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與思考

2020-10-21 03:50陳勝男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

摘要:民族音樂學給與音樂教育發展的方法論指導早已貫穿于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方方面面,乘著現今學科交融的態勢,對其從新認識與再思考有利于更深刻地體會與實踐音樂教育。文章始于對民族音樂學的糾偏終于對音樂教育的審視,從個人的理解與體悟出發,提出對音樂教育發展的展望。

關鍵詞:音樂人類學;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065-01

一、糾偏:對民族音樂學從新認識

由于學術積累匱乏,以自我之拙見狹隘的理解一門學科,或是一個研究領域的現象,屢見不鮮。從一個非民族音樂學的學習者和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我起初對這個領域的認識只粗淺的停留在“對民族音樂的研究”的理解上,這既是對民族音樂學的誤讀,也是對“民族音樂”的存疑。這一系列的誤會和疑問隨著對民族音樂學必讀經典專著一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的閱讀及其帶來的思考而漸漸消解。

《音樂人類學》開篇對民族音樂學的界定做了說明。文化人類學和民族音樂學界線不清晰,人類學的界定相當清晰,目標界定適度。而民族音樂學有顯著的發展,常伴隨著對既定概念的模糊探討。我們可以將其看做是人類學的方向和音樂學的方向共同衍生出的兩個視角,最終求得的是兩種方法的融合,在實際中進行修正,但在實際運用中有時確有偏重存在。然而我們都知道沒有人類的思考、表演、和創作,音樂就無法存在,我們對聲音的理解不能過高于對于整個產生過程的理解。

人類學的研究恰恰是音樂賴以產生的基線,以及理解音樂產生過程的框架。而這本書就是為了嘗試去填補二者之間裂縫:為研究人類行為(行為研究)的音樂提供一個理論框架和闡釋源自人類學,助于音樂學研究的種種方法,以此增加兩方面的知識。

隨著民族音樂學研究演進過程及其飛速發展,我們對其有了新的認識。從起初致力于研究聲音,把其當做孤立物,探索音樂的起源,探索其自身內部運行的規律,到后來受批判進化學派和傳播學派的美國人類學研究影響,開始研究民族語境中的音樂。探討音樂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在人類更廣泛的社會體制和文化體制中的功能。

把它定義為三個方面:(1(把民族音樂學界定為研究西方文明以外的人類音樂科學。(2)破除根據地域定義的這一狹窄觀念,拓寬范圍,以求得發展而不是靜態的地域特性。強調民族音樂學與一般音樂學的主要區別在于總體研究方法不同。(3)對文化中音樂的研究強調人類行為過程由創造某一特定文化的人們的價值觀、態度和信仰決定。

總而言之,音樂構造以它現有的方式存在,必須了解產生那種人類行為的形成過程及原因,還有為了產生所需的特定聲音組織形式,作為這種行為基礎的那些觀念是如何被組織的,又是為什么被組織的。而民族音樂學就是研究音樂和人的這樣一種特殊存在方式。

民族音樂學家所要做的就是融合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視角,使得二合互相補充并讓我們全面了解這些方面。他們運用特殊技巧結合人類學資料與音樂學資料收集材料,研究方案、方法論、技巧、其他一些為所有遵循嚴格而非直覺性的研究方法的學科所共有的問題,并進行分類。

他們的目的和意圖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即:(1)基于保護性,維護受到曲解和詆毀的音樂,糾正本民族中心主義的觀點;(2)基于“民間音樂”正在消亡的憂慮,在這之前進行記錄和研究;(3)可用來作為增進世界了解的溝通手段,音樂被賦予了共同體成員所默認的象征性含義并以此實現溝通,有時能反映出社會體制,從這個意義上,音樂是理解人群和行為的手段,也是分析文化和社會的重要工具;(4)賦予研究音樂以“廣泛性”,例如,“原始音樂”是作為嶄新的、豐富的經驗,可用作教育媒介,使學生對各種風格和語匯的把握更寬容,也可幫助史學家可用來尋找靈感等等。①

最終實現對音樂技術方面的探討:對音樂“內在”的研究,如何構成及構造和如何形成一個凝聚的整體;對人類行為的研究,以及延伸到其他領域以求得對自身姊妹學科的激勵,解決其他種類問題時等多方面價值。通過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我們要懂得人文社科一系列廣泛問題,如理解社會是如何運行、音樂功能是什么?更要關注音樂的象征問題,各種藝術之間的關系以及理解一種美學標準的內容和構成問題。

二、審視:一個音樂教育學習者的思考

民族音樂學以音樂實踐為基礎,通過構建跨越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結合的障礙,邁向民族音樂學理論,逐漸的形成人文研究社會,社會研究人文的動態發展過程,強調關注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還要關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思考。這樣的一種研究方法為音樂教育提供了好的研究范式。民族音樂學的研究倡導主客體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由單一轉向用被研究者的視角看待研究對象,浸潤于被研究者的文化情境之中,②這對于音樂教育者運用質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一定借鑒意義。在以一個音樂教育學習者的身份由淺入深的了解民族音樂學這一領域的過程中,最真實的感受不僅限于了解這一領域所涉之廣、所探之深,更多的是給予了看待事物多元的視角與研究方法。由于自身身份的原因,我囿于兩個疑問,在學習的過程再次陷入思考。

疑問之一,民族音樂學研究的方法具體是什么,田野調查的進行與田野經驗的運用又是何為;疑問之二,隨著21世紀以來人文社科學科的一個交叉互動態勢的增強,這種“跨學科”研究內部的互相滲透是如何進行和實現的?在音樂教育研究的這個大方向下,我們怎么借鑒和運用民族音樂學,甚至是社會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實現對不同視域下音樂教育發展的研究。

民族音樂學把田野考察作為學科研究的立身之本,作為民族音樂學研究者一旦跨入這個學科就把田野調查看作是其成人禮。經由田野調查而得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如記錄的視頻、文獻、口述訪談、采錄等等。我所理解的田野調查是長期的深入音樂發生的現場來收集資料,主要通過口述訪談和體驗式的居住兩個部分來進行,后期需要對于民間口述資料和傳世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并用跨學科方法論進行闡釋,即“案頭工作”,從而構成對民族志和歷史學等多維度的描述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式。從強調共識性的活態傳承走向強調歷史性的研究,即“走向歷史的田野”。并且要在“歷史文獻”與“歷史事實”之間做一個后證研究,剖析二者間的差異,為何產生此種差異,通過分析如何將二者打通。

民族音樂學研究者常說:“田野是觸發問題意識的靈感地,同時也是檢驗理論有效性的試驗場”。音樂教育學的理論研究也必須基于一個實踐的田野調查,研究者應以“臥底式教師”的身份挖掘民間、城市中的音樂教育資料,運用訪談,社會學的調查,統計學數據整理等手段,記錄當下的中小學音樂課程設置、教學法運用、教學模式運轉等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問題。以問題意識導向靈感生成,進行質的研究。作為音樂教育研究者,回到一個最本質的問題上來講,就是要“真聽、真看、真感受、”,用充實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出真知,再一次豐富自己,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訓練捕捉學科前沿的能力。音樂教育理論研究必定要從“書齋式”轉向“田野式”,歷經拾人牙慧到創造知識。

音樂教育學的發展現在也逐漸在接受民族音樂學的理念,出現了將二者打通的一門學科,如管建華老師的《音樂教育人類學》,以后現代哲學理論、教育哲學理論高度去思考音樂教學法、課程設置等等方面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主體性反思。③這是兩門學科的一個動態交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也是一個學科前沿發展的主體態勢。作為音樂教育的研究者,我們需要跟進前沿,鉆研時事音樂教育熱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深厚的理論充盈自己,深刻理會學科之間的交融互通是如何實現,又是如何推動學科發展的。學校音樂教育研究應該更具開放性,把音樂教育理解為各個學科就音樂教育這個主題進行對話的學術場域,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從而推動長此以往的良性發展。

注釋:

①(美)艾倫.P.梅里亞姆.音樂人類學[M].穆謙(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②劉詠蓮.世界多元文化音樂研究的先行者——約翰·布萊金對音樂人類學及音樂教育研究的成就與貢獻[J].人民音樂,2011 (10):76-78.

③管建華.21世紀初: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音樂人類學在中國[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 (01):127-136+5.

作者簡介:陳勝男(1996-),女,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
民族音樂學視角下儀式音樂的探索
淺析音樂教育在基層消防部隊中的作用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簡論區域民族音樂田野調查研究方法
東北大鼓與地方民俗文化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淺談傳統音樂的個案調查與宏觀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