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角下的《中國建筑的特征》

2020-01-15 14:31易東暉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12期
關鍵詞:梁思成遺產營造

易東暉

一、梁思成的文化觀

梁思成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建筑學家、建筑史學家,一生致力于我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留下了十分豐富的古建筑研究成果,同時為我國古建筑的保護和遺存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和妻子林徽因為保護我國古代建筑這一重要的文化資源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梢哉f,梁思成先生的文化觀十分直接的體現在他對中國古代建筑的態度上。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筑的特征》中曾說:“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边@說明梁思成先生認為中國建筑中所包含的文化既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也是自己文化觀、藝術觀的體現。即,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觀就是他的文化觀。

1.建筑形式各異,文化兼容并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這與梁思成先生的“非著意創制形式,更無所謂派別”相一致。梁思成先生認為,中國的建筑歷史悠久,有自己的獨特特征,千百年來雖然隨著疆域的增減、民族的交流有所變化,但是其建筑結構的內核沒有改變,仍然有著鮮明的名族特色。這正與文化的發展相一致。我國是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相向而行,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碰撞,甚至出現過少數民族掌握國家政治權力的局面,但是漢族文化仍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中華文化?!敖ㄖ幠?,形體,工程、藝術之嬗遞演變,乃其民族特殊文化興衰潮汐之映影?!苯ㄖ幼?,與文化之嬗變具有相同的歷史軌跡,這種相似性為中國建筑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討提供了可能。

2.建筑與文化互為因果

“蓋建筑活動與民族文化之動向實相牽連,互為因果者也?!边@句話表明了梁思成先生對建筑和文化關系的看法。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影響建筑規模和藝術的嬗變,而建筑遺跡和建筑記載又成為推測和研究文化的重要依據,建筑成為反映文化的載體和樣本?!皵登陙頍o遽變之跡,滲雜之象,一貫以其獨特純粹之木構系統,隨我民族足跡所至,樹立文化表志,……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飾、車馬、工藝、器用之細,無不與之息息相關?!苯ㄖ钦?、經濟、文化、宗教的綜合產物,文化是建筑特征形成的重要依據,二者互為因果,相互成就。以湖北武當山古建筑群為例,武當山古建筑群既是世界文化遺產,其筑營造殿技藝也是當地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以武當山紫霄宮、玉虛宮等古建筑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空間,正成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傳統建筑形式以及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建筑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釋義來看,建筑物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部分。一方面,建筑物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技藝,人們可以通過建筑物了解傳統的建造技藝,如閩南傳統民居就有自己獨特的營造技藝。另一方面,建筑物與固定的節慶活動一起組成的文化空間形成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另一大類——民俗,如祭孔大典、武當山廟會等國家級民俗項目,就是在曲阜孔廟、湖北武當山古建筑這些特定的地點舉辦的具有較為固定、形制完整的節慶活動。

1.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建筑遺產

這里所說的建筑遺產并不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單獨的建筑類遺產,因為無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是我國文化和旅游部的分類中都沒有建筑類,這里所說的建筑遺產僅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中與建筑相關的項目。梁思成先生認為建筑是中華文化的體現,凝聚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是十分有道理的。根據分類,建筑遺產屬于傳統手工藝或者傳統技藝類,在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39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就有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和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兩項。而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筑類項目就更多了,涵蓋了各民族具有特色的傳統建筑技藝。如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石庫門里弄建筑營造技藝等居住類的建筑遺產,還有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石橋營造技藝、傳統園林營造技藝、古戲臺營造技藝、坎兒井開鑿技藝、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等非居住類的建筑遺產,更有甚者,古建筑修復技藝也成為一種傳統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我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中,列入省級、市級、縣級的建筑非遺只會更多。

2.建筑遺產與中國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先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或者說對建筑和文化關系的把握讓人嘆為觀止。他認為中國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結構取法,“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產生其結構法,更因此結構而產生其形式上之特征?!彼J為,建筑物的特征是由建筑物的結構決定的,這一說法在入選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名稱上得以體現,比如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木結構就是這種傳統建筑最大的特點,它決定了建筑物“梁柱構架”的特點,中國木建筑必定有梁有柱,有斗拱、屋檐等獨特的木建筑特色,武當山太子坡景區的“一柱十二梁”將這種傳統建筑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再比如北京四合院傳統營造技藝,四合院并不是只有北京有,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北京四合院保存最完整,最具有特色,因此名聲較大??梢哉f,四合院也是一種建筑結構,是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筑的一種,這種結構體現在建筑物的建筑布局中,提起四合院,人們腦海中就能浮現出“天井”、“庭院”、“廂房”等具有四合院特色的場景。梁思成先生還認為中國傳統建筑以木為主材,“中國建筑數千年來,始終以木為主要構材,磚石常居輔材之位?!鼻宕郧?,木材都是我國建筑的最主要材料之一,特別是在房屋建筑方面沒有其它材料能夠替代,漢族是木結構建筑最具代表的民族,其它的如苗族吊腳樓、侗族木建筑也都獨具特色。梁思成先生對我國建筑特別是傳統建筑的特征把握十分到位,而這些特征也恰恰是各類建筑能夠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文化支撐。

3.建筑遺產中的文化內涵

梁思成先生認為中國建筑的第二大特征是在于環境思想方面,“與其它建筑之歷史背景迥然不同”。建筑遺產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它的保護與傳承絕不僅在于建筑技藝的留存,更重要的是對文化內涵的解讀,文化蘊藉以及藝術特色的深刻把握。

中國傳統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一方面,建筑材料的選擇體現了順應自然,率性而為的道家思想,“不求原物長存之觀念”。古人認為,建筑物的壽命是有限的,木結構不管是年久破敗還是失慎焚毀都屬于正?,F象,因此不追求堅固永存,這也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盛行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國古代建筑形制承載著當時的文化需求,建筑活動受道德觀念、風俗習慣、文化信仰的影響極重,往往帶有濃厚的文化印記;建筑布局還受政治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官家建筑極重典制和禮法。這些“均足以證明政治、宗法、風俗、禮儀、佛道、風水等中國思想精神之寄托于建筑平面之”。再者,建筑藝術的傳承與傳播大多是師徒傳授,不重書籍,因此對建筑藝術的理解主要靠匠人的實踐,這就要求從業者要有工匠精神。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播中,師徒傳承與家族傳承、社會傳承是最主要的三種傳承方式,共同承擔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運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苯處熢诮淌诒菊n時要引導學生去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通過資料搜集、圖片展示、分組討論等互動形式讓學生去發掘中國傳統建筑特征中所體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視角去認識中國傳統建筑,提高對文化的認知力,形成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

[作者通聯:廣東深圳市布吉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梁思成遺產營造
穿鐵馬甲的梁思成
遺產怎么分
彭真:我支持他們的婚姻
美麗可持續
遺產的分配
梁思成分肉
千萬遺產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遺產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