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2020-09-10 07:25陳光軍陳梁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學習能力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陳光軍 陳梁

摘要: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輕松地進行語文知識點和語文內容的學習,最終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接下來筆者將圍繞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展開探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廣大讀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閱讀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能力

前言:

現如今,信息技術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滲透到了我國各個領域當中,目前信息技術也在我國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農村的教育問題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豐富教學的模式和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拓展和延伸。最終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一)改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用的是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降低,久而久之學生甚至會對語文這門課程產生很強的抗拒心理和厭煩心理。利用信息技術展開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真正地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積極的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語言這門課程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涌現出語言,不斷地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開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具有趣味性、愉悅性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課堂的參與率,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實現教育的多樣化

在信息時代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人們的需求在不斷地變化,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隨之發生改變。利用信息技術能夠不斷的拓寬教師搜集教學資料的渠道,還能夠幫助學生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且科學的學習方式,最終有效地實現教育教學的多樣化發展。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到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相適應的美好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當中可以得到思維的發散和拓展,自覺地去思考作者在創作時的內心情感。

例如《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比較傷感的詩詞,它傳遞的是在外游子的凄苦和憂傷。小學生的年紀尚小,他們可能無法真切地去感受到旅人的悲涼,所以教師在制作PPT課件時,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多媒體動畫,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去感受到這首詩所表達的具體情感:枯萎的藤蔓正在纏繞著老樹的樹枝上,停留著幾只黃昏時才歸巢的烏鴉。小橋下面溪水在潺潺地流過,小橋的旁邊住著幾戶人家。在荒涼的小路上,秋風瑟瑟的吹來。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無法歸家的游子正在緩緩前行。夕陽向西逐漸地落了下來,滿懷悲情和憂傷的旅人,還在漫無目的的漂泊天涯。憂傷的畫面再配以憂傷的音樂,學生能夠迅速地走進這首詩,走進作者的內心。在這種氛圍的烘托之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很強烈,會主動去思考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和作者真實想法,學生們的思維也會變得更得更加活躍。還會向老師、同學主動去描述自己看到的畫面和自己的內心所想。

(二)開闊學生視野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去培養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積極地去整合周圍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地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去肯定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給予學生自信心,使學生的整體素養得以升華。寫作是語文學科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不斷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在寫作過程中得以拓展。

例如,教師在講授《生命生命》這一課程內容時,可以先選用小故事導入,因為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他們對于生命這一概念還沒有什么特別的理解,可能只是單純的認為這兩個字是一個詞語,難以明白它的涵義。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可以事先選擇“飛蛾求生”、“瓜苗生長”、“花朵的一生”三個關于生命的小故事,并制作成動畫PPT讓學生進行觀看,使學生對生命的內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學生興趣未減的狀態下再引入全文,有之前的導入做鋪墊,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理解生命的意義。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篇寫作練習,不限題材,沒有固定的題目,讓學生圍繞“生命”進行寫作,可以談一談對于生命涵義的理解,也可以探討一下生命的價值等等。教師不去給學生固定選題和題材,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能夠有效的去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大膽的表達自己各種各樣新穎的觀點。這種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能夠改變之前課堂枯燥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不僅讓學生的能力得以自由地發展,還能夠很大程度上鍛煉到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恰當地去引入信息技術的教學,可以使語文的教學課堂充滿樂趣。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好的拓展,還能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開闊學生的文學視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當中的枯燥和乏味的特點,使教學的課堂達到最優化和最高效化。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思維障礙,對于課堂當中的重點難點也能夠一舉拿下,讓語文課堂的“教”與“學”都變成了一個十分輕松且愉快的過程。這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拓寬學生眼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激發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能夠讓信息從多渠道進行傳遞和傳播。在對學生教學時,可以通過視覺、感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進行刺激,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當中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進入到語文內容的學習當中。并且還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討論、思考等環節,最大限度的去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播放一個關于蟋蟀的小片段,讓學生去觀察蟋蟀,了解蟋蟀的性格和特性。學生在看完片段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蟋蟀的樣貌、蟋蟀的顏色、蟋蟀喜歡吃的食物、蟋蟀喜歡住在哪里等知識點。教師還可以拿出蟋蟀的實體,讓學生充分地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之下,能夠興趣盎然的進行課文的學習。并且能夠針對文章內容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多去學習、多去探究,提升自己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并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過程當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優化與完善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最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盤升夏.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 語文課內外, 2019, 000(016):100.

[2]王邦倩.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鄉村小學生中年級語文讀寫能力的實踐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 2019(3):20-20.

猜你喜歡
學習能力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二)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
學業導師制對本科生學習能力和素質教育造成的影響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