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信仰:高校法治意識培育的價值共識

2020-11-09 03:06董曉紅
關鍵詞:法治意識

董曉紅

摘 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需要切實增強法治意識。由于道德水平的高低與守法的自覺性密切相關,道德建設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基礎,全民守法需要凝聚全民共識。因此,注重道德作用的發揮,強化社會法治信仰的發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法治信仰培育是提升大學生法治意識的主要切入點,是高校法治意識培育的關鍵所在,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法治信仰; 法治意識; 法治人格; 道德人格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20)05-0006-05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fro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new forc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rule of law. Since the level of mor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law-abiding, moral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and law-abiding by the whole people requires a consensus of the whole people. Therefore,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mora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in society are the basic proj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the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is the main entry point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consciousness of the rule of law; person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moral personality

法治,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價值共識,是以法為最高權威的社會治理模式與價值理念,沒有信仰的法治,會成為僵死的模式?!啊ㄖ沃袊奶岢?,具有以法治價值導向、法治社會理想、法治精神信仰凝聚人心、凝聚社會的深刻意蘊,它引導人民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認同法律價值、恪守法律規則、崇尚法律權威、弘揚法治精神、堅定法治信念?!盵1]法治信仰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與精神支撐。法治中國昭示著中國走向法治精神信仰的社會凝聚,法治信仰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精神支撐與核心,是法治中國建設持續推進的著力點,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主體基礎和根本路徑。

思想道德素養與法治意識是大學生政治素質的重要體現,然而,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看,高校的法治體系建設尚不完善,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的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還沒有得以足夠的融合運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與法治意識的養成機制還不夠健全,尤其是高校法治教育機制還沒有有效融合于社會實踐,與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不高。

只有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有效銜接于思政教育教學課堂內外,才能從法治人格與道德人格雙重維度上培養和造就新時代大學生。因此,高校應積極研究大學生法治意識的道德基礎并不斷找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與法治信仰增強的路徑,從整體上把握教育理念、結構體系以及方式、內容、考核與保障機制等方面的聯系,并不斷完善,才能逐步實現新時代大學生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的教育目標,使青年大學生不斷提升和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與集體觀念,自覺增強法治人格意識和道德人格意識。

一、高校法治意識培育的必要性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全社會法治觀念增強,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盵2]大學生對法治的理解與學習存有較強的動力,而法治理念與法治意識尚待加強,對法治的實用性及法治教育的根本意義未能深刻把握與運用。

(一) 基于大學生法治意識程度:高校法治意識培育實效性不佳

目前,部分大學生責任義務意識、權利意識不強,維權意識,或者如何維權、要不要維權的法治意識較為薄弱,又因高校法治意識培育與建設的方式與路徑有待完善,大學生對法治的理解有所欠缺。再有因課程限制,尤其是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有關法治學習的實踐不夠,法律方面的理論基礎薄弱且與實踐脫節,法治意識培育實效性不佳。

大學生是社會成員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在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大學生法治意識狀況如何不僅事關其自身的綜合素質,更會深刻影響到國家的發展進程?!胺傻臋嗤醋匀嗣駜刃牡膿碜o和真誠信仰。法治信仰是公眾對法治的知、情、意的有機統一,一定意義上,法治信仰就是公眾對法治的情感體驗(依附感、神圣感)。長期的人治傳統使現實生活中公眾的法治信仰淡薄,樹立法治的理念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前提和基礎,找準法治的著力點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關鍵,法治實踐是法治信仰培育的根本所在”[3] 。重視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強調樹立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對于持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尤為重要。

(二)基于培育時代新人層面:大學生的法治信仰培育任重道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任重道遠,必須擺脫單純理論知識教育的模式,培養具有一定法治意識和倫理道德意識、具有崇高法治信仰的大學生,實現不斷加強的高校青年大學生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雙重人格建構,需要以培育、塑造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切入點。

重視大學生的法治信仰教育,堅定其對法治的信仰,養成遵守法律規范、形成良好法治思維的習慣,是高校法治意識培育的價值共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大學生法治信仰困境

大學生群體對法治信仰的高度直接關系到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法治信仰狀況與法治中國建設的價值準則尚存在不小差距,面臨一些急需解決的困境。

(一)基于道德信仰現狀:大學生道德失范尚存

道德信仰是道德得以存在的高級表現方式,道德信仰表現在人們對未來生活理想的寄托或道德的價值目標與心靈的契合度?!霸谖覈?,道德教育是傳統范疇,法治是現代范疇。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包含法律信仰、權利意識、契約意識、規則意識等豐富內涵,它們既需要道德教育給予引導、強化,又為道德教育的現代變革提供了新理念[4]。隨著利益多元化產生的一系列價值觀念的復雜性、多樣性,使得大學生道德信仰產生一定程度的危機,表現在大學生對道德價值信仰體系的不確定性或動搖性的精神狀態,在實踐上漸顯為道德失范。表現在:

第一,價值危機。社會環境的多重性加劇了大學生思想的多變性。青年大學生大多缺乏社會環境的實踐考驗,難免表現出一定的個人主義傾向;而市場經濟本身的自發性、盲目性又會導致競爭環境變得復雜多變,因而個體趨利行為的負面影響使得他們可能會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利益。

在近代以來西方文化日益強烈的“自我中心化”思想影響下,世俗化的社會物質利益成為一種極具負面影響的傾向,并不斷滋生蔓延在社會各個層面,大學生的個體人格不經意間處在了相互沖突又復雜多變的多元價值之中,大學生傳統的道德認知模式受“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影響, “自我意識”逐漸滲透于道德判斷和道德認知之中,對于一些沒有認清“以自我為中心”危害性的青年大學生來說,“自我”逐漸成為道德判斷、道德認知和道德選擇的 “基點”,故而,難免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失范。

第二,信念危機。首先,部分家庭偏重于物質利益的現實理念教育方式深刻影響了家庭內大學生的道德信仰。在行為選擇上日漸影響了大學生以追逐物質利益為先的思想底蘊,在價值判斷上則表現出功利主義傾向,從而使家庭內大學生產生了較強的自我主義傾向,淡漠了道德信仰的重要意義。其次,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模式有些僵化,在各教育環節的具體實施中多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需求及其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很好地凸顯,引導大學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方面的實踐模式有待改進。另外,缺乏道德信念支撐、日益強化的社會倫理約束以及當前社會存在的一些因公德缺位引起的以私德解決公德問題,也日漸弱化了大學生的自我道德信仰能力。

如果大學生對現代社會道德秩序的規范化認識不夠充分,各種形式的普遍倫理規范以普遍道德理性的方式構造形成的道德秩序就會日漸成為一種自我道德心理障礙,道德認知一旦缺乏道德信仰與道德情感的支撐,認知和行為之間則極易出現“道德缺口”;實踐上若難以獲得個體道德主體的普遍認同,且缺乏深厚的道德信仰基礎,外在的威懾力和強制要求便難以實現其效果,難以實現內心“立法”。

(二)基于法治信仰背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尚不完善

政治信仰在傳統觀念中一直是衡量青年大學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依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公眾直接參與的環節缺乏廣泛性和普遍性,難免使公眾與法律產生距離感;極少數黨政領導干部違法亂紀踐踏法律尊嚴與權威現象,時有發生的司法者目無法紀、濫用職權、權力尋租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法律價值的認識,無形中使大學生對法律權威產生了質疑;傳統封建文化“人治思想”在社會上仍有存在的土壤,也可能使大學生對社會法治環境的認識產生片面性;或者受社會腐敗之風影響,對于法律能否保障社會實現公平正義產生懷疑態度;對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感到迷茫,嚴重影響其法治信仰的確立。

當代大學生對法治國家的發展進程充滿期待,但法律知識欠缺、法治意識淡漠等問題依然可能存在,這在行為選擇上可能致使偏離法律認知的現象發生,如頻出的高校學生案件。

(三)高校法治信仰培育平臺不足,效果不力

第一,課程依托單一?!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培育的主要依托,而依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8年版)”教材,該門課程僅一章涉及法律部分,與法律內容相關的課時也相對較少?!胺ㄖ谓逃谀繕松铣R哉莆辗芍R為主,對法治觀念、關鍵能力等缺乏關照;在內容上比較抽象,專業性、原則性強,難以滿足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應用性需求;在方式上通常采用理論講授法,缺少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案 例,更難以讓學生探究與體驗;在整體實施上缺乏規劃、統籌,導致法治教育效果不佳?!盵5]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更是難以掌握系統性、專業性的法律知識。另外,在很多高校,該門課程一般都是 100人以上的學生合班上課,互動性不強,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且理論教學之外,組織管理難度較大,雖也不乏有一些法律實踐課的內容,但是,由于經費等問題,難以普及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收效甚微。

第二,師資力量薄弱。高校法治教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主要依托課程的主講教師一般缺乏法律專業知識背景,雖也有部分法學專業教師承擔該課程的教學任務,但人數也相對較少;多數是由相關專業如哲學、思政教師與專職輔導員承擔,系統的法律知識相對不足,對法治理念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在授課中難免局限于教科書內容,對于知識的拓展性、延伸性不夠,對學生提出的涉及實踐生活的法律問題難以給予完美解答,從而難以實現在課堂內外教學中對法律部分的講解達到深刻、透徹并能學以致用的理想目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部分高校在學時安排上甚至存在公共課讓路于專業課的現象,嚴重影響大學生對公共課的重視度,在法治教育師資隊伍配置上也缺少對教師的法律素養再培訓。當代大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和法律意識,對“法治中國”的建設也充滿信心,然而相對薄弱的師資力量,加上課程設置的種種不合理,嚴重制約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開展,也影響了高校法治意識的培育進度,對大學生法治信仰的提升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路徑

針對大學生法治信仰困境,應以培育大學生的道德自覺為切入點,積極探索高校法治教育新模式,改善高校與社會法治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法治氛圍,探尋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優化路徑。

(一)依法治校:營造校園法治氛圍

首先,營造校園法治氛圍,彰顯依法治校的特色。在教育教學與行政管理工作中切實踐行規則規范、公平公正等法治理念,嚴格遵照法律意志編撰高校章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逐層凸顯;嚴格遵循章程管理學校,充分體現民主科學的決策機制;在大學生評優評先、評定獎學金等方面獲得平等機會,充分尊重大學生基本權利,還要不斷完善大學生申訴制度,切實有效地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引導大學生自覺遵法、守法、信法,為增強大學生法治信仰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

其次,筑牢法治信仰的道德基礎,優化課程體系建構。塑造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開展具有時代特色的德育教育,通過增強權利意識教育激發大學生的法律情感從而實現法律價值的認同;不斷增強其社會責任感,逐步促進其法治信仰的生成,使大學生能夠理性看待法律環境,樹立社會主義法律信仰;同時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有效預防違法犯罪。

再次,對法治教育師資隊伍進行有序的法律素養再培訓。優化高校法治教育的師資結構,努力提高法治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等專門法律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引導學生尊重法律權威。切實提高法律知識課堂的感染力與時效性。

另外。通過校際合作開展“手拉手”活動。如邀請知名法學專家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多渠道開展校園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在法學專業老師的帶領下進社區、聽民聲并給予法律援助等,多形式合作活動加強高校法律實踐教學,有效促進知行合一,不斷堅定大學生的法治信仰。

(二)補充法治教育課程,適時調整課程設置

僅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單一課程并不足以實現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標,受教學時數與課程內容限制,學生難以緊跟法治國家建設的步伐,因而應當編寫針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治教育”教材,將“法治教育”單設為一門“公共必修課”,供所有非法學專業學生學習;同時,增加“法治教育”課程學分,安排法學專業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逐步建構較為成熟的法治教育教學體系。

(三)營造家庭法治氛圍,注重家庭法治教育影響

“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經驗表明,科學的家庭法治教育方法,是決定法治教育效果的關

鍵?!盵6]大學生的法治信仰培育應注重家庭法治教育環境,密切保持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家庭法治教育氛圍,是培育大學生法治意識、提高法治信仰的關鍵環節。

首先,家長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注意教育方式,遵循科學的教育方法,增強與孩子民主、平等對話的方式,關注孩子綜合發展,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敬畏倫理道德,恪守法律規范與生活準則,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身法律素養,樹立法治理念,提高法治信仰,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努力做出榜樣示范,踐行依法辦事。

其次,加強家校合作。多種形式加強法治教育知識的普及與宣傳,組織大學生定期到家庭、到社區調研家庭環境,并通過大學生志愿團、教師公益律師團對家庭給予法律援助,逐步提高各個家庭的法治意識和家長對法律知識理性自覺的求知欲。

四、小結

法治,是規則之治,依法而治,規則落實重在日常,重在行動,重在生活中的慎獨自律?!胺伞钪灿谌祟惖男男灾?,而人類的‘心性即一般的人類情感、價值理念、道德訴求甚至于道德情操,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所在”[7]。關于法治信仰的培育,教育是重要基礎,重要路徑。受政治慣性、文化傳統、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影響,法治思維尚未完全深入民眾,法治中國的建設進程也不是一蹴而就。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肩負著培育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大學生的法治信仰、法治思維、法治認同的形成與提升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環節以及家庭、社會的共同作用。

基于我國法治建設的特征和進程,高校法治教育的價值導向與主要任務,就是要培育大學生增強道德自覺與法治意識,厘清法治的作用機制、理論內涵,逐步形成法治信仰,客觀分析并正確面對法治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困境,信仰法治,嚴肅對待由法律規則生成的屏障和界限,倡導良好的法治文化,從而明確法治建設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必由之路與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熊英.“法治中國”的主體信仰維度[J].學習與實踐,2013(12):19-24.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120.

[3] 周軍虎,何祥林.法治信仰的培育探究[J].理論月刊,2017(2):105-110.

[4] 宣 璐,余玉花.試論新時代道德教育中的法治內涵[J].基礎教育,2020(1):5-10.

[5] 黃偉.法治意識培育中的關鍵能力模型建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3):27-32.

[6] 郭開元.社會化視野下的流動兒童家庭法治教育[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2):73-79,99.

[7] 郭淑新.敬畏倫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06.

[責任編輯:吳曉紅]

猜你喜歡
法治意識
依法治國視角下的公民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立德樹人要重視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
對優化士官學員法治意識培育的幾點思考
微文化時代大學生法治意識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愛國不能僅憑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依法治國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途徑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