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莊散文中的“水”意象研究

2020-01-02 15:46南俊琪
文教資料 2020年27期
關鍵詞:老莊物象圣人

南俊琪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語言文學系,四川 廣元628017)

先秦道家學派,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在《道德經》和《莊子》兩部著作中,有多處關于水這個物象的描寫,水作為一種自然界存在的客觀事物,既有物理屬性,同時,依據道家學說的諸種觀念和思想,又被賦予了多種不同的象征意義和人文內涵,從而成為表意之象。本文在梳理老莊著作中關于“水”的描寫后,將其分為基于物理屬性的水意象和表達整體性觀念的水意象兩個方面,以此分析“水”與先秦道家思想之間的關系及“水”如何成為道家思想的重要隱喻,窺探作為客觀物象的“水”表達了道家學派哪些重要的哲學觀念和人文思想。

一、基于物理屬性的“水”意象

將“水”作為物象,是將水看作一種客觀事物,著重于水的物理屬性。從這一點出發,水具有流動性、趨下性,有澄澈性也有污濁性,有柔弱性也有兇險性。從功能上來說,水具有鑒照功能,有養育生命的功能。作為客觀物象的水的屬性和功能在《道德經》和《莊子》中都有呈現,仔細研讀《道德經》和《莊子》,有些抽象意念的表達就是將水的某種物理屬性作為根基的,以此為前提探究老莊著作中的水意象,可做如下分析:

(一)水的流動性。流動性是水的主要特征,水的流動性決定了水的趨下性,流動的水有流量大小的區別,流量小可成涓涓細流,流量大可成大江大河,流動性也賦予水隨物賦形的特征?!兜赖陆洝分小按蟀钫呦铝?,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1](6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1](72)。這兩句老子以水喻政,前句說明大國要以寬容和謙遜的態度對待小國,后句說明圣人想要領導人民,就要謙下,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人民的利益之后,這兩句借用水的流動性和趨下性的特征說明治國理政的方法?!肚f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2](258),是以水的流動性說明涓涓細流匯聚成廣袤無垠的大江大海?!肚f子·徐無鬼》篇中“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2](378),其意是說大海之大是因為匯聚了小流,圣人之德應如大海般恩澤百姓而不逐其名,此句莊子也是借小流可匯聚成大海來說明圣人應該有海納百川的德性?!肚f子·應帝王》篇中有一個寓言故事,講巫師季咸為壺子觀相,每次都看到不同的情形,季咸逃走,壺子解釋:“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保?](131)季咸之所以無法在給壺子觀相時得出準確的結論,是因為壺子能夠依照水的特性,隨物賦形,變換神色,使季咸無所適從?!肚f子·列御寇》中說:“彼至人者,歸精神乎無始,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水流乎無形,發泄乎太清?!保?](301)在這一句中,莊子用水可以隨物賦形的特征說明至人應該順應天成,不要追求人為,而要像水流一樣無形,讓精神歸于清虛空寂的“無始”。

(二)水的澄澈性與污濁性。作為自然物態的水,可清可濁,在老莊的散文中,也有對水之清濁的自然屬性的描寫和呈現。如“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2](354)。(《莊子·刻意》)這一句莊子以水之清濁說明養神之法,養神的最高境界是順應天道,遵從自然,水不被攪動就會澄澈而平靜,水自然流淌而不閉塞自然清純,養神之道就在于像水一樣寂靜持守,恬淡無為,內心純凈而不混雜。

(三)水之柔弱性與兇險性。在一般情況下,流量比較小而具有流動性的水會呈現出柔弱的一面,相反地,流量巨大又流動的水會危及生命,呈現出兇險的一面?!独献印分姓f:“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保?](86)說的就是水的柔弱性。在老子看來世間最柔弱的是水,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任何堅硬的東西,水表面上軟弱無力,卻有任何東西都不能抵擋的力量。在此句中,老子一方面表達的是事物相反相成的辯證思想,另一方面以水之柔弱喻圣人謙卑處下且無為而治的治國理政之方法?!肚f子·達生》篇中“孔子觀于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2](160)。其意是說瀑布高懸二三十丈,激蕩而起的水花高達四十里,各種水生動物都不能游泳,其后又說有一男子在如此兇險的水中自由游弋,是因為他能夠順水勢而不做任何違拗,莊子意在說明安時而處順的哲學思考。水之兇險也是可以吞噬生命的,《莊子·讓王》篇寫舜要把天下讓給友人無擇,商湯要把天下讓給卞隨、瞀光,然而無擇“因自投清泠之淵”,卞隨“乃自投椆水而死”,瞀光“乃負石而自沉于廬水”,三人投水而死是因為流量巨大的水兇險無比,可以危害生命,莊子以三人投水自殺之事說明身外之功名利祿之不可取。

(四)水之鑒照功能。水可清可濁,澄澈明凈之水可以作為鏡子使用,能照見人的形貌面容,即為水的鑒照功能?!肚f子·大宗師》中曰:“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閑而無事,胼鮮而鑒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保?](320)其大意是說子輿認為陰陽二氣不和而造成災禍,使自己樣貌丑陋,他蹣跚著來到井邊,用井水照見自己,說是造物主把他造成了曲屈不伸的樣子?!肚f子·天道》篇中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保?](143)其意是說像鏡子一樣明凈澄澈的水面就像圣人的心境,可以照見天地萬物。在《莊子》的這兩段話中,都體現和強調了水的鑒照功能。

(五)水的養育生命的功能。水是生命之源,可滋潤和養育世間萬物,在老莊散文中,對水可以養育生命的功能有很多次表達和呈現?!兜赖陆洝返谌轮姓f“魚不可脫于淵”,即是說魚兒不能離開水而生存,這里說的是水對于魚的生命的養護?!肚f子·至樂》中說:“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2](361)即是說千變萬化的物種起源于細微的“幾”,有了水的滋養,生命才能夠生長繁衍。處在水陸相接的地方的形成青苔,生在山地上的成為車前草,車前草得糞土滋養而成烏足……以此類推產生萬物,在莊子看來,生命起源于“幾”,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有機分子,有機分子之所以能夠形成千變萬化的物種,是因為有水的滋養,水育萬物,萬物是自然造化的結果,而又復歸于自然造化。

二、整體性觀念表達的“水”意象

“意象”即為表意之象,由主客體兩個方面構成,“意”指向于人類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象”指的是一切能夠被人的五官所感知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象”有盡而“意”無窮,作為達意手段的“言”是有局限性的,在《周易·系辭》中就提出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3](375)的說法。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但老子在闡釋“道”時,已遇到了“道不可言”的尷尬和困惑,如何言明“道”及與“道”相關的其他抽象理念,老子及其后的莊子通過“立象”來表意,由此,水意象作為表達老莊思想的物質載體就反復出現在了著作中。在《道德經》和《莊子》中,水被賦予了多方面的整體性意念,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以水喻道?!暗馈迸c“德”是道家思想最核心的兩個概念,依照馮友蘭的理解,二者實同而名異,區別主要在于“天地萬物所以生之總原理,即名曰道;各物個體所以生之原理,即名曰德”[4](188)。在老子看來,“道”是原始混沌,是萬物產生的基礎和根基,這是“道”的創生性;它廣大無邊,不依賴外物而存在,且處于永恒的自我運動之中,這是“道”的無限運動性。以水喻道,首先是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的,“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1](7)?!按蟮婪嘿?,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1](38)。水生萬物又養育萬物,就似萬物之宗,水流動不息,運動不止,與“道”的運動變化的特征相似,水化育萬物而不以為自己有功,因此,以水喻“道”是十分恰切的。在《莊子·天地》中,以水喻道體現得更明顯,“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2](336)。能夠覆載萬物且廣大無邊的正是水的特征,幽深寧寂、明澈清澄的淵海像神秘莫測而又能使萬物歸宗的“道”一樣。

(二)以水喻德。道是老莊哲學的最高范疇,萬物皆由道生,但道卻不干擾萬物的運行。萬物順應規律自然而然地發展變化,道法自然是“德”,因此,按照老莊的觀點,無論是人還是物的發展變化,只要能順應自然本性即是“德”。德的最高原則是不爭,是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中最為人們熟知且稱道的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1](11),可以說是對上善之“德”的特點及本質的一種較為經典的闡釋。老子認為的至善之德是要像水一樣處下而不爭,滋養萬物而不言說,具有最高德行的人,應該如水一樣能夠處于低處且保持謙卑,心胸要寬廣,要像水一樣海納百川,有上善之德的人要像水能夠滋養萬物一樣用仁德教化眾生,理政處世要像水一樣沉靜、柔順、平和?!肚f子·田方子》中說:“夫水之于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2](365)在這段話中,水之不爭與德之無為又一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水激涌而出,不借助任何外力而自然流淌是水的本性。道德修養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樣自然培養萬物而萬物又不能不受他的影響,就像天自然高,地自然厚,太陽與月亮自然光明,哪里需要刻意地追求什么或者修養什么呢?所以,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都將“德”這個抽象的哲學觀念與水的特性高度融合,可以說是對“德”的一種最形象、最生動的闡釋。

(三)以水喻虛靜。在老莊的思想中,“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最高法則,是不可言說的,因此老子才說“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如何認識和體悟“道”呢?其中的奧秘就在于以“虛靜”的心境觀照“道”,所以,“虛靜”是老莊提出的一種觀道的方式。為了觀道,老子最先提出了“滌除玄鑒”的說法,其意是說人們要想真正地觀照和體悟“道”,必須清除內心的塵垢,放下各種先入為主的主觀欲念和成見,讓內心變得像鏡子一樣澄澈明凈,即所謂“致虛極,守凈篤”。莊子在老子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發揮,形成了著名的“心齋”“坐忘”說。為了說明觀道時要有虛靜的心境,莊子用水比喻虛靜的心境,“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2](143)水如明鏡般有鑒照功能,所以莊子說水在靜止時能照見人的須眉。進一步說,水無形無色,虛空寂靜,不僅能照見人的容貌,而且可照見世間萬事萬物,所以莊子說“圣人之心靜乎”“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在莊子看來,流水激蕩翻滾,不能照見自己也不能照見萬物,只有靜止的水面才能照見自己和萬物,所以無論是圣人還是普通人,都要觀照和體察道,必須心如止水,虛空明凈。由此,水之平靜與老莊所倡導的心靈之虛靜不期而遇,只有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內心不起任何波瀾,不受世俗干擾,摒除一切私心雜念,達到“外天下”“外物”“外生”的境界,才能體悟道的真諦和玄妙。

(四)以水喻自由。在道家觀念中,觀道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觀道除了要有虛靜的心境外,還要有“游心于物之初”的自由的精神。人雖有肉體的拖累,但是精神和靈魂可以超脫現實,在天地之間自由翱翔,即所謂的“游心”?!肚f子》開篇《逍遙游》即給我們描畫了一幅悠然自得、不受任何束縛地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畫面?!案F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2](99)。身形幾千里且巨大無比的鯤之所以能在大海中游蕩,是因為大海為鯤提供了可以實現自由游弋的前提條件和可靠依憑?!肚f子·天地》篇中講了這樣一個寓言,諄芒向東到大海去,在海濱遇到苑風,苑風問諄芒去大海做什么,諄芒回答道:“夫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游焉?!保?](394)諄芒的意思是說大海作為廣大無邊的物象,百川注入但不會滿溢,無限制地舀取但不會枯竭,因此要到大海里游樂。這里的游樂在表面上是人在海里游泳這一行動,“游”的前提是有大海作為可以自由游弋的廣闊空間,深層次說,它指向于一種形而上層面的精神性的自由?!坝巍钡淖罡呔辰缡窃诎盐蘸皖I悟了“道”的基礎之上的超越現實、超越功利的精神性愉悅和享受。正如其后苑風問諄芒何為神人,諄芒答道:“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保?](394)按照諄芒對神人的理解,神人才是真正可以達到游心于萬物的人,因為他可以超脫于外物和身形,精神和靈魂像光一樣遨游天地而又普照萬物,他能夠窮盡天命和變化的人間真情卻不為所累,從而與天地同樂,與天地同樂即為與道同一,即所謂“混冥”,這是追求自由的最理想狀態。

三、結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這一物象在后世被賦予了無限多的象征性意義。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是粗淺地梳理和分析了先秦老莊思想中的水意象,以及由水這一物象所隱喻和引申出的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思想內涵。老莊思想作為中國最早的文化源頭,對于水的人文化賦意僅僅是個開始,在其后中國文化的構建和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在支撐起古典文化的儒、釋、道學說中,還是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作品中,水的象征性意義被不斷拓展和延伸,成為一個既古老又年輕、既單一又紛繁復雜的母體性意象。對于水這個物象的象征性賦意過程的探究和歷時性梳理,或許可以在某個單一層面上為我們提供一個認識中國文化發展脈絡的新視角,加深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和理解。在筆者看來,這也是我們探究水這一物象在意象化和人文化的過程中最具有價值和最富有啟發意義的地方。

猜你喜歡
老莊物象圣人
物象幾何——新藝美固整木展廳
吹響老莊全面振興的“沖鋒號”
謊言
不以己善示人
英勇不屈的“劉老莊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