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學路上的恩師與摯友

2020-08-07 08:55瑞暄
世界博覽 2020年14期
關鍵詞:藝專林風眠吳冠中

瑞暄

杭州藝術??茖W校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圖為500余名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在西湖孤山腳下的杭州藝專舊址集會, 重溫學院歷史。雕像為蔡元培和林風眠像。

杭州藝術??茖W校成立于1928年,前身為國立西湖藝術院,是在時任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構大學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導下,由留法歸來、先后擔任過北平美術??茖W校校長、國民政府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林風眠主持。

林風眠曾先后赴法國、德國研修繪畫藝術,認為“藝人之眼光當不能以國門為止境”。林風眠竭力要把這所藝術最高學府辦成培養未來大藝術家的搖籃,推行新藝術運動的基地。

無謂中西

1935年,朱德群踏入杭州藝術??茖W校。當時中國有4所藝術??茖W校,各自設定的繪畫專業課程大相徑庭。有的是專學國畫,譬如由李可染主持的徐州藝專;劉海粟任校長的上海藝專和嚴志開任校長的北平藝專,則將國畫和西畫分成兩個系,每個學生只能任選其一;唯獨由學貫中西的林風眠任校長的杭州藝專,只設籠統的繪畫系,雖然主要在學西畫,但是同時必修中國水墨畫,雙管齊下。

當時中國美術界根本談不上什么藝術思想,有的只是派系紛爭。林風眠在北平藝專時,曾想聘用具有革新精神的齊白石先生來校任教,卻遭到國畫教授們的拒絕:“如果他從前門進校,我們就從后門離校?!?p>

朱德群作品的風格共冶中西,貫通傳統中國書畫與20世紀西方抽象藝術。

初創時期的杭州藝術??茖W校校門。

這樣的現實令林風眠痛心疾首,在他看來,藝術家最大的天職就是創造,無所謂派別,也無所謂中西。無論中國畫還是西洋畫,完全可以交互使用彼此的手法,不必也不該畫途自禁?!叭绻杨j廢的國畫為了適應社會意識的需要而另辟新途徑,則研究國畫者不宜忽視西畫的貢獻;同時,如果我們又要把油畫脫離西洋程式而成為足以代表民族精神的新藝術,那么研究西畫者亦不宜忽視千百年來國畫的成績?!?/p>

杭州藝專學制6年,前3年系預科,以素描為重點,先畫2年石膏,再畫1年模特兒。預科主要是為培養學生堅實的基本功,考核成績合格升入本科后,才正式學習油畫。

除了素描,學生們還學習水墨畫、水彩畫、藝術史、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和一門外語。學校開設英語和法語,由于大家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前往世界藝術中心巴黎深造,所以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修法語,朱德群也不例外。

林校長既要求學生進行扎實的基礎訓練,也鼓勵他們自由地探索各種形式的繪畫語言,廣泛地接觸前衛的藝術流派和美學思想。杭州藝專的圖書館里不僅有古今中外各種名著,還訂有許多外國雜志和畫冊,學生們可以隨意借閱。藝術陳列館展示有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各種風格流派的繪畫作品應有盡有。印象派、野獸派成為許多人久談不倦的話題。莫奈、塞尚、梵高等不為一般人知曉的名字常掛在學生們的嘴邊,而畢加索、馬蒂斯的畫風受到普遍的推崇。

重技不輕道

學生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之外,林校長還竭力主張學生們要多讀書,不光要讀文學名著,還要讀哲學、歷史書籍。他認為,僅有高超的繪畫技巧是不夠的,還須有豐厚的文化知識充實心靈,增進藝術的感受力,以便能夠在表現對象氣韻生動的同時,求得情感與理智間的平衡。

這一切,令初入校門的朱德群大開眼界,既興奮好奇又躍躍欲試。

當時高等學校每學期的學費只要三四塊銀元,可是杭州藝專的學費要20塊銀元!窮人家的孩子入不了門。學校條件非常好,校舍坐落于西湖美景中,學生宿舍為兩人一間,窗明幾凈,房中還有個特制的大長條桌,專供學生課余在宿舍練習畫畫——寢室兼畫室。同時,林校長提倡到大自然中去面對活生生的對象進行寫生。為了方便學生寫生,學校還特意建立一個小小的動物園,養有鷺鷥、白鶴、羊、鹿等多種動物。

國立藝專教師合影。

青年時期的吳冠中。

吳冠中(左)、趙無極(中)、朱德群于1993年11月會面于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的“當代中國畫家——吳冠中水墨新作、油畫及素描”畫展開幕式。

1928年,吳大羽在林風眠的邀請下受聘為藝專西畫系首任主任。

?1955年,朱德群在去巴黎的郵輪上。

朱德群每天早晨在鳥語花香中醒來,他帶著對這個新環境的欣喜,不是馬上起床,而是伸出左手,摸到放在床旁邊凳子上的硯臺,握住徽墨,開始蘸水磨墨。

?林風眠校長。

杭州藝專的學習氛圍很濃,濃得每個人都是畫瘋子,最有意思的是男女同學都不準有任何接觸。在一個畫室畫素描,男女生座位絕對涇渭分明,連話都不能講。如果有人談情說愛,輕則記過,重則開除。人們會奇怪,林校長是從浪漫的巴黎回來的,為什么有那么重的封建禮教色彩?原來,在朱德群入學前,杭州藝專發生過一起震驚全國的桃色案件。兩名女生同時喜歡上一位老師,爭風吃醋,結果一名女生將老師和他愛的女生捅死在洗澡間里。這起兇殺案震動社會,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聲譽,所以之后就有了如此嚴厲的校規。不過,這條禁令倒也使學生們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了繪畫學習上。

朱德群這樣描述林風眠校長:“我進校時林校長才35歲,廣東客家口音,性格很內向,是個思想型的藝術家和教育家。個頭雖然瘦小,但是在我們這些十幾歲的毛頭小伙子眼里,他是座高不可攀的大山,根本說不上話。但是我們都知道他的油畫和水墨山水花鳥都很有成就。聽說有一幅標題為《摸索》的油畫,很有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院》的氣派,把耶穌、荷馬、但丁、雨果、托爾斯泰、蔡元培等思想家都畫上去了,灰黑的色調營造出精深和博大的氛圍,感性地表現了人類思想精英們對人性的思索?!?/p>

1979年,林校長在巴黎東方美術館開個展,朱德群宴請他,聽他講藝術追求和教育思想。他推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主張兼收并蓄、中西并存,容納各種傳統和現代流派。他主張學生在年輕時打好繪畫基礎,然后再去創新。這些教育思想都是當時他們在杭州藝專所實踐的。他對藝術的看法,也影響了朱德群等一代人。譬如,他常引用蔡元培的話,要“以藝術代替宗教”。當時朱德群他們學畫,想到要成為大畫家,發瘋似地畫,就是對藝術有種宗教式的感情。林校長還從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中得出結論:藝術是感情的產物,一方面創作者在畫的過程中要滿足自己情感的釋放,另一方面以其作品慰藉人類的心靈。他有一句廣為傳播的名言:“藝術的美,像一杯清水,使人清新涼爽;像一杯醇酒,使人蘇醒恬靜;像人間一個最深情的淑女,使悲哀者得到慰藉?!?p>

2018年3月,“世紀同心——中國美術學院師生捐贈作品特展”在浙江杭州舉行,200余件作品集中亮相,反映了中國美術學院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脈絡與文化積淀。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大師校友的作品也在列。

在杭州藝專就讀時,林風眠校長在水墨畫方面的創新,不僅影響了朱德群這些弟子,而且在中國美術史上有里程碑的意義。他把自然和心靈視為創造藝術生命的兩個源泉,常常借濃麗的水墨,表現自己對大自然視覺感受的穎悟力,顛覆了傳統水墨畫略施淡色的刻板方式,復興被多數文人畫家所丟棄的人類視覺靈魂——色彩。他喜歡方形構圖,創造各種意境,例如在暮色里跳舞的白鶴、燦爛的瓶花、軒昂的松林、優雅的仕女、靜謐的睡蓮、有趣的橘色鳥。評論家說林風眠的水墨與油彩、力量和柔情、詩人般的氣質與清醒的理智,在探索中凝為一體,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正因為杭州藝專有這樣一位校長,這所學院成為中國近代藝術杰出人才的搖籃。

林風眠校長在師資力量上也是綜合眾家之長。教西畫的有吳大羽、方干民、蔡威廉等留法的教授;教水墨畫的有當時中國畫壇的佼佼者潘天壽、紅薇老人張光、李苦禪等。

當時眾多杭州藝專學生說起吳大羽先生,都是充滿崇敬與感恩。吳冠中稱吳大羽是“杭州藝專的旗幟”,這話很真切。吳大羽是向中國引進西方現代藝術的一面旗幟,而且也是中國畫家擺脫傳統臨摹式傳承,建立獨特藝術個性的一面旗幟。那時的中國思想界總是把中西對立起來,不是國粹就是全盤西化,而吳大羽教授卻說:繪畫是世界語言,東西方藝術都是這個世界語言中的詞匯,可以自由組合。

朱德群入學第二年,就由吳大羽教授教素描,每周至少有兩天能見到他。他給人的印象很高傲,戴著高度近視眼鏡,卻目空一切。在教授中,吳大羽最具有藝術家的不凡氣度??赡軈谴笥鹛胁艢饬?,20多歲就畫了《岳父》等大型歷史畫,名滿畫壇。他很嚴厲,不好親近,可是對他認為有才氣的學生特別親切和熱情。在他課堂上,畫得好的學生身邊經常能看到他在邊上諄諄教導,不知疲倦,而對于他認為沒有前途的學生連正眼也不看一眼,很冷淡。想來也是,藝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得來的。即使再用功,很愛繪畫,如果沒有才氣和天賦,那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有人極力主張在藝術院校設立師范部,不能成為好畫家的同學就去上師范,也許將來是一位很出色的美術教師。

朱德群說:“我天天到西湖邊寫生,風雨無阻,況且西湖邊到處都是亭臺樓閣,即使下雨也有地方躲雨。我將積攢一星期的寫生拿給吳大羽先生看,他非常高興,一張張給我指出哪些畫得好、哪些有問題。我在他的鼓勵之下,兩年畫了500多張寫生畫。他很擅長言語,有詩意,有哲理,我現在還背得出吳大羽先生當時對我說的一句點出印象主義精髓的話:‘繪畫即是畫家對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間一剎那的真實。他解釋說,莫奈畫了很多張胡昂大教堂的油畫,有早晨的、中午的、下午的、傍晚的,都是一剎那的光與色、時與空的宇宙真實。要能抓住這個一剎那的真實,就要畫家與自然融合,進入物我兩忘的創作境界。這些教導,我深深銘記于心,對我后來畫抽象畫,也是座右銘?!?/p>

吳大羽先生在訓練學生基本功上也有獨特的一套:重整體,重結構,亦重視表現天然情趣。他對學生說,畫畫的才氣在于兩個方面:畫出對象的生命力,露出作者獨有的感受力。在教學方面他強調啟發誘導,不喜歡動手改學生的作品,盡量發現學生的個性。他還有一句話讓學生倒背如流:先有扎實的基本功,之后再扔掉它,走自己的路。他說的扔掉,就是在古典基本功中脫穎而出。

朱德群回憶:“吳大羽先生對我的素描、水彩、油畫的批評和指點,都用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畫家作比較,如莫奈、畢沙羅、梵高、塞尚等,從理論到畫作,既理性又感性。我記得他教我的,‘不要太注意透視,要多注意光線顏色的對比。作畫最要緊的是忠實對自然的感覺,漸漸領悟出對自然的最有個性的表現力。他特別推崇塞尚,說他是現代繪畫之父,這引起我對塞尚的特別興趣,我從那時開始就陶醉在塞尚的作品中。我在上海偶爾買到3本由日本出版的塞尚畫冊,如獲至寶,人物、風景、靜物俱全。我愛不釋手,幾乎天天拜讀。

讀通塞尚,就掌握了通向現代西方藝術的鑰匙,看野獸派和立體主義就知其所以然了。許多來巴黎的畫家,老是進不了西方現代藝術之門,對現代藝術作品總是誤讀,就是因為沒有拿到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給的鑰匙。我來法國后,專門去了塞尚迷戀地畫到去世的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我到那里一看,那強烈陽光下的巖石和樹林,給人一種全新的感知方式:熱氣流使空氣微微顫動,透視被模糊了,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色彩的對比,就是強烈的平面感!現代藝術的發祥,原來是普羅旺斯地區的天空?!?/p>

吳大羽先生還關注到教學中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成為好畫家,還有個培養藝術意志的問題。吳大羽先生在看朱德群作品時,發現他有取巧的表現,狠狠批評朱德群說:“作畫要誠懇老實,不要賣弄小聰明,不要出風頭!你們在校6年,能夠畫出一張完整可看的畫就夠了!”這對心高氣傲的朱德群是當頭一棒,也是他一生中長鳴的警鐘。即使后來在巴黎,在畫出完整可看的畫作時,他依舊會想起這句教導。

誼切苔岑

中國著名畫家吳冠中曾這樣回憶自己走上藝術之路:“如果當年未曾認識朱德群,便沒有畫家吳冠中,我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或平庸的工程師。30年代時,浙江全省高中學生要集中軍訓3個月,混合編隊,浙江大學高工的我和杭州藝專的朱德群編在同一個班級,朝暮相處,成為好朋友。他帶我參觀了杭州藝專,我迷了,醉了,瘋了,不顧一切轉入杭州藝專從低班學起。德群比我早學一年,成了我的小先生。從此,我們結下了終生友誼。別離、阻隔,人生里程多坎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而藝術的情誼是圣火,風吹不滅。距離的風及歲月的風,風愈烈,火愈熾。從嚴格的素描訓練到具象的油畫學習,從崇拜西方現代藝術到鉆研傳統精華,從描寫物象到表現感受,我們一直是同路人,是林風眠、吳大羽、潘天壽等啟蒙老師指引的那條路上的同路人。今日人漸老,鬢已蒼,一見如故,人如畫,畫如人?!?/p>

朱德群印證道:“軍訓時,各學校是混編的。我個子最高,排在第一個。冠中個子最小,排在最后。我出列報告后,教官讓我站到排尾,這就和不相識的冠中站在了一起,有了相識和說話的機會。人真是有緣分的,我們一談就很投緣。尤其是一起到小酒店去喝幾兩花雕老酒,更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所以我對他進行‘策反,讓他轉道杭州藝專來。他果真來了。從此我們在課外就在一起,跑到西湖邊寫生,星期天就去遠一點的靈隱寺、天竺等,真可謂形影不離?!?/p>

吳冠中是江蘇宜興人,可是脾氣很倔,像北方漢子的性格,他天資聰穎,對什么都有自己的獨到看法。而朱德群說他自己的性格不僅倔強而且年少氣盛。這似乎是一個槽上拴了兩條叫驢,可他們交往了60多年,至今從來沒有紅過一次臉。這其中奧秘,就是他們在繪畫上的知己情誼。兩人相互欣賞,能提出真切的意見,在藝術追求上的真實執著,是他們友誼最堅實的基石。一個人的藝術追求是內化在其作品里的,要能被準確看出來不容易。給朱德群寫的畫評文章何止成百上千,每個評論家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在朱德群眼里,唯有吳冠中看得最準,這就是他們在審美追求上的默契。

他們在藝術追求上的相濡以沫,最是令人羨慕。朱德群回憶道:“我和冠中都對繪畫有瘋狂的熱情,相互感染,就能持之以恒,不受外界的誘惑。他那繪畫的熱情,就更感染我的繪畫,久而久之,我們那時候成了真正的畫癡?!?/p>

“我很喜歡中國畫,但是我對中國畫的臨摹教學,不面對自然,很有看法。如果專攻水墨畫,我認為不會有多大創造性,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是老師的翻版??墒?,吳冠中獨獨鐘情于國畫??箲鹌陂g,杭州藝專與北平藝專在流亡中合并,到四川青木關就有了國畫系,冠中選擇了國畫。我將自己全部國畫畫冊和畫論都送給了他。他在國畫系學了一年后,覺得有問題,認同了我的看法,就從國畫系轉出來了。我們將全部國畫畫冊和相關書籍都賣了,拿賣書的錢到青木關口一家飯館大吃了一頓。后來我們都能對中西畫的所長所短有中肯的看法,與我們在思想方法論上的互補有很大的關系?!?/p>

1937年,國難當頭,教育部通知杭州藝專向后方遷校。當時政府在國難當頭時做了在二戰交戰國中絕無僅有的兩項決策。第一項是將所有大學向后方搬遷,為國家儲備人才,大學生不僅不當兵,而且一律有“戰時津貼”,即由政府包下大學生全部學習和生活費用。第二項是將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裝箱,送往后方珍藏。如果沒有遷校的決策,就不會有后來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如果沒有將故宮國寶轉移,不知道有多少財富被日本侵略者踐踏。

10月,杭州藝專師生開始遷往錢塘江對岸的諸暨,但沒多久,教育部命令西遷到江西的龍虎山。女同學和教學器材被卡車送走,男生走路,七八個人一組。朱德群和吳冠中分到一組。餓了,他們就向路邊的百姓買飯吃,百姓也很窮,終年吃的就是辣椒,學生根本進不了口。走到天黑,學生借宿農民家。有一晚,他們住在一個農民家的底層柴房里,半夜睡得正香,突然有人喊下雨,學生都驚醒了,而外面并沒有雨。有人接了屋子里的“漏水”,一聞還有臭味——哎呀,是老鄉家的孩子晚上撒尿漏下的“水”!

接下來的逃亡日子,越來越艱難。

吳冠中離開杭州不久,不慎將僅有的50元生活費全部丟了。危難見真情。朱德群二話沒說,就擔負起兩個人的生活費用。

學生們到達江西后,居住和上課都在山上的大廟。白天畫讓人大飽眼福的飛泉瀑布、層嶺疊翠、野花爛漫;但是到了晚上,這里月黑風高,是土匪強盜出沒的地方。半夜女生尖叫起來,在山谷中回蕩半天,越發恐怖。事發后,教育部認為這里太不安全,又讓學校遷往湖南的沅陵。

朱德群回憶道:“從江西到沅陵走一段路,還要坐火車。那時候目睹了難民潮涌、傷兵載道的國破家亡慘象。坐火車根本不買票,只要爬上車就可以。我和冠中等幾個學生爬上了火車頭兩邊,死抓住鐵欄桿,防止摔下去?;疖嚨臒籂t把我們貼向火車這面的身體烤得快焦掉,可被風吹的那一面身體又凍得發僵。吳大羽一家更玄,坐在車廂頂上,日曬夜凍不說,火車拐彎和速度突變的時候都有被摔下去的可能??赡芤彩呛贾菟噷熒?,大家如此坐火車,折騰了半條命去,但是沒有死人?!?/p>

在沅陵一個叫烏鴉溪的地方,教育部讓北平藝專和杭州藝專并在一起,改名叫國立美術??茖W校。這期間,兩個學校的學生都力保自己的校長做這個合并學校的校長,林風眠校長被迫二次辭職。之后學校老師變動很大,吳大羽、劉開渠等老師被迫離開;朱德群的老鄉劉寶森和其他同學為了參加抗日救國運動而奔赴延安。在這里上課一年多,朱德群拿到了第一階段的畢業文憑。

沒多久,日本攻占長沙,衡陽也淪陷,教育部又下令遷往云貴高原,大家經過貴陽去了昆明。

顛沛動蕩的歲月里,朱德群依舊不放棄繪畫,繪畫也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學校每到一處,總是會很快安頓下來,繼續上課。上課之余,學生還分組在街頭的墻壁上繪制巨幅的宣傳畫,揭露侵略者屠殺無辜百姓的暴行,喚起民族意識以支援抗日救亡運動。

這時候,吳冠中因為單戀一女護士與朱德群分散。無課的時候,朱德群常常和董希文一起到集市上畫生活場景的速寫和肖像素描。

董希文比朱德群大6歲,也是杭州藝專學生,他出生在浙江紹興,父親是當地頗負盛名的大收藏家。家庭環境的熏陶加上自身的悟性,使得他很有藝術天賦。新中國成立后,董希文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授,主持一個油畫工作室,先后推出《開國大典》《紅軍不怕遠征難》等一批題材重大氣勢恢弘的巨幅力作。

朱德群和董希文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畫筆記錄的都是云貴少數民族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民族風情,苗族的服飾、質樸的吊腳木樓,這些都頻繁地出現在他們的畫作中,總也畫不夠。

這批用鉛筆描繪的少數民族風情畫,得到了方干民老師的賞識。此時他正兼任教務長,特意從中挑選了一部分,推薦到重慶參加展覽。自己的習作受到老師肯定,并在社會上展出,朱德群和董希文都很受鼓舞。

此時,日本侵略了越南,這些學生只好再度遷移,來到四川璧山縣,一年后又來到了重慶城外的青木關。而父親給的生活費早就花的分文不剩,朱德群此時全靠教育部發的“戰區學生貸金”來維持。從小生長在衣食無憂的富足人家的朱德群,在戰亂和流亡中真切體驗到了什么叫饑餓。有意思的是,朱德群把父親給的錢不是用在吃或者逃難路上所需的日用品上,而是買了一大箱顏料跟著他一起流亡?!拔耶敃r想,任何時候我都要‘禪定于畫畫。戰時顏料當然短缺,可是我的儲備可以供我畫‘抗戰八年?!?/p>

重慶在當時經常受到日本飛機轟炸,高峰時,數十架飛機分成若干批,每兩個小時出動一批,進行不間斷的瘋狂轟炸,警報整天不能解除。在生命隨時可能消失的環境中,朱德群反倒不再注意安全,更加專注于事業的追求。他拿著筆,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遷移中,朱德群把半壁江山都畫進了800多張素描和油畫中。

1941年,朱德群畢業后留校任教,時年21歲。

為了在動蕩的年代中求得相對的穩定,不少同學都選擇了去中學教書,朱德群則希望得到一份能夠有時間畫畫的工作。當時藝專由呂鳳子任校長,雖逢戰時,呂鳳子為藝術培養高級人才的雄心依舊不減,欲在藝專創辦中國的第一所藝術研究院,實施計劃依舊報呈教育部審批。

此舉正合朱德群的心意,他一心希望能進入研究院攻讀碩士學位。不想這個研究院的計劃遭到教育部的否決,繼續深造的愿望無法實現,呂鳳子校長就留朱德群在學校里當了一名助教。

兩年后,朱德群被中央大學聘為講師,在建筑系教素描,同時兼任藝專的助教。這時候吳冠中在重慶大學當助教,兩人又聚到了一起,加上董希文,3個人經常在一起探討藝術。

當時戰爭時期,物資極度匱乏,連日常的水電供應都無法保障。有報紙曾刊登詩歌嘲諷當時的窘境?!半妱与m設光常無,更有自來水易枯。名不副實君莫怪,此間畢竟是陪都?!痹跊]電的夜晚,3名老師不能畫畫,就圍坐在燭光下探討藝術,暢談人生,憧憬未來。而他們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前往藝術之都巴黎。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去中央大學旁聽法語。

此時,一位朋友開了間工廠,需要聘請可靠的人擔任總務主任,看中了朱德群忠厚穩重的人品,邀請他加盟。這樣朱德群就有了一筆可觀收入,只是需要利用沒課的時間去工作。在別人看來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卻根本不為所動,冒著得罪朋友的風險,斷然拒絕。

除了繪畫,朱德群不涉足任何領域,什么事情、什么親密關系都不能讓他與畫筆分開。朱德群牢記林風眠校長曾說過的話,“藝術家的責任是自我道德的責任,如果一個青年學生頭腦里充滿了虛榮、貪婪,他的藝術也就完結了?!敝斓氯菏冀K把“成為未來的藝術家或大藝術家”視為唯一的追求目標,為了這個目標而不惜放棄其他東西。? ? ? ? ? ? ? (責編:馬南迪)

猜你喜歡
藝專林風眠吳冠中
徐州藝術??茖W校研究
吳冠中的點線面
莫忘初業第一程
——早期北平藝專的國畫課堂
林風眠《靜物·瓶花》
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剪影
吳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林風眠與20世紀的中國藝術
吳冠中最負盛名者最遭物議
吳冠中《荷塘》為什么能拍出1億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3年5期)2013-12-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