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門宴中劉邦逃席價值談

2020-03-01 00:04周長青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鴻門宴項羽劉邦

摘 要:劉邦冒著生命危險親赴鴻門宴,不斷向項羽示弱,讓項羽覺得不必殺之,且殺之不義。劉邦的逃席不但讓他逃過了范增的刺殺,讓項羽放松警惕,且窺視到了項羽內心的弱點及項羽軍營中君臣關系、臣子關系的微妙。這些都為將來劉邦擊敗項羽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鴻門宴 項羽 劉邦 逃席 價值

鴻門宴的故事早已經被選入教材、編成戲曲,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個故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反映了楚漢相爭初期劉邦和項羽之間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影響深遠。

“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戰爭的終結。這樣說,是因為司馬遷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斗爭和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又‘婦人之仁。這種性格不改變,他就必然以失敗告終。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边@是(蘇教版)教師教學參考書中對鴻門宴的評價,被很多讀者認同。但只部分地說出了劉邦能化險為夷的原因。至于逃席的意義基本沒有提及。

鴻門宴的勝利者是劉邦,這無可爭議。至于為什么是劉邦,很多讀者,尤其是中小學生,都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太簡單了,因為劉邦與項羽實力對比懸殊,打不過,當然只有逃。在充滿殺機的鴻門宴中成功地逃離了出來,這就是最大的勝利。這種說法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忽視了很多問題。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兵欓T與霸上相距不超過四十里,如果從“間道”(小路)走,則不超過二十里。而且公認的是,劉邦軍隊的戰斗力與項羽軍隊的戰斗力不可同日而語。張良曾經這樣問劉邦:“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開始默不作聲,后來才無奈地說:“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如此局面,看似逃無可逃,所以只有赴宴。

在宴會之后,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也并沒有什么變化,而且劉邦還將謀士作為“三杰”之一的張良留在了鴻門,項羽的軍營里。如果逃跑能免禍的話,劉邦又有什么必要赴宴呢?況且宴會后項羽想要追殺劉邦,難度不會比宴會前更大。劉邦仍然看似逃無可逃。既然如此,劉邦逃席的意義在哪里呢?

其實答案都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讀者只有仔細閱讀文本,才能發現以下隱藏在文本中的事件的邏輯關系。

一、項羽攻殺劉邦的“必要性”及“隨意性”

在宴會前,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迸脑蚴桥婀笏抉R曹無傷使人告密的內容:“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薄芭婀蹶P中”,這是項羽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這是項羽攻打劉邦的必要性。項羽當時攻打劉邦的心情是相當迫切的?!暗┤铡本鸵瓿?。范增更是讓項羽攻打劉邦的積極推動者?!埃▌睿┙袢腙P,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范增了解項羽,不惜編出“天子氣”這種謊話來刺激項羽,進一步強化攻打劉邦的必要性。

另外一個項羽殺劉邦的理由被很多人忽視了。那就是“隨意性”,就算項羽暫時相信了劉邦沒有稱王的野心,也不是不可以殺他。因喜以謬賞,因怒而濫刑,寧可錯殺,不可不殺,這是很多有權勢的人的做事法則。劉邦隨時可能因為某些不可預料的原因被項羽攻殺。

二、如何消解項羽攻打劉邦的必要性和隨意性

張良給出的建議是:“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边@是尊項羽為王,對項羽示弱,目的是消解項羽攻打劉邦的必要性。問題是項羽為什么要聽信這種話?項伯對沛公說:“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項伯提出讓劉邦趕在天亮項羽發動攻擊前,親自去向項羽道歉。這樣劉邦“不敢背項王”的可信度就會增加。

項伯回去后,“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還加上一句:“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痹诒砻鲃畈粫Q王,項羽沒有攻打劉邦的必要性后,這句話看似沒有用處,實際上價值非凡。它突出了“義”,這當然是項羽看重的。

項伯突出一個“義”,實際上就是杜絕上文說的“隨意性”。劉邦已經不打算稱王,再殺就是“不義”了。在項羽眼中,“義”不是不可以背棄,比如與“稱王”的誘惑相比,“義”就可以放在一邊了,否則他也不會背棄與懷王的約定了。但當劉邦表明不稱王的時候,“義”就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了。這樣就將項羽殺劉邦的概率進一步降低。項羽的反應是“許諾”,已經松口了。

當劉邦只帶了百把人來到鴻門后,劉邦道歉,進一步示弱:“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眲钸€將產生矛盾的原因歸結為小人之言,項羽當然不愿意和小人為伍。劉邦還是在“必要性”和“隨意性”上做文章?!按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羽的一番話說明當時他對劉邦的敵視心理漸漸消解。但項羽并未將劉邦看作朋友,這從宴會中的座位方向就可以看出來。從項羽的一系列的反應來看,劉邦的形勢已經大為好轉。不過,劉邦的危機還沒有完全解除。因為除了不可預測的項羽外,還有一個必殺劉邦的范增。

三、宴會中的隱情

讀者都明白,在宴會中,最想殺劉邦的是范增。

宴會開始時,在場的有項羽、項伯、范增、劉邦、張良,從表面上來看,劉邦方面和項羽方面的實力是不匹配的。項羽如果要殺劉邦,當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但由于項伯不愿殺劉邦,項羽面對范增的示意“默然不應”,宴會中劉邦暫時比較安全。范增于是讓在外面的項莊進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現場的平衡被打破,項伯居然伴舞,且常?!耙肀沃?,項羽此時依然不表態。他的遲遲不表態,讓場面緊張,卻又滑稽。

范增想殺劉邦,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他無法指揮項羽,卻也無法指揮項伯,所以只能將殺人的事情交給項莊,項莊也只能借舞劍“意在沛公”,想制造擦槍走火的局面,而不敢直奔主題。項伯當著項羽、范增的面阻止這場刺殺活動,范增也無可奈何。

張良召入樊噲后,范增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那么范增在項羽集團中權力究竟有多大?從宴會中也可以窺出一點點,如果他有足夠的權力,項羽對他足夠尊重,即使項羽不表態,以當時的雙方武力對比,范增依然可以誅殺劉邦,無論在宴會現場還是在劉邦如廁的過程中,都有足夠的機會。由此可見當時項羽在集團中說一不二的地位,范增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勸誡、試探。

項羽究竟在想什么?司馬遷沒有明確地寫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項羽此刻可能很享受這種強者的感覺,看到劉邦在宴會現場如此膽戰心驚,性命如螻蟻一樣被他捏在手里,怕是早已經覺得沒有殺他的必要了。

四、劉邦逃席是否有必要

劉邦借口如廁,同時喊走樊噲,從文本中看,張良當時也出來了,也就是說在有一段時間內,宴會現場是沒有客人的。項羽只是讓陳平召劉邦,并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也沒有大發雷霆。

劉邦為什么要逃?即使能逃到軍營,就不怕被項羽追殺嗎?宴會前與項羽相比的“固不如”,在宴會后又有什么實質性變化呢?

如果劉邦留下會如何?劉邦方面認為范增肯定會調動一切手段殺劉邦,只要不離開就有被殺的危險。因為劉邦他們不知道范增有沒有其他手段。當時對劉邦來說,范增必殺之的決心對他的威脅是最大的。項羽也應該在觀察,如果劉邦總是能化險為夷,處變不驚,那倒也算得上一條好漢,那就有殺他的“必要性”了。

劉邦逃跑,范增當然是沒有辦法在現場殺他了,從后文可以看出,范增也沒有權力調動軍隊去圍剿劉邦。項羽則覺得這人只是一個懦夫,追殺他的“必要性”已經沒有了。

所以,劉邦這一跑,躲過了范增,也穩住了項羽。

不辭而別的問題在于,如果因為這個激怒項羽,依然很危險,會加大“隨意性”,因為劉邦這種做法是不尊重主人在先。所以劉邦留下了張良來善后。張良帶來珍貴的禮物,這是表達一層敬意。張良說:“(沛公)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經至軍中?!迸滤朗翘优艿睦碛?。同時繼續示弱,這樣一個劉邦,在項羽心中是不能夠爭奪天下的。因為“義”,也不能隨便殺之。

前文已經提到,項羽起初怒而欲攻擊劉邦的原因就是劉邦要稱王,現在這個最大的矛盾在項羽看來已經解決了。所以不必殺之,且殺之不義。所以“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反應很平淡。

后來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在劉邦率先攻打項羽之前,項羽都沒有再對劉邦動手??梢?,鴻門宴讓項羽對劉邦完全放心,項羽在放心之余,就“義”字為先了,這讓劉邦有相對較長的時間來調整。

綜合起來,劉邦逃席,十分必要,不但逃過了范增的刺殺,而且讓項羽放松警惕,且窺視到了項羽內心的破綻及項羽軍營中君臣關系、臣子關系的微妙。這些都為將來劉邦擊敗項羽提供了基礎。

文章的妙處只有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才能感受到,要讀懂文章首先要懂得如何去讀。就《史記·項羽本紀》而言,解讀的角度還有很多,期待讀者們有更多精彩的解讀。

作 者: 周長青,碩士,江蘇省射陽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材、教法。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鴻門宴項羽劉邦
項羽為什么不肯定都關中
鴻門宴(二)
鴻門宴(一)
漢初劉邦集團“入都關中”事跡查驗
劉邦記嫂之恨
劉邦斬丁公
劉邦不識字嗎?
《鴻門宴》中一個幾十年來一直被譯錯的句子
“鴻門宴”
以項羽“學萬人敵”為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