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動力研究

2019-12-23 12:42
人文天下 2019年5期
關鍵詞:動能山東省文化產業

王 爽

一部社會經濟發展史,也是一部動能更迭史。人類社會自誕生以來,“新動能”就一直處于動態演進之中,并主導世界文明的歷史進程。特別是在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為主要特征的工業社會,科技動能首先被視為“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全社會都被納入龐大并無所不在的科技體系中。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需要根據發展環境的變化對產業發展模式進行適應性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涵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和品牌高端化。本雅明的“機械復制”、麥克盧漢的“論人的延伸”等無不折射出技術對文化和文化產業的深刻影響。新動能的歷史演進,開啟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時代。

一、魯臺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對比分析

(一)魯臺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概述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步于2002年,其產值由2002年的4352.6億新臺幣增長到2010年的6615.9億新臺幣,并于2013年突破萬億新臺幣, 占全臺生產總值的5%以上;至2015年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年銷售總收入合人民幣1641億元,占本地區GDP比重達5%。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成為臺灣經濟的“中流砥柱”,這不僅得益于政策扶持,對文化資源的跨界創意開發,對科學技術的充分應用等也都推動著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程。

從2013年的2015億元至2016年的2700億元,預計2017年達到3120億元,山東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以億元為單位持續上揚,也清晰映射出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以2016年為例,山東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比全省GDP增速高出6個百分點,規??偭烤尤珖傲?。2017年,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規劃和方案中,文化產業被列為十大重點產業之一;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會指出,“十三五”時期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必須以年均14.15%以上的速度增長,2020年必須達到5000億元以上,文化產業才能成為支柱性產業。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山東文化產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期”。

從數據上顯示,臺灣文化產業起步較早,在GDP中占比高,發展也相對成熟。加強山東省和臺灣文化產業的合作發展,不僅有利于山東省充分借鑒臺灣的成功經驗,有利于山東傳統文化走出去和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臺灣充分了解和開發山東文化資源,更有利于魯臺文化交流和協作共榮的文化經濟發展大趨勢。

(二)“創意+內容”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臺灣將個人或團體的創意、技能、才華視為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力量源泉。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包含工業遺產文創型、博物館文創型、餐飲文創型、休閑農業文創型、自然生態文創型、宗教型文創、觀光型文創等,涵蓋了吃、住、游、購、娛樂、休閑等多個門類,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經過臺灣政府的扶持、文化和藝術學者的引導、民間資本的參與以及多渠道推廣,文化創意的概念已經深入臺灣民眾的心中,這不僅有利于形成充滿創意的“土壤”,更有助于推動文化創意的發展更新。

戰略及政策規劃方面,臺灣相關主管部門早在2002年就將文化創意產業列入“挑戰2008:臺灣發展重點計劃”;2009年,臺灣“行政院”通過了《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2010年頒布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2012年,臺灣地區將原有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建會改制為“文化部”,目標是推動臺灣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四化”:本土化、國際化、產業產值化和云端化。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同時肩負經濟及文化的雙重任務,既肩負經濟發展的使命,而且隨著物質的全球流動,又能承繼文化擴張的功能。此外,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也推動著臺灣文化創意的發展,臺灣民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促使了其愿意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附加值買單。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附加值源自深厚的創意功底。正如陳琳、伍堃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解析》中所言,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活動,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為根本,經營模式即是價值實現的過程。文化內容和創意作為知識經濟附加值的源泉,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帶來持續性的發展潛能。同時,借由地方文化的推展、藝術的創作、商業機制的運作等,讓各地具有文化特色的傳統,發展成為具有商機的創意商品,創造文化的附加值,并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亦推展在地文化。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同于早期內地的文化產業概念,它更強調文化的價值鏈開發,不固守于傳統文化資源的本位理念,盡可能將一切吸引人眼球的文化內容創意都恰如其分地應用到相應領域,這不僅與臺灣注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有關,更與民間資本的自由競爭市場氛圍密不可分。

(三)文化資源是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山東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齊魯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東省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優勢。相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山東省文化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得益于山東省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和山東省政府“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戰略規劃,山東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山東省天然的地域差異形成了特色各異的地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產業也因此成為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各地市都在打造屬于自己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山東省北部地區的“黃河文化”,東部沿海地區的“海洋文化”,沂蒙等南部地區的“紅色文化”,西南地區的“梁山文化”,以及中部地區的“運河文化”等。依托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融入當代文化傳承和文化消費需求,地域文化產業在山東省地域范圍內形成遍地開花的勢頭。

政策方面,山東省繼2010年《關于促進文化產業振興的意見》的印發以來,又于2014年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2015年印發了《山東省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行動計劃》;2016年,為促進“互聯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互聯網+ 文化產業”行動方案》;2017年印發了《山東省文化廳“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2018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指出山東將實施“互聯網+齊魯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延伸旅游演藝、修學度假、建筑博覽、工業遺產等文化產業鏈條,預計到2022年,山東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56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6%。同時,一系列有益于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相繼落地,涵蓋范圍包括傳統文化傳承、文化民生工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會展業、文物遺跡、文化金融等各領域。政策的扶持,一方面體現著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經濟發展導向,另一方面也為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實踐帶來了一個個的發展機遇。

總體上看,目前山東省形成了以濟南、青島、濟寧等地為中心的省會城市創意產業圈、半島藍色創意產業圈以及傳統儒學文化創意產業圈,三者共同構成了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通過有效融合、優勢互補,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將本地與外來、傳統與現代、國內與國際的優勢文化資源和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逐步推動各地市的傳統產業改造、創意產業和新技術的發展,促使各地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攀升。

目前,魯臺文化產業合作交流雖然已有初步嘗試,如2018年10月,山東省第七屆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首次設立了臺灣展區,但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新舊動能轉換為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帶來的新契機

從革命性技術創新來看,從傳統的工廠手工技術到機器化大生產的蒸汽技術革命,到19世紀末的電力技術革命,再到20世紀中期的信息技術革命,重大的革命性科技創新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并通過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成功促成了三次產業革命的到來。簡而言之,新舊動能轉換就是技術動能變革帶來的一系列產業實踐的變革,文化產業作為以創意為核心的高附加值產業,必然也會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一)舊動能為魯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的挑戰

在傳統技術動能下,無論是山東省還是臺灣的文化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面對新技術動能的沖擊,舊動能下的產業發展實踐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報紙、電視、出版等傳統文化行業面臨巨大沖擊?;ヂ摼W時代,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的運營使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媒體的信息壟斷性被眾多網絡信息平臺和自媒體瓦解,即使許多傳統媒體正嘗試與新媒體接軌,但經營現狀并不樂觀。

其次,傳統的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運作模式明顯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其一,對本土或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不能一味地從經濟效益出發加以開發利用。其二,對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文化資源本身只是一個契機,能夠引起用戶情感共鳴的創意式的開發和呈現方式才是重中之重。其三,應用于文化產業領域的文化資源還應當包括現代文化資源、網絡文化資源等。其四,傳統的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模式無法適應新技術動能下用戶體驗的需求。

再次,文化主體小而多的現狀,無法適應“新文創”時代的碎片化經營模式。無論是山東省還是臺灣都面臨一個共同的業界現狀:文化主體小而多。這種情況下,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就只能依附于互聯網巨頭的數據分析,從區域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來看,這樣的依附關系不利于文化產業的繁榮。更為重要的是,在新文創時代,碎片化的文化內容經營模式并非是小企業能夠精準運營的。

最后,一個地區在全國范圍內的市場占有率更多的取決于其文化產品、文化作品的內容力、文化力,一味地以短期經濟收益為目標的經營模式無法適應新時期下的市場運營生態。山東省和臺灣雖然都擁有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但多數文化資源仍處于“在地化”經營階段,并沒有走出地域范圍,文化的區域外影響力不容樂觀。

(二)新舊動能轉換為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帶來的契機

這里所指的新技術動能不僅是指當前已經相對成熟的數字技術,還包括未來科技發展的發展方向之一——人工智能技術動能。

首先,新動能助力文化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大數據將成為主要的文化內容生產資料。張文、張念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下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選擇》一文中指出,互聯網條件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技術創新“新動能”,是對當代所有經濟體的共享式動能轉換。不同于舊動能時期的山東省以文化資源為主要生產資料,臺灣以依托于文化的創意為主要生產資料。大數據是新動時代內容生產的主要生產資料,依托互聯網這個大社群,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時代的大計算變成強勁的生產力,大數據變成取之不竭的生產資料。

其次,臺灣相對成熟的創意運作與山東省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在新舊動能轉換及新動能時期將實現優勢互補。因此,海洋文化產業和傳統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是今后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重點。山東省和臺灣有著相似的沿海地理環境,同樣孕育著諸多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依托于文化資源的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關鍵在于實現創意文化內容、產品或服務的“落地”。

再次,文化內容的生產主體將發生改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參與內容生產能夠極大繁榮內容市場,提升內容生產品質,提高內容生產推廣效率,打造更多的優質IP。詩歌、文學作品、歌曲甚至是影視作品等內容均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創作和推廣。例如,在網絡游戲中,機器智能的深度學習和識別技術,能為用戶帶來更加貼近現實社會的游戲體驗;影視劇作品中,機器智能可以幫助實現眾多演員和實景無法實現的演繹等等。

高效是新動能時期文化內容生產、推廣、消費和反饋的首要特征,打造優質IP是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增強體驗是拓展用戶群體的殺手锏。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一,這里的高效主要依托的不再是人力,而是機器智能;其二,打造優質IP的關鍵不在文化資源本身,而在于對文化要素內涵的創新性拓展和演繹;其三,用戶體驗將是新動能時期所有文化產品的精髓。

三、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動力分析

探索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山東省和臺灣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動力機制,有助于從根源上認識山東省和臺灣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內源性動力

文化共識是內源性動力。文化是一個寬泛的界定,雖然關于文化的概念已有上百種之多,但文化共識的內涵和外延卻是相對明朗的,指不同文化主體在價值觀念取向上的一致性。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它深深影響著每一個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人。山東省作為齊魯文化、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臺灣雖然遠離大陸地區,但也深受大陸文化的影響。同時,臺灣現有的傳統文化要素和大陸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臺灣的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臺灣民眾和大陸民眾擁有共同的傳統文化底蘊,共同的社會文化心理,共同的文化取向、價值取向。趨同的價值觀念促使共同文化意愿的產生,因此,文化共識是推動山東省和臺灣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內源性動力。

(二)符號動力

文化要素是符號動力。中國大陸和臺灣擁有共同的符號價值體系,中華傳統文化要素的“意義”是所指,豐富多樣的文化形態是能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是大陸和臺灣共同的文化財富,在大陸和臺灣擁有著趨于一致的“意義”,而這種共同的“意義”是臺灣和大陸達成文化共識的基礎。然而,“意義”本身是抽象的,這就需要借助符號進行表達。一般地,越貼近用戶“意義”解讀的符號表達越容易被用戶接受。文化產業的誕生本身就為各種文化元素的“意義”解讀增添了符號表達,且這種符號表達使抽象的文化內容作品、高雅的藝術作品以一種普通大眾更容易解讀的方式呈現出來??v然這一嘗試最初受到了各方的質疑和批判,但從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角度,這種大眾化的符號表達不僅拓展了傳統文化要素的受眾范圍,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開拓了新的天地,更將文化經濟拉入世界經濟大潮中。一定程度上,多樣化、個性化、充滿創意的符號表達是文化產業得以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三)技術動力

全球范圍內的高新技術廣泛應用是技術動力。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經濟發展的競爭力也越來越依賴文化產業競爭力和科技競爭力。文化產業本身是“意義解讀”的延伸產業,意義解讀的媒介和表達方式決定了其對科學技術有較高的依賴性,比如數字技術在博物館業中的應用,人工智能在文創意生產領域的應用,可穿戴設備帶來的文化體驗增強,區塊鏈技術對文化創意知識產權的守護,新材料的開發推動創意生成等。

高新技術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影響和應用越來越廣泛。第一,高新技術為文化創意提供了新的便利和靈感。第二,基于算法和大數據的內容生產使文化內容生產、文化產品生產更加優質,也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第三,高新技術為文化消費帶來了新的體驗,比如當下流行的可穿戴設備帶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體驗等。第四,高新技術本身成為文化產業生產、經營和消費的主體,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在內容生產中的應用嘗試實踐。第五,高新技術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生業態,它不同于傳統文化產業業態對固有文化資源的高度依賴性,而是以數據作為生產資料進行經營運作??茖W技術的發展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避無可避的挑戰,但同時也在推動著產業實踐的發展。

(四)主體動力

政府和業界的重視以及用戶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是主體動力。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主體不僅是文化企業和政府,用戶、平臺和內容的交互建構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上文已對我國大陸和臺灣的文化產業逐年遞增的產值及相關政策法規進行了簡要論述,在此不再贅述。符號是文化內容、文化資源的意義表達方式,符號互動的過程也是文化內容意義建構、重構的過程。新時期文化內容的意義建構和重構也不再僅局限于人與人的互動、符號互動,更重要的是交互建構。

所謂交互式文化內容生產一方面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借助生產者、推廣者、消費者和觀望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優化和完善文化內容生產活動,另一方面是指人與機器的互動。交互式文化內容生產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一是生產者與推廣者、消費者、觀望者交互合作的文化內容生產方式,對于文化組織機構而言,這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式。該方式以文化組織機構為主導,及時和選擇性地采取、融合用戶的意見實施生產活動,比較典型的有影視劇本、微電影、微劇、網絡小說的創作等。二是網絡用戶之間的溝通、交流間接影響生產活動,最典型的是社交網站的文化內容交流傳播活動。社交網站是一個允許個人建立和共享個人文檔、圖片、視頻、鏈接并組建群聊的網絡平臺,針對同一話題開展的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都是自由的,且多以分享和交流為主要目的。這種非功利的交流心態和原生態的用戶心聲才是文化內容經營者最應當重視的“聲音”。三是用戶個體或群體交互性創作文化內容并公之于眾,這種方式也可以稱為“DIY”的自媒體內容生產,只是在這里,更強調用戶針對某一個或某一類文化內容進行再創作,從而影響源文化內容的創作和生產活動。從用戶參與程度來看,交互式文化內容生產也可以看成用戶定制內容生產的一種。四是基于數據分析的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對文化內容進行交互建構從而重組或創新文化內容的“意義”,這也是未來一定時期內文化產業生產活動的主要走向。故而,新動能時期文化產業的主體將逐漸由政府、文化企業擴展到用戶和機器,主體之間的無障礙交互建構行為源源不斷地為文化產業注入新的生命力,并推動實現文化內容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跨時空交互動力

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帶來的即時交互使跨時空交互成為合作的動力之一。相對于傳統媒體時期信息的單向傳播、電子媒體時代的雙向信息傳播而言,互聯網媒體時代是多向信息傳播模式。網絡用戶變成網絡傳播活動中的節點,且節點與節點之間借助網絡平臺的跨時空交互行為成為網絡傳播時代的顯著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跨時空交互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有足夠多的自愿參與交互交流的主體,在網絡時代交互主體是用戶,在未來的新技術動能時期,機器智能將成為新的交互主體;二是信息的即時性和對等性強,傳統媒體時期的信息傳遞之所以有一定局限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傳遞有延時性,受眾獲取信息的機會不對等,網絡媒體實現了信息即時傳遞,網絡空間內也匯集了海量信息供用戶檢索,基于算法和大數據的新技術動能將更大程度上推動跨時空的精準信息推送;三是構建一個便捷的平臺,促使不同時空中的節點無障礙地參與到同一內容的交互建構中。各類互聯網社區、平臺、終端和自媒體在跨時空交互中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新技術動能時期,跨時空交互的主體將不再局限于不同時空中的人,文化元素也將在機器智能的幫助下積極參與到“意義”的交互建構和精準傳播中。

結語

本文關于魯臺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動力要素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當前文化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新變化。發展文化產業的重心在于對“文化內容”的應用和開發,中國大陸和臺灣擁有共同的文化記憶,文化共識是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的內源性動力。符號既是文化內容的意義呈現方式,也是文化創意的體現,多年的文化產業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闡釋出新的意義、如何以吸引眼球的方式呈現意義不僅體現著創作者的創意智慧,對于文化元素的傳承和發展而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產業誕生以來,對媒介技術和新技術的依賴度都比較高,新的媒介和技術不僅能夠催生文化產業新業態,為文化推廣找到新的渠道,更是文化創意的重要生產資料。

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文化產業生產、推廣和消費都帶來了重大變革,傳統的生產者、推銷者和消費者的角色界線在當前的媒介環境中被消解,每一個人可以同時扮演內容生產者、推廣者、消費者和反饋者多重角色。也就是說,用戶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最為重要的主體要素??鐣r空交互不僅拓展了文化內容意義建構的主體范圍,更在時間和空間上整合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借助新技術動能推動文化內容的意義建構、重構和再建構。在新動能時期,“內容”的“意義建構性”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繁榮的核心競爭力。

猜你喜歡
動能山東省文化產業
新動能,源自創新力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山東省德州市雜技團《蹬傘》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為構建開放創新新高地增添動能
“金企對接”轉換舊動能
澎湃新動能
山東省即墨市
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幾點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