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建設探析
——以《公共雕塑》課程為例

2020-01-10 03:31呂文靜宋佳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年23期
關鍵詞:教學系統雕塑教學內容

呂文靜,宋佳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鹽城 224000)

1 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的功能

教學系統的目標是由社會因素所決定的,同樣,教學系統功能也具有社會性。教育一方面受制和服務于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受制和服務于青少年個性的發展[1]。從總體上看,教學系統的宏觀功能有如下兩點:在人類歷史上,教學是溝通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教學系統中進行的人類經驗的產生和再生產,使人類文化得以延續和發揚。

現代生活中,教學是溝通個人和社會的橋梁。教學一方面將人類經驗個性化、現代化,使潛在的生產力轉變成實在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幫助個人社會化,使個別勞動轉變成社會勞動,從而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

教學系統的微觀功能即培養受教育者健全的、和諧的個性。教學應擔負起教養、教育和發展的職能,根據這三種職能,教學應完成三項任務:教養任務:包括傳授基本概念和規律、理論和科學事實,培養各種專業技能和一般的學習技能技巧。教育任務:包括世界觀培養、思想品德培養、勞動教育和職業教育、美育、體育等。發展任務:包括發展智力、培養意志、感情、培養創新精神、認識興趣和能力等。

2 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的要素

2.1 課程

課程在教學系統中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系統的一個基本要素,這是已有的共識。但是,對于教學內容的基本內涵,還需要綜合把握。

首先,從來源上講,教學內容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精華。其次,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再次,教學內容是影響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材料。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活動主要是圍繞教學內容的學習而展開的,是認識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這個過程提高能力和思想境界。

綜上可以看出,教學內容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精心選擇出來的人類文明的精華成果,是經過改造加工適合學生學習的教育材料[1]。

2.2 學生

學生是有學習需要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人,是教學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學生是社會歷史的人,誰成為學生,誰有受教育的機會,這主要取決于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同時,每個具體學生又是千差萬別的,存在個體差異性。作為教學系統的基本要素,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活動進行的方式、效率和結果。而教學活動又不斷地構建著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完善和提升。學生的發展變化是教學的目的所在也是教學效果的體現形式。

2.3 教師

教師的存在,是教學系統的突出特色,是教學區別于一般學習活動的關鍵所在。在現代社會,教師已經成為一個專業團體,教師除了人格高尚、身心健康之外,還需要精通一定的教學科目,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和技能修養。從總體來看,教師的參與,提高了學生掌握人類文明的自覺性,使教學具有了作為學生認識世界的高速路、快車道的特性。同時,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的方向、水平和質量。因此,教師是教學系統存在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

2.4 條件

除了課程、學生、教師以外,構成教學系統的另外一個基本要素是條件。這里主要是指硬件條件,諸如校園、教室、實驗室、工業中心、設備等。

職業教育教學系統還包括校企合作的企業、 職業資格的標準、技能鑒定機構、指導實訓或實習的師傅、各種技術標準和設備操作手冊等。

3 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的結構

教學系統的結構是教學系統要素確定后,教學系統功能得以高效實現的關鍵,是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

3.1 要素關系分析

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關系,反映著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矛盾關系,即人類總體文明的全面性、豐富性與人類個體發展的有限性、滯后性之間的矛盾。引導學生學習人類文明成果,這是教學作為專門的社會活動所具有的基本職能和主要特點,也是教學工作存在和發展的依據,它成為解決人類總體文明進步與個體身心發展之間矛盾關系的基本途徑[1]。

3.2 要素關系結構

教學系統的層次模型如圖1所示。這個模型表明,教學系統是由處在不同層次上眾多的分支系統所組成的,這些分支系統不僅有密切的縱向聯系,而且有廣泛的橫向聯系。

圖1 教學系統的層次模型

4 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的環境

教學環境按其有序程度可分組織環境和自發環境兩種。組織環境是教學系統的母系統,這是教學制度、學校制度和整個教育制度。組織環境對教學系統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這里,系統對于環境的輸入輸出都是直接的。自發環境對教學系統產生自發的制約作用。自發的教學環境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復雜系統。環境的層次由近及遠可分為班級、校內、校外三種,環境的類型也可分為物質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種,這樣就得到一個關于系統環境的三維矩陣[2],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系統環境

5 《公共雕塑》課程教學設計

5.1 借助民俗文化構建傳統文化傳承意識

《公共雕塑》課程內容選取上采用大量民俗文化案例,諸如剪紙、泥塑、糖人、皮影等多種形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內化對民俗文化知識應用的自覺性,從而促使藝術創作中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潛意識[2]。在課程作品完成中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手法完成創作,教師示范傳統剪紙、編結等制作工藝,結合鹽城地區民俗特色使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民俗文化,將本地民俗文化的精華融入課程作品的創作中,更有針對性地完成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的教育任務。

5.2 多種材質媒介喚醒創新思維

課程改革將傳統《公共雕塑》課程中使用的單一材料——泥塑材料,改為可循環使用的紙媒介材料,極大地利用了材料的可塑性,同時也改變傳統泥塑材料創作的局限性。紙藝雕塑的創作形式多樣,如平面紙雕、剪紙、拼貼、編制、立體紙雕、紙漿再生等,色彩也更加豐富。這樣的教學內容的轉變,不斷培養學生對藝術創意研究的基本的認識與興趣,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好地完成項目化課程教學系統的發展任務[3]。

5.3 創意集市促進產教融合

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創意集市”活動,將課程作品明碼標價出售,通過市場直接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同時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交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服務能力。通過校外教學環境的加入,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產學研結合特點。

5.4 學科競賽引入競爭機制

《公共雕塑》課程經過學科競賽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基于學生實踐創新的認知特點,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以項目化訓練為途徑,構建了學科競賽“環境平臺化、活動項目化、培訓學分化、管理體系化”的競賽訓練機制。(如圖2所示)

以賽促教的《公共雕塑》課程競賽正是展示強者的舞臺,許多學生為了表現自己,都會主動參與,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競賽中若取得好的名次,學生們往往更加認真地聽講,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甚至主動查閱一些參考資料,這些都是自發的,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賽促教的教學改革使教學系統功能得以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化充分體現了課程教學設計的教學效果。

圖2 學科競賽訓練機制

6 結語

該文以《公共雕塑》教學設計為例,探討職業院校項目化課程改革中教學系統的建設。從教學系統的功能、要素、結構等方面探討項目化課程改革中教學系統建設的要點。新的教學體系有針對性地選取結合多種民俗文化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材料,通過產教融合的創意集市和競爭機制的引入,有利于學生掌握《公共雕塑》課程的內容,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也促進了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為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提供一定思路。

猜你喜歡
教學系統雕塑教學內容
巨型雕塑
基于Unity的計算機硬件組裝仿真教學系統設計
我的破爛雕塑
基于移動學習理念的智慧教學系統
寫實雕塑
基于交互式雙板教學系統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汽車配件營銷實踐教學系統開發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自然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