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袁紹人物形象分析

2020-03-01 00:04井普椿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袁紹三國演義人物形象

摘 要:袁紹是《三國演義》中一位重要的人物。袁紹雖出身于貴族,卻有著一般貴族所不能比的智慧與能力,他有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成為當時最大的諸侯。但袁紹在后來由于其性格優柔寡斷、不能重用人才,導致屢屢錯失機會,于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不久后飲恨死去。由于其任人唯親,導致其死后兒子的混戰,最終被曹操逐一擊敗,袁氏覆滅。袁紹成功于自己的性格,也失敗于自己的性格。

關鍵詞:《三國演義》 袁紹 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形象,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人物如諸葛亮、關羽名留青史,有的人物如曹操、司馬懿遺臭萬年,有的人物如韓馥、劉岱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擁有“四世三公”家庭背景的袁紹在這一段動蕩的歷史時期,秉持自己的政治理想,除十常侍,討伐董卓,立志匡扶漢室。后來在聯合軍解體之后憑借自己的努力與奮斗兼并了四州之地,乃是當之無愧的“一方霸主”。然而官渡一戰,被老友也是老對手的曹操以少勝多,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在憂郁中死去。關于袁紹失敗的原因,許多學者都有看法,都是從其性格入手,認為其“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識人才而不能用人才。本文對袁紹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揭示其成功的軌跡以及失敗的必然原因,在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警示世人,不要重蹈袁紹的覆轍。

一、名門出身的漢室忠臣

袁家“四世三公,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是當時士族門閥的代表?!叭笔腔实垡韵伦罡叩能娬髾嗾莆照?。袁紹的高祖袁安、曾祖袁敞、祖父袁湯、父親袁逢、叔父袁隗都是位列三公之人。在《三國演義》中,袁紹出場正逢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的政治斗爭十分尖銳的時期。袁紹作為士族的代表,本來就與禍亂朝綱的宦官水火不容。

袁紹屢次向何進請求誅殺宦官,清君側。袁紹在《三國演義》中出場的第一句話就是:“愿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這一句話,一個疾惡如仇、忠君報國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袁紹領兵收了蹇碩之后,勸何進將“十常侍”一網打盡,而何進卻不再追究。袁紹只好嘆息:“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蓖ㄟ^袁紹與何進的這一對比,反映出袁紹行事的果敢堅決和目光的長遠。

但之后的袁紹在如何處理“十常侍”的問題上出現了錯誤,并且與《三國演義》中另一位重要人物——曹操的意見相左。袁紹認為徹底鏟除“十常侍”要借助外兵:“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倍懿俚囊庖妳s是:“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辈懿僬J為只要將為首的張讓等人誅殺,宦官勢力便可輕易被擊敗,不用外兵,便可剿滅“十常侍”的勢力。何進面對這兩種方案,最終選擇了召外兵勤王,而這一選擇,也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這里,袁紹和曹操的兩種方案也反映出了兩人能力的高低,雖然兩個人都對此事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但無疑曹操是更勝一籌的,袁紹和曹操的第一次“較量”以曹操的勝利結束,而袁紹卻要面對因為自己的方案而引來的另一個敵人。

何進被“十常侍”殺掉之后,袁紹引兵殺入宮中,“紹復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并且追回了被宦官劫持的皇上。對宦官的趕盡殺絕,正顯現出袁紹對宦官誤國的痛恨,以及匡扶漢室的志向。而由于自己召外兵勤王的方案,使得西涼刺史董卓入京,“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鮑信勸袁紹除掉董卓,袁紹卻說“朝廷新定,未可輕動”,除掉董卓的大好機會便被袁紹放棄。這也反映出袁紹辦事的優柔寡斷以及判斷不準處理事情的最佳時機。袁紹的人物形象就如這樣,時而果敢干練、目光長遠;時而優柔寡斷、目光短淺。而作者巧用對比,讓袁紹與不同的人物進行對比,分別體現出袁紹的矛盾性格。

后來董卓掌握了權力,欲行廢立之事,召集大臣商議。當董卓說要廢少帝時,滿堂公卿敢怒而不敢言,袁紹卻挺身而出,說出了在座大臣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今上即位未幾,并無失德;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董卓的目的。董卓惱羞成怒,暴露出暴躁的本性,當即拔出劍來威脅袁紹:“汝視我之劍不利否?”袁紹也拔出劍來反對董卓,豪氣沖天地說:“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作者用兩句話描繪出一個不畏強暴、敢于反抗的忠臣形象。作者將袁紹與群臣進行對比,突出了群臣的懦弱,反襯了袁紹的氣魄?!叭撼蓟滩滥覍Α迸c“袁紹亦拔劍”,一方是兩股戰戰、莫不能對的百官,一方是敢于反抗、拔劍對峙的袁紹,兩相對比,一個疾惡如仇、忠君報國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是《三國演義》中眾英雄的一次大聚會,在眾多前來會盟的諸侯之中,有太守,有州刺史,有州牧,而袁紹只是渤海太守,論官職并不算高,但他如何能夠成為盟主?原因除了袁紹出身“四世三公”之外,還有重要的兩點原因:一是袁紹誅殺宦官,結束了宦官專權的局面,深得各級封建官僚的擁護。二是董卓意欲廢少帝立獻帝,袁紹反對,并與董卓拔劍對峙,他是當時第一個敢于從言語和行動上反對董卓專權的人,此事成為討伐董卓運動的序幕。所以,袁紹的地位并不是只靠自己的身世,更重要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以及敢于反抗、匡扶漢室的信念所決定的。雖然討伐董卓的戰爭失敗了,但袁紹在此階段確實是一位忠君報國的忠臣。雖然袁紹對聯盟的分崩離析負有一定責任,但瑕不掩瑜,袁紹是一位立志匡扶漢室的忠臣。

二、兼督四州的一方霸主

在反董卓聯盟解散之后,袁紹屯兵河內,缺少軍糧。冀州牧韓馥為袁紹的軍隊提供錢糧。袁紹看中了韓馥的這片錢糧廣盛之地,可是苦于沒有良策可以得到。此時他的謀士逢紀獻計:“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笨梢哉f逢紀的這條計策堪稱絕妙,袁紹欣然接受。反觀韓馥,不聽手下忠臣關純和耿武的計策,拱手讓出了冀州,被袁紹盡奪手中之權。在這里,作者又是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用“紹大喜”和韓馥的“懊悔無及”來對比,突出了韓馥的庸主形象,也突出了袁紹善于納諫、虛心聽取屬下建議的人物形象。

在袁紹取得冀州之后,公孫瓚得知自己被騙,發兵攻打袁紹,發起了“磐河之戰”。袁紹令麴義率領弓弩兵打敗公孫瓚的前鋒顏良文丑。然而公孫瓚軍卻在趙云的率領下開始了反撲,趙云引軍直取袁紹,危急關頭,袁紹并沒有退縮,而是大喊:“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這一喊,極大地提高了士氣,擊敗了公孫瓚的進攻。由此可以看出,袁紹在排兵布陣方面知人善任,用麴義擊敗顏良文丑,使得自己在戰場上取得有利局勢;而在危急關頭,袁紹也能夠做到冷靜對待,“愿臨陣斗死”更是體現了袁紹的英勇無畏?!芭秃又畱稹?,既體現出袁紹的智謀,也反映出袁紹的勇武與氣魄。袁紹在后來與公孫瓚的戰爭中,穩扎穩打,一步步取得了河北的統治權。在最后的易京之戰中,公孫瓚將自己的軍隊守在易京樓中,向曹操和張燕求救,都被袁紹截獲,最終被袁紹擊敗。之后,袁紹又擊敗張燕等盤踞在河北的黃巾軍,最終占據了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四州,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勢力達到了頂峰。

袁紹占據四州之地憑借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并不是“四世三公”的家境。作者在這一點上將袁紹和袁紹的弟弟袁術進行了對比。同樣的出身,袁紹在河北善于納諫、知人善任,并且作戰勇敢,通過自己的努力稱霸一方;反觀袁術,占據錢糧多產的淮南,卻“驕奢過度,不恤軍民,眾皆背反”。最終在劉備和曹操的夾擊之下戰敗被殺。同樣的家境,不同的結局,作者用對比手法刻畫出一個知人善任的明主形象。袁紹前期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不只是與袁紹對比,三國中的劉璋、劉琮、劉禪等人,都是出身于諸侯、王室,卻在最后沒落,袁紹的成功,與他們相比,更加珍貴。

三、一方霸主的致命缺陷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曹操與劉備把酒談論天下英雄。曹操問劉備誰可為英雄,劉備答了一句:“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在這里,作者借劉備之口將袁紹的優勢表現出來:出身優越,人脈廣,手中兵精將足,有充足的人才,并且占據物產豐富的冀州。在世人眼中,袁紹有背景、有人脈、有才干、有軍事實力,這樣的人堪稱英雄。而曹操卻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边@一句話概括出了袁紹的性格弱點: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強大,很威風,但是實際他的膽子卻很小。遇到困難總是不斷地瞻前顧后,難以做出最后的決定。袁紹這個人要干一番大事業的話,總是怕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便不敢放手去做。而見到蠅頭小利卻總是不顧一切地想要取得,不去想想為了這些小的利益卻要付出大的代價,沒有頭腦。這便是袁紹的致命缺陷,曹操的一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袁紹的弱點。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痹诤髞淼墓俣芍畱?,曹操對袁紹如此了解,袁紹豈能不???

袁紹除了性格上的缺陷,還有他的能力缺陷。首先,目光短淺。在如何處理“十常侍”的問題上,正是因為他提出了讓外兵勤王,才導致了董卓入京,漢朝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之后在討伐董卓時,更是因為一塊傳國玉璽和孫堅反目成仇,而孫堅的離去也直接導致了聯盟的分裂。其次,任人唯親。在袁紹擔任聯軍盟主時,便讓其弟袁術掌管糧草輜重,而袁術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小人,竟生出了“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的念頭,不給孫堅所部提供軍糧,致使擔當先鋒重任的孫堅被打敗,而孫堅的失敗也使盟軍士氣大跌,導致后面的援軍畏縮不前。袁紹的任人唯親,直接導致了“反董”失敗。最后,是不能很好地識人用人。這一點在之后的官渡之戰中被無限放大,眾多人才在袁紹處得不到重用,而敢于直言的忠臣又被袁紹所殺。袁紹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在于不能識人用人。以被曹操稱作“吾之子房”的荀彧為例,荀彧舊仕袁紹,后棄紹投操,荀彧在袁紹那里得不到重用,才來投奔曹操的,由此可以看出袁紹的不識人才。而在《三國演義》第十回中,荀彧接連向曹操引薦了眾多人才: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毛玠、于禁、典韋。一眾文臣武將,這些人都為曹操以后的征戰立下汗馬功勞。倘若袁紹能夠慧眼識人,留住荀彧,并且重用荀彧引薦的這些人才,何愁大事不成?

四、令人惋惜的覆滅之路

官渡之戰是《三國演義》中一例十分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戰敗之后,袁紹便一蹶不振了。官渡之戰是袁紹命運的轉折點,然而袁紹開始走下坡路并不是從官渡之戰開始的,在之前,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袁紹已經開始從鼎盛走向衰落。所以,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并不是偶然,而是自己的缺點造成的必然結果。

袁紹與曹操的差距,作者在《三國演義》中借郭嘉的“十勝十敗”說了出來?!笆畡偈當≌摗睂⒃B與曹操的差距全面地體現出來。在這十條對比之中,袁紹每一條都是失敗者,郭嘉從“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袁紹的缺點暴露無遺。而在“十勝十敗論”的開始,用劉邦、項羽來形容曹操、袁紹,更是點明了袁曹大戰之前的形勢:袁紹兵多,而曹操可以以智取勝,而劉邦正是用智慧打敗了項羽,更是為后來曹操用智擊敗袁紹做好了鋪墊。作者在這里接連運用對比的手法,更加詳細地說明了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性格缺陷。

曹操攻打劉備時,作為盟友的劉備請求袁紹發兵相助,以解曹操之圍。袁紹卻推以小兒子得病為由,拒絕發兵相助。田豐勸其趁機偷襲許昌,確實是一個圍魏救趙的妙計。而袁紹不用此計,不是因為幼子得病,而是因為曹操和劉備的戰爭就如虎狼之爭,必有一傷,袁紹想坐收漁翁之利。卻沒有考慮曹操是一只壯年的猛虎,而劉備是一只正在成長的幼狼。另外,曹操的狡詐是出了名的,袁紹也怕曹操在許昌有埋伏,曹操正是抓住了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的弱點,才敢大膽出兵。袁紹的決策失誤,錯過了攻取曹操老巢的機會,也害了劉備?!度龂萘x》在這一處極寫了袁紹的兒女情長,完全沒有了英雄氣概。袁紹武斷起兵,而又猶豫進軍,錯過了軍事上講究“一鼓作氣”的先機。而武斷與猶豫在袁紹身上能夠并存,也體現了他“好謀無斷”的復雜性格?!度龂萘x》第二十二回粗略寫了袁軍情況,借曹操集團的孔融與荀彧之辯,寫出了袁氏集團的內部不和,“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袁紹有足夠實力一戰卻猶豫不前,毛宗崗評曰:“袁紹性慢,是無主意?!痹B作為一個決策者,下屬爭論之際不能拿出自己的主見,這也正是袁紹被評為“寡而無謀”的主要原因。

劉備被曹操擊敗,不得已之下投奔袁紹,袁紹曾兩次下令,要將劉備推出斬首,但都被劉備巧言躲過。第一次是關羽殺了顏良,袁紹一聽便“勃然大怒”,指著劉備說:“汝弟斬吾愛將,汝必通謀,留你何用?!彼姆磻@樣強烈,決斷下得如此快而不經過任何考慮,真可以稱得上“色厲”二字。當時劉備并不慌張,從容地說:“明公只聽一面之詞,而絕向日之情耶 備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長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豈赤面長須之人,即為關某也 明公何不察之?”劉備的話雖說有三個問號,將袁紹反問得沒有了主意,“色厲”開始褪去,“無斷”又體現在了袁紹身上,他立刻將前面的主意推翻,指責沮授說:“誤聽汝言,險殺好人?!辈⑷哉垊渖蠋ぷ?。轉變得如此之快,反映出了袁紹做事不經過考慮,而指責沮授,更是說明了袁紹不能識人、不能用好手下的人才。

而第二次是聽說關羽殺了文丑,袁紹又是“大怒”,憤恨得開口大罵:“大耳賊!焉敢如此!”又是“令推出斬之”。熟知袁紹性格的劉備請求“容伸一言而死”。袁紹這種性格的人,只要“一言”就足夠叫他遲疑了。當然,這次的“一言”比起上次來要復雜一點,因為劉備已經得知關羽在曹操處效力,所以劉備分析說:“曹操素忌備,今知備在明公處,恐備助公,故特使云長誅殺二將。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殺劉備也。愿明公思之?!痹B被他三言兩語說得又動搖了,改口道:“玄德之言是也?!庇种肛熕恕叭甑葞资刮沂芎t之名”,又“喝退左右,請玄德上帳而坐”。我們暫且不論袁紹的哪一次舉動是對的,如此出爾反爾,并每次都不忘責難他人,足見他的確是“無斷”。

官渡之戰,作者將袁紹的“好謀無斷”和不能用好手下人才表現得淋漓盡致。大戰在即,袁紹卻因為田豐、沮授的直言進諫而將田豐收監、沮授罷黜不用,而審配和郭圖又各自爭權,袁紹作為一個沒有主張的人,又只能舉棋不定了。后來做出了決定,還是錯誤的進兵的決定,田豐在獄中上書勸阻,卻使得袁紹“欲斬田豐”,沮授的勸阻也落得一個“將沮授鎖禁于軍中,破曹之后,與田豐一體治罪”的下場。袁紹此時已經完全聽不進去話,與之前兼并四州之時相比大相徑庭。

戰事一開始雙方還是比較焦灼的,轉折點是在袁紹用“性剛好酒”的淳于瓊守烏巢。韓猛押運糧草被曹軍劫走后,審配就曾提醒袁紹:“行軍以糧食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烏巢乃屯糧之處,必得重兵守之?!痹B嘴上說“吾籌策已定”,實際派出的卻是錯誤的人選,這也證明了袁紹并沒有把審配的話放在心上,也不能虛心納諫;而淳于瓊的使用更是說明了袁紹的不識人才,將屯糧的烏巢交給一個“性剛好酒”的人去把守,也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在之前《三國演義》中也出現過“性剛好酒”的人守城,那就是張飛,在醉酒中被呂布擊敗,丟了徐州。作者將場景再現,這一次是淳于瓊的醉酒,致使烏巢失陷。用劉備用張飛與袁紹用淳于瓊做比較,都丟了軍事重地,但劉備是無人可用,袁紹卻是用人不明,兩相對比,袁紹的“庸主”形象便鮮明地體現出來。

許攸是官渡之戰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他截獲了曹操發往許昌的信,便向袁紹獻計分軍攻襲許昌,然而袁紹卻說“曹操詭計極多,此書乃誘敵之計也”。作者在這里再一次突出了袁紹的“好謀無斷”,并且還是用曹操的“多疑”來突出袁紹的“多疑”,世人皆知曹操多疑,然而袁紹卻比曹操更多疑,以至于對一封求援信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并且不敢進軍。此時審配又“火上澆油”,說許攸受賄,袁紹此時“大怒”,要斬許攸,“色厲膽薄”的性格特點在這里暴露無遺。相反,許攸不得已投曹操之后,向曹操獻計,“多疑”的曹操并沒有懷疑,反而是“大喜,重待許攸”。要知道,許攸此時剛剛投奔曹操,曹操便能通過自己敏銳的判斷力采納了他的建議;而袁紹用許攸多年,只因為審配的幾句話而棄許攸的奇謀不用,并不能分辨出哪是忠言,哪是讒言。袁紹與曹操相比,誰是明主,誰是庸主,一目了然。

此時的沮授在軍中被監禁,但他感覺到大禍將至,便連夜求見袁紹,請求調遣精兵強將防守烏巢,然而袁紹卻說:“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眾!”并且此時的袁紹是“已醉臥”,一方面不聽忠臣之言,另一方面,大戰在即,作為主帥,卻在營中飲酒。主帥都如此沒有軍紀,那手下的將軍、士兵的軍紀、士氣、戰斗力就更沒有保證,這些都要歸咎于袁紹的統軍不嚴,正所謂“干大事而惜身”?!澳娑已苑匆姵?,獨夫袁紹少機謀”,作者的這句話,正是反映了此時的袁紹不用人言,卻自己也沒有主意,白白葬送了幾十萬大軍。

烏巢火起,袁紹急忙救援,另派張郃、高覽襲擊曹操大營,然而曹操早有準備,二人被打敗,袁紹在郭圖的挑撥下“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歸寨問罪”,張郃、高覽在此情況下也只能無奈歸曹。在這里,袁紹在危急關頭完全失去了理智,郭圖的挑撥離間輕易達成,可憐袁紹逼走了所有的忠臣武將,只留一些佞臣在身邊,這都是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性格使然,官渡戰敗,袁紹再無回天之力。

五、廢長立幼的最終惡果

官渡之戰的戰敗,使得沮授被俘虜,最終被曹操所殺。而袁紹還沒有醒悟,聽信了逢紀的讒言,又是“大怒”,要殺田豐,田豐在獄中說出了袁紹殺他的原因:“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弊髡呓杼镓S之口說出了袁紹的缺點:外寬內忌,表面上禮賢下士,對人才尊敬,然而內心卻是對他們有所忌憚的?,F在袁紹失敗了,田豐的建議是對的,田豐便不能活了。同為君主,曹操在打了敗仗之后是虛心請教謀士,而袁紹卻是怕受嘲笑而殺掉謀士。所以,作為君主,曹操能夠源源不斷地吸引人才,而袁紹卻只能眼看著人才從自己這里流失。

袁紹在后來又發起了“倉亭之戰”,然而再次被曹操擊敗。失敗后的袁紹再次犯下了一個錯誤:令袁熙回幽州,外甥高干回并州,再加上駐守青州的長子袁譚,袁紹任人唯親,并且造成了幾個兒子擁兵自重的局面,袁氏便由此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倉亭之戰”戰敗后的袁紹在冀州去世,“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斗余而死”,曾經叱咤風云的一方霸主就這樣在憤恨與失敗中死去。而在臨終之時的托孤,袁紹犯下了一生中最后一個錯誤:讓小兒子袁尚繼承自己。袁紹這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河北大亂,長子袁譚與袁尚、袁熙兄弟相爭,最終被曹操各自擊敗,命歸黃泉。而相對于曹操去世將曹丕托付給曹真、司馬懿,劉備去世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李嚴,袁紹不但沒有將袁尚托付給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反而還造成了自己去世之后兒子們的爭斗、河北大亂。作者用這種對比體現出了袁紹和曹操、劉備的差距。袁氏的覆滅,袁紹難辭其咎。

六、結語

袁紹前期能夠舍生忘死,當機立斷,后期卻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這種性格是矛盾的,但也是真實的?!吧珔柲懕?,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睅追N相互矛盾的性格全部集中到袁紹的身上,導致了袁紹性格的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也導致了袁紹最終沒能在混亂的時代成就一番大業。作者在對袁紹的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時,表現出袁紹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性格,并且能夠通過對比將袁紹的性格展現得惟妙惟肖。袁紹的人物形象,通過這樣的描繪,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

參考文獻:

[1] 羅貫中.三國演義[M].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14.

[2] 毛宗崗.毛批三國演義[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3] 李孝堂.官渡之戰與袁曹爭霸——《三國演義》戰例分析之一[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1992(6).

[4] 毛忠賢.論袁紹袁術[J].宜春師專學報,1995(4).

[5] 楊永林.《三國演義》與中國神秘文化[J].河北師范大學,2001(4).

作 者: 井普椿,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袁紹三國演義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袁紹其實不無能
袁紹其實不無能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十六計之釜底抽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