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設導學案 優化語文課

2020-05-20 15:08王雅楠李東平
文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導學案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王雅楠 李東平

內容摘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我國語文教改不斷推進,對于語文課堂的整體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課堂整體結構、內在邏輯和層次關聯,優化課堂的整體性效果。本文從“導學案”著手,提出現階段中小學導學案應用現狀、導學案設計原則及其重要意義。以此落實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同學們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化解現時代語文課堂教學誤區、疑難和盲目性。

關鍵詞:導學案 中學語文 教學設計

在學生中心的理念下,如何優化語文課堂的整體構建成為經典性的話題。在落實此項復雜的工程中,以導學案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以問題善導,讓學生將課堂變活,深入挖掘探究思考,發揮學習自主性,相互探究撞擊思想靈魂的火花。引導學生遞進式探究,啟發學生終身性學習,從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內涵高效的實效性課堂。

一.導學案于中學語文教學應用現狀

深入中學調查發現,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導學案的使用現狀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上。首先,在使用方法上,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導學案的使用上有自己獨到的方法。剩余學生則是按照老師的設計照搬去做,或是抄書亦是查閱,將導學案看做測試卷來完成。其次,教師在導學案的設計處于學習階段,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大多按照自己備課的需要,將問題羅列在導學案上,未進行系統性的策劃。最后,在使用效果上,三分之二的學生反映效率不高,甚至有學生認為導學案的使用只不過是題量的增加,從而成為學習上的負擔。無論是從學生角度還是教師角度來看,如何實效落實導學案教學有待深入研究。

因此,針對導學案在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優化導學案設計,引導學生利用導學案尋找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針對性地依據學生所需個性化設計導學案,真正落實每一環節,達到中學語文減負減壓的目的。

二.中學語文導學案設計策略

導學案貫穿于語文教學的主線,是教師教學設計思想的體現,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的工具,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方法、學習自主意識的媒介。導學案的運用依據中學生學習需要,應對學習知識難度的提升,層次的跨越,設計旨在優化語文教學高效性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一)“導學案”內容設計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包括視頻微課教學、課上探究、課下拓展。把學情作為主導,以微課的預習為索引,以課上探究為載體,以課下延伸為拓展。在內容上設置“預習”、“群學”、“反饋”三大板塊的內容。

1.自主原則

“預習”是語文有效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學生們自學的過程。要求教師要具有前瞻性,在設計整體教學內容時,應預設好同學們對于新知的感悟能力,布設預習板塊。例如:在中學語文《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學中,導學案預習內容可設計為對于詩詞中出現的三個典故進行預習。一方面可以讓同學們預習新知,提高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提高課上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借助圖書、電子設備等查閱資料,既拓寬了同學們的知識層面,又提高文學素養。錢夢龍老師回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時曾談到“教學始終追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摸索著前進著?!笨梢?,預習環節尤為重要,鍛煉學生逐漸降低對老師的依賴性,在觀念上、方法上培養自主意識,為之后的探究式學習奠定基礎。

2.探究原則

“群學”過程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內容設置上要反復斟酌,明確導學案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問題要依據學情而定。首先,所設問題要有啟發性,錢夢龍老師“導讀語文”中的“導”所倡導的是“道而弗牽”的理念,即因勢利導。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發揮領導支配作用,善導學生進行探究。其次,問題要講究梯度性,切入點由小及大,難度由淺入深,引導同學們逐步進入情境。另外,問題設置要有內涵深度,不僅涉及當堂的知識要點,更要顧及同學們在文學底蘊上的提升,通過自主探究、同學間探討突破思維定式的問題,巧妙“逆”問,增強課堂樂趣。最后,問題設置要全面,涵蓋聽說讀寫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建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終身學習觀念。趙謙翔老師“綠色語文”注重培養人的智力潛力全面發展,素質品質全面提升,培養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全面發展。此探究過程正是對同學們創新探究思維能力進行鍛煉,為培養全面發展、終身學習的人才奠定基礎。

3.實效原則

“反饋”內容的板塊設置不容小覷,是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互相測評、收獲檢測的過程。反饋的是當堂課程中對于自己表現的自評,留給同學們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認識,發現提高空間。魏書生老師“六步教學法”談及“自測-自結”環節,在課程臨近尾聲的環節測試同學們對所學知識要點的掌握情況,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中將其優化,內容上不僅涉及課本知識的測試更注重對于學習能力和人格的培養,以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測評的內容難度要適中,將本節課中重難點知識編入,增強同學們對知識的把握能力。即在整個導學案的設計中,要注意內容設置的可操作性,教師要從學生角度設想內容的安排,學生是否能達到預設效果。而后積極引導同學間進行相互性的評價,秉持謙虛的態度,反思自我,向同學學習,塑造謙卑恭敬不斷進取的人格。

(二)“導學案”結構設計原則

導學案作為語文教學的工具,在整體結構上的設計要達到美觀、簡潔、有層次的效果。以便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固而在結構設置上既要堅固內容的可操作性又要美觀內涵兼具,促進學生多項能力的全面發展。

1.美學原則

導學案的使用群體面向的是廣大中小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4-5歲期間開始建立審美意識,因此,對于導學案結構的首要要求要具有合理的布局。對于不同的語文課文需要,可插入不同形式的圖表,豐富導學案的內容。例如在《背影》散文教學中,針對父親買橘一段內容的教學,可插入父親攀爬站臺的圖片。有助于同學們體會父親動作,領悟主旨,增強導學案的形式美,以吸引同學們的眼球。其次內容量排版切忌過多,產生任務重,學習難的錯覺,即本著簡約性的原則,一課時導學案的整體量1-2頁為佳。例如在問題的結構安排上,盡量提煉問題設置的語言用語,減少重復啰嗦言語。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流程化清晰化,將復雜的活動簡單化。最后,不同板塊之間要有明顯的界限,合理設置排版布局,增強層次感、吸引力,在良好的視覺效果基礎上,提高同學們對學習的積極性。

2.遞進原則

中學語文的教學,講求“求實”,在三大部分教學內容中,分塊進行,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余映潮老師“板塊教學”思想強調把一節課或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有效分成幾大板塊的教學活動內容,例如:余映潮老師在《最后一課》的案例教學中,將整堂課分為了“文意把握”和“片段欣賞”兩大板塊,由文意的習得促進對于片段的理解欣賞。兩板塊間相遞進,提高課堂教學的可操作性。因此,在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中,方可認真研究余映潮老師在板塊設計中的內在邏輯,各個教學“板塊”之間的關系,以及所呈現出的切入點從小到大,難度由淺入深、整體由感知到創造提升的邏輯聯系。將其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進行優化,每一層次的問題設計、活動安排都要講究層層遞進,難度逐步深入,最終實現學習目標的構建。

3.全局原則

導學案是助力同學們高效學習的媒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設計時,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謀篇整體布局。導學案主要由自學、群學、反饋三大部分,自學 、對學、群學、展示、反饋五個環節構成。自學過程包括預習和導入兩部分,教師依據教學實況帶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提高了同學們的關注度,有利于推進教學的有效性。群學包括對學、群學、展示三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對學環節即為對子間交流合作,解決難度較低層次的問題。群學的小組探究環節采用六人一組,共同探討,生生參與,花較短的時間探究重難點,降低目前教學課時不足的難度。展示即為交流學習成果的過程,在導學案中設置此框格列寫展示思路,及時把握引導學生觀點。反饋分為三個框格,即自我反饋、互測、互評,及時反饋學習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導學案于中學語文教學應用思考

綜上而言,導學案內容的設計要充分依據學情,整體設計廣度兼具深度,梯度兼具內涵,個性兼具全面,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結構安排上要體現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內在邏輯性,落實課堂的實效性,所學知識真正為學生所實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開拓性、創新能力、問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模式教學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從語文教學的發展而言,有利于建構語文課堂的整體性,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從教師專業成長而言,有利于培養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形成系統性的教學流程;從學生發展而言,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掌握所學知識。中學語文教學有效利用導學案,在塑造學生性格習慣上具有長效性作用。同時,若對于導學案設計,教學課堂把握不到位等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落實中學語文課堂的建構,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促進語文高效落實,提高學生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立.重構高效課堂[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16.

[2]賴配根.中學語文名師成長感悟[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陸春芬.導學案的設計與實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4]毛興榮.以導學案為載體,實現語文高效教學——關于導學案編寫使用的問題與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03):44-45.

[5]劉旭相.導學案設計的基本原則與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2(08):22-23.

(作者介紹:王雅楠,四川輕化工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李東平,四川輕化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

猜你喜歡
導學案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紀錄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淺析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
撐一支竹篙 向更深處漫溯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