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0-09-10 00:13嵇興雅
世界家苑·學術 2020年7期
關鍵詞:有效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嵇興雅

摘要:語文是初中階段的必修科目,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的基礎,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想素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學生通過閱讀教學拓展知識視野,陶冶情操,提高綜合能力,但是由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閱讀是初中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學會文字處理、理解分析,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和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為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情感和思想表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一線語文老師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枯燥單一,而且過于強調閱讀理解的標準化和一致性,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對文章的深入探究能力,閱讀教學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2.1 閱讀教學僅局限于課本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通常針對教材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將閱讀教學僅局限于語文課本,而且大部分老師只針對教參進行參考,對課文內容未能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直接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流程化、局限化,忽視了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和能力培養,學生無法在教學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在考試中常常由于知識面窄、能力不足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長此以往逐漸對閱讀喪失了學習興趣。

2.2 老師重知識講解輕閱讀方法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將有限的課堂時間一味集中在知識講解上,缺乏師生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閱讀教學變成了語文老師的獨角戲。老師流程化的進行填鴨式教學,壓制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都來自于老師的講解。而且傳統閱讀教學中老師將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講解,對學生缺乏閱讀方法的指導,導致初中語文雖然開展了閱讀教學,但是學生語文能力和認知水平卻依然沒有提升。

2.3 閱讀教學流于表面

傳統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通常采用朗讀、講解、背誦的流程化教學,忽略了學生思想和情感的調動,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更無法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而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只局限于課文閱讀,缺乏知識的遷移和延伸,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窄,理解能力差,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很容易在閱讀過程中陷入理解困境。閱讀教學流于表面不僅影響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而且導致學生抓不住閱讀中的知識要點,更無法運用課堂學習的閱讀方法來開展閱讀,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發散思維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

3.1 改變教學觀念,堅持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語文閱讀需求,因此初中語文老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展開教學設計,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跟隨老師的引導積極的展開文章的深入探究,為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老師要在備課階段做好充足的準備,結合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從而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學習《沁園春· 雪》這課時,老師以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進行吟誦,使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到這首詩詞的韻律和意境,進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老師進行詩歌講解做好了鋪墊。

3.2 借助信息技術,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日益普遍,給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整合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將枯燥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生動、立體、直觀的視頻影像,進而在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下,學生的思維更活躍,體會到文章中的蘊藏的深刻內涵,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分析能力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九年級學習《孔乙己》這課時,老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影《孔乙己》的精彩片段。在視頻中學生看到孔乙己活動的環境,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孔乙己被酒客譏笑的畫面,接著老師引導學生結合影視片段對文章展開深入探究,結合文章中不同人物的細節刻畫,進而對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在觀察和思考中認識到封建制度對底層人民的摧殘。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鍛煉了思維能力,實現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3.3 營造閱讀氛圍,調動學生情感意識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也是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甚至將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以交流討論的方式來展開深層次的探究,從而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心靈距離,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地發揮出課堂主體的作用。老師可以借助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比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課,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人物內心世界的把握,老師可以借助互動交流來使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描寫手法進行深度揣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意識,進而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理解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3.4 組織課堂活動,加深學生文章理解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文章類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了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老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比如情景再現,角色扮演,閱讀游戲等等,使學生感知到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在多姿多彩的課堂游戲中拓寬了知識視野,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了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顯著提高。比如九年級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在帶領學生進行通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對文章的語言描述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領會了作者人物刻畫的方法,同時也準確抓住了劉姥姥的人物形象的特點,大大提高了文章閱讀的有效性。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角度開展課堂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文章的深入探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表達能力,構建出高效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 郭貴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2] 于銀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

[3] 楊文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析[J].名師在線,2019(24).

(作者單位:浙江省德清縣禹越鎮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有效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