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針刀治療頸肩部疼痛嚴重并發癥2例

2020-09-22 08:26唐麗娟馬強李琴英
醫學信息 2020年16期
關鍵詞:小針刀根型針刀

唐麗娟 馬強 李琴英

肩痛及頸椎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近年來,用小針刀治療肩痛及頸椎病的報道越來越多。該方法簡單易行,符合多數患者的心理,且并發癥較少發生,有關并發癥發生的報道相對較少。臨床治療中發現小針刀治療肩痛及頸椎病有一定的危險性。本文分析2018年6月~2019年3月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接診2例使用小針刀治療引發的嚴重并發癥,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病例1:張XX,男,76歲,因“右肩疼痛5月加重伴活動受限3月余”于2019年2月12日來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就診?;颊?018年9月底摔倒后出現右肩稍疼痛,活動可,未予重視,后自覺好轉。2018年11月底患者自覺右肩仍有疼痛,遂至某醫院就診,于局麻下手法松解+小針刀治療后,疼痛較前加重,活動受限,伴右上肢肌肉萎縮。為求進一步治療于2019年2月以“肩袖損傷”收治入院?;颊咦园l病以來,食欲差、夜眠差,二便無殊,體重下降。既往高血壓病史20年,藥物控制可;10余年前曾有心梗病史,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撇轶w:T:36.8 ℃,BP:140/90 mmHg,P:86次/min,RR:16 次/min,神清,對答切題,步入病房,查體合作。右肩關節前屈、外展、后伸、內旋、外旋受限,肌腱附著處稍凹陷,局部壓痛,VAS評分 9分。右上臂肌肉較對側萎縮。右肘關節因疼痛屈伸活動受限,右上臂外側輕觸覺、針刺覺較左側差。右肩部各活動方向肌群肌力0~1級,其他肌群肌力5級,肌張力不高,腱反射對稱,無肉跳,病理征陰性。2018年11月23日(小針刀治療前)肩關節MRI示:右岡上肌肌腱附著處、岡下肌及肌腱附著處小條片狀T2WI高信號影,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附著處少量高信號影,右側肩關節腔、鎖骨肩峰端下方、肱骨頭周圍滑囊少量積液。2018年12月29日肩關節X片檢查示:右肩關節半脫位;2019年1月12日(小針刀治療后)肩關節MRI示:右岡上肌、岡下肌、三角肌肌腱損傷,右肱骨頭及關節盂骨髓水腫;2019年1月18日肌電圖提示:右上肢神經源性損害之電生理表現,上肢C5,6節段支配肌累及,以肩胛上神經,腋神經,肌皮神經累及為主。入院診斷:肩袖損傷。予芬必得止痛、彌可保營養神經藥物治療;紅外線、激光、超聲、TENS等物理因子治療。治療2周后疼痛好轉,肌電圖結果顯示肌肉募集電位及運動電位波幅較前好轉,但肌力及運動無好轉。2019年2月26日本院右肩部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右側鎖骨上區臂叢神經根與左側對比無明顯異常,右側腋部四邊孔處腋神經增粗,回聲減低。右岡上、岡下肌腱止點端完全撕脫,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結節間溝處斷裂,肩胛下肌肌腱止點端撕脫可能。遂請本院手外科及運動醫學科會診,運動醫學科會診醫師建議行肩袖斷裂修補術,轉入運動醫學科繼續治療。

病例2:張XX,女,56歲,因“左上肢無力2月余”于2018年6月28日來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康復科就診,根據外院檢查結果診斷為臂叢神經損傷?;颊?月前因神經根型頸椎病行徒手小針刀治療,治療后當天出現左上肢無力,以外展及前屈受限為著,伴有左手拇指麻木。外院康復科給予運動療法、針灸、激光療法、紅外線等康復治療半個月,癥狀無明顯好轉,肌電圖檢查示:臂叢神經C5、C6損傷,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會診后,2018年6月20日華山醫院行左臂叢神經松解術,術中肌電報告單顯示:刺激左側上干,三角肌、岡下肌及肱二頭肌記錄可引出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術后仍存在左上肢無力情況,為求進一步診治而收治入院?;颊咦园l病以來,食欲差、夜眠差,二便無殊,體重無明顯下降。??撇轶w:神清,言語流利,查體合作。左側C5~C6皮區輕觸覺及針刺覺較右側減退。左肩關節外展肌群肌力1級,內收肌群肌力2級,前屈肌群肌力1級,后伸肌群肌力2級,外旋肌群肌力1級,內旋肌群肌力2級,肘關節屈肌肌力1級,伸肌肌力3級,腕關節屈曲、伸展及側屈肌力正常。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腱反射減弱,Hoffmann征陰性。雙下肢肌力及感覺正常,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Barbinski征陰性。繼續予以維生素B1、維生素B6、甲鈷胺營養神經,并予運動療法、電子生物反饋治療、針灸治療、激光療法、紅外線治療、氣壓治療等康復治療。

2討論

小針刀療法(acupotomology therapy)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療法,針刀療法創始人朱漢章在《針刀醫學原理》中論述了“平衡”為核心的治病原理,他認為人體內部均應處于相對平衡狀態,而疾病發生是由于平衡狀態的打破,例如局部病灶的能量分布不平衡所引起的酸脹、疼痛等,而針刀療法通過能量的釋放和補充,經針刀疏通、減壓、平衡肌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等能夠有效調節人體內部的能量平衡、力學平衡、體液平衡等;即切開病變組織、剝離粘連、解除壓迫、改變病變組織與神經根的位置,使病灶及其周圍組織達到平衡穩定狀態,進而解除臨床不適癥狀、達到功能恢復。針刀療法是中西醫學智慧的融合,把中醫作為整體觀,以平衡理論和西醫的慢性軟組織損傷理論為輔助認識疾病從而治療疾病,將針刺療法的“針”和手術療法的“刀”結合起來,通過刀的切割解除了粘連對感覺神經末梢的壓迫與牽連,同時切割的刺激還能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末梢,使血液和淋巴循環加速從而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恢復病變局部的生化和物理平衡[1];加上針的刺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通則不痛”,最終達到陰平陽秘[2]。

小針刀針體細,松解時對軟組織的創傷小,術后不易造成軟組織出血滲出而形成新的粘連。因此,其松解充分而療效持久。近年來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較過去發生了較大改變,伏案工作及屈頸時間較過去大幅增加,從而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質量[5]。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方法多種多樣,針刀療法是近年來逐步興起的新式治療手段,采用針刀配合射頻熱凝術、手法、牽引等治療方法進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綜合治療療效確切[6]。小針刀療法以其創傷小、效果確切、價格低、不良反應少等優勢,在近年逐步被患者接受[7-9]。

小針刀治療雖然有一定優勢,但其非直視下操作的盲目性亦需重視,常見并發癥有感染、復發,組織周圍肌腱、血管和神經損傷,其中除感染和復發外均可能與小針刀不能在直視下操作有關,需要術者高度集中精神及熟練的操作技巧。目前報道的并發癥多見于腱鞘炎和腰椎病[10,11],對于小針刀治療頸椎病所致脊神經損害僅見一篇報道[12],治療肩周炎所致肌腱完全性損傷未見有報道,本文所報道的2例病例均為肌腱及神經嚴重損傷。

X線、MRI、CT等方法對關節周圍的肌肉黏連等病變很難作出診斷和觀察。超聲可以觀察肌肉的運動狀態、活動范圍及肌肉、肌腱在動態下和周圍組織的關系,能夠對肌肉黏連程度、部位進行有效評估。傳統的小針刀治療多以局部壓痛點為治療切入點,其治療手法和術者的經驗相關,不同的術者對病變部位的肌肉黏連的松解程度和范圍各不相同,所以臨床療效相差很大。若在超聲引導下,小針刀可直達病變部位,充分地對病變范圍進行治療而不遺漏,療效優于傳統小針刀治療方法,并可減少肌腱、血管和神經的損傷等并發癥。

參考文獻:

[1]邰新華.小針刀結合拔罐治療肩周炎的療效[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9):70.

[2]徐洪璋,余斌.小針刀療法治療肩周炎研究進展[J].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2002,25(2):148-151.

[3]商海明,商林秀.小針刀聯合手法松解在肩周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探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8,16(3):327-328.

[4]徐遠馳.小針刀療法配合局部注射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4):25-27.

[5]莫日養,鐘遠鳴,梁梓揚,等.中醫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研究概況[J].廣西中醫藥,2017,40(4):45-48.

[6]陳首江,侯德才.針刀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8):181-182,封3.

[7]趙振強,李建有,陳樂樂.射頻聯合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的應用療效評價[J].黑龍江中醫藥,2018,47(6):212-213.

[8]于雯.小針刀加整脊治療頸椎病的護理干預[J].心理醫生,2019,25(5):226-227.

[9]黃思聰,劉學東,陳玉芳,等.小針刀配合手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效果的系統評價[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6(4):526-531.

[10]丁英奇,段永剛,李耀華,等.小針刀治療腱鞘炎并發癥臨床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4(3):67-68.

[11]沈業田.腰椎病小針刀術后并發癥的臨床預防和護理總結[J].醫學信息,2014(12):407.

[12]葉忠.小針刀治療項韌帶損傷后并發癥1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5,24(11):2.

收稿日期:2019-07-24;修回日期:2019-08-22

編輯/肖婷婷

猜你喜歡
小針刀根型針刀
針刀療法治療屈拇指肌腱鞘炎驗案
小針刀聯合九步八分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針刀治療不同分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
針刀針刺治療中并發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針刀針刺治療合并頸部癥狀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23例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
小針刀治療腦卒中后遺癥踝內外翻的效果觀察
小針刀配合鉆孔減壓術治療跟痛癥的療效觀察
針藥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2例
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