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羅與陶淵明隱逸思想比較研究

2020-02-21 00:21彭玥楊宇涵唐欣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梭羅陶淵明

彭玥 楊宇涵 唐欣

摘 要:一個是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作家,為反對奴隸制屢次奔走市井——梭羅;一個是中國東晉詩人,也曾為匡時濟世多次往來廟堂——陶淵明。 二者處于不同時代和國度,卻都曾選擇隱居,但他們的隱逸思想卻同中有異。

關鍵詞:梭羅 陶淵明 隱逸思想 比較視野

引 言

隱逸思想在中國古代雖是一種非主流思想但卻頗受名人雅士推崇,一些滿腹經綸的有識之士出于對仕途的厭憎常會選擇避世而隱。這種思想興起于魏晉時期。受到道家 “致虛極,守靜篤”思想的影響,加之當時戰亂頻繁、門閥氏族之間相互傾軋,當時的文人開始追求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談尚玄遠的清談風氣,從而逃避現實,選擇隱逸。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中國才有隱逸思想,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許多著名的隱士,比如美國的梭羅和艾米莉·狄金森、英國的勃朗特姐妹、法國的蒙田、德國的叔本華等人都是西方世界著名的隱士高人。下文將選取中國的陶淵明和美國的梭羅作為中西隱士的代表人物,從比較的視野剖析他們身上反映出的中西隱逸思想的差異。

一、不同的時代背景和個人機遇

梭羅生活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當時美國的工業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力不斷提高,現代文明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的先進科技和生產力。但是,在物質需求被最大化滿足的同時,人們的生活卻逐漸被機械化和商業化,精神信念在這個時代顯得蒼白無力。人們將時間傾注于追求物質利益,迷失在紛繁的物質享受中,失落了生活的意義。作為超驗主義者的梭羅十分痛恨這種現代文明,認為它奴役了人性,使人墮落?!岸嘤嗟呢敻恢荒苜I來多余的東西”,他主張人們應該簡化生活中的物質因素,回歸自然,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精神探索。梭羅畢業于哈佛大學,曾幫助愛默生編輯超驗主義雜志《日晷》,他也是一位廢奴主義者和自然主義者,著有許多政論,一生支持廢奴運動,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并在其幫助下于康科德完成超驗主義實踐。在同時代的人眼中,梭羅體格健壯,感覺敏銳,吃苦耐勞,正直善良,堅定地追求個人價值,是典型的美國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行為怪異的流浪漢,沒有職業,沒有結婚,獨自居住,生活簡樸,是一位世所罕見的“隱士”。

陶淵明生活在中國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經濟上,傳統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政治上,時局動蕩,官場腐敗,門閥等級制度森嚴,文人縱有滿腔豪情,也很難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雖說陶淵明也算名門之后,曾祖父陶侃和外祖父孟嘉也都是東晉名士,但家道中落后其生活也并不盡如人意。真正在心理上造成陶淵明對于儒家入世熱情消退的還是他對于政治統治黑暗的絕望。陶淵明并不是沒有抱負,只是官場上的行為處事方式與其本性相悖,而道家老子的“無為”以及莊子所提倡的率性任性的自然人生恰好與他的心靈達成契合。因此,他認為官場是扭曲人性的“樊籠”,只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田園才符合自然人性。最后,在仕途與歸隱之間思慮徘徊后,他選擇在而立之年毅然辭官,傲岸泉石,過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生活。

二、同中有異的隱逸思想

從1845年至1847年,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共生活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在這里,他自建木屋,自耕自足,用自己的雙手過著極致簡樸的生活。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梭羅脫離繁雜的世界而追求孤獨,無疑是個怪人。而他來到瓦爾登湖畔隱居是為了找尋生命的意義,正如他所寫道的:“我到林中去,因為我希望從容地生活,只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我是否學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東西,免得到了臨死的時候,才發現我根本就沒有生活過?!彼[于這林中小屋,觀察,聆聽,感受,深思,在孤獨中實現了對人生的探索。他想向世人證明,人類只有過著簡單的自然生活,才能得到內心的愉悅,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實現生命的意義。梭羅反對奴隸制度,厭惡工業文明下的商品化時代,倡導“公民的不服從”。甚至就在瓦爾登湖生活期間,他還曾因反對黑奴制、拒交“人頭稅” 而被捕入獄。這些都說明梭羅從未停止對時事的關注,他是人隱而心從未隱。

陶淵明也曾如梭羅一樣,存心處世,心懷“大濟蒼生”之念。少年的他“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而后積極從政,出任江州祭酒、恒玄門下屬吏、建威參軍。但陶淵明在官場中看到的社會的黑暗與現實的殘酷讓原本躊躇滿志的他多次辭官卸任,最后在“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嘆息中歸隱山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的陶淵明是真的隱了,過起了一種人隱心亦隱的隱逸生活?!拔蛞淹恢G,知來者之可追”,他放下官場是非紛擾,置身山林間,追尋內心閑適。田園生活雖清苦,他卻安貧樂道。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他稱病不應。檀道濟聞名而來,贈以粱肉,勸其出仕;他粱肉不收,斷然拒之。陶淵明是地偏心亦遠,人隱心亦隱。晚年的他更是不問世事,過著自己清貧卻自在的小日子,能讓他憂愁的應是只有那“草盛豆苗稀”了。

三、不同隱逸思想的根源

梭羅是著名的新英格蘭超驗主義者,他處在美國超驗主義蓬勃發展的時代,且是其領軍人物之一。超驗主義者強調“超靈”是世界之本,精神是萬物之源,因此反對美國對精神世界的忽視而朝著機械資本主義發展。他們認為自然就是“超靈”的物質象征,自然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的體現,自然能影響人類心靈的健康。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自給自足。他沉浸在自然里,和自然合二為一,踐行其“在遠離喧囂的世俗生活中尋找真理”的理念。但梭羅追求這種生活境界不僅是為了自我完善,更多的是希望喚醒被物質財富麻痹的大眾,幫助他們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新的一代。他是一位隱士,身心完全沉浸在與自然的交流中;他亦是一位斗士,在隱逸期間創作了《論公民的不服從》和《瓦爾登湖》,通過作品和行動向物質主義抗爭。他的隱逸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斗爭手段。

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自幼便修習儒家經典,而在那道家盛行的年代,他也深深受到了老莊自然思想的影響。在仕與隱之間動蕩了十余年,陶淵明以一首《歸去來兮辭》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離世。陶淵明的歸隱,一方面是對官場世俗的絕望。兩晉時期,王朝更迭,統治腐朽,政治混亂,百姓困苦,一點一點消磨了陶淵明對官場最初的熱忱,傲然不屈的他,退隱到淳樸的田園生活中,悠然自得。另一方面,陶淵明本就崇尚莊子的自然美學觀,道性超然,孑然絕俗。他追求自由,熱愛自然,“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他一直的堅守。于是,他放下心中遠志,拾起鋤頭,安心于夕露明月的田園。他的隱逸既是完善自我的手段,也是他所追求的生活目標。

結 論

通過比較梭羅和陶淵明兩人的隱逸思想,可以看出即便他們身處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兩人都選擇了聽從內心,歸隱于山水間。只是梭羅的隱逸是受到超驗主義的影響,從繁雜的物質世界跳進自己的宇宙,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試圖以自己的精神影響他人,從而達到改善世界的目的;陶淵明的隱是受到儒家“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和道家“致虛極,守靜篤”等思想的影響,從虛偽的黑暗社會遁入自己的天地,追求自己的自由心靈。

(指導老師:盧婕)

參考文獻:

[1] 顧農.略談隱逸詩人陶淵明[N].人民政協報,2016-09-05.

[2] 郭晗. 再探陶淵明歸隱的原因及特點——以 《晉書·隱逸傳》為中心[J].九江學院學報,2018(3).

[3] 劉芳芬.亦隱非隱的陶淵明與梭羅[J].黑河學刊,2010(8).

[4]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教研室編.陶淵明資料匯編(上下) [M].北京:中華書局,2004.

基金項目: 本論文是2019-2021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本科教學工程項目“‘英美文學專業思政建設課程”(BKJX2019073)和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改項目“‘中華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Y2018060)的階段性成果

作 者: 彭玥、楊宇涵、唐欣,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163班學生;盧婕,文學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

編 輯: 張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歡
梭羅陶淵明
卷土重來
梭羅的賬單
梭羅的賬單
陶淵明失敗了
貧而無諂的陶淵明
另一面
200
陶淵明的“粉絲”
不為五斗米折腰
梭羅是怎么隱居湖邊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