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音樂教育與中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2020-11-04 04:57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美感品格中學生

劉 洋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13)

引言

在社會文化建設中,音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德、智、體、美、勞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我國基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樂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感受、表現、欣賞音樂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擴大文化視野,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進一步探索和提升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在理性與情感兩個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學生的人格品質和思維能力得到升華。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這一階段中,中學生通過不斷積累大量科學文化知識為日后進一步的獨立和深造提供智力基礎。同時,經過這一階段與更廣泛的人群接觸、交流、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與世界觀,以增強自己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及參與社會活動的綜合能力。而音樂教育對這種能力的培養具有顯著作用。通過定期組織排練、舉行演出等一系列音樂相關活動,不僅能為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提供良好途徑,還發揮了個性與特長,增強了集體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開朗個性和良好品質的形成,為將來適應不同的人際關系,更好地參與社會競爭奠定有利基礎。在中學生中開展切實有效的音樂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審美素質,提高他們對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力,更可以得到品格、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煉和儀容儀表的良好訓練。

大量的事實與經驗告訴我們,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品格上的習慣,如果用德育或智育方面純理論的機械教導,反不如通過某種藝術過程的訓練,使學生自覺地將其轉化為支配其行為的一種標準來得更容易接受。因為嚴格的說教與訓導常常缺少情感的內在動力,而藝術教育,特別是音樂教育中的許多途徑,卻有著由內至外的巨大感化力量。如在音樂教育的節奏訓練中,生活中的紀律作用便暗蘊其中;在唱歌跳舞、器樂演奏中,儀容儀表自然而然被高度重視;聽音歌唱,則可明白審樂知理;合唱演出可領悟到分工合作和團隊精神的道理。在各種音樂教育活動中,可以讓我們新世紀的中學生培植起自主、自學、勤勉、堅毅、自信、自律、團結、穩健等良好的品質。

一、注重運用情感動力,加強團隊合作精神

知識經濟社會是以人才為中心的社會,人是社會運作的主體與目的。國家對中學生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因此,中學生應具有知識經濟時代所要求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未來社會要求我們的人才具有強烈個性和獨特的創造能力,但這些并非是指離群索居的畸形發展,而是建立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之上,失去團隊精神的個性發展,易流于放任,也相悖于21世紀社會發展的要求。

杜威(Dewey)、休弗茨(Hafts)兩位教育家在他們合著的《倫理學》中談到集體的音樂活動時說:“在歌唱之中,有統一的力量。與人合唱,其中含有被感染的團體情緒,其程度要比其他藝術強烈得多?!币魳方逃顒訜o論是其內容或形式,都與團隊活動精神密切相關。許許多多的歌曲本身就是喚起人們團隊合作的戰歌,一個大合唱,一個器樂合奏,沒有大家的合作那只能是一盤散沙。

未來的社會活動是一種團體的生活。我們的教育應該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養成合作的精神,互助的習慣,要使每一個學生的行為不但對自己負責,社會負責,還要對所在的團體負責。音樂教育中的多種形式,應該說是訓練集體精神的良好途徑。我們在中學生教育中應把握好團體情感的動力,把眾多的道德規范、公民意識、社會責任、團體精神、紀律習慣等的建立融入各種音樂教育活動之中。

面對21世紀的眾多挑戰,中學生的音樂教育應該盡量運用合唱、合奏、重唱、重奏、集體舞等形式用音樂促動情感,用情感的力量促進團隊合作精神的發展。西方在很早時期就已認識到合唱不僅是一種音樂實踐形式,更是造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萬眾一心、異口同聲、相互協調,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和共識,促成了特有的“音樂紀律”。在跳集體舞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全體學生都在互找朋友并盡情演唱,學生的身心得到了良好釋放。學生在學習之外可以自然、真誠地表達對同學的友誼,從和諧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內心的幸福感。在音樂舞蹈的熏陶下,學生們的良好個性正在悄然綻放。

二、激發學生情感活動,增加審美素質修養

音樂是一門以審美為主的學科,音樂教育和教學的一切都應當以審美體驗為最高任務,而音樂欣賞就是通往這種體驗最直接的橋梁。欣賞是通過生理、感官刺激而達到心理和精神的反應。我們每個人都有激昂、細膩、活潑、溫雅等情緒,在未受到具體的外部刺激時,它們是含而未發的。在欣賞音樂時某種樂曲或旋律會把某一情緒引發出來,隨著樂曲感到激昂、活潑、憂郁等,當我們的情感處在被激發的狀態中,也即“移情作用”的過程中,對美的感受、美的感悟會更為敏感、深入,自然而然地會促成意想不到的審美效果。

音樂藝術的欣賞,包括其他藝術的欣賞,都包含有共通的三個方面:

(一)美的欣賞——從感官刺激而得到愉快感覺,帶來自然美和音樂美,這只是一種美的陶醉,是欣賞的第一層面。

(二)技巧的欣賞——是對藝術的智慧、創作的技巧等方面的欣賞。這是第二層面的欣賞,對中學生來說,只是一般的介紹和了解。

(三)社會的欣賞——是對樂曲的理解、信仰、愛國心、同情心等的欣賞。在音樂欣賞中,這一層面是我們尤為應該重視的。因為通過社會欣賞這一層面,運用音樂的暗示力量,可使品格訓練完成在潛移默化之中。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在選擇音樂欣賞曲目時,就應該多選擇積極向上、活潑激昂的作品,以培養學生振奮、向上、愉快的氣質,而擯棄那些悲觀、哀怨的頹廢之氣的作品。對中外音樂家生平、趣事的介紹,也能從一個側面改善學生的品格。

三、運用趣味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學習道路上最好的老師和“引路人”,興趣是對某事、某物喜好和熱忱的情趣;努力是面對困難,自我堅忍前進的一種行為。興趣和行為是我們學習和工作中克服困難、取得成就所應具有的基礎素質。沒有興趣的引發,就不可能很好地、持久地進行我們的學習。在音樂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興趣作用”的設計,注意“同時學習”中興趣熱忱的開發,達到通過音樂活動造就品格教育的功效。

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其興趣引發可分為兩類:一是直接的興趣,如唱一首歌,去彈奏一種樂器;二是間接的興趣,如要唱歌或彈奏,就須先去讀譜。由識譜能唱能演奏而帶來的滿足心情,就將間接地興趣轉化為直接的興趣了。中學生由于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尚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體會音樂能給學生自身帶來愉悅、溫馨、興奮等審美享受和啟發學生對某種事物和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無形中培養他們自主、堅忍、積極上進的品格。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能夠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用音樂點亮人生。

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的許多方法和途徑,其作用我們不能只看作僅僅是為了某項音樂活動,而是要通過這些活動使之獲得一種品格上的慣性,使之運用到他們今后的各種學習生活中去。如音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習的興趣,常常使用的動作化、活潑游戲化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其他科目的教學中完全可以借鑒運用,并取得較好效果。

音樂教育的活動本身就充滿了趣意,但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如何能處處暗示品格的修養、想到品格訓練的目的,這就需要教與學兩方面不斷地探索、實踐。

四、應勢利導挖掘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每個人在不同的方面都蘊藏著創造的潛能,如果能利用音樂教育的各項活動來利導和挖掘學生的這種潛能,并讓他們在各種創造性的活動中得到自我體現,將有利于培養和確立“創新”這種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品質。

音樂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過是陣陣和諧的聲響,我們在欣賞音樂時必須用想象力去把它們組織起來,千萬個人可以從同一首作品中吸取不同的靈感而永不枯竭,這都是由于欣賞者的自我創作所致。因而,創作與欣賞,都要有著相同的感覺、經驗、意識、情緒,兩者只是一物二名,各有不同的行進程序而已。

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力,增進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我們必須鼓勵每個中學生嘗試進行各類創作或叫亞創作活動。這里所說的創作活動當然有別于作曲家或演奏家的那種創作,它是作為一種教學的方法,而不能用嚴格的學術眼光來評價。我們是要在創作的過程中取得教育的效果,而不是在最后的結果中去獲得杰作。通常,當人們發現一種美的境界時,會有將它記錄和表現出來的沖動,這種沖動會使一個人全心全力,并動用他的全部心智將那種印象記錄下來并傳達給別人。因此,因勢利導地挖掘創造潛能,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造潛能的發展,在音樂教育中有著許多方法。如選擇一首簡短的曲譜,先用不同的速度讓同學們演唱,看看哪一種速度適合這個旋律的氣質。因為各種速度各有個性,以此了解各種速度的運用和功用,然后再用不同的表情去演唱,如虔誠的、活潑的、輕佻的、狂熱的,看各有什么效果,各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最后可根據個人的理解,自己選擇一種認為合適的速度與表情,并自己填入詞句,自己來演唱。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只是鼓勵和個別的指導。這樣,同一首曲譜,在不同人的創造發揮下,便旋即成為了多首不同詞句的“新歌”了。也可以引導學生創作一幅畫來描繪音樂情境,甚至可以指導學生將某些歌曲改編成音樂小品,當學生們演唱他們自己“創造”的歌曲或表演他們自己創編的音樂小品時,就會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并獲得“利導創造”的教育作用。

五、利用音樂培育美感,完善學生精神素質

美感是事物的美所引起的一種特殊心理活動,美感的產生是由美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沒有客觀對象的美,就沒有主體美感的產生?,F代心理學表明,美感意識中的種種心理素質作用與人才素質的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美感意識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帶有著濃厚的情感因素。任何一種藝術都能表現和激發人的感情,它是各種美育手段的共同旋律。但是,音樂教育同其他美育手段相比較,是更容易激動和以情動人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美是一種心靈體操——它是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音樂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點,運用特殊的思維方式,把旋律、節奏、和聲、復調等構成音樂的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將美好的感情付諸于聲樂表現,從而激發起聽者的共鳴,給人以美感?!?/p>

在我們的音樂教育中,通過長期的音樂學習活動,使學生們不斷產生美感,并獲得很多次美感享受所積累的經驗,這將促使審美意境的不斷提高,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情操,促使他們精神素質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如欣賞樂曲《春江花月夜》,每當聽到它那優美的旋律時,就仿佛有一幅氣韻生動、筆觸秀麗的中國山水畫長卷在我們面前慢慢展開,讓人情不自禁地領略祖國大自然的美好和山河的秀麗,從而產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之情。同樣,歌曲《小蜜蜂》使人懂得忘我的勞動,舍己為人是一種崇高的美德。歌曲《希望與你同行》洋溢著“風雨同舟”的真摯友情,鼓舞學生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六、結語

音樂教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價值,是國家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同我們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智能發展、身心健康、品格儀表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音樂教育在全面教育中的作用無不是美感作用的結果,離開了這個中心環節,也就無其他功能而言。作為一種國民素質教育,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管這些學生在海外還是在內地,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天賦好還是天賦差,每位學生都可以接受音樂的教育和教化。

學校教育決定著個體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而學校的音樂教育則關系到個體的文明、素質、精神面貌和文化修養等方面。健康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道德品質高尚、有知識、有能力、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且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學校更應該重視并加強對中學生的音樂教育。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探索、研究音樂教育對中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對現代和未來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美感品格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幾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