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鄉村景觀設計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2020-08-28 15:52任連琨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任連琨

摘? ? 要:近年來,城市居民對鄉村田園景觀有著較高的向往之情,也因此推動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而不同類型的群體旅游心態、消費方式有所差異,這就要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根據不同人群的喜好對鄉村景觀進行重新設計,營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才能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景觀設計;鄉村旅游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對提升社會經濟、農民收入以及就業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地方政府引導下,很多鄉村以此為契機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對鄉村的建筑、景觀、配套設施等進行重新設計,也就是鄉村景觀設計。通過設計來提升鄉村環境,從而吸引城市人群來此親近自然,體驗鄉村別樣生活。美麗鄉村建設既能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生產方式轉型,又能豐富村民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經濟收入。

1? ? ?鄉村景觀設計簡介

鄉村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其在設計中更多的是依靠原本存在的自然生態環境或人文特色,以此為基礎來打造吸引人眼球的景觀。而對于城市景觀設計來講,則更多的是依靠園林綠化、公共藝術小品美化城市環境。二者在設計方式、設計思路上都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在實際的鄉村景觀設計中,首先應找出美麗鄉村吸引人的特點,然后對這些特點加以提煉改造,來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以及游客對鄉居生活的向往。其次在景觀設計規劃中也可借鑒城市造景的一些經驗,但在主要特征體現上應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通過農業生產、農村土地利用等明顯性的田園文化屬性,創造不一樣的景觀。

2? ? ?鄉村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城市居民對城市中一成不變的幾何形態景觀產生了視覺疲勞。鄉村的生活節奏、空氣質量、景觀環境與城市截然不同,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身心放松的環境。城市居民已經成為鄉村旅游的重要客群。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推進,廣西出現了一些成功的美麗鄉村建設案例。在實地走訪中發現,一些村落通過設計提升了自身吸引力,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游客的進入也為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效益。

同時,有些村莊美麗鄉村建設也給不少人留下了“刻板印象”——政府出資,政府包辦,按照統一的模板,統一的樣式,對村民的房屋、村內的道路進行整治修繕。人為營造自然景觀,水塘過度硬化,由一汪清水變成死水。對建筑不區分對象,一刀切,大拆大建,盲目刷白墻繪,造成許多具有保留價值的建筑物被毀棄。配套設施過于城市化,千篇一律過度水泥硬化。大面積使用石材、金屬以及城市綠化植被,成本高,后期較難維護。最終,原本具有特色的田園村落,被改造成了模塊化村莊,加速了以文化多樣、歷史傳承為特點的鄉村文化的消逝。

鄉村景觀設計往往會出現一種跟風的現象,缺乏原創,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大廣場、大水塘、大草坪以及現代化設施,不管是否適合鄉村景觀設計的風格都全盤拿來使用,把不同的景觀設計符號堆砌在一起,沒有內在的聯系。大量資金投入,達不到旅游效果,更談不上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忽略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真正的意義。

3? ? ?鄉村景觀營造手法

對于鄉村景觀文化設計,要根據文化與景觀設計之間的聯系來對鄉村景觀文化進行重新的審視,將景觀設計與鄉村文化相結合,采用“特色保存+文化傳承”的方式來打造原汁原味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1? ?保存鄉村原有的自然生態基底

鄉村景觀的營造首先在于對自然生態景觀的保留。鄉村與城市的最大區別在于:擁有寧靜自然的生態環境,擁有清新的空氣,這對于一些長期生存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表現出巨大的吸引力。也因此在當前鄉村景觀設計中,應重視對鄉村田園風光、自然景觀的展現,這也是其最為吸引人的地方。充分利用田間資源,將鄉村的田間地頭以及閑置公共用地進行統一的規劃,打造“微田園、微果園、微菜園”的生態景觀,為游客營造一種自然和諧的田園旅游環境。水體改造要以生態駁岸為基調,保證水體的自然排蓄功能。鄉村景觀就要營造一種“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自然景觀。

3.2? ?保存鄉村特有肌理和地域建筑風格

營造鄉村景觀的同時要保留村莊肌理與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風格。村莊肌理是村莊特有的標志,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在歷代村民才智的創造下形成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地域性與歷史文化的不同也造就了每個村莊都有其獨有的肌理。村莊建筑是鄉村文化的一種重要體現,其中的一些居民建筑、宗祠建筑等,通常都蘊含著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屬于鄉村景觀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民居建筑是歷史的博物館,同樣也是生活場景的載體。

3.3? ?以人為本,就地取材,修舊如舊

美麗鄉村建設期間,設計師需深入村內調研,制定留拆規劃,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尊重村民意見,先把人留住,再去造景。經過與當地政府、村民多方溝通確認后,由設計師指導施工。保持村莊原有肌理,在此基礎上,具有保留價值的,能夠反映鄉村休閑人居環境的建筑盡量保留。破損的建筑就地取材,選用鄉土建材加以修繕,修舊如舊,保持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建筑風格。損毀嚴重、無法居住的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可運用到鄉土景觀營造當中。拆除后的場地可作為村莊綠化或菜地使用。

3.4? ?傳承鄉村文化精髓,留住鄉愁

廣西比較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元素很多,比如銅鼓、壯錦、繡球,這些元素來自民間,與當地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由于以往沒有正確處理好旅游開發與傳統文化保護的關系 ,原有的文化屬性和歷史記憶已經逐漸消失。在廣西旅游大環境下,這些文化符號被過度運用,許多文化展示載體都是重新修建的,游客已經產生視覺疲勞。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起源地,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璀璨的農業文明,也創造了博大精深的農耕文化。農耕文化也屬于鄉村景觀、鄉村文化展現中的一部分,這是一種較為傳統的文化類型。在現代城市文明高速發展的襯托之下,這種農耕文化被凸顯得更加珍貴,所表現出來的自然氣息也更加濃厚。城市居民進入鄉村,通過農耕文化才能更好地體驗鄉村生活。農耕文化不僅僅是農業耕種,田間地頭、小河流水、鄉間美食、特色民居、民風民情等都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可以讓游客共同參與的鄉村旅游產品,也是最能區別于城市、具有競爭優勢的旅游吸引物。

鄉村的景觀同時也表現在人的行為、生活狀態等方面,在現階段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村民進城生活,很多村莊出現了空村現象。村民的消失,沒了生活氣息,再也沒有在河邊洗衣的女人,村口閑談的老人,光屁股在水里游泳的孩童。尋找童年記憶才是城市居民去往農村的真正目的。鄉村環境的整治與保護是鄉村旅游的關鍵,鄉村環境整治的基本目標是改善鄉村生活的基礎設施條件,為鄉村振興提供物質基礎。而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持的是那一份“鄉愁”。留住鄉愁,就要留住農村居民,這樣才能留住歷史與文化。

4? ? ?結語

總而言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結合鄉村特有資源優勢,進行科學的景觀設計,深入挖掘當地傳統農耕文化,豐富鄉村旅游的產品類型,提升旅游產品的檔次和文化品位,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增強鄉村旅游地的獨特吸引力。不斷拓展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旅游群體的消費需求,使鄉村旅游具有堅實的文化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由單純的鄉村觀光型旅游向生態休閑、鄉村度假、文化體驗型旅游轉變,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強.關于鄉村河道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符號的有效運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12).

[2]田韞智.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9).

[3]王峽.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表達的鄉村景觀設計[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4]趙夢思, 付晨, 祝遵凌.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

———以雙江縣南勐河為例[J].生態經濟,2015(05).

[5]任世國.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15(09).

猜你喜歡
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安順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