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旅行視角下傳統文化課程的開發初探

2020-06-04 05:40梁艷芳
師道(人文) 2020年5期
關鍵詞:故宮研學旅行

●梁艷芳

隨著國內對現代旅游業教育屬性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有關研學旅行的政策漸次出臺,研學旅行不僅成為各地旅游發展創新的增長點,而且被置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新高度。歷史學科中使用到的歷史遺跡、歷史文物、歷史文化等資源,都能夠成為研學旅行課程的內容,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培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認同感,對于提升學生的 “文化自信”有重大意義?;谶@一目的,筆者帶領一批學生開發了有關故宮建筑群的課程,并總結了研學旅行視角下開發傳統文化課程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任務驅動,以探究促進學習

研學旅行課程的最大特點是“以研促學”,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通過研學旅行中的親身體驗,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背景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建筑群,可以說是中國歷代宮殿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故宮建筑體現了深厚的建筑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是學生學習的絕佳資源。為此,我校聯合珠海市第二中學開設了 《古代建筑探秘之故宮里萌萌的脊獸》課程。

研學旅行課程強調的是實踐,為了更好地設計出學生感興趣、適合其認知水平的研學任務,以驅動學生進行探究,課程開發組事先用“問卷星”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調查學生對于故宮建筑群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了解。在整理學生的反饋后,課程開發組在活動的準備階段及活動過程中都設計了一系列探究問題作為學生研學旅行的驅動性任務,這些問題隨著活動進行階段的不斷深入而難度增大。

表1是在活動過程中使用的任務清單之一,這份表格任務主要在于引導學生通過采訪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脊獸有何作用,以及挖掘它們隱藏的文化含義。

二、活動育人,以實踐增進理解

研學旅行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實踐,通過課程的設計,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自然,加深其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了解,實現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素質教育方式,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的創新形式。這一形式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尤為重要,因為當代學生普遍缺乏野外考察經歷,而且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與深入,他們身邊的傳統文化符號正在一點一點地消失,通過研學課程中的各種活動,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觸摸、研究、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與平臺。

課程開發組教師在充分研讀學科課程標準后,設計了許多需要學生親自考察才能完成的任務,如表2就是其中一個活動。

表1 學習任務單——脊獸寓意大采訪(節選)

盡管經過活動前期的專家講座、資源搜索等活動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對故宮的建筑特色與脊獸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踐聯系在一起。表2的 “現場大搜索”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將已學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行動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并將之轉化為研究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增進了他們對中國古代建筑哲學與建筑思想的了解。

表2 學習任務單——現場大搜索

一些學生在考察后寫下了這樣的感慨:“在生產力水平并不發達的古代,北京故宮建筑中的脊獸,充當著穩固和美化建筑的角色,凝聚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經過意象加工的脊獸,以其生動活潑的形象,讓我們領會到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高超水平,及其背后 ‘天人合一’‘君權至上’和 ‘陽剛陰柔說’美學思想的文化內涵?!?/p>

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個又一個的活動,學生便難以將在書上學到的 “天人合一”“君權至上”“陰陽剛柔說”用于解讀歷史文物,從而深入理解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文化,為中國古人的智慧感到驕傲。

三、物化成果,以反思深化學習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喜歡實踐,對研學旅行所見所聞充滿了興趣,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將這種興趣與求知欲轉化為更深層次的成果,往往容易使研學流于表面,收獲膚淺化,難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審美意識、綜合能力。有見及此,課題組教師在研學旅行結束后,對課程進行了拓展,指導學生將零散的研學旅行所思所想,以物化的形式,如多媒體講座課件、建議書、感言墻、小論文、研學報告等方式呈現出來,以提高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促進研學旅行從淺層的游觀體驗走向有深度的學習。

在指導學生進行成果物化的過程中,課題組教師的引導主要有三方面:聚合型、發散型和綜合型。當一位學生或者一個小組在某方面的感想特別多,但是又混亂不清、無法深入時,教師就會指導他們將感想進行邏輯梳理,在概念模糊不清處、理解難點上進行深入挖掘,以拓寬研學內容的范圍與深度。如在課程結束后,有的小組對脊獸的文化內涵感觸特別多,教師就指導他們通過多種渠道,查找更多的信息,寫成一份調研報告。

發散型的指導則是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思維發散,以拓寬學習的范圍。如在研學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感想類的小文章,主題是 “國家”,最后精選每位同學感想的精髓,制作成 “感言墻”。

更多情況下,教師在指導學生物化自己的研學旅行成果時,是綜合使用聚合型指導和發散型指導的。如在研學之后,蔣兢同學提出了關于文物保護方面的一些觀察,于是教師指導其寫成了一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建議信。以下是部分內容:“作為中國建筑藝術中的瑰寶,故宮屋檐脊獸亟需周密的保護措施,必須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它本身的意義和重要性?!瓰榱俗寘⒂^者全面了解脊獸,博物院可以設置專門的地方展示脊獸,讓游客除了遠看欣賞,還可以近距離端倪。故宮的一磚一瓦都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需要我們共同的呵護?!?/p>

在這一段話中,蔣兢同學思考的范圍涉及脊獸的文化意義、展示脊獸的方式等方面,具有發散型思維特征。在寫建議時,每一點也能夠有一定深度的闡述,這又是聚合型的思維。通過這些實踐,研學旅行就走向了深度學習。

猜你喜歡
故宮研學旅行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學旅行 實現實踐育人
雪中故宮
研學之旅
小黑的旅行
故宮
夏日旅行
故宮大探索
寶島上的故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