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2020-08-04 11:11呂作香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培養方法

呂作香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對教育體系的重視也在不斷提升。小學教學是學生開始進行接受系統教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科學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了較高的重視。本文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方法進行了簡單總結,以期對未來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提供相應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學生良好習慣;培養;方法

一、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小學學生年齡小且思想不成熟,學習過程中的觀察力大多不夠集中,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對小學學生科學教學具有較強的優勢。在學生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不僅能提升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結果的感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促進學生觀察習慣的養成,達到提升學生科學知識學習效率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敏銳的觀察力不僅能提升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升學生啟蒙階段的知識學習力度。小學雖然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但在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進行觀察力的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今后的學習速度和效率。

在小學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敏銳的觀察力應該具有持久、客觀、敏銳、全面等特性。與此同時,觀察力和觀察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個久遠的過程。眾多具有超高價值的科學發現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積累。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教授時,應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如此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在進行小學的科學教學時,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能有效培養學生嚴肅的科學品質。

二、培養自主探究的習慣

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課程中,教師在授課時大多是將科學知識點直接告訴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科學教學的課堂中便形成直接知曉答案的習慣,最終導致學生對科學知識缺乏探究精神;另外,這種情況也導致學生在科學教學課堂中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缺少發散思維,無法真正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在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缺少探究精神,除了教師的單一引導外,很多學生的父母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教師和家長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究,這是導致目前小學科學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源自教學中的動手能力,近年來的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在動腦的同時還要動手,這樣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也能達到“做中學”“做中體會”“做中學習”的教學目標。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大多學生雖然喜歡動手但卻不喜歡動腦,這導致了小學科學教學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

在小學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探究是保證科學知識學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對科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仔細探究,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力度,也能促進教師實現科學教育的重要條件。在小學科學的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在科學教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除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實驗外,教師也需對學生的探究實驗進行相應的指導,如此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習慣,還能讓學生獲得正確有效的科學知識,大力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習效率。

三、善于總結

眾多的科學成果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總結和探究出來的,對于小學的科學教學,讓學生養成善于總結的習慣,是提升學生科學知識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茖W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驗探究,而在科學實驗中則較為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當學生的科學實驗出現錯誤時,教師除了指出實驗中的不足外,還需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開解引導,如此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總結習慣。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科學實驗出現不同的結果,是促進學生深刻反思和養成良好總結習慣的有力平臺。通過對不同實驗成果的總結和反思,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探究中積累經驗,也能養成學生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茖W教學過程中失敗的科學實驗,不僅是教師鼓勵和激勵學生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學生進行下次探究總結的動力。

四、正確對待實驗誤差

實驗誤差的產生是實際科學實驗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一次的測量值與正確的數值之間所產生的差異性就是誤差。但是只要以同樣的測量工具,對實驗內容進行反復的測量和研究,這種實驗的誤差值就會逐漸穩定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在常年的科學研究中,科學研究學者發現,所謂擺錘的運動質量與時間下產生的誤差往往只趨向于正負為一的數值之中,最大的數值產生不會超過“一”,最小的誤差值也不會超過“一”。這種誤差的產生經過反復的測量就能夠明顯的發現誤差的變化規律,同時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測量,最終產生的數量結果也是可以經過一定的觀察進行判別的。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減少科學探究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實驗教學時就要嚴肅對待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實驗誤差問題,引導學生增強對科學研究的探索和發現。學生在進行科學課堂的學習和研究中,要充分認識科學的嚴謹性,在基于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反復推敲研究,進而在學習中明確自身對于科學論題的觀點,同時在研究科學論題的前提下也要不斷挖掘可能產生的其他因素,在不斷地研究中注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一系列反復的推敲和舉證,最終挖掘屬于自身論點的實驗數據。作為科學實驗,避免不了的就是時常會出現的誤差問題,而作為小學生而言,由于自身經歷和知識儲備量的制約導致學生本身對于誤差產生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就要求教師通過引導和反復的論證,從課本的內容出發,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在科學實驗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問題,增強對科學實驗的判斷,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五、結語

教育是保證社會快速和有序發展的重要條件,而小學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啟蒙階段。小學科學教學,是促進學生科學知識學習和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條件。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良好習慣的形成,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也起著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薛琴.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8(21).

[2]郭峰.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路徑[J].吉林教育,2018(36).

(責編 吳娟)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教學培養方法
探究小學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思路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
用對方法才能瘦
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創新之路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