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三合力” 寫意新課改

2020-01-15 14:31許高明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12期
關鍵詞:學科教學學生

許高明

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14門課程標準的發布 ,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新課改的理論解讀和實踐探究如火如荼地展開,從多層面、多角度解讀新課改的先進理念,積極地引領教師綜合、整合、融合,形成“三合力”,可以不斷提升教師深入新課改的能力,寫意新課改。

一、綜合

1.知識的綜合。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越積越多,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時代,為了促進自身的發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學生對知識的廣度、深度、關聯度等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廣泛學習和積累知識不僅是學習者的需要,更是教學組織者自身發展的要求。

新課標視野下的新教學需要跨學科、跨學段、跨文化、跨媒體,不斷要求拓展和延伸。如“中國文化中的山水”專題教學,涉及知識的廣度,就綜合了語文、美術、音樂、地理等跨學科內容;如“走近風雨中的智者——蘇東坡”專題教學,涉及知識的深度,就綜合了小學、初中、高中或者大學的跨學段知識;如“爭當文明城市志愿者”的活動,涉及知識的關聯度,就綜合了課內學習與社會生活……

2.能力的綜合。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強調,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為學生上大學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高中教育的目標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為學生的升學、就業、社會生活和終身發展做好準備。

新課程方案提出要不斷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辯證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等思維能力,還要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共有自主發展能力以及抗壓受挫能力等。而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就落實在學生的學科學習、德育活動、社會生活等領域之中。

3.素養的綜合。當前的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形勢,時代快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信息爆炸、知識激增,現實生活不斷智能化、信息化、數據化,這是教育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重大挑戰。這樣的大環境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變革,教育觀念不斷更新,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不斷強化。

根據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新課改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充分打開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首次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并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核心素養主要學生終身發展和為適應社會發展所要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

新課標還強調了發揮高考改革對高中課程改革的導向作用,不斷推動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要有綜合教學、開展綜合活動的思想和意識,更要有綜合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的新資源、新媒體、新手段開展深度教學,開展綜合探究活動,以培養具有綜合知識、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的人才,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二、整合

1.學習資源的整合

(1)本學科資源的整合

語文新課標提出以“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為主要內容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設計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等18個學習任務群?!按髥卧?、大情境、大任務”的理念在學科教學中逐步滲透,學習時間有限,學習資源豐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情、教情精巧整合資源。

(2)學科間資源的整合

在新教學的課堂里,跨學科教學是屢見不鮮的,學科間的資源是需要整合呈現的。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程標準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如美術課程標準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促進學生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信。

例如:在圍繞“二十四節氣”這個傳統主題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各學科之間的滲透和整合,地理學科就“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展開探究、生物學科就“二十四節氣的農作物的種植”開展學習、語文學科圍繞“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詩詞作品”開展閱讀、歷史學科就“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發展”開展學習,同樣的主題不同資源的整合,形成特色的校本課程,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和豐富的體驗。

2.學習能力的整合

學生的能力培養是各學科教學共同的目標,如“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以語文課為“主陣地”,良好的語言和思維品質也不僅僅造福于語文學科,學生的觀察、理解、分析、表達活動也存在于各門學科之中。

例如對政治、歷史學科中語言材料的檢索和提煉,分析和概括,并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再如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中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相通的。所有學科都會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的能力進行綜合培養和提升。

3.學習方式的整合

新教學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認識學生是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和中心。教師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鼓勵學生利用多種形式和多種路徑開展學習,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鼓勵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尊重和欣賞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要整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體驗式學習、網絡化學習、創新性學習。

教師要能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情意,鼓勵學生個體或群體,動態地系統化地學習。學習的內容可以是教材以外的有價值有意義的資源,更能是實用的技能。學習的場所也不局限于課堂和教室,還有更為廣闊的空間,要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三、融合

1.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融合

信息技術為我們的學科教學提供了豐富廣泛的教學資源、先進便捷的工具手段,跨媒體交流和跨媒體學習早已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讓我們的課堂變得好聽、好看、好玩,一方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帶來感官刺激,另一方面加大了課堂容量、加快了教學進程,但從課堂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審視,我們需要理性辯證地看待學科教學中的信息技術運用。

如在與語文、歷史、音樂、美術這些學科教學中運用音樂、圖片、視頻等資料有助于渲染課堂氣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像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很多公式、畫圖、實驗等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的,不能直接用圖片或視頻代替了學生的實踐參與,如此會淡化學生思考動手的過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各門學科要根據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適當融入現代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輔相成,恰當融合,建構出內容充實、實用有效、豐富多樣的新型教學。

2.新型師生關系的融合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對教育的經典表述:“教育是一棵樹搖晃另一棵樹,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苯逃切撵`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我們的面對的是活潑、有個性、有獨立思維的人,新課程需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就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學需要創設真實有情境的學習場,如同磁場般有吸引力,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同伴,當有了教學生成時,師生關系更成了互學互助者,就會出現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教師要能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交流對話的平臺,有廣度、有深度、更有人情的溫度,教師要善于傾聽,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和表達,自由平等地開展對話。

如在一節歷史課上,歷史老師講到“唐朝文化的繁榮時”,開展了以“夢回大唐”為主題的微寫作活動,學生紛紛交流展示。

生1:我從小熱愛美術,如果可以夢回大唐,我想去唐朝看畫展,唐朝繪畫藝術發展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我想近距離地觀看眾多名家的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還有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我想感受他們獨特的風格、鮮艷的色彩、還有畫作大氣的布局和結構。

生2:如果可以夢回大唐,我想參加李白的新詩發布會,像現在去聽周杰倫演唱會那樣積極興奮,我想那現場一定是熱鬧非凡的,李白手持酒壺,瀟灑而又充滿醉意地走上臺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曲《將進酒》之后,粉絲們尖叫、呼喊著蜂擁搶購新詩,我也一定就在其中。

生3:我想做一名使者,隨文成公主一起進藏,一路向西,去領略西域的風情,去感受周邊少數民族的友好和熱情,我想把中原“海納百川”的氣度帶到雪域高原,也把吐蕃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風情帶回大唐。

生4:我字寫得不好,我想跟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楷書大家學學書法,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

(全班笑)

師:感謝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夢境,在大家的表達中也讓老師對大唐繁榮的文化再次贊嘆不已,心生向往。

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歷史老師精巧的教學設計,更看到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和自由的表達,這是新型師生關系共同建構的新型交流對話場,冰冷生硬的知識變得充滿人文溫度和深度。老師的啟發和傾聽,學生的交流和對話,形成了融洽的教學氛圍,令人回味。

3.學習和生活的融合

過去的教學以知識為中心,過于重視知識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在實際運用和操作實踐層面關注不夠。學習和生活脫節,學用分離的現象較為明顯。政治學科的思想道德教育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筆記中,要落實在社會行動中,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市就是我們將學習和生活相融合。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看觀察我們的生活,這個過程里會有很多感動和發現。

學生在隨筆《我父母的愛情》中寫道:

我后來明白,真正的愛情早已滲透進了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中,化為最長情的陪伴、最無私的付出。原來,陪著那個人,走過朝朝暮暮,就是我父母的守望,我父母的愛情。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當你老了,走不動了,讓我們守望彼此。這就是我父母的愛情守望,家庭守望,責任守望?!皥套又?,與子偕老”,這是一句甜蜜蜜的話語,一個坦蕩蕩的承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父親的愛情是用手中的力量描繪的母親燦爛的微笑!

母親的愛情是經年里的深情雕刻的父親偉岸的靈魂!

高中學生要能觀察生活、領悟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習的知識要能與生活融合,學會與人相處,與世界相處。

4.當今時代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當今時代快速發展,物質生活豐富而舒適,學生在信息化、智能化的社會里享受著方便和快捷。閱讀和思考也是快速的、碎片化的,而對那些需要耐心、精心學習的能涵養精神和心靈的傳統文化重視不夠。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和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需要我們不斷傳承和發揚。不斷加強學生現實的時代生活和傳統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學生外化于形,內化于心,不僅是增強了文化內涵,還能形成精神力量,指導學生成長和前進。

學生在《我的家訓》中有這樣精彩的表述:

我兒時有著拖沓懶散甚至是不知廉恥的生活習慣,父母總不愿在我身體上多加責罰,常常只是用話語規勸我,當話語不再有用時,便換成了淚水。兩個人相對而坐,半天沒有一句話,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錯的,他們很了解我,于是總結到頭我們家的家訓就是這樣一句話:“你不能做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

就是這樣的一個堅固恒久的觀念,陪伴我成長。從理解了這條家訓起,我做什么事都是規矩有分寸的,不違背良心底線,仿佛有一條無形的光束照耀著我,有時溫暖,有時刺眼,又仿佛有一雙眼睛一直關注著我,看著我,教著我。

我知道是這我的家訓——“你不能做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

新課改撲面而來,如何勝任?如何寫意?我想,施教者只要緊扣課改的本質,在整合、綜合、融合上下功夫,形成“三合力”,就一定能探索出響應新時代,順應新發展,適應學生個性的教育路徑,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作者通聯:江蘇鹽城市文峰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學科教學學生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趕不走的學生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超學科”來啦
學生寫話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