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批判性思維 促進語文閱讀教學

2020-07-04 03:09徐穎
小學時代·上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小學語文

徐穎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多個視角、多個層次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讓學生對文本產生質疑,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培養學生的批判式思維,讓學生成為真正會讀書的人。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

批判式思維是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謂批判式思維,指的是學生不盲從于任何人的觀點,而是有著自己清晰的認知。這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更是當前小學教育大力提倡的學習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批判式思維,幫助學生學會質疑、主動求知,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一、強化質疑能力,培養批判思維

“盡信書不如無書”并非只是一句讀書格言,而是一種求知態度。書中所記錄的知識并不完全經得住推敲,如果學生迷信于書中的內容而不加以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品質將停滯不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從眾多的知識中找尋真相、發現真理,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只有學生養成懷疑精神,批判式思維才能逐步形成。這種懷疑并非隨意提出問題,而是提出有條理、有依據和與文本息息相關的核心問題。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文章結尾處是這樣描述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痹诶斫膺@句話時,有的學生認為,母親的話語太過狹隘,或許是因為她一直待在農村,沒有機會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會對外界的事物有著近乎偏見般的認知,這是孤陋寡聞的體現。面對學生的觀點,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集中討論,有的學生提出質疑,從文本內容來看,母親發出這樣的議論,全家已經從農村搬到了杭州。母親的這句話其實暗藏著對家鄉的思念,并不能將其視作是孤陋寡聞的表現。從“桂花再香”中的“再”字,與后文中的“比不上”進行聯合分析,讓學生思考這樣的語義是否形成沖突和矛盾。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這樣的描寫看似矛盾,其實并不沖突。還有的學生,甚至重擬了一個課文標題——鄉情難忘。但是,大多數同學認為這個題目太過直白,反而不如“桂花雨”含義雋永,更具意象性,也更有回味余地。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中,學生學會從文章的標題、關鍵句以及詞語等角度入手展開分析,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從多個視角理解課文、從多個視角找尋答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批判式思維,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才會多元化。

二、加強合作探究,提倡批判思維

作為教師,不僅需要促進個體學習,還需要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只有合作探究,學生才能互相取長補短,為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提供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不能讓學生“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合作,在合作中正確思考、分享心得。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文本提出相關問題,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確保教學更有成效。

例如,在教學《題臨安邸》《示兒》和《己亥雜詩》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陸游的詩作存在一定問題。根據原詩可知,“死去原知萬事空”表明一切都塵埃落定,有一種看透生死的意味。但是在這首詩的后面,作者卻說“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還有的學生對《題臨安邸》這首詩產生質疑,他認為詩中所描寫的“直把杭州作汴州”,表示的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那就活在當下好了,為什么還要憤懣不平?還有的學生認為龔自珍筆下的《己亥雜詩》有點問題,既然是“我勸天公重抖擻”,那么,詩人又何必拘泥于天公是否“不拘一格降人才”呢?這些問題都從不同的側面展示出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遇到的難點,而這些難點的存在也恰恰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溫床。從學生的這些提問可知,他們是站在現代人的視角學習詩詞,自然無法理解詩中的真意。但是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互相監督、互相質疑,從而正確解讀詩詞中的原意,在他人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過程中,對詩詞形成深刻的理解。

批判式思維并非在個體學習中形成的,而是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是因為合作,學生才能分享彼此的觀點,糾正彼此認知中的錯誤,將偏見引回正途,讓真知形成碰撞。

三、整合文本信息,形成批判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對文本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由于學生的個性、三觀的不同,他們常常會從不同的視角、立場進行閱讀,其閱讀結論難免帶有主觀色彩。所以,批判性思維也會因視角的差異產生一定的區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方式對文本信息加以整合,在全方位思考的前提下鍛煉與提升自我的批判性思維。同時對思想導向進行加強,如果從單一視角展開思考很容易形成認知偏見,因此需要進行多角度思考。

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的過程中,有學生認為根據第1段的內容可知,作者大力謳歌少年的功績,并提出少年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希望。但是,作者不應該將文章命名為“少年中國說”,而是應該改成“中國少年說”。根據學生的回答可知,由于他不曾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解析,所以在理解時陷入了單一化視角的弊端中,顯得斷章取義。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讀文本,讓學生不再以個人的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而是讓學生理解“有國才有家”的深刻含義。在文章中,作者表示少年才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爸袊倌暾f”與“少年中國說”看似只是詞序的問題,其實體現出學生并未真正理解文章內涵,對文本內容缺乏科學認知。只有對文本信息進行全方位、科學化的整合與分析,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才能真正實現。

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避免以偏概全和斷章取義的現象發生。當學生并未真正梳理文本信息時,很容易因為視野的狹窄、視角的單一,對文本產生錯誤的認知,而這恰恰背離了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

四、規范評價體系,提升批判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手段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創造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懂得自主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規范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認知進行積極引導,糾正學生的不良偏見,對學生產生的文本閱讀成果進行指導評價,幫助學生對文章內涵產生深度認知。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的過程中,文章中有這樣一處細節:“母親數落了我一頓”后又“湊錢給我買書”,引起了學生的廣泛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母親數落完還是給“我”買了書,可見不論孩子提出多古怪的要求,母親總是會遷就孩子、原諒孩子的。這樣的觀點引起了廣泛認同,但是這樣的觀點真的是正確的嗎?事實上,這樣的觀點折射出的卻是當下小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狀。正因為小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享受著父母的疼愛,習慣了一切以我為尊,將一切視作理所當然。這種心態當然是錯誤的。教師需要對于學生這種順理成章的觀點及時予以糾正,側重于讓學生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故事中母親的話寥寥數語,但是就在當時那樣艱難的生活中,母親仍支持“我”讀書學習,并傾其所有為“我”買書,可見“慈母情深”。但是,這篇文章主要流露和表達的是“我”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因此教師需要對其加以強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規范批判性思維的評價指標體系,讓學生明確學習中情感的陶冶、思想意識的提升、認識觀念的科學定位。

總之,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要立足于道德理念的科學定位,要結合文本全面、正確、科學地提出質疑、探疑和解疑,在合作探究中獲得充分而深刻的批判性思維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文本閱讀。

【參考文獻】

[1]闞建榮.生活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0(03):127-128.

[2]周慧.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0(03):61+64.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小學語文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