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北京市疫情防控看中國傳統文化優越性

2020-08-13 11:26汪臻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新冠肺炎跨文化

【摘? 要】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再次在北京出現,新一輪的疫情阻擊戰拉開序幕。本文從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發現、發生、發展和抑制的全部過程入手,探尋疫情防控中所體現出的中國文化內因,總結分析傳統文化制度優勢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冠肺炎;新發地市場;中國文化;跨文化? 文化自信

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開始在湖北省武漢市蔓延。因時間臨近春節,人員流動量激增,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擴散。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親自掛帥、醫護人員支援、全國人民配合參與,“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常通風”的習慣滲透進民眾日常生活中。在黨中央嚴格部署把關之下,全民團結一心,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勝利,至4月底各省市新增感染人數陸續清零。然而,在連續55天無新增感染病例之后,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2場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西城區新增1例本地確診病例,再次拉響了北京抗擊疫情的警報。面對卷土重來的疫情,北京迅速響應、凝聚力量、強力應對。

相對比于西方國家個人主義盛行,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過程正是中華文化中集體主義的典型體現。筆者作為一名北京市民,親歷了本輪新冠疫情的發展和控制過程,見證了中國文化匯聚成強大的中國力量。

一、疫情情況概述

(一)疫情的發現

北京市西城區唐某自覺出現新冠肺炎癥狀,于是全程佩戴口罩,獨自騎車到醫院檢查并隔離治療。隔日,唐某被專家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著“最強大腦”的西城大爺,冷靜清晰地回憶出了過去兩周中接觸過的全部人員,去過的所有地方。不但提供了一份38人的詳細名單,更是對自己至新發地市場購買海鮮并作短暫停留的事情進行了準確描述。為相關部門迅速作出反應“鎖定目標”,將新發地判定為“疫情中心”打下了關鍵基礎。①此舉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大局觀,不對政府隱瞞事實,有效將影響范圍縮小。

(二)疫情控制措施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市乃至全亞洲交易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承攬了首都8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有管理人員1500名,固定攤位2000余個,定點客戶達4000多家,市場每天人流量更是多達數萬人②,是北京市名副其實的“菜籃子”。防疫響應如果不及時,后果將不堪設想。疫情爆發之后,北京市政府依靠社區及工作單位,將疫情以來與新發地市場有接觸的人員全部進行了登記。學校停課恢復線上教學,體育競賽管理中心暫停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

不同于湖北武漢的“封城”策略,北京市在防止疫情擴散方面采取了不同的舉措。即以社區為單位,按已確診人員的活動及接觸范圍將社區劃分為了高、中、低風險社區,對不同風險程度的社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封閉和管理措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入,有效減少了人員流動,降低了病毒快速傳播的可能性。同時,社區及工作單位組織對新發地等涉疫市場和社區相關人員、中高風險地區居民等6類人員集中采集核酸樣本進行檢測。北京市及時關上了疫情傳播的窗口,把疫情控制在了最小范圍。

北京市累計完成了1041.4萬人的核酸采樣工作,“應檢盡檢”人員動態清零。全國海關對進口肉類等貨物及其包裝和操作環節實施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共檢測樣品32174個。北京市核酸檢測能力提升至單日10萬人份,將可有效滿足企事業單位、個人及團體預約檢測等需求。④在總結了上階段抗擊疫情成果的基礎上,汲取寶貴經驗教訓,北京市迅速行動,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將疫情蔓延的苗頭扼殺在了搖籃當中。本輪疫情之下,北京市民生產生活有序進行,經濟增長并未放緩,高效檢測功不可沒。

(三)北京疫情控制效果

自北京新發地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后,北京衛健委迅速做出反應,盡一切可能切斷傳染源和傳染途徑。

從北京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筆者完成報告時間統計的新增病例人數統計及變化趨勢見下圖。

通過對以上數據分析可見,由于新冠病毒的極強傳染性,新冠肺炎感染人數迅猛抬頭,一日內激增38例,并連續3日新增病例超30例。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不便。疫情防控形式嚴峻復雜,全國自上而下不敢掉以輕心,各級政府以堅決果斷有力有效的舉措遏制疫情蔓延。百姓傾向相信依賴政府,服從領導安排。新增確診人數波動下降,至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二、北京新冠疫情有效控制背后體現的中國文化

本次疫情爆發的“中心”新發地市場交易量大,與普通民眾的關系密不可分,北京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交往中心,交流往來人員更是繁雜。在此前提下,還能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得益于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影響下的觀念信念,各項政治舉措也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一)敬畏生命

疫情如同狂風驟雨一般席卷而來,在疫情影響之下,生產停擺,經濟受到巨大沖擊,“救市”與“救人”看似是魚與熊掌一般的兩個命題,但中國對世界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先救人還是先救市——即人民利益和資本利益之間的價值排序,中國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生命的尊重,在政府所宣揚倡導的“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北京第二輪新冠疫情爆發后 ,北京市委和政府積極響應習總書記號召,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即便新冠肺炎檢測、治療所產生的費用高昂,國家以及醫護人員始終秉承著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對待每一名病患,與死神賽跑?!叭嗣裰辽?,生命至上?!边@一價值理念貫穿始終。從民眾角度出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觀點深入人心,只要保全根本,就有未來和希望。國家對人民負責,人民對國家信任,二者缺一不可。

(二)集體主義

根據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中國社會具有較強集體主義傾向。集體主義的價值信仰突出地表現在中國人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能力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受道家以及儒家學派影響,中國人主張積德行善,相信因果機緣,修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品格,擔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責任,肩負著對社會的使命。國民意識形態較為統一,國民意志高度團結。

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傾向的個人凌駕于集體之上,在中國文化中,個人則是為集體服務的。相對比西方國家對個人自由的高度重視,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情況在本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屢見不鮮。在防控進入常態化的過程中,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時,秉著“舍小家為大家”的大局觀,所有人積極配合嚴格的出入口管理、人員健康信息登記、體溫檢測等各項防疫措施,沒有怨言,不怕麻煩。正如“西城大爺”說的“我百分之百配合”那樣,黨和政府能夠將14億人民動員起來,使人人都能成為疫情阻擊戰中的一名戰士,正是黨和政府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也是中國文化中集體主義的充分體現。

(三)民族意識

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黨中央堅持全國一盤棋的防疫理念,切斷北京疫情向其它省區蔓延的可能性。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作為關鍵著力點,統籌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

在接到北京新冠疫情爆發的消息之后,惠州市各級政府及衛生防疫部門進行迅速排查,來電對本人近兩周的行程信息進行了詳細詢問。在通過大數據分析本人曾在新發地市場逗留半小時以上之后,當地政府將本人列為重點觀察對象,規勸不要外出,并很快上門進行了核酸檢測。之后,由救護車單獨轉送至專門酒店進行集中隔離。從筆者在惠州市被隔離的經歷可見,疫情期間,個人信息被頻繁收集,高科技手段下大數據讓人們的隱私無所遁形。

西方因為文化中對于人權以及自由的強調,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意識普遍高于國人。而中國缺少天賦人權的意識,人們更習慣于服從統一的群體的思想,這也是社會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所托。從文化上來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偏重于社會本位,人們“克己守道”,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在彼此關系當中具有較強的民族意識。于是自愿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將個人隱私主動上報,體現著人定勝天的決心。

三、結語

縱觀年初疫情以來,這是一場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戰爭。危難關頭,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帶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力量,將群防群治進行到底,這就是戰勝艱難險阻的中國力量。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高度贊賞說,“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敝蟹叫袆铀俣戎?、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箵粢咔檫^程中所展現出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更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優勢。對抗疫情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勇氣,“中國模式”不可復制。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朝氣蓬勃,并不斷發展壯大,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文化不斷更新,中華文明迎來復興,這樣的文化值得我們自信。我們相信,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西城區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關情況的通報[EB/OL].http://www.beijing.gov.cn/shipin/xxgzbdfyyqfb/19776.html,2020-06-11.

[2]北京新發地市場.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簡介[EB/OL].http://www.xinfadi.com.cn/company/cintros.shtml,2020-01-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海關總署:重點進口商品樣品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EB/OL].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xwfb34/mtjj35/3151337/index.html,2020-06-19.

[4]趙語涵.高效實驗室,單日檢測10萬人份[N].北京日報,2020-07-03(第2版).

[5]黃明理.疫情防控中對集體主義精神的檢視與弘揚[N].新華日報,2020-03-03(第11版).

作者簡介:

汪臻(1993年1月),女,湖北省武漢人,工程師,本科畢業于加拿大皇后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現就職于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新冠肺炎跨文化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政府要做好公共價值的創造者和守護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應急防控的“五情”大數據分析
科學與價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風險決策機制及其優化
臺陸委會正式改稱“新冠肺炎”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