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競爭力研究述評

2020-02-16 14:53李枝秀鄒媛媛
老區建設 2020年2期
關鍵詞:城市形象旅游

李枝秀 鄒媛媛

[提 要]近年來,旅游業在城市發展中占據了顯著地位?;仡?998-2019年國內外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相關文獻,從概念內涵、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幾個方面來總結這兩個領域的研究現狀,進一步探討二者之間的聯系。研究分析發現,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已獲得大量成果,但理論框架還不夠完善,部分量化指標需要重視有效性,研究內容動態性要加強。并且,二者之間已存在間接性的研究交叉,研究視角過于微觀和單一,須從全局的層面去理清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關系及推演規律。

[關鍵詞]城市形象;城市旅游競爭力;旅游

[作者簡介]李枝秀(1976—),女,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環境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鄒媛媛(1996—),女,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城市旅游競爭力與城市公共空間整體性建構研究——以南昌市為例”(15YS31)

一、研究背景和文獻概況

城市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綜合載體,被賦予了各種不同的職能。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標簽”,其早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熱門研究課題。而伴隨著全球旅游業的競爭愈發激烈,空間格局日趨復雜,城市作為當今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依托,每座城市為了提升其旅游競爭力以占領市場份額都竭盡全力。盡管城市旅游競爭力和城市形象研究大多是各自向前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其背后隱藏著密切的關聯。目前,旅游市場以旅游產品為導向的傳統競爭模式已經逐漸向以“形象”為風向標的現代模式過渡,其中較多學者從城市形象中分離出城市旅游形象為子系統展開研究,提出打造優質且獨特的城市旅游形象是提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關鍵環節。那么在旅游產業與其它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之下,城市形象中的整體體系是否會直接或間接對受眾的旅游行為產生影響?因此,本文通過回顧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國內外文獻,圍繞著兩個研究領域的概念內涵、研究方法、研究內容進行梳理,探討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競爭力未來聯合研究的發展可能性。

筆者首先在CNKI檢索平臺以“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競爭力”為主題詞,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內進行跨庫檢索(截至2019年3月31日),檢索到的中文文獻數量分別有992篇和127篇。其次英文文獻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中,以主題詞“‘urban image OR‘city image”和“destinatio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進行檢索,分別獲得429篇和812篇。從發文的總體情況(表1)上看,對于城市旅游競爭力這一理論概念,國外學者的關注度高于國內學者,并且目前仍然保持高度活躍討論的狀態。尤其自2015年起,西方學者對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更是從多個維度展開。通過城市形象的檢索結果發現,從20世紀末以來,國內外學者都在持續關注并對城市形象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從文獻數量上看,近幾年國內外研究近乎持平,已積累了豐碩的成果。

二、城市形象研究概述

(一)概念界定及內涵

由于社會發展的差異,中國與西方經歷的城市化演變進程并不一致。美國學者Kevin Lynch就對城市形象深入研究,其著作《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到,城市形象的物質形態可以歸納為五種元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此后,城市形象從多個維度被展開研究[1]。

1.概念。形象本質上是動態的,橫向觀察城市形象這一概念,學者們有各自不同的解讀,可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城市形象是城市特征(包括物質元素和非物質元素)的外在表現[2]。第二類,城市形象是一個內外部公眾對該城市的綜合實力、外顯活力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復合評價和整體印象[3]。

2.內涵。國內外對城市形象尚且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關于其內涵的研究也是百家爭鳴。梅保華總結的十分全面,他認為城市形象是一個多面結構,從外向里有三個體塊,首先是物質方面,大致包括市景觀、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和公共秩序等;其次是管理方面,包括了城市中各級各類的制度與服務;最后是思想方面,例如城市居民以及社會風氣等[4]。何靖從文化角度出發,指出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載體[5]。楊章賢也認為,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文化在城市景觀上的顯現[6]。從受眾的角度分析,Luque-Martínez認為城市的內涵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認知元素,一個是情感元素[7]。盡管學者們有不同表述,但大體上都涵括了城市基礎設施、文化特色、城市中個體的行為與思想等內容。

(二)研究現狀

1.研究內容。當城市形象作為單獨學科研究時,早期的研究內容包括搭建概念框架、分析其影響因素及形成機理和作用,之后開始轉向對某一特定城市進行案例實證研究。值得關注的是,Shaked Gilboa認為城市形象概念多樣化導致了每一個衡量標準和原來一部分相對應,但部分有所不同,因此許多形象研究目前都缺乏有效性或是泛化,他重新建立一個基于理論的多維綜合評分量表來衡量城市居民和游客之間的城市形象影響因素,研究發現這兩個群體都有安全、私人服務和市政服務的共同維度[8]。

從多學科角度來研究城市形象時,主要集中在四大范疇。首先,城市形象初步研究都是從城市規劃與管理出發,例如陳俊鴻提出,城市規劃必須對城市形象進行設計,通過結合城市管理理論和現代設計觀念的整體性運作[9];其次,在市場營銷視域下,城市形象成為一種商業品牌,根據市場需求來定位城市形象,創建城市品牌。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張鴻雁教授就闡述了CI(企業形象)戰略導入中國城市的必要性,隨后大批學者以這條路徑為方向展開研究,并且逐漸開始關注形象傳播機制。由于信息時代的傳播媒介快速更迭,又要把優質的城市品牌推廣出去,城市形象傳播成為了時下的熱點話題;第三,文化范疇。王偉年分析得出文化產業主要是從活動的開展、產品的研發、文化設施的建設等方面影響城市形象建設[10]。第四,從旅游視角上看,城市是現代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優質的城市形象是城市旅游開展的依托。Pike對1973-2000的142篇目的地形象研究發現,有23篇考察了旅游背景[11]??梢钥闯?,國外學者更早地探究形象對于旅游發展的重要性。但目前,更多的國內學者借鑒了國外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其它學科的研究理論,并且將城市旅游形象作為城市形象的下屬分支對個體案例策劃分析。

2.研究方法。從早期國外的研究來看,Kevin Lynch使用“心理地圖”受到眾多學者的廣泛認可,隨后逐漸開始用結構化分析來進行城市空間構造,其數據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Network analysis網絡分析法、Conjoint analysis聯合分析法、聚類分析等。國內學者的成果大多為質性研究,運用內容分析、個案研究等,如姚剛對徐州市的相關資料運用了扎根理論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得出一個良好的城市形象定位[12]。

綜合比較,城市形象在國內外的研究交叉融合了多種學科,從社會學、城市規劃學、營銷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從物質要素規劃轉變到觀念要素營造及感知,研究范圍逐漸擴展,研究視角逐漸細分。

三、城市旅游競爭力研究概述

(一)概念界定及內涵

二十世紀后期,伴隨著城市旅游業迅猛發展,大部分學者將城市作為旅行“目的地”來深入研究。Crouch建立競爭力框架來研究旅游產業和社會繁榮之間的關聯[13],他指出目的地旅游競爭力是一種能提高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數的能力。但Dwyer研究認為目的地旅游競爭力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它包括匯率變化的價格差異、旅游部門的生產力層級以及能夠影響其吸引力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定性因素[14]。Abreu Novais則是在理解目的地競爭力這一復雜的概念中加入現象學的方法,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揭示了三個相關的層次概念:目的地競爭力是對目的地的一種感知,目的地競爭力是經濟效益以及目的地競爭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15]。

國內學者對競爭力的研究略晚于西方國家,且主要是從市場和管理的角度來解釋其涵義,如認同度比較高的蘇忠偉的觀點,其研究指明“城市旅游競爭力是指在旅游產業本身素質和城市旅游環境的綜合作用下,通過旅游企業在旅游市場上銷售其產品而反映出來的持續發展壯大的能力,具體表現在表層的旅游產品競爭力、操作層的旅游企業競爭力和內因層的旅游生產要素競爭力等三個層面上”[16]。李樹民[17]、莫洪幫[18]和王琪延[19]等也認為競爭力是必須與參照物比較研究的,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概念是一個城市與其他城市的旅游表現進行對比,最終顯現的比較優勢以及城市整體素質。

(二)研究現狀

1.研究內容。幾十年來,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對象從單個城市逐漸向區域城市群落轉變,但研究內容仍然主要圍繞著三個主題:影響因素的變化、測度及應用、城市提升策略和建議。

首先是影響因素。Dwyer指出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們沒有站在目的地的角度上衡量哪些競爭力要素對游客的選擇具有決定作用[20]。這一觀點提出后,國內外許多學者開始分析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并且普遍認為不能歸結于一小部分決定因素。周常春的研究發現,這些影響因素具有相對性和絕對性,相對性因素的作用可能會發生變動,包括旅游景區、城市道路交通、住宿、餐飲及購物娛樂。而絕對性因素比較穩定,如區位要素、形象要素、政策要素[21]。Crouch將旅游競爭力屬性分為五部分,其中目的地核心資源和吸引物是旅游競爭力的基石,并且這些屬性在不同區域內發揮的影響各自不同[22]。

其次是測度及應用。為了科學地測度城市旅游競爭力,建立一套適用的評價綜合指標體系成為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在國內,蘇偉忠對評價體系進行初次探索,從經濟效益、旅游發展潛力、旅游環境支持力三個方面細分指標,構建評價體系后分別對北京、南京、西安與鄭州進行實例分析[23]。之后,孫黃平為了比較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旅游競爭力,從基礎競爭力、發展競爭力、環境競爭力、聯系競爭力構建了新的綜合指標體系[24]。但Maz anec提出對其指數的解釋力和預測能力的質疑。一個復雜的指標體系需要考慮很多方面[25],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指標,而需要在其對應性、適用性和量化性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因此,Mendola則是提供了有助于驗證旅游業競爭力指標有效性的系統方案[26]。

最后是提升策略和建議。不同競爭力水平的城市應根據自身的旅游資源及城市經濟、文化環境確定不同的競爭策略,大致分為三個方向。一是增強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無論是資源稟賦或是匱乏的城市,良好的城市功能和服務是旅游發展的奠基;二是建立更廣闊的旅游空間格局,現代城市旅游市場正在朝向全區域旅游轉變,例如,吳志軍建議湘贛兩省的城市以湘贛整體為支撐品牌,以精品景區主體路線為聯系紐帶,充分激發旅游市場潛在消費能力,提高旅行者對目的地的旅游感知水平[27];三是塑造差異化形象,進行城市宣傳營銷。Crouch在研究中強調了形象和聲譽在目的地旅游競爭力的重要性。李鵬升以及眾多學者都認為獨特以及可識別性高的旅游形象是旅游的核心競爭力,會直接影響到旅游者的旅游決策行為[28]。

2.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國內外學者大多為定性和定量分析綜合的研究模式,首先根據影響因素對某個城市或者區域城市的旅游競爭力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其次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來評價其指標的適用性,其方法主要有:一是模型分析法,如De Keyser╞Vanhove 模型、BP神經網絡模型、鉆石模型等。二是數量分析法,如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TOPSIS法、數據包絡分析、熵值法、專家評析法、灰色關聯分析法、AHP層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等。此外,也有學者將生態位理論、核心邊緣理論和現象學引入競爭力研究中,研究方法十分廣泛。

因此,綜合上述成果可以看出,縱向上看,城市旅游競爭力對旅游市場的研究更加細化,逐漸重視軟性指標的權重,從橫向觀察,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涉及到城市各個部門的發展成果,并且競爭力的發展是動態的,在不同階段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態下需要更換新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其結果的有效性。

四、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競爭力交叉研究概述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旅游產業表現出巨大的包容性,其吸引要素從傳統自然風光資源到現代城市設施。旅游形式從團隊集體活動到散客自由出行,并且部分游客更傾向于感受當地文化,尋找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旅游性質也包含了休閑娛樂、探親訪友、商務旅游等。因此,目標受眾在旅游體驗中感受到形象并不單單是旅游形象因素,而是滲透在城市整體形象中。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研究雖未有直接的聯系,但通過回顧以往的文獻,撥開二者隱藏的研究脈絡,可以發現其研究內容的交叉部分。

(一)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趨向一致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成為眾多地區提高旅游競爭力而采取的發展戰略手段之一。近年來,隨著大眾旅游的興起,旅游涉及要素擴增,城市旅游形象與城市形象的關系也受到學者們的關注。夏文英最早提出城市形象中的旅游導向性。并指出二者的主體都是公眾,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旅游者,研究對象都為城市,其研究內容都涵蓋了城市的外觀和內涵,二者定位的指導思想指向一致,該學者認為旅游導向是城市形象中一個新的發展趨勢[29]。之后,白凱通過分析以往的研究文獻得出城市形象與旅游目的地形象二者在研究中的核心內容、基本方向、方法與發展外陰動力基本上趨向相同的結論,并且趨同大于分野[30]。因此,陶玉國搭建一個結構方程模型,以徐州為實例檢驗模型,研究結果得出城市形象要素中的居民素質以及城市特質對旅游背景下的服務認知、忠誠度和滿意度產生了影響,他認為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不僅要考慮旅游產業要素,更需要從城市形象的層次來分析,使得研究更加全面[31]。

(二)城市形象是提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李淑娟提出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未來發展趨勢可從主觀層面分析,例如討論游客對旅游地的滿意度以及吸引力影響因素等[32]。隨后,謝雙玉等學者借鑒心理學和旅游相關理論對城市形象感知和旅游滿意度的關系構建理論模型和假說驗證得出,城市形象感知中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都間接影響著旅客滿意度[33]。李瑞在研究調查中,對國內七個著名旅行城市進行分析發現,公眾對于城市形象感知和旅游吸引力感知的關系呈正相關,并且城市形象對于旅游吸引力有推動作用[34]。Hong-bumm也通過研究發現,城市形象中的動態、具體、靜態三個維度均對城市旅游者的回訪意愿產生了積極的影響[35]。

由此可見,城市形象可對城市旅游競爭力產生正面的影響,二者深入聯合研究有現實的必要性。

五、述評與展望

當前,由于人們對旅游需求的增加,國內外大城市都在開始采取更加多維的方法去管理城市資源,找準城市形象定位,激發旅游活力,增強城市旅游競爭力。盡管本文只回顧了近二十多年來的文獻,但不難發現,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明顯領先于國內的研究,且國內學者大多沿用了他們的研究模式與方法。梳理國內外學者對城市旅游競爭力和城市形象的研究歷程,將結論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概念內涵上看,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概念界定均未有統一的說法,由于兩者結構的復雜性,許多研究從多方面來理解其內涵。但是兩個領域依舊需要建立一個接受度廣泛的邏輯系統和完善的理論體系。

二是從研究方法的選擇上看,就目前而言,部分使用量化評價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指標中,太過于強調參考有經濟價值的數據。因此,這些構建的指標需要權衡其本身的適用性和全面性。

三是從研究內容上看,外國學者采用多視角融合多學科的內容,這一點值得國內學者參考和借鑒。此外,在未來的研究中,考慮到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都會發生動態變化,對具體城市分析之后經過一段時間需要對其各個部分進行再思考,找出不合時宜或是已經失效的決定因素十分重要。

四是從二者研究交叉內容上看,城市形象研究在城市旅游中有著顯著的地位,而城市旅游競爭力作為城市旅游整體水平的評估,必然與其產生有效的交集,目前更多的是從微觀視角出發建立單向的模型,沒有直接建立二者雙向性的聯系框架。但值得肯定的是,城市形象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學科交叉有利于擺脫二者固有的研究模式,其相互討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積極的城市形象包括有素質的居民形象,而居民對游客態度的好壞,影響著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優劣。有差異化的城市形象,幫助該城市在旅游競爭中嶄露頭角,展現其獨特的文化精神,保持城市整體吸引力,使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可從更宏觀的視角關注二者之間的雙向關系,以及多角度建立量級評定,得出城市形象發展與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演變規律。

綜上分析,國內外學者對于城市旅游競爭力和城市形象的單獨研究都收獲了豐碩成果,兩者的研究脈絡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文通過對近年來的國內外文獻回顧,拋磚引玉提出一個新的研究發展方向,希望未來能夠給學者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引作用。

[參考文獻]

[1](美)凱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曉軍,譯.城市意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7.

[2]李廣斌,王勇,袁中金.城市特色與城市形象塑造[J].城市規劃,2006,(2).

[3]李珍剛.我國城市形象建設初探[J].社會科學,1997,(2).

[4]梅保華.關于城市形象問題的思考[J].城市問題,2002,(5).

[5]何靖.基于地域文化的現代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以江蘇徐州市兩漢文化為例[J].商業時代,2014,(7).

[6]楊章賢,劉繼生.城市文化與我國城市文化建設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2,(4).

[7]Luque-Martínez T, Del Barrio-García S, Ibá?ez-Zapata J?, Rodríguez Molina M?. Modeling a citys image: The case of Granada[J]. Cities, 2007, (5).

[8]Al-Ghamdi SA, Al-Harigi F. Rethinking Image of the C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 (65).

[9]陳俊鴻.城市形象設計:城市規劃的新課題[J].城市問題,1994,(5).

[10]王偉年,劉志勇.文化產業對城市形象構建的影響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6,(7).

[11]Pike S. Destination image analysis — a review of 142 papers from 1973 to 2000[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

[12]姚剛,劉紀元,劉文青.基于扎根理論的城市轉型中的城市形象定位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4,(2).

[13]Crouch GI, Ritchie JRB.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etal Prosper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9, (44).

[14]Dwyer L, Forsyth P, Rao P. The price competitive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 : a comparison of 19 destin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

[15]Abreu Novais M, Ruhanen L, Arcodia C. Dest ination competitiveness:A phenomenographic study[J]. Tourism Management, 2018, (64).

[16]蘇偉忠,楊英寶,顧朝林.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初探[J].旅游學刊,2003,(3).

[17]李樹民,陳實,邵金萍.西安城市旅游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18]莫幫洪,楊劍川.城市旅游競爭力分析框架初探[J].社會科學家,2005,(S2).

[19]李淑娟,王肖,隋玉正.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山東省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及空間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7,(5).

[20]Dwyer L, Kim C.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Determinants and indicators[J]. Current Issues in Tour ism, 2003, (5).

[21]周常春,保繼剛.肇慶城市旅游競爭力研究——兼論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分析框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2).

[22]Crouch GI.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An Analysis of Determinant Attribut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1, (1).

[23]蘇偉忠,楊英寶,顧朝林.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初探[J].旅游學刊,2003,(3).

[24]孫黃平,張允翔,申鵬鵬,等.基于熵權集對分析的新階段城市群旅游競爭力研究——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2).

[25]Mazanec JA, Ring A.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Second thoughts on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reports[J]. Tourism Economics,2011,17(4).

[26]Mendola D, Volo S. Build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in tourism studies: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 (59).

[27]吳志軍,胡亞光.湘贛兩省地級市旅游產業綜合競爭力評價與聚類分析[J].經濟地理,2017,(5).

[28]李鵬升,李悅錚,江海旭.沈陽經濟區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2).

[29]夏學英.論城市形象的旅游導向性[J].經濟地理,2002,(5).

[30]白凱,趙安周.城市意象與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中的趨同與分野[J].地理科學進展,2011,(10)

[31]陶玉國,趙會勇,李永樂.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城市旅游形象影響因素測評[J].人文地理,2010,(6).

[32]李淑娟,王肖,隋玉正.基于生態位理論的山東省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及空間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7,(5).

[33]謝雙玉,劉琪,龔箭,等.城市形象感知對旅游滿意度的影響——基于武漢市旅游者的調查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9,(2).

[34]李瑞.寧波城市形象與旅游吸引力公眾認知分析與對策[J].經濟地理,2009,(11).

[35]Hong-bumm K, Sanggun L. Impacts of city personality and image on revisit inten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Cities, 2015, (1).

[責任編輯:劉 斌]

猜你喜歡
城市形象旅游
新媒體傳播下地鐵廣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構
蒙古族傳統紋樣對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義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研究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研究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我國城市形象營銷策略研究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