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場仗,必須贏!

2019-12-19 12:02文丨譚冰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壩區摘帽攻堅

文丨■ 遵義雜志社全媒體記者 譚冰

務川自治縣硯山鎮徐家壩新農村(田東/攝)

主戰場上的主力軍

遵義脫貧攻堅戰場,有兩個數據特別醒目,也特別讓人高興。

第一個數據:131.9萬。

黨的十八大以來,遵義貧困人口減少了131.9萬,從145萬減少到13.1萬,貧困人口數量減少了近91%,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堅實基礎。

第二個數據:2.02%。

遵義貧困發生率從21.3%降到2.02%。赤水市在全省率先脫貧退出,遵義的8個貧困縣已有7個實現脫貧摘帽,就在記者成稿時,深度貧困縣正安已經通過市級專項檢查,達到貧困縣摘帽退出標準,進入公示期。遵義成為全省實現貧困縣摘帽最多的市州,也是減貧規模最大的市州。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罢吆貌缓?,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彼哪昵?,在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看到當地脫貧致富的群眾生活后,總書記這樣說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的貧困人口如何脫貧致富,一直以來,都是總書記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說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第二大城市遵義就是主戰場上的主力軍。

遵義,地處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武陵山區,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多重“身份”于一體,這也意味著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貧困程度深的現實困境依然存在,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問題依然存在。

擺脫貧困奔小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都是遵義人民骨子里的自覺。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遵義廣大干部群眾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激勵轉化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堅定信心和行動,充分發揚新貴州精神與黃大發精神,奮勇前行,不斷縮小與省會貴陽、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脫貧,遵義人骨子里的自覺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改革開放之前的遵義,貧瘠的土地使得糧食產量長期不足,要靠調糧過日子,“黔北糧倉”名不副實,個中心酸不言而喻。

改革開放,為遵義推開了一扇求革求新的大門。20世紀80年代,遵義創造性地提出農業適用技術的“五突破”,使得糧油產量一躍而上,告別了農產品短缺、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在此基礎上,新世紀初遵義又繼續提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五突破”,“黔北糧倉”雛形初現,成為農民奔小康的有效載體。

為實現脫貧致富,遵義人民一直在進行有益嘗試。

余慶縣白泥鎮羅家坡,它的另一個身份是“四在農家”發源地。改革開放初期,這里的27戶村民為了擺脫貧困,在時任村民組長周修平的帶領下,開始植樹造林,種柑橘、修公路。

十年樹木,當一顆顆柑橘樹掛滿黃澄澄的果子時,羅家坡的好日子也就來了。荷包鼓了,村民自發組織硬化庭院和聯戶路,整治環境衛生,修建娛樂場所,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極大的改觀,他們的經驗被歸納為“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從此“四在農家”享譽全國。

湄潭縣湄江鎮核桃壩村原老支書何殿倫,從20世紀60年代起,帶領吃救濟糧的村民,攔河筑壩、修水渠,領著村民規?;N植茶葉,提出“培育萬元戶、消除貧困戶、家家農工商、致富奔小康”,建成了中國西部茶葉第一村。

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原老支書黃大發,以愚公移山之志,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9個懸崖的“生命渠”,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當地的缺水問題,讓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

這樣的“愚公精神”被遵義干部群眾稱為“黃大發精神”。

今天,遵義許多黨員干部前赴后繼,登上了高高的大發渠,捧著團結村的生命之泉,聽老支書講“不忘初心”的奉獻故事。

黃大發精神到了新時期,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升華為“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

在這些精神的感召下,遵義脫貧攻堅這場戰役打得更加轟轟烈烈,也涌現出了更多新時期的“黃大發”——

有兩年幫助匯川區芝麻鎮竹元村在懸崖絕壁上修建了22條、總長為60.5公里的通村通組公路,帶病依然堅守脫貧一線的“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省“脫貧攻堅群英譜”先進人物謝佳清;

有帶領全村退耕種竹,發展竹業、興修公路、創辦企業的赤水市黎明村黨支部書記王廷科;

有心里永遠裝著群眾,一心只為村民,回歸大地、化作泥土的仁懷市九倉鎮三漲水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宜堂;

有在生命最后一年,背著藥罐兌現村民20個承諾的余慶縣關興鎮沙堆村村主任劉孝剛……

一個個平凡的名字,一段段生動的故事,躍動在遵義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如當年不屈不撓的紅軍長征精神與革命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寫就了屬于遵義的脫貧攻堅群英譜。

決戰,我們這樣尋找出路

近年來,遵義全市上下以新“貴州精神”“黃大發精神”為引領,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聚焦“精準”,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2017年,赤水在貴州省率先脫貧摘帽,為遵義脫貧摘帽打響了第一槍。以基層黨建為引領,讓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全域旅游全面開花,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九不增九感”成為全國脫貧攻堅樣板。

硯山鎮徐家壩新農村(田東/攝)

2018年,遵義市桐梓、習水、湄潭、鳳岡4個縣實現脫貧摘帽,成為貴州省減貧摘帽最多的地方,210個貧困村出列,10.52萬貧困群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02%。貧困戶“一長兩短”產業實現全覆蓋;建成“組組通”公路7662公里,改造農村電網1.42萬公里,農村飲水安全新增受益人口25.8萬人,行政村4G網絡和光纖寬帶實現全覆蓋;教育、醫療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4萬人,改造農村危房2.97萬戶,整治老舊住房5萬戶,建設小康房3000戶。

2019年是遵義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建設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的開局之年。今年4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道真自治縣、務川自治縣光榮出列。截至目前,遵義全市8個貧困縣已有7個脫貧摘帽,剩余的一個深度貧困縣正安縣也即將實現出列,剩下的45個貧困村和13.1萬貧困人口也將全部清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脫貧攻堅越往后越難,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越是到吃勁的時候,越要響鼓重錘。為此,遵義決定在群山之間尋找“出路”!

2019年,遵義以全市228個500畝以上壩區為突破口,首創“壩長制”,緊緊圍繞“八要素”,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產業提質增效為導向,充分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

有效整合閑置撂荒土地,全市壩區新增土地流轉16萬畝,流轉率平均提高到70%以上。積極探索“一塊地”改革,打破土地界線壁壘和分散經營的生產困局,有力推動了農村產業革命,確保貧困群眾在全面脫貧、穩定脫貧中有產業支撐。

匯川區上莊壩壩區精品蔬菜唱起了“主角”,通過四季輪作,實現壩區畝產值3萬元以上;

紅花崗區蓮池壩區,依托壩區發展起的蔬果產業,鄉村旅游如火如荼,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湄潭縣共和壩區形成“稻+鴨+茶+菜”立體生態農業,讓村民過上了寬裕生活……

入秋以來,各個壩區豐收的捷報不斷傳來,“黔北糧倉”正向“黔北錢倉”蝶變。

此外,遵義還繼續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責任導向,按照以人保戶、以戶保組、以組保村、以村保鄉、以鄉??h、以縣保市的思路,全面開展橫到底、縱到邊的拉網式排查,誓要徹底解決在五個專項治理和四場硬仗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要牢記歷史,銘記那些為新中國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英雄們,要記住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與犧牲的老區群眾?!备锩蠀^、轉折之城遵義的干部群眾正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決心,兌現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

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表示:“遵義這三年的變化,比過去三十年的變化還大。遵義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城鄉變化翻天覆地、社會民生全面進步,老百姓的生活年年有變化、年年有提高,以一市之發展充分印證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與強大生命力?!?/p>

遵義的干部群眾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及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圍繞打造遵義“一地一市”戰略目標,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把脫貧攻堅工作繼續向縱深推進、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草木蔥蘢、青松翠柏掩映的小龍山上,當年紅軍鏖戰遵義城的烈士遺骸靜靜地安息于此,他們默默地見證著這片自己用生命交換而來的土地的發展與變遷。

也許,今天的遵義人民在人民烈士紀念碑前有那份底氣與自豪說出:“這盛世,如您所愿!”

猜你喜歡
壩區摘帽攻堅
貴州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普安縣新店鎮窯上壩區茶葉種植氣候適宜性分析
摘帽“清零”,未來可期
豐收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摘帽是起點不是終點
奮力打贏老區脫貧摘帽攻堅戰
發力“摘帽后的續航”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互助:“聯動”方能攻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