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2020-06-29 18:31梁期健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模式

梁期健

摘 要:道德與法治學科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作為教學開展的關鍵目標,逐步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本文圍繞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模式展開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

前言

新課標理念強調,教育的最終目標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它是適應學生終生發展的必備品格,亦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關鍵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成為了培育學生健康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課程,巧用道德與法治精神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教師實現高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關注核心素養理念,靈活制定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帶來新鮮學習體驗的同時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是學生成長發展必須具備的良好品格和關鍵能力,包含著學生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以及他們的責任擔當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實現健康生活。因此,創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明燈。它有助于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指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和完善,讓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質,努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有價值的人才。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途徑

(一)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法律意識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它對學生的健康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精神的形成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應當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元素緊密聯系,讓課堂成為生活素材的載體,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來面對生活和感悟生活,逐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學《生活需要法律》時,為了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生活離不開法律,治理國家需要法律,筆者在課前搜集了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內容,引導學生在思考和分析案例的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筆者先在課件上出示我國各種法律的圖片,如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義務教育法等,讓學生觀察圖片,思考和總結出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如有的學生還提出了環境保護法、婚姻法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在此基礎上,筆者趁勢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法律應用在我們生活的哪些地方?”很快,學生根據不同的法律內容做出了回答,如A同學說:“食品安全法保障了我們日常所吃食物的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規范著日常交通,而義務教育法維護了我們受教育的權力?!彪S后,筆者鼓勵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這些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法律與我們每個人有什么關系?”學生經過討論,分享了自己的見解:①法律指導人們生活②法律伴隨我們一生。如此,學生能夠感受到法律滲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也啟發著他們思考法律與每個人的關系,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融入實際案例,培養良好道德品質

真實的案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它是優良道德品質的濃縮和展現,更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力輔助工具。將實際案例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往往能夠讓學生收獲更為生動真實的學習體驗,使他們深入真實生活,主動反思自我,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借助實際案例來為學生創設情境,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做負責任的人》時,為了讓學生懂得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同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筆者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引入了最美孝心少年梁維月的相關資料:維月的媽媽不堪清貧離家出走,弟弟是聾啞兒童,而爸爸也遭遇事故高位截癱,八歲的梁維月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不僅精心照料爸爸、努力維持家用,還給患有腦血栓的奶奶買藥,但她認為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能與家人在一起。隨后,筆者讓學生思考:“梁維月為了承擔照顧家庭的重擔,付出了什么代價?得到了什么回報?”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總結出梁維月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得到了一家人能夠在一起的回報。如此,他們能夠在案例的啟發下正確評價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也能感受到梁維月承擔責任的人格魅力,這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到積極的影響。

總結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引導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學會成長,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精神,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教師應當密切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積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彩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天津教育·下.2020(03).

[2]高磊.核心素養下如何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J].啟迪·下旬刊.2020(04).

[3]曾油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0(30).

[4]張和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上、下).2020(06).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