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教育人生四十年

2019-12-26 07:23肖遠騎
師道(人文) 2019年12期
關鍵詞:語文教育教學

肖遠騎

作者系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教授;華夏幸福教育總顧問、督學;上海師大附屬嘉善實驗學??傂iL。

那是1982年的春天,我和許多有志青年一樣,邁出大學的校門,像第一次跳離枝頭的小鳥,追逐著前輩的羽翼,盡情地幻想能展翅翱翔。那時的我,多么自信,總認為讀了幾年書,論學識,雖不是滿腹經綸,也還算是學有所長;論表述,雖不能口若懸河,也至少算口齒清楚。有了這兩點,還怕教不好書么?退一步說,中學語文教材比較淺顯,而且又有參考書,怎么不好對付?就是懷著這樣盲目樂觀的心理,我走上講臺,臺下那一雙雙閃亮的大眼睛望著我,他們是多么想從我身上學到知識本領。第一節課,我講方紀的散文《揮手之間》,校長來了,教研組長來了,他們坐在后面想聽聽新來的教師怎么樣上課。課上,我從作者簡況講到重慶談判的背景,從主席機場送別講到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從揮手告別的動作講到遠鏡頭、特寫鏡頭、慢鏡頭,直至講到 “定格”。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奔騰由之。晚上,清風徐來,校園點點燈火。校長走進我的宿舍,留給我一段話: “貴重的鐘表在于準,分秒無誤;恰當的教育在于適,適事、適人。教育要看對象,俗話說: ‘摸著石頭過河’?!崩闲iL一席話猶如一盞燈,照亮了我前進的路,我心里明白了許多。是啊,我教的是初中學生,可不是大學課堂里那些做作品分析的大學生,教書育人,首先得了解教育的對象,了解學生,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教學要面向實際,“摸著石頭過河”啊??晌抑?“石頭”在哪里?我摸著了嗎?今天這一堂課,我全包下了,他們到底聽懂了多少呢?他們的知識底子又怎么樣呢?如此教下去,不是“醉漢趕車”嗎?想到此,我鼓起勇氣,向那明亮的教室走去,作為教海初航者,我要去探探“?!钡纳顪\。

1983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成了教改的新課題,對此,我也一味強調學生要自學,總認為只要讓學生知道了自學的好處,他們自然就能認真地學起來。結果試行不久,學生就厭倦了,兩次試驗,兩次失敗。我平心靜思,并非“啟發”的過錯, “培養自學能力”也沒有什么不好,什么原因呢?為了尋求答案,我認真學習了 《教育學》 《心理學》,懂得了自學畢竟是艱苦的思維勞動,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性,“牛不喝水強按頭”效果是絕不會好的。失敗使我獲得了一點啟示,我面向實際,開始了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1984年,我瞄準“課堂教學改革”這個突破口,以 “誘發興趣,開拓智力”為目標,改革課堂教學,著重研究如何“教”的問題。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邁進,從1984年起,我從研究如何“教”轉變到研究學生如何 “學”。嘗試了 “自讀——討論——點撥——探索”四段教學法,調動了學生自己讀書的積極性,逐漸地,學生的讀寫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提高了,我的課也越上越好,得到同行們的稱贊,并在縣、市青年語文教師教學觀摩評比中得獎。

在教學的道路上,我無數次問自己,教學究竟是什么?怎樣教才是有效的?如何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思考讓我陷于困惑,困惑又一次次觸發思考。思考的結果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我理想中的教學應當是科學地再現求“知”與藝術地表現求“美”,進而使師生雙方發展求“優”的完美統一。這是我追求的教學藝術境界。于是,我探究課堂教學藝術,努力形成一種實中求活、灑脫雅致的教學風格,努力讓語文課堂高懸藝術的明燈,洞開學生心靈的藝術之窗,引導學生去鑒賞美、創造美。把每一節課當作一件藝術品,精思巧授,心存愛意,善待學生,師生之間心靈交融。滿腔激情地講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講郭沫若的《爐中煤》、探討魯迅先生的 《藥》、探討《胡同文化》,掃除傳統課堂的沉悶,高揚人文的旗幟,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這種境界的語文課堂,詩意洋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著欣賞藝術的快樂。

隨著我的教學水平的提高,1995年,我評上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而且是全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1996年,我又擔任了縣教育局副局長,挑起了負責全縣教育教學科研的重任。無論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分管教學的副局長,我始終不忘總結教改成果,探究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我堅持不懈地開展教育科研,先后開展了“以閱讀為基礎,以表達為手段,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的農村中學語文教改實驗、 “大語文教育環境建設”的教改實驗,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育科研給了我一把金鑰匙,我先后參與了6個國家級科研課題“農村教育與農村社會的全面文明進步”“21世紀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研究”等研究,主持了兩個省級課題“農村中小學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研究”“依法治校程序性制度建設與執行”的研究,這些研究均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2001年,我來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中后,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 “生活語文”的教學實驗,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倡導學生走進書本,走近名人,與大師對話、與名人交流,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學生聽我的課,都感到輕松愉快。

正當我熟悉了附中的講壇,以為可以輕松一下的時刻,2004年暑假,我又轉向了新的戰場。那年暑假剛剛開始,學校接到一項任務,總書記在出訪匈牙利時,和匈牙利簽署了協議,要在該國建設一所學校,教育部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我校,經學校劉校長等領導的推薦,決定派我去完成這項任務。

2004年秋,我由教育部派往匈牙利工作。中匈雙語學校的成立,是一個嶄新的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會遇到許多矛盾,雙語學校也是如此,學校人員少,經費少,教學任務重。面對困難,我時刻記著劉校長的話: “人大附中的老師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都要做出一流的業績?!蔽夜ぷ髦薪z毫不懈怠,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漢語教學工作。我堅信“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沒有興趣,便沒有教育”的教育理念,把愛心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我和學生交朋友,和學生家長熱線聯系,托朋友從國內買回漢語教學資料送給他們,我的工作受到了華人的好評,匈牙利最大的華文報紙《新導報》在2006年5月24日以《播種“精神”的人》為題,對我專訪報道。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感受到這里的學生不缺市場競爭意識,他們的父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商人,他們最大的缺陷是學習沒有遠大的理想。因此,我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入手,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著眼于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主動參與,他們學得很高興。

兩年異國他鄉的生活,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傾心感受歐洲文化,用心解讀歐洲教育。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我感受到歐洲的這些華人、華僑他們經商有一套,但如何教育孩子還是個盲區,僅憑我在學校講,顯得勢單力薄。于是,我就想到在《新導報》開辟“教育的藝術”專欄,每周一篇,讓每個家庭都懂得教育子女那多好。因此每個星期天,我都要完成這個“作業”。每次文章刊出,都受到僑胞的熱情鼓勵,心里充滿幸福。

在匈牙利工作的兩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中匈兩國老師的教學切磋、學校師生復活節的快樂聯歡、課堂教學的情景互動、家長會上的親切交流,以及匈牙利的如畫河山……都如同一幅幅美麗的油畫,珍藏在我美好的記憶里。

生活是一個7日連著一個7日,工作也是一個航程接著一個航程。2006年的暑假,我回到學校,放下行囊不久,又轉向了新的戰場。響應北京市教委的號召,和遠郊學校幫扶,那年8月初,我又帶著11位老師去了延慶永寧中學支教。

人大附中延慶分校的建立,圓山里孩子的夢,讓他們共享改革的成果,為首都教育均衡發展作貢獻,是劉彭芝校長這位教育家的夢。這兩年,我們就是這樣的圓夢人。永寧距北京城有近一百公里的路程,說實話,在這個年頭,離開親人,遠離朋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工作心里難免忐忑不安。我們周末回城,交通堵塞,有時八點多才到家,那年學校要求補課,我們周六晚又要返校,在家呆的時間不足24小時。

經受了延慶冬季的寒風,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刺骨的寒冷!尤其我的手臂是打著繃帶來延慶的,寒冷的氣候使我的胳膊不能很好地恢復,到現在左手都抬不起來,有時痛得整夜都睡不好覺。但這一切,都沒有什么,當我們來到永寧中學,清新的山風混合著淳樸的民風撲面而來,教室前,一雙雙如饑似渴的眼睛注視著你;教室后,一排排滿懷期待的老師等候著你。此時此刻,一切疲憊都揮之而去,只感到渾身充滿活力,心中洋溢著激情……

可以說,這一年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幾乎都是公開課。上至校長,下至門衛,各教研組、各年級組、以及各處室的老師都會隨時坐在我們每位老師的課堂里,我們不僅要給這些山里的孩子帶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要給這些農村教育工作者帶去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此,我和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力求比以往在市區上的常規公開課還要精彩。

在延慶生活、工作條件盡管艱苦,但我們艱苦并快樂著,我努力為大家營造家庭的氛圍,創造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使老師們享受著別樣的幸福。這就是精神上的成長。

一輩子教語文,不留心,就干了四十五年,可以說,一輩子教語文,也教出了感情,并在講堂上亮出了自己的口號“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語文成就了我的幸福人生!

這幸福在哪里?

1.教語文,我學到了哲學。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含義深刻,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傳說倉頡造字, “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彪m是神話傳說,但足可見,漢字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它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留存方式外,還蘊含了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先說說 “仙”字吧,什么是“仙”?人在山中。為什么人在山中就是仙?因為擺脫了市井塵世的困擾,于是就無憂無慮了。 “小隱在山林,大隱于市朝?!比绻軌蛳翊箅[一樣,即使身在市朝,依然不被所擾,依然淡定,寵辱不驚,保持平常心,即使不去深山,也能夠像仙一樣,不被各種情緒所困擾,看問題就能看得更透徹,更準確。仙,其實也是人,只是一些內心修為高的人。再說“囚”字吧,何以成 “囚”?人在框子里,就不自在,就成囚犯,所以一旦為 “囚”,就失去自由。人要去除各種框子,思想上、行為上的框子,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可見,當語文老師,教學生學語文,不僅教知識,還要教人生。你要告訴學生:什么是 “資”?上面一個 “次”,下面一個 “貝”,古代人們用貝殼做錢,以前“次”字的兩點水,其實是個“二”字,所以,次就是反復借貸。別人欠你的錢,你欠別人的錢,這些錢是資。錢放在口袋里,存在銀行里,永遠都是那么多,是死錢。只有拿出來投資,才能升值。另外,自己想做事業,搞原始積累,光靠自己的那點,難!要學會用別人的錢為自己升值。當然,我們還要從中認識到,錢的職能是流通,存在那里,過幾年通貨膨脹,就什么都沒有了。什么是 “利”?左邊是 “禾”,右邊是 “刀”,用刀割禾稻,所以要想有利,必須去工作,去付出。不要想不勞而獲,那是不能長久的,就像守株待兔一樣。另外刀是工具,除了能夠創造利潤,還能傷人。所以人不能唯利是圖。

做一位語文老師,久而久之,你一定會懂得人生哲理!

記得,我在匈牙利雙語學校給當時的匈牙利老師講漢語時,我說漢語是世界上最有意義的語言,世界上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只有漢語。

2.教語文,我變得豁達,心胸開闊。語文老師的性格常常是豪放的,語文老師的生活常常是富有詩意的。朋友聚餐時,我可以狂飲三大杯,吟著“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詩句,來向新來的、離別的、得志的、失意的友人勸酒;帶學生郊游時,登上頂峰,我讓學生領略“登山則情滿于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詩意與豪情;暑期帶著家人旅游時,我會特意同時帶上筆和紙,抄錄沿途的楹聯,探尋有關的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然后回家來,在 《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書中去印證……這時,我會感謝這樣的生活,感謝這樣多的人生機遇——因為,我的生活中不僅有古人今人,有新朋老友,更有說不盡、寫不完的詩情與畫意、雄心與壯志以及那些能使你充分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際遇。

3.教語文,我看到了人生最美的風景!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我始終認為:教育是很美麗的。我們的教育,應該秉承接受知識,開啟智慧,點化或潤澤生命的教育理念,在探尋生命意義的同時,實現我們的教育價值。當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是有價值的,它必須是生命在場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生命。因此我們先要傾聽生命的呼喚,然后自己參與進去,與之對話,在精神的互動、共振中享受著生命的歡樂;然后沉靜下來,進入生命的沉思與追問;最終要走出書本,直面生活,進行生活的實踐、生命的創造,實現生命的自主、人生的開放。

我這輩子,跟教育結下了濃得化不開的情緣——教育既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成就了我的人生價值。我從中國最偏僻的鄉村田間小道,走到京城,走向世界。如今,我的眼前,南黃海那一眼也望不到頭的大灘涂、波士頓的金海岸、紐約時報廣場的人流、人大附中的中心花園、布達佩斯美麗多瑙河灣的風景、延慶永寧古鎮上那高高的白樺林都會奔來眼底。

人生在世,誘惑頗多,無處不在考驗著你的靈魂與良知;人生在世,矛盾頗多,無處不在考驗著你的心胸與意志。只有在書的世界里,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讀書是一種幸福,寫作更是難得的快樂??ǚ蚩ㄕf,他最希望做的是在地下室盡頭的桌上對著一盞孤燈寫作。他又說,寫作是絕對的坦白。他孤獨地思考、孤獨地創作。他或許偶爾需要聽眾和讀者,然而決不需要善意分擔寂寞——那只會驚擾他的沉默。真正的哲人,獨守夢想的冥殿與思維的異界,世俗的支持和分擔只會沖淡思想的濃湯。仿佛是黑咖啡,越濃越苦,香味也越醇厚。

是啊,歲月可以像落葉一樣飄逝,但我這四十年激蕩飛揚的教育滋味,在我的記憶里永存!

猜你喜歡
語文教育教學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