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用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的教學探討

2020-05-20 15:05李秀娟
求知導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技能訓練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摘 要:新高考注重考查學生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文章結合高考形勢,分析了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的設計特點和意義,并結合新高考的特點用典例分析了欄目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技能訓練”;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1-0083-02

一、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的設計特點分析

以人教版為例,高中生物必修本共設置了14個“技能訓練”項目。具體如表1。

圖表信息獲取解讀類重在培養學生信息提取、觀察數據變化、尋找規律的能力,使學生獲得生物學知識,養成學科素養。構建模型類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模型,把抽象問題變得直觀,化難為易,揭示生命本質,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類通過了解生物學科知識,強化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正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體現方式。實驗類要求學生掌握控制變量等實驗設計的原則,能用合理的方法測定變量并開展實驗,習得實驗探究的技能。

二、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的意義

1.縱橫銜接,構建知識網絡

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具有承上啟下,把知識縱橫銜接,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進而構建知識網絡的作用。例如,必修Ⅱ第2章第1節P25“識圖和作圖”要求學生參照精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圖,繪制精原細胞形成精子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圖,就是把必修Ⅰ中有絲分裂的內容與必修Ⅱ的減數分裂進行對比整合,加深學生對減數分裂的理解,同時形成真核生物細胞增殖的類型和意義的整體知識框架,構建知識網絡。

2.強化科學方法培養,提高探究能力

新課標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1]。而實驗教學是一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可以較大地挖掘學生潛能。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本均設有實驗設計的欄目,通過“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與評價”等過程,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并付諸實踐。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實驗類技能訓練欄目,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求知欲,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從而全面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啟發性和開放性問題,發展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新穎而有價值,非結論的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且能清楚地規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2]。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中某些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也沒法在教材中找到現成的答案。這就打破了學生的慣性思維,學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基于課本知識尋找規律,探求新知識新思路。如必修Ⅰ第6章第1節“解釋現象”要求學生對草履蟲等出現兩個核和伸縮泡現象作出解釋。

4.培養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

在新的高考模式中,越來越重視考查學生信息提取和鑒別的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對題材信息進行提取、分類、歸納,并關聯教材基礎知識,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優化知識結構,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深化理解科學本質,全面提高綜合素養有重要意義[3]。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中有六個活動要求學生基于欄目所給的表格曲線或圖形,分析提取信息并作出解釋。如必修Ⅰ第4章第3節中的“動物細胞內外離子的相對濃度”柱形圖的解讀,要求學生學會數據信息提取和轉換。

5.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近年的生物高考試題中文字閱讀量相當大,且很多題目要求學生用專業的學科術語準確表達觀點。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發現很多學生由于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這部分題目無從下手或得分率不高。生物學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要求,就生物學科而言,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同時,也要認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中有四個項目專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必修Ⅲ第5章第5節要求學生運用術語準確表達,第3點表達生命系統的功能時,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內容,甚至還要查閱資料,獲取準確信息,并用專業的術語表達。

6.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改變課程中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為此,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中,教師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的責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把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綻放精彩。

三、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的教學策略

1.加大訓練幅度,突破重難點

高中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認知往往比較表面和零散,缺乏系統性和合理的聚焦。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訓練”欄目中的教學,教師可以適當加大訓練幅度,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深度與廣度。如必修Ⅱ第4章第2節“提出假說,得出結論”中,讓學生提煉材料信息,學生的認知層面只停留在“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影響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而不能再深入分析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以及酶的作用機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提示學生酶具有它的特性,學生便可以順著這個方向思考下去,就會由此想到溫度可以通過影響酶的活性來影響代謝,翅的發育需要經過酶的催化反應,因而可以影響后代表現型。由于學生的知識系統不全,教師還可以提示學生根據信息站在更高角度去看待基因與性狀的關系,那學生就不難總結出“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了。

2.作為課堂練習,鞏固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課堂知識容量大,適當的練習能鞏固教學成果。必修Ⅱ第2章第1節“識圖和作圖”的欄目,就可以作為課堂練習,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和應用,在歸納、比較中把知識內化,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運用知識。若能把訓練內容做點適應的變式,如除了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變化,還可以比較DNA,染色單體等;除了畫曲線圖,還可以要求學生畫出柱狀圖。

3.小組探討互教互學交流成果,深化認知

互教互學的學習模式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表達和鍛煉。小組成員通過“給予”可以加強對知識的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接受”過程中能集眾人之智慧,更全面深入地形成知識系統。必修Ⅲ第1章第1節“構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可采用小組探討互教互學的模式進行成果交流,深化認知。

4.作為課后作業,檢測教學效果

部分技能訓練欄目內容需學生收集整理以前所學知識、深入思考才能完成,而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安排課后作業。由于沒有教師的直接指導,學生需要獨立思考完成,這使學生課堂習得的知識得以內化。必修Ⅲ第3章第1節“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可用此策略處理。

四、典例分析

必修Ⅲ第1章第1節“構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教學過程,見表2。

[參考文獻]

[1]韓雅楠,付偉麗.中學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訓練初探[J]. 西部教育研究,2014(2):85.

[2]朱明輝.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技能訓練”欄目的特點及教學建議[J].生物學教學,2013(1):20-21.

[3]張潔.利用微課輔助高中生物“技能訓練”欄目教學——以培養“解釋數據”技能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7(20):24-26.

作者簡介:李秀娟(1986—),女,廣東廣州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

猜你喜歡
技能訓練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提出問題技能訓練初探
初中生作文素養的培養途徑研究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