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為兒童的精神成長奠基

2019-12-26 07:23錢建兵
師道(人文) 2019年12期
關鍵詞:智育林斯基蘇霍姆

錢建兵

勞動教育已成為國家教育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6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五育并舉”的要求, “勞”從過去被邊緣化的境地,上升到“五育”之一。這無疑起到補偏救弊的作用。

目前,不少學校在落實勞動教育的要求時,主要還是集中在開發勞動課程、加強校園勞動、鼓勵學生分擔家務等方面。這些當然很有意義,但對“勞動”的理解似乎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近日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發現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勞動教育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其內涵遠比我們理解的更為廣闊。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勞動與智慧的結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的源泉”,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說,兒童可以通過創造性勞動,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磨礪意志力,提升思維能力,勞動教育是為兒童的精神成長奠基。蘇霍姆林斯基的相關思考,或許有助于我們反思當前“智育膨脹”的現象,深化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作為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潛在的生產力的綜合實踐課程,同智育的發展是協同的。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為了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列舉了下面幾種勞動形式:一是設計和裝配各種裝備、機械和儀器的活動模型。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學生在勞動中思考與實踐相互轉化,相互作用,發展思維能力。二是選擇能量和運動的傳遞、變化方式。這是物理或化學實驗,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好奇之心。顯然,這第二種形式包括了腦力勞動在內。第三是選擇材料的加工方法,選擇加工用的工具、機械和工藝方法,在此過程中,達到手腦的協調。第四是為生命過程(植物和動物)的正常發展創造環境,管理這種環境。這不是簡單的農業和養殖業,而是創造,如進行土壤的改造、新品種的培育等。為此,他們裝備了很好的工作室和工作角,為兒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創造性勞動提供廣闊的舞臺,讓兒童“能在勞動中最充分、最鮮明地展示他的天賦才能,并給他帶來精神創造性的幸?!?。

不難看出,蘇氏所列舉的幾種勞動類型,不是我們以為的簡單體力勞動,而是有創造性的、發展智慧的實踐性綜合課程。難怪他如此堅定地肯定勞動對于智慧發展的積極作用。這種在實踐中增長智慧的做法實際上與杜威提倡的“做中學”,在經驗中學習是有相同之處的,即強調學習者應在一種“經驗的真實情境”中思考“真實的問題”,從學習者的已有經驗出發,面臨真實的情境,經過觀察,產生種種設想,進行推理,并把可行的方法付諸行動,修正、檢驗想法。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勞動是教育那些學習困難的兒童的唯一有效的途徑。 “兒童在掌握知識上越感困難,在他通往良好學習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礙越多,那么盡量設法讓他在別的勞動創造的領域里突出自己這一點就越重要?!币驗橐粋€人在勞動中顯示了自己,就不會變得什么都不關心,不會對學什么都沒興趣,而且會把感興趣的勞動中的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志向用在其他領域。

遺憾的是,由于“智育”的無限擴張,勞動教育多年來一直被邊緣化。盡管“全面發展”的口號提了很多年,但在很長時間里,無論學校還是家庭,抑或是教育管理部門,其實都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智育”上。在應試的大環境下,智育卻被簡單化為培養在考試中獲取高分的能力,為了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與其讓孩子動手探究、發現,還不如告訴他答案,這樣可節省多少時間。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會不會勞動、勞不勞動無所謂。物質生活的豐富,使得勞動逐漸從兒童生活中淡化,再加上對智育(應試)的高度重視,致使勞動教育失去了在教育中應有的地位。家長關注得不夠,而學校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在小學,很多孩子連教室的地板都掃不干凈是個不爭的事實。而學校里那僅有的一點兒勞動教育也已經變了味。比如值日,原本是兒童所剩不多的勞動機會之一,在很多學校,卻變成了學生不得不完成的一項任務,成為他們身心上的負擔。當勞動成為一種負擔后,雖然兒童仍很出力地勞動,但他只是為了盡快地擺脫它,或者得到老師的獎賞,并不是出于一種集體生活的責任需要,也就無談生命成長內在的主動需求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社會中流行的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影響著學校教育中的勞動教育觀。曾經,勞動最光榮。而現在,學生犯錯,很多教師卻喜歡讓他們接受“勞動改造”:學生沒做作業或違反學校紀律,就罰掃地;掃地不干凈被扣分,就繼續罰掃;甚至于按學習成績的好差安排勞動任務的輕重……家長也常常這樣訓孩子: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只能回家種地。這就向學生暗示:勞動是有尊卑貴賤之分的,體力勞動是不體面的工作,參加體力勞動沒有尊嚴。這些觀念和做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暗示了一種扭曲的勞動價值觀,腐蝕著兒童本身善良的人格,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擇業觀,直接影響到他們心靈的成長,人格的發展。

實際上,很多教育界人士也認同創造性的勞動對于學生智慧和心性發展的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卻不讓這些綜合課程義正言辭地進入正常的教育活動,這種做法背后折射出的是當前教育的短視。殊不知,即便是名副其實的 “智育”,致力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也不能缺少“在真實的情境中親自動手”這一環節。因為,缺少了產生問題的真實情境,缺少了動手探究的過程,兒童的問題意識就得不到培養,求知的欲望會慢慢萎縮,思維能力也得不到生長。人的發展是生命整體的提高,整體有內在的聯系,作為完整的生命被機械地分割成各部分后,企圖每一部分得到很好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在創造性的勞動中,學生能感受到一種挑戰、一種智力付出后成功的心理滿足,這是智力發展的強勁動力,長此以往,就能形成對勞動、對學習的熱愛,這又是更高的境界。

在應試仍舊占據主導的背景下,想要以“創造性勞動”促進真實的智育,恐怕暫時不能奢望,但勞動也關乎人心,我們至少可以讓孩子在勞動中形成良好的品行。教育中,沒有勞動的參與,其他的方法、手段將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其意義。一個人在童年、少年時代對勞動的體驗是極其寶貴的,那種對勞動的鄙薄與忽視將在其成年之后成為冷漠、懶惰、不思進取甚至走上歧路的根源。很多失敗的教育追根溯源都是漠視勞動教育的結果。勞動培育了人堅韌與勇敢的心靈。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猶如犁鏵因天天耕地會脫銹而光潔如鏡,人的心靈也會由于勞動,克服困難,勇敢地對待失敗,不為成績所迷惑而閃閃發光。

猜你喜歡
智育林斯基蘇霍姆
科技創新 智育未來
非遺剪紙繪夢想,厚德啟智育新人
武術,是一生的修行
“冰人”殺手:殘忍殺害200多人,家人一無所知
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做教師
他為什么令人敬仰
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讓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本事(三)
O.B.蘇霍姆林斯卡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