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現實主義藝術論看《子夜》

2020-03-01 00:04崔欣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子夜

摘 要:茅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覷,他開創了中國的現實主義流派,至此之后以《子夜》為代表的社會剖析小說開始問世,并且影響深遠。作為社會剖析小說的《子夜》恰好與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中現實主義藝術論的一些創作原則完美契合,故在此基礎上讀《子夜》,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其中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關鍵詞:現實主義藝術論 《子夜》 真實性原則 審美傾向性 典型化原則

茅盾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說過:文學要更能表現當代全體人類的生活,所以其小說文本往往是社會時代的反映,人物多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由此可見,他的作品多是遵從現實主義原則。本文結合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現實主義藝術論以及盧卡契的現實主義文論,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茅盾的《子夜》。

一、作品內容的真實性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對于藝術從現實出發反映生活的觀點最開始是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的,到后期轉變為客觀唯心主義,直至最后轉變為深化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原則。他們主張作家要從現實出發,反映現實生活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盧卡契強調社會第一性,人的心理第二性,認為文學藝術的內容既反映客觀現實,也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超越和反映。

茅盾的《子夜》屬于主題先行作品,這反映了作者的主觀情感對于作品的干預,盡管后期《子夜》并沒有完全滿足茅盾最開始對寫作的所有預想。他描寫的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經濟狀況的背景下,民族資產階級走向破產的命運。馬克思、恩格斯主張要認識到現實關系的復雜性,處理好階級關系。茅盾通過走訪上海各階級人物,并深入他們的生活完成了這部作品,在作品中主要充斥了三對階級矛盾:民族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與人民的矛盾。在作品中,以吳菘甫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與以趙伯韜為代表的買辦資產階級的矛盾表現得尤為真實激烈,他們表面上互相客氣,暗地里卻鉤心斗角,把對方看成是不死不休的敵人,但這不僅僅是兩個階級的斗爭,吳菘甫代表的是中國民族工業,他想要振興絲業,挽救中國民族工業。

之所以能反映作品的真實性,是因為作者對經濟學理論的了解,在創作《子夜》的時候,他做過大量細致的經濟調查。作品寫了民族工業、金融活動、農村狀況、勞資糾紛等,吳菘甫對中國的未來工業有自己的一番宏大的想象,但是想象不敵現實,當國內外經濟壓力頻頻襲來之時,自己在農村的產業發祥地雙橋鎮被破壞,在上海的工廠裕華絲廠也漸漸沒落,本想為了翻盤而投機公債卻因不是特別了解行情,再加上杜竹齋的不可靠,導致其將要走向破產的結局。在這期間涉及公債知識中的“空頭”“多頭”,不懂經濟領域的讀者,是很難理解這些術語的,其次這些也和當下的政治局面相關,只有對整體有十足的把握,才能寫出具有真實性的文本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現實主義創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社會現象的如實描寫上,還要通過對現實關系的再現,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子夜》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整體反映,既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政治、經濟背景下資本家的雄心壯志,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民族資產階級失敗的必然命運,揭露了中國只有另辟蹊徑才能發展壯大的事實。其中也隱藏著作者對人物以及社會現象的浪漫想象,文中運用了浪漫主義筆法,讓讀者可以自行想象,如少奶奶看書時掉了的干枯白玫瑰,模糊了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二、審美傾向性與真實性的統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持文藝創作的真實性原則,但并不是提倡藝術的創造者僅僅如實描摹現實生活,不加一點渲染,而是要把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區分開。如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都強調表現現實世界,但是現實主義傾向于使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都是自然流露出來,堅持藝術的典型性,表現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自然主義則用實驗的方法記錄客觀生活,如實描寫事情的發生、人物的行為動作,不做任何評判。作為現實主義作品《子夜》,茅盾在考察了社會背景以及各色人物之后,再加上自己的構思,達到了審美傾向性與真實性的統一。也契合了盧卡契所說的“文學藝術的內容來自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這種反映又是對客觀現實的超越”。

真實性是《子夜》創作的基礎和依據,文本創作的背景就是基于1930年人們對中國國情認識的不明確,茅盾通過對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菘甫的失敗經歷證明中國不適合走資本主義道路。他要反映在社會混亂、軍閥混戰、百姓疾苦的1930年,各個階級人民的生活狀況,進而反映整個社會全景。茅盾描寫的是城市生活,寫到了農村人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也寫到了城市生活的奢侈糜爛,具有宏大敘事的特點。通過對當時經濟市場的觀察,深刻揭露了社會的內憂外患,充分表現了文本所具有的真實性,表現了真實的社會環境。

審美傾向性主要是反映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現的主觀成分,基于茅盾自己的主觀認識以及對客觀生活的觀察他才創作了《子夜》。審美傾向性是通過文本中的藝術家主觀成分、主觀辯證法和擬人化的反映表現出來的?!蹲右埂肥侵黝}先行的作品,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以吳蓀甫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失敗正說明中國并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最終出路只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群眾帶領實現。同時,文本所描寫的客觀現實是作者經過有意識的選擇而反映的,作者雖在作品中涉及吳菘甫的愛情、家庭,但對此用墨不多,描寫的重點是吳菘甫一心一意謀求事業的發展。擬人化的反映主要表現在茅盾對人性復雜的描寫,杜竹齋表面是正人君子,但背地里是一個荒淫、不檢點、令人唾棄的人。他不屬于典型人物,卻也屬于性格鮮明的人物,反映了人性的復雜。

在《子夜》中可以看到社會現實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作者并沒有因為社會生活的表現限制文本所表達的深層次內涵,達到了審美傾向性與真實性的統一,兩者互相滲透、相互依存。

三、環境、人物的典型化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文藝創作中要堅守典型化原則,所以人物的形象要具有鮮明的個性。盧卡契指出:作品要反映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要體現時代精神,人物要能體現出生活的本質。

作為社會剖析派小說的代表作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子夜》的一大特點?!蹲右埂返谋尘笆?0世紀30年代初淪為半殖民地的上海,以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通過各種錯綜復雜矛盾的描寫,展示了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揭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畫、細膩的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及個性化的語言,成功塑造了各個階層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分析代表不同層面的兩個人物,一是吳老太爺,二是吳菘甫。

吳老太爺是吳菘甫的父親,最開始是維新黨,后來因為騎馬跌傷了腿,二十多年虔奉《太上感應篇》,并且印贈、手抄,坐臥不離。但因為農村局勢緊張,不得不與兒子妥協,來到了上海。因為吳老太爺的封建思想,來到上海見到了與往日農村不同的景象:高樓林立、交通發達、穿著時髦,甚至他眼中的“金童玉女”的孩子也因為繁華的城市改變了,最后由于到了吳府被客廳嘈雜的聲音,以及青年女郎暴露出來的肉感而有了心理壓力,讓他有了“邪魔”的錯覺,最終因患腦充血搶救不及時失去了生命。吳老太爺代表的是一批接受不了新思想、來到新的環境中受到刺激、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最終走向滅亡的有老派思想的人。

吳菘甫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留學德國,但具有現代化的教育背景,是小說中著力表現的民族資本家。他的性格具有雙重性,首先表現在他自信、從容但力不從心,他深信自己可以拯救當時中國的民族工業,所以即使工廠工人要求補貼米貼的時候,他也會想辦法平息亂子,勸慰自己說絲織業關系中國民族的前途;其次表現在一方面他仇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要發展資本主義,不得不剝削和壓榨農民和工人。這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的悲劇審美論,主人公吳菘甫體現了歷史的必然要求,他的悲劇不僅僅是性格悲劇,也是命運、社會、生存悲劇。他的失敗不僅僅是他個人想要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不現實想法,同時也是由他所處的歷史潮流導致的,他選擇的道路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所以失敗是必然的。不論是吳老太爺還是吳菘甫,都是20世紀30年代不同階級的代表人物,或是被歷史淘汰,或是力爭上游卻選錯道路而失敗,這都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將人物和環境兩者中間的一般和特殊加以有機結合的一種特別的綜合”。

結語

總之,茅盾的《子夜》現實主義傾向明顯,不論是真實性、審美性和典型性原則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所堅持的正確地表現社會現實是《子夜》所貫徹的,同時在此基礎上反映了茅盾作為作者的主體創作,體現了主觀能動性?!耙驗槲膶W的魔方在旋轉,時代會造就各種各樣的文學,文學最大的特點是無規律性?!蓖醺伤岢奈膶W無規律性,說明真正偉大的作品所反映的時代、人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但其中的規律卻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作家個人風格、具體的歷史環境所造就人物的必然命運以及反映在文學理論中的創作手法,這是有規律可循的。

參考文獻:

[1]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王蒙,王干.王蒙王干對話錄 文學這個魔方:文學創作十日談[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

[3] 雷曙光.時代的鏡子——評茅盾長篇小說《子夜》[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1):2.

[4] 張宇梵.對茅盾作品《子夜》中的人物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42):386-387.

作 者: 崔欣,喀什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子夜
《子夜》主要人物關系圖
月亮的第十六個子夜(外二首)
浣溪沙·己亥十月十六子夜吟
尤基,我的夜晚之光
在新舊觀念碰撞下的都市女性們——淺析《子夜》中的女性形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