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體育人文精神對高校學生的影響

2020-08-13 16:03劉二威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人文精神體育

劉二威

【摘 要】體育人文精神對和諧社會構建,精神文明建設起著促進作用,倡導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應加強體育人文精神建設。高校體育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揮學生創造能力,是體育人文精神完善的重要載體,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體育人文精神教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高校發展要重視的內容,對高校學生有著直接影響。

【關鍵詞】高校學生,體育,人文精神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體育以其特有的功能與價值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養成起著關鍵性作用,高校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發揮著主力軍。高校體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力、凝聚力、榮譽感等體育人文精神,這些對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1.體育人文精神及內涵

體育人文精神作為人文形態的體育精神,是體育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一個復雜的文化體系。其核心是以人為本,維護人的健康權利,它提倡在體育運動中注重人的價值和尊嚴,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引導人們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追求真、善、美等價值理想為核心,鼓勵每個人實現健全的自我[1]。其內涵可以概括為對人的基本生存與發展的關懷、對人類自身身心健康的關懷、通過體育優化人的生活方式、對人性的弘揚與追求[2]。

2.當前體育人文精神在高校缺失的表現

2.1高校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意識淡薄

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概念、想法、行動等,來指導人們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預見性的行動。高校根據自己實際出臺激勵學生鍛煉的措施,但多數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還僅停留在每周兩節體育課,及被迫參加的學校體育活動,主動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非常低,稍有些許不好外部條件就放棄。少數能主動參與,多表現自我為中心、沒有創造力、缺乏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欠缺……與體育精神追求真、善、美價值理想相差甚遠。另一方面,參與電競項目的學生人數激增,對電競的熱情使得大部分大學生喪失了體育最基本的身體健康的價值,癡迷網絡、身體病變、人際關系不和諧等。

2.2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人文精神注入不足

受傳統體育教學和條件的影響,部分老師為考而教,課堂上僅為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互動少,學生為考而練。課程考核標準單一,忽視體育教育中更深層次的人文精神教育,學生們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違反了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教育標準[4]。單調枯燥的技能學習讓學生產生厭煩感,教學和組織練習的方法落后,缺乏新鮮感。不能發揮體育教育的實踐互動性,課堂沒有互動,教育就沒有發生。沒有及時總結,不能很好示范,學生感受不到人文關懷。

2.3高校領導的重視不足

高校是一個培養人的社會機構,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重要場所。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對體育鍛煉有正確認識,有無鍛煉的習慣,決定著終身體育能否實現。1999年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導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各校實施情況不同,多數高校對學生的體育教育觀念仍存在著“重智、輕體”的思想,對體育教育的理解不全面 [3]。直接導致對體育課教學計劃沒有嚴格執行,在體育經費投入、教師培訓、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等方面重視不足,影響了高校學生體育人文素養。

3.對策與建議

3.1 學生自我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

大學生作為參與的主體,要端正體育課的學習態度,認真出勤,自覺準守課堂紀律,克服外部不利因素,不輕言放棄,發揚不怕苦的作風,建立積極的人生和世界觀。高校學生先找到興趣去培養,嘗試突破自我,提高自己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在體育活動中尊重理解他人,互幫互助。在課堂上積極嘗試和挑戰,體驗成功后自豪感和榮譽感。積極參與集體性體育項目,體驗集體信任感[5]。在教學和比賽中,全力去挑戰,發揮自己極限,在贏和輸、爭與讓的體驗中,享受著各種復雜情感的冶煉,培養責任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3.2 體育教師體育人文精神的加強引導

學校教育通過教師去完成,教師的言行舉動,治學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對學生最直觀的教育,教師要從自身出發,加強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積極互動,達到情感的共通[6]。其次,制定全方位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覆蓋面,以學生的差異化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使教學目標和學生個體要求盡量統一。優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作為服務者啟發引導學生參與課程實踐中,滿足學生精神需要,提高學生的社會主體意識[7]。再次,完善教學評價手段。評價內容多維度,除運動技能外,重視學生獲得個性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重視學生間的互評[8]??s小體能指標在學生總成績的占比,以便樹立學生參與體育的信心。

3.3 學校領導要轉變觀念

學校體育改革重在觀念的改革,發揮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使體育改革立足實際,加強社會互動。在認識上,學校要重視體育工作,在人財物方面各部門大力配合,團結協作發揮整體的作用。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和條件,完善場地器材,科學管理,使物盡其用,確保體育教學高質量完成。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及時轉化成果運用到教學當中,向學生灌輸“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鍛煉理念。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健康第一”作為教育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用自身的體驗,了解人與人人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只有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大學生將來才能有益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李樹旺.論我國當代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及其構建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05(1):51-52.

[2]童昭崗.人文體育—體育演繹的文化[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335一356.

[4]沈賢,石茗茗.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人文精神培養途徑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6):184-185.

[3]唐文俊,余玲玲.構建和諧社會理念下高校體育人文精神教育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1(5):108-110.

[5]周平,李澤群,李驊.高校體育人文精神構建的教育模式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2):21-22.

[6]辛勝,劉小輝.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體育人文精神[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1):109-110.

[7]王水泓,楊萍,許應榮.論高校體育教學與體育人文精神重構[J].浙江體育科學2010(6):66-68.

[8]陳寧.全民健身概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20.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人文精神體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學習百年黨史”學習滿意度與行為意向研究
教育部開通高校學生資助熱線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嚴懲誘騙高校學生參與傳銷的組織者
我們的“體育夢”
基于三元交互理論的高校學生創業風險控制策略研究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