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2020-10-30 02:00黃長慧
中國教育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爬山虎繪制導圖

黃長慧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難點。閱讀能力是學生有效學習與適應生活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價欣賞能力、遷移應用能力。把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過程具體化、形象化的方法,它憑借圖形、線條、符號等方式的連接,將復雜的知識體系以結構圖的方式清晰地表現出來,將多重思維顯性化。把思維導圖合理運用到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這些階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推動學生內在各種品質全面協調的發展。

一、用于課前預習,培養認讀能力

認讀能力是對書面語言的感知能力,具體包括:認知字形,認讀字音,了解字義,初步獲得課文表層意義。這是閱讀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整個閱讀過程的基礎。而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認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相比傳統的預習方法,在預習時使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脈絡。

上圖是一名學生繪制的《爬山虎的腳》一課的預習思維導圖。一共分為兩項內容:一是字詞部分,二是課文整體結構。字詞部分的思維導圖,分為易讀錯的字音,多音字,難記的字形,不易理解的詞語等幾部分。字詞部分的整理,并不是簡單地把字詞抄寫下來,而是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尋找認為難讀、難記,難理解的重難點字詞加以整理,并動腦筋加以記憶和解決。課文部分的思維導圖,分為作者簡介,課文每一段的主要內容這樣兩部分,需要學生動腦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內容,并用關鍵詞語進行概括。同時,在繪制圖時,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疑問和不懂的地方,在圖中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出來,這樣才能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課堂,才能在課堂上更認真積極地聽課。

利用思維導圖預習課文,不僅能使學生整體關照文本,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結構,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讀能力,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用于課中學習,提高理解評價欣賞能力

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結構中最核心的因素,包括對課文中詞句、段落、篇章、寫作方法以及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評價欣賞能力則包括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到表現形式、語言文字、風格特點這幾方面進行感知、體驗和評價的能力。對課文進行理解、評價、欣賞,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思維特點,使他們對篇章結構難以整體把握,對課文中的有效信息不能快速提取、概括,對課文的內容理解還比較膚淺……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能將復雜的知識體系以結構圖的方式清晰地表現出來,將多重思維顯性化,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理解評價欣賞水平,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爬山虎的腳》這課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通過長期觀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長的位置、葉子的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過程。其中,“想象畫面,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理解爬山虎爬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為了有效突破重難點,可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一邊繪制一邊學習,把握文章要點,進行理解、概括。

首先,以“爬山虎的腳”一詞為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每一段從哪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每一段概括出一個小標題,畫出導圖的主干,即“生長的地方”“葉子的特點”“腳的特點”“爬墻過程”“爬山虎與墻的關系”。再讀課文,思考:每一部分又抓住了什么特點進行介紹的。學生通過深入讀文,進行總結概括,再畫出支干,如“葉子的特點”后面再添上“顏色”“形狀”“排列”,等等。針對教學重點“腳的特點”和“爬墻過程”這兩部分,不僅指導學生畫出主干和支干,還引導學生結合語句,展開想象,畫出腳的樣子,爬墻時的動詞,并看著動詞用自己的動作把爬墻過程表演出來。

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看著思維導圖,思考作者觀察的方法,并繪制出來。借助導圖,學生很容易發現這篇文章,作者在觀察時: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進行細致觀察,而且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連續觀察。就這樣,學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礎上,自行把整節課的導圖繪制完整。(如下圖)。最后,教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導圖進行展示,并讓學生介紹這樣繪制的原因,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繪制是否合理。

可見,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篇章結構;抓住有效信息,梳理概括;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體會情感。能把學生內隱的思維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實現“學以致表”“由行致知”,也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用于課后練習,培養遷移應用能力

遷移應用能力是最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課后練習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本節課學會的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繼續拓展延伸到課文外,采取1+X的辦法,達到“一篇帶多篇”的目的。比如:可以引入課文相關背景材料,探索文本背后的故事;可以進行主題下的群文對比閱讀;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點聯系起來,由點到塊,又塊到網,使相關知識形成體系;還可以把課文中學會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達到“以讀促寫”……這樣,學生將儲存起來的知識在新的閱讀過程中加以靈活使用,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培養學生遷移應用、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學習完《爬山虎的腳》這一課,要求學生選擇一種事物,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記錄自己的觀察所得。下圖是一位學生觀察烏龜,繪制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為閱讀教學提供一個有效思維圖形工具,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把所知外化成所做,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還可以開啟學生大腦的無限潛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徐州市星光小學)

猜你喜歡
爬山虎繪制導圖
Painting ski maps 繪制滑雪地圖
繪制童話
借助思維導圖,助力學生“逆行”
爬山虎
應用思維導圖 提升學生化學學習力
繪制世界地圖
爬山虎
爬山虎
第6章 一次函數
第9章 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