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深愛著這片土地(駐村日記節選)

2019-12-19 11:57文丨羅國波
遵義 2019年24期
關鍵詞:山地土地農產品

文丨■ 羅國波

不同的戰線,共同的信仰。隱蔽戰線的革命前輩生前大都默默無聞,卻為共和國留下了一座座歷史豐碑。

歷時三代人找到革命真理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農村的事、農村的景,歷歷在目;同樣,農閑的歡歌笑語也索繞耳畔,從學校畢業后,來到一個山間小學任教,整天接觸天真的農家娃和樸實的山里人,自認為對農村生活十分了解。2016年2月到石蓮鎮新華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通過與新華村干部、新華村群眾的共同工作和深入交流,才真正對農村有了那么一點點了解:當下的農村,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沒有現實中的那么壞,一切都朝著正確的道路發展著……

合作經營 抱團發展

未來農業的發展應當告別單打獨斗,《小崗村的故事》里有這樣一句話:大包干讓小崗村一年踏上溫飽路,幾十年未進小康門。同樣,在新華村,收入高,達到小康生活標準的,幾乎都不是以農業生產為主,有的甚至全部放棄農業生產。而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形象地稱之為“386199”部隊,讓這樣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其結果可想而知。

在現行的農村經營模式下,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國家減免農業各種稅費,還進行了相關補貼,從理論上說對農業發展是好事,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農民沒有了來自外界的生產壓力,反正有國家補貼,收多收少不管,至少吃穿不愁,于是,很多土地被人為地放棄,造成從土地上獲取的收益有限,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也大大減少。其二,任何一個農民若要從事農業生產,不得不與種子商、肥料商、農藥商、農具商和收購商等進行談判,牽扯了農民的大量精力。其三,農業生產是面臨高風險,單打獨斗的農戶,面臨突如其來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是束手無策的。其四,機械作業的成本高,難以全面普及,新華村多數農戶家中都有小型或者微型的山地農業機械,一年到頭也使用不了幾天,造成資源浪費,另外,由于在操作過程中不當,還會造成意外傷害。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亟需抱團發展、合作經營,以新華村為例,雖然山多,山與山之間將新華村的土地分解得支離破碎,但為新華村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的多樣性創造了條件。2016年村里成立了黃平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種植辣椒等有機蔬菜,并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對接,經過一年的試驗經營,有過教訓,也積累了經驗,為今后的合作經營奠定了基礎。

抱團發展、合作經營要選好有頭腦、懂經營、能力強、有正義感的帶頭人,成立合作組織,村委會以及鄉鎮等上級組織要對合作組織進行跟蹤服務,爭取項目,對所經營的內容進行技術指導。

山地農產品精品化

新華村以山地為主,山與山之間把可耕種土地分解得支離破碎,增加了山地勞動難度,但同時也因為山地間地形多變,林地相間,農作物相互影響較小,生態良好,沒有來自外來的污染,從而保證了山地農產品的品質。比如,去年7月,來自貴陽的客商考察新華村古民居時,發現田邊土角的小西紅柿,如獲至寶,采摘了一大袋,帶回去當水果吃;我在朋友圈發了一群雞蹲在樹上的相片,被不少朋友驚呼“飛雞”。

然而讓人痛心疾首的“好東西買不出好價錢”,剛才所提到的小西紅柿除少量自家食用外,多數任其自生自滅,“飛雞”的價格也不高,其他農產品也一樣。交通、信息等因素制約了山地農產品走向市場,造成消費者拿著錢買不到好東西,而優質農產品埋沒深山。

如何讓優質的山地農產品物有所值,通過組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以合作經營模式,建立一套合理利益分配方案,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懂經營、會管理、敢闖市場的人在外找銷路,保障山地農產品的出口暢通;懂生產的人在家安心發展生產,保障產品的質量,做到市場與農戶無縫對接,讓山地農產品精品化,賣出好價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構建山地農村社區

一個曾經住著12戶人家的自然村組,悉數搬走,在外購房,安家立業。如今只剩下蘇桂花和他老婆一家,而他家也在新華街上購買了門面和住房,年邁的父母親與正在上學的孩子住在街上的新房子里,自己與老婆在老家種地、搞養殖,一年的收入還不錯。

蘇桂花家對面的沙崗組,以前住著20多戶,已有16戶在新華街上或縣城購買了住房,剩下的4戶人家年輕的都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在家耕種。其實,這是現在偏遠山村的正?,F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都向往生活條件好的地方發展,留下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山林。

人走了,留下的土地如何經營、誰來經營?未來農村將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這是當下農村面臨的一個沉重話題。

蘇桂花一家的生產生活模式給我一種啟示:建設適度規模的山地農村社區,約2000到5000人左右。通過政府配套修建基礎設施建設,讓山地農村社區擁有城市功能,保留鄉村特色。城市與農村相比,有著豐富的就業崗位、優質的教育資源、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等。而農村人口密度低、地域廣、生態好,地緣和人緣關系融洽的熟人社會等。在尊重群眾的前提下,發揮起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規劃完善社區功能,修建起農民文化廣場和文化服務中心,讓農民有健身娛樂的活動場所;配優配強小學和幼兒園,讓社區孩子同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修建起功能相對完善的社區衛生室,滿足社區居民基本衛生需求。完善好交通、通訊、供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農民的主要勞動對象是土地,因此,隨著農民搬進社區后,將原有的通村通組路改建成機耕路,延伸至田間地頭,便于集中連片種植,發揮好現代高效山地農業的優勢。形成住在農村社區、享受著城市的功能,勞動在土地里,不失農民本色,讓農耕文明得到傳承發展。

猜你喜歡
山地土地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山地草甸
我愛這土地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穿越火線之山地作戰
山地之旅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山地之美——雨補魯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