上非常有名的書共三卷十章,有七千余字,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這本書與美國威廉·烏克斯的《茶葉全書》以及日本高僧榮西和尚的《吃茶養生記》并稱為世界三大茶葉經典著作。

伍秉鑒的家鄉福建屬于中國幾個重要的產茶地之一,他們伍家出口的茶葉多是從福建家鄉種植采摘而來。伍秉鑒常常到茶葉基地全程監督。他熟悉每棵茶樹,也了解每一道制茶工藝。比如正山小種的制茶過程,是先采摘新鮮芽葉,經萎凋、揉捻、發酵到干燥;而烏龍茶則要經過搖青和晾青這兩個重要過程。烏龍茶的葉底邊緣為紅色,中間為綠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綠葉紅鑲邊”或“紅邊綠葉板”;而大紅袍在五大工序之后,其條索扭曲,緊致壯實,色澤在青褐油潤中帶著寶氣。

伍秉鑒家鄉福建的茶樹多種在巖石上。茂密的植被和風化的巖石為茶樹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福建茶葉回味醇爽,獨具巖韻。運往廣州的茶葉被壓成長方形磚條規格,裝船時一碼碼整齊排放在船艙底部,這是為了壓艙,讓船在遠途運行中平穩不搖晃。有時遇到特殊情況,船艙進水,茶葉受潮。卻不承想,浸泡過的茶葉卻有著意想不到的醇厚。有一年,一批茶葉就遇到過此等情形,結果卻是沖泡之后別具風味,雋永綿長。

他常常望著江面上裝著伍家茶葉的商船排列如陣,好不威風,他為此而自豪。

他最喜歡中國的茶德,這就是廉、美、和、敬。

伍秉鑒將思路收回,他望著遠方。

天雖已放晴,但因為多天下雨,江波浩渺處,仍有輕霧籠罩。涌動的層層疊疊的水漣,明明滅滅,時而幻化出寒意的梅花,時而構略出玄青和紫鱗般的云翳。不時地,白鷗和海鳥在水面覓食。

眼下,江面上船只很少,偶爾幾只渡船慢慢駛著。

平??刹皇沁@樣。許多時候,珠江江面是百舸爭流。飄蕩著各國旗幟的大船,還有那些泊靠在兩岸的船帆,構成水面一道絢麗多姿的獨特風景。

林大人入粵以后,已明令外商船只都??坎粍?,中斷生意,一切事情都先暫?!,F在,江面靜靜的,唯有波濤不息的流淌聲。

時間不太長,船就靠岸了。伍秉鑒看到岸上不遠處飄著英國、美國、法國、荷蘭、丹麥、西班牙、瑞士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國旗。

珠江北岸,距水差不多50米遠的地方,外國的夷館就在這里修建。不同國家圈出較大的院子,蓋的是三層樓房。這些樓房雖保留著不同國家的建筑風格,但又都是木質結構,比較中國化。

這里是夷館區域,外商生活居住的地方;再往東北一帶,則是十三行商館,平時交易之處。

淡灰色夷館靜悄悄。伍秉鑒熟門熟路找到英人顛地的住所。

顛地見到伍秉鑒,似乎早有預料。他仍是裝出十分驚訝的樣子道:“哪陣風把伍大人吹來了,不知有何吩咐?!?/p>

伍秉鑒說:“專為追繳鴉片而來。你應該明白,此次林大人奉皇上圣旨赴粵,可不是一陣風吹過就吹過了。他是一定要徹底追查,不達目的,不會收兵。我想,顛地先生是個明白人,還是盡力配合才好。中國古語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先生一向智力能耐兼具,對此次事件,應該會有明達思路吧?!?/p>

顛地說:“伍大人快快坐下喝茶,消消火氣。你我之間,彼此了解經年,有何事不好商量?!?/p>

說著,顛地開始沏茶。

這是伍家從武夷山最新采摘的大紅袍春茶。不到清明就采摘的茶葉嫩芽,伍家會先送幾盒給老主顧嘗鮮兒,這是慣例,也是特殊禮遇。顛地拿出來招待伍秉鑒,自然也是有著特殊涵意。

這是一套白色底青花瓷茶具。只見茶壺和茶盅的上圍一圈仿佛鏤空的茶花花瓣,一般人以為它會漏水。其實,這是一種透明的玻璃瓷燒制新工藝。顛地喜歡收藏中國茶具??繅[放的博物架上,擺放著各色品種和質地的茶具,有紫砂的凝重敦厚,有薄瓷的玲瓏清雋。

顛地給伍秉鑒斟茶說:“這正是伍氏家族的新茶。只要打了伍家戳印的,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暢通無阻的免檢。我們英國人喝茶已成習慣,我們不再喜歡膩歪歪的咖啡,更喜歡喝令人神清氣爽的中國工夫茶。如今的英國上流社會,無人不知伍氏茶葉,無人不曉武夷山大紅袍和鐵觀音?!?/p>

顛地繼續說:“你看這大紅袍茶色,微褐中透著琥珀般光亮,高貴而冷冽,這是多么美妙的品相?!?/p>

此時的顛地,大約40歲年紀。他早已是個中國通,不僅會講漢語,還熟識地方風俗民情。他常常利用出城機會,到街頭巷尾找廣州當地百姓聊天,為的是掌握中國更多的實況。

如果單從外貌上看,顛地一表人才,完全是個正面形象。他長面頰,眉清目秀。他高鼻梁,一雙眼睛是褐色,頭發微黑,有些東方化,混在中國人里邊,除了個子高,并不十分突兀。

顛地會中文,伍秉鑒也會講些廣式英語,兩個人中英文互夾,交談全無障礙。

伍秉鑒咂了一口茶水道:“中英之間,正常的貿易是誰都歡迎的。但那些別有用心者,為何要往中國輸送鴉片,做這等傷天害理之事?”

顛地說:“伍大人,有買才有可能賣出去。這是中國人自己需要的,怎么能怪罪我們?”

伍秉鑒感到臉上火辣辣的掛不住。這個洋鬼子在奚落中國人;可他說的卻又是實情。

顛地見伍秉鑒沒吱聲,有些放肆地說:“伍大人,我看這樣吧,我們可以先繳一些鴉片,堵住林大人的嘴,讓他向皇上有個交代。余下的事情,我們都該知道怎么辦。憑著我對中國官員的了解,哪個不是見錢眼開的主兒。白花花的銀子堆在面前,凡事還能不好通融?”

說完,顛地有幾分得意地擠擠眼睛。

伍秉鑒終于忍不住了,他站起來道:“顛地,你太不自量力!你以為拿幾個臭錢可以擺平一切嗎?中國人有可收買者,卻有更多是不為任何不義之財所動的高節磊落之人。林則徐大人就是這樣的人。我奉勸你一句,趕緊照章行事,以免事情鬧大?!?/p>

顛地心想:事情鬧得越大才越好。不久前,渣甸回英國,正是為了游說英政府加大對華攻勢。他的寶順洋行與渣甸的怡和洋行原本是競爭對手;可在對外方面,他們又是伙伴和盟友。

想到這里,顛地說:“我們各護其主,都是選擇維護本國利益,也只能如此了?!?/p>

伍秉鑒說:“顛地,老夫再奉勸你一句,一直冥頑下去,后果怎樣你是清楚的?!?/p>

“好吧,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p>

伍秉鑒看著顛地這副嘴臉,厭惡之極。多年來,自己怎么會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他們太猖獗,把中國人全然不放在眼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們戕害人,還振振有詞了。

伍秉鑒氣惱地返回。

在大門外,他看到林則徐貼的布告。布告明確了此次收繳鴉片的各項事宜,辦公地點就設在雙橋底附近的大佛寺內。

幾天里,伍秉鑒囑咐要時刻關注大佛寺和夷館的動靜。

這一天,家仆來報,說林則徐已經封鎖了十三行夷館,切斷了洋人與外邊的聯系,并中斷糧食菜蔬的采購供應。

伍秉鑒聽后大驚失色。他跌坐在大紅酸枝椅子上半天沒起來。他情知事情不好,鬧大了,不好收拾;若出人命,更加恐怖,如此一來,勢必會挑起更大事端,惹起國際糾紛。

他顧不上什么,趕忙囑咐家仆往夷館送些糧食及日常用品,這至少保證不會有人餓死。

伍秉鑒的這個舉動,自然引起了人們的詆毀攻擊,認為他如此庇護洋人,屁股坐到哪里了。漢奸的帽子也戴到了他的頭上。他想:一切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切留給時間為之證明了。

但他仍是懊惱透了。自己從來都是一個極其愛惜羽毛的人,任何時候不喜怒形于色,從來都是謹言慎行,卻不曾想到老了卻落此評價。

心情焦慮又煩悶,伍秉鑒在院子里來回踱步。風微微吹著,南方的梅雨季節即將開始。平時不覺得,這幾天總感到人不爽利,又黏又滯的。伍秉鑒一向身體還好,瘦而精干,這幾天,卻總感胸悶腦漲。

正走著,突見許多人往自己這邊疾行,待近前,方知是衙門的兵丁。他們來到伍秉鑒跟前,其中一個拽住伍秉鑒的衣領說:“林大人有令,要押你到他跟前說清楚?!?/p>

不由分說,推推搡搡中,伍秉鑒被押到大佛寺收繳鴉片的辦公地點。林則徐正坐在桌前。

一進屋便見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水師提督關天培和粵海關監督豫堃都在。林則徐起身,走到伍秉鑒面前說:“讓伍大人受驚了??刹贿@樣也沒辦法。你知道,那個鐵頭老鼠渣甸,是個走私鴉片的慣犯。他畏懼我大清嚴律,已經躲回他們英國倫敦那個煙霧之地。如今,只有向顛地施加壓力了。此次,鴉片之害不除,我絕不返京?!?/p>

林則徐54歲的年齡,相貌堂堂,一身凜然正氣。他說話時,神情凝重。

伍秉鑒道:“林大人所言極是,秉鑒一定全力配合?!?/p>

伍秉鑒看到林則徐的眼睛里閃過一道懷疑和輕蔑的寒光,只聽他又說:“你們十三行作為國家特殊的壟斷機構,一向得惠不少。此次禁煙銷煙,首要之事是先全部繳煙,要讓那些走私犯以后不敢販、不能販。此次事大如天,你作為多年行商總商,又是德高望重之人,絕不可有犯科瀆職等不恥行為,也絕不可庇護那些走私鴉片的洋人。否則,最后結果如何,身為三品官員的你,心里該會一清二楚?!?/p>

伍秉鑒看了一下自己的衣著,因為在家他未穿官服,眼下,一身錦緞夾袍,在這些要員面前,看著真是低微不已。他有三品官銜,但那都是虛的。做生意的行商為了尊嚴和一種社會地位,一定時候會用錢捐官,伍秉鑒捐的是三品官銜。

伍秉鑒還是脫離不了行商時必須做到的實話實說,他道:“林大人自然知曉,我們這些行商雖有官品,卻無官權;雖有商身,卻又無法管理那些海上買辦和走私的洋商?!?/p>

林則徐聽了這話有些厭煩,他喝道:“難道你官位太低,希望掌握實權不成?或是拒絕這次行動?若我查到行商中有為利藪所引,巴結包庇洋人之勾當,定然不饒!”

伍秉鑒一下子蒙了,他原本想陳述實情,不想會激起林大人如此反感。

林則徐到粵以后,在與士子們打交道時,聽到的都是對十三行不利的話,因此他對十三行行商先入為主有了不良印象。他的思路基本上是有罪推論,認定十三行與鴉片走私有染。對于這個群體,他有些睥睨。在長期的衛護社稷、報效民族的儒家傳統思想熏陶下,他認為所有言利獲益的行業都是不值得信賴的。對于十三行,自然也不例外。

伍秉鑒囁嚅著說:“林大人,伍某愿以家資作為擔保?!?/p>

林則徐毫不留情面地說:“你的家資有那么重要嗎?不若用你的腦袋做擔保。你信不信,我即可將你和你兒子伍紹榮革除官銜,逮捕入獄?!?/p>

可能林則徐也覺得自己口氣過于嚴厲,接著他用緩和一些的口氣說:“別怪林某說話難聽,此次追繳鴉片乃國家行為?,F在還得委托伍大人陪著到顛地那奸賊處走一趟?!?/p>

伍秉鑒和潘正煒被押解到顛地的寶順洋行。

顛地說:“干嗎在我跟前演苦肉計?沒用的?!?/p>

旁邊的一個兵丁將伍秉鑒猛推一把,伍秉鑒一個趔趄,險些摔倒??蓱z他年逾70,枷鎖上身,辮子已散開,皤白頭發飄散著,讓人看著不忍。兵丁放話:“顛地,你若是不悉數交出鴉片,遂將伍秉鑒等人正法?!?/p>

林則徐的確是要演一出苦肉計。他的想法是,顛地的寶順洋行一向與伍家生意頻繁,他不會想讓伍秉鑒赴死。若是伍秉鑒死了,寶順洋行還怎么賺錢?

誰知顛地根本不顧忌這些。他冷笑著說:“伍浩官,你一生辛苦創業,上交國庫如許銀子,結果卻是如此下場。你對這個國家還有什么盼頭?”伍秉鑒不理他的挑釁,平靜地說:“我希望顛地先生以大局為重。你因此所受經濟上的損失,我可以予以彌補?!?/p>

顛地哈哈一笑:“伍浩官,你以為你富可敵國,什么都可以拿錢擺平嗎?非也?!?/p>

在顛地這里沒什么收效,于是兵丁又帶伍秉鑒離開寶順洋行。

伍秉鑒被押解著走過廣州的大街小巷。他已無驚恐和憂傷,只有出奇地平靜。以己之身,若能將此次禁煙大事完成,也便是完成自己的夙愿。誰愿意自己的民族羸弱下去,國力貧瘠不振?

他看著,初春三月的陽光明媚清澈地照在嶺南的樹木花草上,猶如鳳穿牡丹般。生活有安謐靜雅,也有驚濤駭浪。而自己,操持、矜持、小心翼翼一生;而今,卻要以屈辱告別歷史舞臺了,并且無法向任何人,向后代、向歷史抱怨和申辯。他不禁老淚縱橫。

伍秉鑒經歷了這么一遭,被解開枷鎖,送返回家。

林則徐后來也明白,伍秉鑒與走私鴉片并無關聯。但洋商犯罪,總商會連坐。你多賺錢,就得多擔責任。他也知道伍秉鑒是個良善之人。前幾天,林則徐有病去到一家醫館治療,方才得知這正是伍秉鑒資助開辦的。伍秉鑒將西人種牛痘也引入了廣東,使許多人避免因患天花而亡的悲劇。有一定胸懷的人,不會去做戕害人的鴉片生意。

但他要將程式走下去。

伍秉鑒經大半天折騰,早已是胸悶氣促。他換上一襲銀灰色府綢夾袍,外罩一件玄色背心,然后半偎在沙發上,閉目喘息。

想起這些天來發生的事,沒有怨懟,只是有些難過。多少年來自己經營貿易,十三行從來沒有得到過保護。平時得拼命干,一遇到事情,又是拿來開刀。怪不得潘振承會說出“寧為一條狗,不為行商首”這樣的話。

但他仍然得承認廣州是他們伍家的福地。如果不來這兒,困在福建老家,靠幾畝薄田,能活命實屬不易,還何談發展壯大?他一向不愛炫耀,盡量做到低調謙抑,只有一次是個例外。大概是1834年間,有一次大家聚在一起吃飯,閑聊時有人問:“伍浩官,能否透露一下你究竟有多少家產?”

幾杯米酒喝下,面孔微微酡紅的伍秉鑒有些小亢奮,他一改平時的矜持,屈指算了下田產、房屋、店鋪、銀號、運往英美的貨物,還有對東印度洋公司的參股說:“也就是2600萬元吧?!彼p輕說了這個數字。要知道,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也超不過700萬元。

一個人經年積累下的財富,如果不是權力之下貪腐所得,那一定是有自己的獨門秘訣。在一向重農輕商的社會,做生意的人,不僅要勤勞能干,還要有判斷力、把握機會的超前意識,同時要有寬廣的胸襟以及道德之遵循。伍秉鑒學問不高,但中國古訓“禮義”“仁信”,他記得熟,最主要是懂得努力實踐。

記得剛開始創業時,主要是經營茶葉。伍家在福建老家的武夷山買了地,開墾種植茶樹。大片的茶園,從澆水施肥,到采摘制作,再到包裝運輸,哪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那一枚枚卷曲的茶葉,沖出的茶水甘甜醇正、沁人心脾,這才創出了伍氏茶葉的金字招牌。

伍秉鑒最難過的是那一年。他一向寄予厚望的兒子伍元華英年早逝,全家人正在悲痛中辦理喪事,卻有一家英國公司找上門來,說怡和行的一批生絲有質量問題,現在貨船正泊在珠江口岸,急等處理。

這等情形下,家人都說等辦完喪事再去,伍秉鑒說:“先將喪事停下,我亟去洋商那邊。兒子元華在陰界,當也會理解父親苦心?!?/p>

伍秉鑒趕去,開倉檢驗,果然發現這批生絲成色黯淡,手感粗糙,屬于次品;而好的生絲,本該是光澤柔和,細膩平順,富于彈性。

伍秉鑒生意做大以后,有的環節顧不過來,今出紕漏,他應該負責盡快彌補。

當即他保證盡快換過質量上乘的生絲,三天交貨。

辦完這事,洋商深為伍浩官誠信仁義的做事態度折服。

是的,與人打交道,要誠信,要有大度胸襟。坊間還流傳著伍秉鑒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波士頓商人欠下怡和行7.2萬兩銀子。他一籌莫展,只好滯留廣州。伍秉鑒知道這件事后,找到這位商人說:“我們之間交往時日不短,我知你為人誠實,只是目前運氣背,暫時遇到了困難?!?/p>

說完,他將錢款收據撕毀道:“你不欠債了,我們兩訖,你可以回國與家人團聚了?!?/p>

這個波士頓商人十分感動。伍氏父子又送他到碼頭。外商對伍秉鑒及中國商人的慷慨有了認識。江湖上,伍秉鑒的美名自然是傳開了。伍秉鑒不為利往,微利大利都看得很開。他做生意成功,是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而后,他舍得散財。

目前廣州的孫逸仙醫院的前身,正是伍秉鑒資助美國醫生伯駕1835年11月在新豆欄街開辦的一個診所。慢慢發展下來,成了一個規模相當的醫院。

散財,同時又聚財。伍秉鑒是個商業奇才,他總能瞅準機會投資。他投資美國鐵路,并對美國義子福布斯說:“你幫我看好在美國的大多基金,須謹慎管理?!?/p>

福布斯之所以認伍秉鑒為義父,正是因為在他鐵路投資失敗的絕望關頭,伍秉鑒助他起死回生。

伍秉鑒還投資英國東印度公司,他是極為重要的投資股東。

伍秉鑒坐在那里,他突然發現,經歷著這么大變故,面臨未卜的命運,自己居然有了一份回顧歷史舊事的閑心。舊事里的驕傲與光榮,或許可以支撐著他渡過這次的難關。

休歇了一會兒,他想走到庭院散步。

庭院很大,平時沒事他就在園子里走一走。

平時,對這個園子沒什么感覺,可現在,他仔細看看,似乎想把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記在腦海。

這是從父輩起開始經營的一個宅第。它的東側靠近海幢寺。別人家蓋房,選擇珠江北岸,伍家選擇的則是南岸。這白鵝潭,正是三江匯合之處的風水寶地。

從家里的后花園往北,可以眺望珠江。江面十分平靜,連小渡船也很少見。

庭院里種著幾株高大的木棉樹,木棉在初春開花,那紅艷艷的花瓣跌落下來,仿如自戕的美人,落紅如塵,虛榮枉自一場。他趕緊打住,怎么自己竟是這等不吉利的念頭。他看到木棉樹葉長出來,卻很快又枯黃。其他的樹正在春天萌動嫩芽,木棉樹葉在風吹拂時會被刮掉。樹杈又開始稀疏,然后再長出新葉。這嶺南的獨特樹木,有動人心魄的絢麗,又有不合時宜的孤冷與決絕。

這是十三行人的命數嗎?他有些感傷。

走了一會兒,他在一個亭榭坐下來。

紅紅的木棉花,萎泥一片,讓他總是會聯想到流放、血腥、自殺等噩耗。

世人都以為十三行行商富貴加身,卻不知道這本是一個高危高風險行業,每一天,幾乎都是在懸崖邊行走,稍有不慎,就會摔下去,粉身碎骨。

他想起40多年前,而益行的石中和破產,他欠下200萬兩銀子,被沒收全部財產,發配邊疆,后來死在那里。所欠銀兩,要分別攤派到其他行商那里予以償還。

他還想起1796年4月10日凌晨,正當乾隆皇帝傳位于嘉慶的消息普告天下時,十三行總商蔡世文也因無力償還欠債,在寓所吞鴉片自盡。隨即他的家人逃往海外。蔡世文留下的欠債,潘、盧、伍家要分攤償還。

多少年來,伍秉鑒審慎藏富,低調壓抑,為的是能在刀刃上行走下去。

1841年整個春天伍秉鑒都在生病。他躺在絲綢被褥里,仍然感覺周身發冷。不時,他又頭疼,胸悶氣短。

去年在四方炮臺摔了一跤,養了大半年差不多好了,卻是這年3月的炮聲,讓他在心悸中又跌倒在地。人老了,最怕摔倒,這一跤,讓他很難動彈,他想這一次,是不是老天爺要帶我走?

他病了以后,妻妾和兒女不時前來問安。略坐一會兒他就擺手讓他們退回,他只想一個人安靜。安靜下來他一直在想:那次在四方炮臺跌倒,像是一個不好的征兆;接下來,無論是聽到的還是自身經歷的,都令人沉重不堪。

他躺在床上,回想起剛過去的一年所發生的一切,不禁心沉到了谷底。他比較驚詫和難過的是林則徐居然遭貶,這太令人不可思議了。旋而又想,自己一個商人,哪里會明曉宦海浮沉與多事之秋的世界格局之內幕。

1840年2月,在中國人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慶之時,巴麥尊已任命義律和他的堂兄懿律任遠征軍正副統帥,率英艦往中國開拔。這是浩浩蕩蕩的陣容:艦船47艘,其中有16艘戰艦,每艘戰艦上有700門大炮。隨船的有4000名陸軍作戰人員。遠征軍陸軍總司令郭富作為前線總指揮一同前往。這次,得到英國政府明確指令的英艦策略明確,他們先是經過廣州,留一部分封鎖珠江口,另一部分向北行進。7月,英軍占領了舟山群島的定海,英軍炮擊定海9分鐘后,定海被奪,英軍一部分又駛向天津附近的北河口,并直逼北京。北京的道光皇帝慌了陣腳,8月9日這一天,朝廷上下一片混亂。

與林則徐一向有過節的清官員琦善、穆彰阿、伊里布奏稟皇上,稱一切都是因林則徐禁煙惹的禍,只要拿掉林則徐就會平息英人的憤怒。道光皇帝聽了,認為有理;英國不久之前發來的照會,也指責林則徐禁煙損害了英國人的利益。

軟耳根子,已失去判斷力的道光皇帝決定撤銷林則徐一切職務,他已經全然忘記當時與林則徐密談禁煙的事情。他厭煩了林則徐,認為他“不但終無實濟,反生出許多波瀾,思之曷勝憤懣”,于是改由琦善接替林則徐的一切工作。

琦善來到廣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讓英國人看到,清廷正在推翻林則徐的強硬做法,改為懷柔與溫良。巧舌如簧,長袖善舞的琦善在英人面前說盡好話,施盡禮數。8月30日,琦善作為使節在江浙的岸上接待英國全權大使并談判。作為一個有教養的學者,琦善的確能講,他也隱約意識到帝國已危機四伏,但這一次他希望通過讓英艦撤離天津退回廣東的權宜之計,讓道光皇帝解除心頭之患。他向軍機處說,只能采取“綏撫”之法,這就是變相納貢。

琦善婉轉的態度似乎緩和了如此激烈的矛盾,英國人答應將軍艦撤回廣東。帝國危機在減弱,琦善稟奏道光帝,帝大喜。沒有現代理念,回避內在深刻矛盾的君與臣,都以為用中國的那一套人情哲學,用私人之間和煦如風的感情溝通,就可以緩和國與國政治與經濟集團的根本對立與原則沖突,這是大錯特錯了。

琦善又回廣州,他開始否定林則徐先前的一切做法。他下令撤退炮臺的守軍,遣散鄉勇,盡弛海防。林則徐讓人在上橫檔島放置的防御船也被驅走。琦善想通過這些舉動讓英國人看到,我和林則徐的做法是迥然不同,你們能否滿意呢?

他實在是弄不懂英國人的真實目的,還是放著明白裝糊涂?這可不是謊報功勞的時候。英國人正一步步實施著自己的計劃。

1841年1月,英艦正蠢蠢欲動。

1841年2月,英船長荷伯特決定對虎門要塞發起進攻。他率復仇號沖進江口,破壞木樁柵欄及80門大炮。他施放火箭,焚燒民防。英軍從撤防的上橫檔島后方登陸成功。

2月26日,那是一場激戰。

水師提督關天培與總兵李廷鈺分立于靖遠、威遠兩個炮臺,率士兵浴血奮戰。被烈焰灼燒的炮膛,伴著回流漩渦如蓮花般的江水,炮聲停頓,江水嗚咽?;㈤T炮臺失守,關天培等眾壯士700余人戰死。

道光皇帝又撤了琦善的職,埋怨他私下欲同英人簽訂《穿鼻草約》。道光皇帝對主戰與主和的廷員都不滿意。他想不到的是,此時,無論戰與和,都只是表面現象,英國人已看透了一個喜怒無?;实劢y治下的帝國之怪象。英人做什么,都不會遭到有力反擊。

道光皇帝于是將奕山、隆文和楊芳派往廣州,接替才來粵上任幾個月的琦善。在這三個人中間,楊芳是個年已70歲的老將,他看問題的角度還比較實際,做人做事都懂公允、進退,并不短視。

3月初他來廣州并不忌諱什么,即去林則徐下榻處拜訪。二人往來相晤次數很多。此時,林則徐已將家眷送往安全寓處。他情知廣州今后不會太平。楊芳也已看出廣州設防不嚴,軍力薄弱的種種弊端,只是現在都不知該怎么向皇上稟告了。

炮聲隆隆,震在廣州城每個人的心頭。

英軍攻占虎門以后,即往廣州黃埔靠近,然后又克琶洲、獵德、二沙尾、鳳凰崗、海珠等炮臺。

伍秉鑒的府第就在江邊不遠,他真是無法想象今后若是處在外國人控城的局面,那該是何等屈辱與恐怖。

又一陣寒顫穿透脊骨。

這一次跌跤,正是因為聽到了虎門炮臺失守的信息,他不知不覺中就從臺階上摔倒。他希望戰爭不要再蔓延。他隱約也感覺到,與英人越對立,自己作為與外夷長期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今后會背負越多莫須有的罵名。

正長嘆著,兒子伍紹榮急匆匆推門進來說:“父親,今有要事相告。目下,英國商船正散布珠江各處,船上有三千萬磅的茶葉急需運出。昨天,義律找到我,想讓我去找廣州官府當下管事的人做個調停,看能否準許貿易。那么多茶葉囤在那里,義律也怕自己國度的商人受損太多?!?/p>

伍秉鑒在兒子的攙托下慢慢坐起來道:“這倒是個嘗試著緩解劍拔弩張關系的良機。你或者找一下剛到廣州的參贊大臣楊芳,據說這個人沒那么多假門假式?!?/p>

“父親所言正合吾意?!?/p>

伍紹榮找到楊芳說了這些情況。果然,楊芳沒有回絕。3月10日,廣州當局已經發放給美國商船可以入粵港口貿易的牌照,這顯然是在間離英美關系,自然也刺激了英商。

英軍已占領了十三行,商館和夷館已升起了英國旗。

楊芳情知危城之下,或者商可以取代兵,若要保全廣州,唯通商一條。于是他說:“可以進行正常的貿易上的往來,一如舊例。但不許生出別情。如帶違禁之貨,即將船貨入官?!?/p>

伍紹榮拿著楊芳寫的字據交給義律。中止了兩年的中英貿易又在小范圍內恢復了。

這畢竟是件大事,要向上稟告。但是楊芳不敢照實去說,他在與廣東巡撫怡良的聯名奏折中只試探性地說:“似宜先準貿易?!钡拦饣实垡姶?,不快,對二人下諭嚴斥。4月23日,吏部議奏,楊芳、怡良被革職,但仍留任,以觀后效。

平靜的通商沒有幾天就中斷了,廣州城仍在激戰中。

1841年整個春天伍秉鑒都在病著。中英交戰的炮聲不斷,呼嘯的子彈在午夜聽來格外清晰。伍秉鑒聽著窗欞在搖晃。他夜夜無眠。

1841年5月,奕山欲在廣州打一場殲滅戰。但他的驍勇無力阻擋敗局。英軍既然要打你了,他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在印度的殖民地可以近距離提供軍事補給。他們的“復仇號”炮艦吃水很淺,可以在珠江隨意開行與停泊。炮艦上的炮口可以隨時轉動,很容易就對準城中的射擊目標。

廣州血性的民眾正在反抗。泥城、西村、三元里、蕭岡的民眾“集眾公盟”,拿起長矛大刀等原始的冷兵器和英軍對抗。占據越秀山四方炮臺的英軍也被圍困。

這是一種悲壯的反抗,哪怕它面臨的仍是敗局,但反抗與不反抗是兩回事。反抗,這個國家與民族仍有不屈不撓的存在;如果不反抗,那真正是待宰的羔羊。

但是,也從此滋生著濃郁的排外情緒。民眾仇視著外侵者,也連同曾經與夷人做生意打交道的人。十三行后來被詬病,也和這種情緒化宣傳有關。許多時候,理性的判斷很難做到,也很難在民眾中貫徹。非此即彼的簡單思維更易于暢通無阻地進行。這一次廣州危城產生的排外情緒,導致了十年之后太平天國運動的產生。

這是后話。

民眾的反抗并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廣州城有可能進入血洗之中。1841年5月下旬,奕山被迫與英方簽訂了《廣州和約》。和約規定,7日內中方要交600萬銀元的贖城費,然后英軍退出廣州城60里以外的地方,中方并要交還虎門橫檔島及江中要塞。

和約簽訂以后,隆文憂憤絕食,不日而死。

奕山在休戰協議簽訂后,被道光皇帝革職。

道光皇帝將怒惱和責任都推到了臣屬身上。他革職林則徐、鄧廷楨、琦善,又革職奕山、楊芳等人。他不知道,是帝國這艘巨大而漏水的艨艟偏離了正確的航道,艙內堆放的垃圾太多了。匱乏的理性思維,缺乏準確判斷力的制度設計與管理,無力整治的官員貪腐,誠信被棄如敝屣等,積重難返中,頻頻撤換舵工,仍是無濟于事。整個帝國在風雨飄搖中。

清廷又將面臨更慘烈的戰事。

伍秉鑒一直病著。他渾身無力,昏昏沉沉中已經很少下床。感覺稍微好一些的時候,他讓家人抬著去聽粵劇。他一生的愛好就是聽粵劇,他家里長年養著一個戲班子,什么時候想聽唱戲了,戲班子就開始演唱。

他坐在轎子上聽《牡丹亭·驚夢》這出折子戲。

他一生忙于實務,興趣愛好寡淡,聽粵劇,是他最大的嗜好了。

年輕的時候他喜歡自己走到白鵝潭畔去聽南曲。那些停泊在岸邊的花船繡坊上有唱這種曲調的人。南曲與粵劇基本同調,這是一種更自在抒情,更生活化的小曲。聽的人心簇蕩漾,不勝自已。

現在,伍秉鑒瞇著眼睛,聽那千回百轉的曲子,傳遞出才子佳人的歡悅和悲苦。卻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無可奈何誰家院哪!這是斷壁殘垣的夕陽,衰草無情,離離別恨,更與誰說?

悲傷婉約的曲調,讓伍秉鑒眼眶濕潤了。他心想,人都說老了,就眼枯神澀,就很少流淚了;可這些天里,自己卻常常想掉淚。他知道自己這次可能是要被上蒼召了去了,這是遲早的事。為此他竟然絲毫不恐懼,反倒覺得是早去早解脫。這個世界已戀無可戀,死不足惜。

兒子紹榮一直陪伴身邊。他看父親眼下精神尚可,待一折劇目演完,便悄悄湊到父親耳畔道:“廣東官府又在催繳300萬兩銀子,并限6日內交清。我們伍家要拿出100萬兩銀子,十三行的行商公所要拿出134萬兩銀子,其他的行商要拿出66萬兩銀子。我們家的事可以自己解決,可其他的銀兩催促,這幾天,我正幫著。哎,躲過這個災,又逢那個劫,不知何時是個了斷?!?/p>

伍秉鑒擺擺手說:“一切都由你拿主意便是了?!?/p>

伍秉鑒累了,他真的是不再想去過問任何事情了。兒子伍紹榮仍然要支應著。十三行生意已經停滯,但他畢竟擔著行商會長的頭銜,他每天要為官府下達的各項任務忙碌。

潘正煒也在忙。1842年,他資助抗英軍餉26萬元,又捐贈菲律賓戰艦一艘,以加強廣州的海防之用。正煒與紹榮與許詳光在辦理抵御英軍護城事務方面都與城中百姓攜手,積極作為,頗得贊譽。

伍秉鑒在想,十三行商人面對毀家紓難之時表達的家國情懷,終是青天可鑒。但城中日益增加的排外情緒和反清情緒,對十三行都很不利。因為十三行與這兩個方面的關聯淵源太深,關系太密。自己今后招致的將是誤解與謗言,多過贊許與稱頌。他是個不會騙自己的人。

聽完了粵劇,他回到房間。隱隱中,他感覺自己是最后一次聽戲了。

他疲憊之極,大口大口喘氣。

廣州仍不安寧,時不時會有爆裂的響聲。這不是廣州人與英軍對峙的槍聲。英軍已撤走。留給這座城市的后遺癥是,在無秩序中,那些附近地區的匪徒和暴民涌入趁火打劫,這個城市的安寧再一次被撕裂。

他已經管不了也不再想能留下什么了。金錢、財富、豪邸、美眷留不住;所謂青史留名也是枉然。

一切轉頭皆空??伤@輩子,畢竟努力去嘗試過了。

對于伍秉鑒來說,他作為一個有能力、有成就的商人,他憑借優良品質和過人膽識,成就了個人創業史上的輝煌,但一切都躲不過歷史狂潮下的沖蕩,風吹雨打風流總歸飄散的悲劇。在他所經歷的時代,他已經是做得最好的了。在如此貧瘠的土壤,竟長出了一株奇異的大樹,樹上有瓊枝珠花,豐沛繁錦,這真是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跡。而這個奇跡的背后,卻早已潛伏著層層危機。

伍秉鑒眼睛中流下渾濁的眼淚。

是的,憑他的認知,他始終無從理解,曾經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的十三行事業,怎么卻在自己手上敗落了呢?

他無法理解,在他之前和他所經歷的時代,中國并沒有培養出現代意義上的工業和商業。十三行,它是外貿,是商業,是市場經濟嗎?不是,它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后來國外媒體在世界范圍內評選一千年50個最富有的人,入選的6個中國人,貪官和珅也名列其中。而唯獨伍秉鑒不是依靠權勢與貪污而致富的人。

世界首富伍秉鑒感覺到自己最后的時刻就要到了。

他躺在床上,再也起不來。半夜,他先是覺得身體奇異的冷,像掉進了冰窟窿里,后來又覺得奇異的熱。燥熱中他被一團團橘紅色和幽藍色的火焰包圍。那是1822年的十三行大火。那一年,他已53歲,擔負了伍家的責任。那火勢兇猛,蔓延數日。大量的財物及現銀4000萬兩被毀。銀子遇火熔入水溝,銀燦燦一二里。這是悲慘的奇觀?;鸸鉀_天中,木制的房屋倒塌,整個廣州城都可以聽見轟毀的聲音。他感覺自己正被熊熊烈焰席卷。

燥熱過后,他又覺得出奇的冷。

他似乎看見西邊的太陽正在落山,霧霾在濃重中,壓著灰色的鉛云,翻卷的灰土像要將他帶入寂靜的黑夜之門。他掙扎著,開始念誦起古代詩人鮑參軍鮑照的詩句:

“悵收情而擦淚,遣繁悲而自抑?!?/p>

“苦與樂其何言,悼人生之長役?!?/p>

平時他不大玩文字游戲,卻是讀過鮑照的幾句詩,就記下了。

自己此生長役,該收情擦淚了吧。

家人站在他的床前。他身體枯萎,卻是面容平靜。一會兒,他睜開了眼睛,似望見孤絕的峭壁之上,正飛翔著壯美的鷹。他在散發著罌粟花般迷迭的香氣里攀爬著,突然聽到一陣陣烏鴉的聒叫。

1843年9月4日,世界首富伍秉鑒溘然長逝,享年74歲。

12年過去,廣州仍然沒有平靜下來。1856年,英軍在城中有作科嫌疑。排外情緒甚烈的民眾入夜放火燒著英國商館連同十三行。清兵趕來救火,被民眾用擲來的石塊阻回。大火燒到第二天才算停止。這一次,天子南庫的十三行燒成廢墟,從此,一個繁盛的商業帝國就這樣降下帷幕。

責編:梁紅

猜你喜歡
林則徐
林則徐獎“錯”
6月歷史大事記
聽爺爺講故事
林則徐對聯立志
林則徐尷尬“求醫”
《虎門銷煙》讀后感
林則徐以燙回洋人涼
家鄉的世界偉人
妙對得球
留錢做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