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趣例談

2020-08-13 07:14吳世基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阿凡提羊圈倍數

吳世基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點燃學生求知欲的火花,是克服困難,自主學習探究新知的強大內驅力?!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所學科目感興趣才能自覺學習、樂于學習。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數學科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在課堂內外做了一些探索,現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導入中激趣

一出好戲,開場就應是懸念重重;一首好歌,第一個音符就應先聲奪人,;一節好課也要有一個好的導入。好的導入,不僅在于鋪路搭橋,更在于能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態,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去。如何在導入新課就吸引學生的注意,迸發求知的熱情和探索的欲望呢?

(一)故事導入,引人入勝

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分數的大小比較”時可編講《豬八戒分西瓜》系列故事。先是豬八戒要多分得一份西瓜,被悟空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戲弄的故事。再在“分數大小比較”時講豬八戒誤以為1/5比1/4大, 又吃虧的故事。這些充滿趣味的故事牢牢的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興趣,激發學生期待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二)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又如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我先讓學生說出幾個是3的倍數。我說:“我能根據你們說的一個是3的倍數的三位數,很快說出另外幾個3的倍數的3位數?!闭f著我便將其中一個三位數的各個數調換位置,如351變成531、315、513、135、153,讓學生檢驗。結果都是3的倍數。我又提出看誰能最快判斷任意一個自然數是否是3的倍數。結果我總是能很快判斷出來,這時教師沸騰了,學生的求知渴望以下激發出來了,紛紛要求老師盡快地把這個本領教給大家。

(三)引發認知沖突,激發興趣

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精心設置認知沖突,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求,從而產生了求知欲,并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如我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我先讓學生復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然后出示題目:26+ 7=? ,有的學生得23,有的學生得33,這時,我拋出問題:到底誰的答案對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好嗎?我特意設計這個懸念或者說是疑問來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中激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我們要在認識過程中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索欲望,從教學內容上、組織形式上、教學方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學藝術達到引人入勝、欲罷不能之境,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激活學生思維,使之不斷地發現和探索。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首先讓同學們把一個圓形硬紙片平均分成16等份;然后用剪刀把它剪開,最后,把剪開的小紙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問: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學生進行交流后得出: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πr),寬就是圓的半徑(r)。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πr×r=πr2。就得到了圓的面積公式。這樣教學生不僅學會了圓的面積計算,而且還了解了公式的來歷,加深了印象。我在數學中的圓的周長圓柱表面積的體積等內容時,都讓學生通過充分的動手操作,獲取直接的感官認識,在操作中思考,從發現中深化。當得出結論時,學生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三、巧練中激趣

練習不是機械重復,在落實“雙基”,訓練能力的同時,教師應在“趣、活”上多下功夫。遺憾的是很多學生都成了解題機器,毫無興趣可言。

我在設計練習時,想法設法增加一些趣味性題目,激發學生解答問題的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思考。如在“倍數與因數”的整理復習課,我把本單元有關知識在有趣的“破解密碼”中呈現出來,學生興致高漲,人人爭當“密碼王”。

又如在“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復習中有這樣一道練習: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圓周長相等,已知長方形長9厘米,寬6.7厘米,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學生若見題做題,勢必覺得枯燥無味,這道練習題也沒有收到應有效果。我將這道題編成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爺要阿凡提把羊趕進一個用鐵絲圍成的羊圈去,阿凡提發現羊圈太小,羊裝不下,巴依老爺要阿凡提在不能多花錢的條件下,把羊圈變大,否則不給工錢。聰明的阿凡提把鐵絲圍成的長9米,寬6.7米的長方形羊圈依次圍成正方形和圓形,最好把羊順利的趕進羊圈,拿到了工錢?!睂W生議論紛紛:“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改成圓形就能把羊趕進去呢?”......有學生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一定是羊圈的面積發生了變化?!蔽翼槃萏岢觯骸暗降籽蛉Φ拿娣e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大家來算一算?!边@樣經過“包裝”的練習,讓學生耳目一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四、課末激趣,意猶未盡

一首好歌,余音不絕;一節好課,余興未盡。課末設疑能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產生濃厚的應用興趣,激發學生課后的求知欲。如在教學《比的應用》一課的末尾時,我向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可以運用比的知識計算出校園里那顆英雄樹有多高嗎?”思維再次被激活,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下課后,很多學生走到英雄樹下,冥思苦想,期待下一節數學課的到來。

五、多彩課外,興趣延伸

教師應組織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開辟趣味橫生的“數學廣角”,開闊學生視野,帶領他們走進多彩的、實用的、有趣的數學世界。

我致力于辦好數學園地,采用摘抄、剪報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可讀性強的數學趣聞、趣題......如“車輪為什么是圓的”;“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以碗知僧”......

我還指導學生親身實踐,到操場感受1公頃的大小,用比的知識點解決計算高大建設物(樹)高度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興趣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有很多,如學生性格、智力、所學內容、教師的水平等,要充分調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必須寓激發興趣于教學的始終。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薄叭の丁豹q如亞馬遜河流域的那只“蝴蝶”,可以引起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一場“颶風”,從而使課堂教學收到極好的效果。

猜你喜歡
阿凡提羊圈倍數
阿凡提的奇緣之旅
立體羊圈
亡羊補牢
倍數魔法
阿凡提巧裝盤子
足智多謀的阿凡提
如何表達常用的倍數
農莊里的羊圈
“6個羊圈”
關于“3與9的倍數特征”引起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