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載離愁回

2020-05-21 03:08呂德春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5期
關鍵詞:再別康橋康橋用書

呂德春

關于徐志摩的名作《再別康橋》,學界一般認為,該詩“表達的是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淡淡的離情別緒,談不上什么現實內容或時代精神,但各個時期的讀者對它都有強烈的共鳴,認為它給人帶來了巨大的審美享受。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人類共有的一種感情,即對逝去的美好往事,人們總是充滿懷念?!踩私贪妗墩Z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

這段評論在客觀闡述《再別康橋》給不同時期讀者以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巨大的審美享受的同時,應該說還存在一些誤區亟需糾正,才能吹散籠罩于該詩之上的迷霧,還其本來面目。

認為該詩“表達的是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淡淡的離情別緒”,這種觀點值得商榷。無獨有偶,在該權威教學用書附錄的《〈再別康橋〉的詩意美》一文中也有類似觀點:“這首使詩人獲得巨大聲譽的詩作,就其思想內容而言,的確沒有什么重要的東西,只不過是表達了一種極平常極普通的離情和那種微波似的輕煙似的別緒,并無什么深刻的思想意義。(《詩人喜愛的詩》,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從出處來看,這種觀點應該也是基于詩人視角。

但是,這種專業人士的觀點站不住腳。

其一,認為該詩表達了離情別緒是正確的,但是該詩的情感未必是輕煙微波似的,更不是淡淡的。將該詩的感情基調定性為輕煙微波的主要依據可能是該詩的首尾兩節,應該說,僅僅依據這兩節中“輕輕的”“悄悄的”等詞語,就認定該詩的情感是輕煙微波似的,甚至是淡淡的,這樣的推理相當武斷。這方面后面會有展開,暫且不議。

其二,認為《再別康橋》表達的離情別緒“的確沒有什么重要的東西”,令人費解。作為一種文學母題,離別讓歷代人民因之百感交集甚至肝腸寸斷,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這樣的情感都不算“重要的東西”,那么什么思想內容才算“重要的東西”或者“深刻的思想意義”呢?所謂的“現實內容或時代精神”又是指代什么呢?不能不說,這樣的思維邏輯顯然受到解放初期特別是文革時期文學觀念的深刻影響,令人深感詫異的是,如此保守的文學觀念在如今仍然大行其道,堂而皇之地被編入教學的權威教學參考文本之中。

可以肯定的是,《再別康橋》在浩如煙海的離別之作中能夠擁有一席之地,必然具備它的獨特之處,這是我們走進該詩藝術境界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該詩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是詩人選擇的角度別致新穎。在一般人看來,康橋是求學的天堂,學術的圣地,濃郁的學習氛圍應該是他們印象最深刻之處。敏感細膩的詩人對此當然也有深刻感受,但是詩人并沒有把嚴謹篤學的學風作為描寫的對象,更沒有選擇聞名遐邇的地標建筑加以刻畫,而是另辟蹊徑,將毫不起眼、默默無聞的一草一木、一水一蟲納入詩意的視域,可謂匠心獨運。誠如詩人自己所言:“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下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靈。(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一草一木總關情,詩人對于這些“極平常極普通”的微小之物那么關注,那么動情,可以想見詩人對于康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二是詩人表達的感情豐富而有節制?!澳菚r我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康橋生活,同時我也慢慢的‘發見了康橋。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詩人對于康橋的深情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個富有浪漫情懷的詩人,徐志摩圍繞“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康河,將“河畔的金柳”看成“夕陽中的新娘”,那“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那清澈水底“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示好,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永遠沉醉“在康河的柔波里”,情難自已,詩人便迫不及待,意欲“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詩人的感情簡直是迷戀,而且迷戀到極致!這種迷戀如同驚濤駭浪,洶涌澎湃!

但是,難能可貴之處在于,詩人并沒有因為迷戀而癡狂,任由感情的洪水泛濫開來,而是在狂熱內心的表面掩蓋了一種理性的平靜,著力營造一種物我合一的神會意境。詩人到了魂牽夢縈的康橋并沒有急于投入她的懷抱,而是選擇在一個靜悄悄的傍晚,獨自一人徜徉于康河之畔,慢慢地享受溫馨的康橋之夢。詩人的選擇是明智的,一者,“‘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現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見的第一個條件。你要發見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與他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你自己的真,你得給你自己一個單獨的機會。你要發見一個地方(地方一樣有靈性),你也得有單獨玩的機會……康橋我要算是有相當交情的,再次許只有新認識的翡冷翠了。啊,那些清晨,那些黃昏,我一個人發癡似的在康橋!絕對的單獨?!薄鞍?!我那時蜜甜的單獨,那時蜜甜的閑暇。一晚又一晚的,只見我出神似的倚在橋欄上向西天凝望:——看一回凝靜的橋影,數一數螺鈿的波紋: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可見,在詩人看來,孤獨地享受優美寧靜是與康橋相處的最好方式;二者,狼吞虎咽一般的吃相并不能品嘗到康橋的綿柔細膩之味。為了不破壞自己心目中甜蜜而單獨的康橋之夢,詩人面對久違的“戀人”,并沒有“載欣載奔”,而是選擇了輕輕的來,悄悄的走,絕不得寸進尺,絕不輕浮造次。正是詩人這份知己一樣的康橋情懷使得詩人不能“撐起長篙”(筆者認為詩人并沒有真的撐起長篙,劃船游河,這是想象之景,此處屬于虛寫而不是實寫),更加“不能放歌”,感動得“夏蟲也為我沉默”,因為“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而詩人卻樂于將“悄悄”比作“笙簫”,因為笙簫的悠遠飄渺正好契合了詩人的康橋印象。這應該是詩人對康橋之夢感性深情背后的理性呵護吧。

因此,“幾聲浸透著淡淡哀愁的笙簫,沉默的夏蟲,沉默的康橋,烘托出一種夢幻般的惆悵氣氛,詩人只好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了(《詩人喜愛的詩》,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這樣的理解并不準確。詩人與康橋之間屬于情人之間的私語,彼此不會介意外人理解與否,更不會在意有沒有傾訴的對象,而只在意兩顆心靈的默契神會。這種私語與其說是憂愁的,不如說是甜蜜的,整首詩都彌漫著這種圓夢的甜蜜,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離情別緒都是愁苦的。比較起來,倒是“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寧靜與和諧,只想悄悄地與康橋作依依惜別〔人教版《語文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的感知更為貼切。

[作者通聯:安徽鳳臺縣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再別康橋康橋用書
是誰對書不敬
吃書與用書
再別的豈止是康橋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青草更青處——《再別康橋》賞析
論述《再別康橋》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論《再別康橋》詩歌意境美
投入細膩的情感誦讀詩歌
放手讓孩子撞南墻
康橋,我心中的圣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