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常見問題行為與家庭環境的關系及對策

2020-09-26 12:25余曉慶
讀與寫·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問題行為家庭環境兒童

余曉慶

摘要:兒童有一些常見的問題行為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其原因主要在于問題家庭的不良影響及家庭教育的錯位。解決對策可從改善家庭環境、改進教育方法、學習西方先進治療技術、注重兒童養成教育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兒童;問題行為;家庭環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285-01

“近十年來,兒童的問題行為發生率的陡然增加,學齡兒童更加嚴重,已引起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問題行為,輕則影響今后的學習、就業和生活,嚴重的可發展為反社會行為。因此,人們對兒童問題行為應增強憂患意識,力圖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尤其是農村的小學生問題行為更為突出。

1.常見兒童問題行為及表現

兒童的問題行為,通常是指那些阻礙兒童身心健康,影響兒童智力發展,或是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麻煩的行為,是與正常行為相比較而言的。諸如:說謊、欺騙、逃學等,這些是表現在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還有的兒童沉默寡言,孤僻離群,有的則敏感多慮,膽怯怕事,經常處于緊張狀態等。

還有問題行為如:自私自利,遇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怕艱苦,怕勞動,甚至連上體育課也嫌苦,追求吃的高級,玩得痛快;從吃、玩、貪小便宜到騙取表揚等;對抗學習任務,不愿付出努力,卻希望獲得好成績,因而產生作弊行為等等。

兒童中還出現了一些自閉癥的患者他們平時表現為:(1)自我刺激性行為,手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重復、刻板的動作;(2)急躁性行為,經常故意制造麻煩,引人注意;(3)攻擊性行為;(4)自傷性行為。

2.形成問題行為的主要原因

越來越多的研究文獻指出,兒童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不是真空里形成的,它們受到家庭環境特征的影響很大,例如婚姻沖突、父母的心理病理學問題、家庭成員的社會認知缺陷、社會經濟地位低下、不良的親子關系、缺乏社會支持以及社會孤獨都是影響兒童心理障礙形成的非常重要的變量。

2.1 問題家庭的不良影響。

矛盾性高,親密度、和組織性低是問題行為家庭的顯著特征。矛盾性高、親密度低的家庭,父母之間冷漠、敵對,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等,使兒童沒有安全感。孩子在組織性低的家庭中,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怎樣做,認識不到自己,這樣就容易無視一些社會行為規范、我行我素,因而出現問題行為。

2.2 家庭教育的錯位。

專家認為,造成兒童問題行為,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庭、社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不夠,是主要因素。而家長本身有異常行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以及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中父母關系不和諧等都有可能導致兒童出現問題行為。誰家的孩子像誰,孩子的言行往往是家長的翻版,父母和孩子接觸較多,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

3.解決兒童問題行為的對策

3.1 改善家庭環境。

(1)家庭教育環境。首先要求家庭生活遵循社會主義道德標準,做到家庭成員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講究民主。其次,要注重道德的完美和對事業的執著,目光遠大,有較高的人生目標。再有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多尋求能培養孩子智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

(2)家庭心理環境。父母若有較強的鑒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為子女所接受,發現問題也能及時處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時不會管教,那么出了問題便會束手無策,不是唉聲嘆氣,就是打罵孩子,這樣的家庭氣氛肯定會很緊張。

3.2 改進教育方法。

(1)進行針對性的批評。孩子也象大人一樣喜歡表揚、不喜歡批評,而能接受的批評是針對性的。表揚要實際。是針對孩子已做的某件好事進行表揚。

(2)要了解和懂得孩子的感情。讓他知道你能了解他、同情他,他就會心情舒暢。

(3)應幫助兒童區別情感和行動。應反復地對孩子說明要區別可接受的感情和不被接受的行動。

(4)要幫助兒童認識自己的行為問題,在糾正他的錯誤行為之前,必須讓他知道什么行為是錯的。

3.3 學習西方先進治療技術。

德國是著名“心理學之父”馮特的故鄉,德國的家庭、醫務人員及整個社會對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與精神疾患在觀念的理解、對待、診斷及治療等方面與我國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德國的父母親對孩子心理障礙的重視及處理。我們可以從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及精神科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及精神性疾病的診治,得到一些啟示。

3.4 注重兒童的養成教育。

解決問題行為已是學校、社會、家庭對兒童進行養成教育的共同需求,學校有培養好學生的需求,家庭有培養好孩子的需求,社會有培養好公民的需求。對與養成教育來說,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但是成功的養成教育的有效結果和主要目標,更是教育面向未來的深遠意義所在。

首先,是培養對兒童的感情,對他們愛心要真,教育要實,出發點要善,善于發現兒童身上的美,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關系。

其次,要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全方位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即兒童周圍的所有成人都要參與兒童的各種問題行為的矯正,互相統一,相互配合。

再次,應開展活動,樹立榜樣,至始至終,堅持不懈。讓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人。因此,教師和父母的行為應成為孩子效法的楷模。

參考文獻:

[1] 張越,王淑清,劉淑賢,等.4-16歲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婦幼保健,2007,22(13):1829~1830.

[2] 費立鵬,鄭延平,鄒定輝.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2).

[3] 靜進.兒童心理行為及其發展障礙第十講兒童品行障礙[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10).

猜你喜歡
問題行為家庭環境兒童
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成因與教育對策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留守兒童
例談高中課堂問題行為及其矯正策略
注重課堂紀律,調控英語教學
“規則”先行,追求高效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