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豆腐詩考

2020-11-09 03:06張久全
關鍵詞:譯介豆腐

摘 要:中國的豆腐詩承載了中國豆腐兩千年多年的歷史發展與傳承,而宋代的豆腐詩因其數量多、質量高和影響深遠獨樹一幟。經過梳理,文章認為宋代的豆腐詩主要可歸為記載美食、記載名稱、記載傳承和記載起源四類,其中又以南宋儒學大師朱熹所作的素食詩《豆腐》對淮南和后世的影響最甚。譯介《豆腐》這首代表性豆腐詩頗具意義和價值,它將有助于淮南豆腐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傳播,提升中國豆腐文化的對外傳播價值。

關鍵詞:豆腐文化;宋代豆腐詩;四類;素食詩《豆腐》;譯介

中圖分類號: H315.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20)05-0073-05

Abstract: In Chinas tofu culture, the tofu poetry serves as a beautiful cultural corridor, carry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ofu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he tofu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is unique because of its large quantity, high quality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t is sorted and found that the tofu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e. poems that record tofu delicacies, poems that? record tofu names, poems that? record? tofus inheritance, and poems that record tofus origin, among which the vegetarian poem Tofu, written by the Southern Song Confucian master Zhu Xi,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Huainan? and?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representative poem Tofu?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that it will not only help th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Huainan tofu culture, but als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v? alue of the Chinese tofu culture.

Key words:tofu? culture; tofu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four? categories; vegetarian poem? Tofu;translation

豆腐自問世以來,就以其豐富的營養、鮮美的滋味、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為歷代文人墨客稱頌,至宋代尤其為盛。北宋文學家蘇軾對豆腐有“箸上凝脂滑,鐺中軟玉香”[1]21的贊譽;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也曾以“瓦鼎煮黎祁”[2]326吟詠豆腐。南宋時期,陸游在《山庖》中寫道:“旋壓犁祁軟勝酥”[3]334,又在《鄰曲》中吟道:“洗酺煮黎祁”[4]237。詩作中的“犁祁”和“黎祁”等都是宋代對豆腐的別稱。由此可見,豆腐在宋代已經非常普及。宋代詩人也因此創作了大量的豆腐詩,最具代表性的除了蘇軾和陸游等豆腐美食家的詩作外,還包括朱熹、白甫、王令、馬廷鸞、王老者等社會各階層人士的作品,其中又以朱熹的素食詩《豆腐》對淮南和后世的影響最為深遠。鑒于此,本文擬對宋代的豆腐詩進行一番梳理和回顧,探討其對豆腐文化的影響;同時譯介朱熹的素食詩《豆腐》,以期能對淮南豆腐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宋代豆腐詩歸類舉隅

宋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詩家如林,反映在豆腐詩的寫作上就是數量多、質量高和影響深遠。據不完全統計,有宋一代,目前可考的豆腐詩有十余篇,作者多為宋代名家。根據宋代豆腐詩的特點,本文將其歸類為記載美食的豆腐詩、記載名稱的豆腐詩、記載傳承的豆腐詩和記載起源的豆腐詩。

(一)記載美食的豆腐詩

蘇軾(公元1037-1101年)作為北宋時期的大文豪,文人執牛耳者,在美食方面也是造詣頗深。他不僅善食豆腐,創制了特色名肴“東坡豆腐”,更在《蜜酒歌》(此詩另一版本為《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中寫道:“脯青苔,炙青蒲,爛蒸鵝鴨乃瓠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貧家百物初何有?!盵5]8(詩意:用青苔作干肉,青蒲作烤肉,葫蘆為蒸熟的鵝鴨;用豆漿作乳,豆腐為酥酪;用油作蠟燭,喝著用蜂蜜釀造的酒。貧苦人家因無美味佳肴,就搜羅諸物以假亂真。)這首詩由食物引至自身,自嘲貶謫之后華而不實的社會地位,透露出樂觀豪邁的磨礪精神。詩中“煮豆作乳脂為酥”(詩人自注:“謂豆腐也”)提到了豆腐的制作以及細膩溫軟的質地和口感。整首詩表現了作者在油燭燈下品著豆腐,喝著蜜酒醉態可鞠的神情,同時也展現了豆腐本身蘊含的平淡、方正、淡泊、隨遇的文化精神。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公元1125-1210年)也是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其詠嘆佳肴的詩作有上百首,其《鄰曲》寫道:“濁酒聚鄰曲,偶來非宿期。拭盤堆連展,洗酺煮黎祁。烏牸將新犢,青桑長嫩枝。豐年多樂事,相勸且伸眉?!盵4]237這首詩出自《陸游集·劍南詩稿五六卷》,于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冬作于山陰(今為山西朔州市轄縣),陸游在詩后自注:“連展,淮人以名麥餌”,“黎祁,蜀人以名豆腐”。因此,“拭盤堆連展,洗酺煮黎祁”的意思就是“擦拭磨盤碾磨連展(面條),洗刷鍋具煮豆腐”。詩中描寫了豆腐的技藝流程,磨礪而出的豆腐軟嫩味美,被農家當作美食用來款待親友,展現出一派祥和的農家樂景象,更增添了豐年樂趣。值得一提的是,陸游晚年愛好吃素養生,其另一首豆腐詩《山庖》便是首養生詩:“新舂罷亞滑如珠,旋壓犁祁軟勝酥。更翦藥苗挑野菜,山家不必遠庖廚?!盵3]334滑如珠的新稻米飯,配上柔嫩酥軟的豆腐,佐以野菜,便成了陸游最愛的綠色養生食品。由此可見,宋代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豆腐不僅物美價廉、老少咸宜,而且兼具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食療功效。

(二)記載名稱的豆腐詩

宋代對豆腐的稱呼地域不同,叫法不一,主要有“小宰羊”“乳脂”“犁祁”“黎祁”“鹽酪”“豆脯”“豆腐”等。據文獻記載,“豆腐”二字最早出現在五代末至宋初陶穀(公元903-970年)所著的文言瑣事小說《清異錄》卷上“官志門”中:“時戢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箇。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6]92。宋代豆腐詩中,豆腐一般多用“黎祁”二字。根據日本豆腐研究專家篠田統(1899-1970)教授的觀點,“中國從南北朝到唐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量進入中原,胡人慣食牛羊乳加工品。這些乳品的名字像‘黎祁‘來其應當是胡語的對音,就成了豆腐的別名”[7]。南宋宰相馬廷鸞(1222-1289)在《謝毛子文見壽》中也用了“黎祁”這一名稱:“編排老朽我為魁,綠鬢朱顏可得廻。周雅輟吟悲顧復,楚騷長嘆誦恢臺。鴻飛滅沒孤身在,燕逐炎涼幾客來。苜宿黎祁湯餅供,一澆眊矂強持盃?!盵8]馬廷鸞在南宋度宗朝時(公元1264-1274年),備受奸臣賈似道和丁大全的打壓,迫于內憂外患而含恨引退,后有此作。詩中“苜宿黎祁湯餅供”中的“苜宿”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經油炒后趁熱進食,味道鮮美;“湯餅”是湯煮的面食,似今之湯面。不難發現,宋代的豆腐既是窮閭阨巷之舍的美食,也可諧音“都?!比腌婙Q鼎食之家的壽宴,體現了豆腐方正質樸、不嫌貧愛富的美好品質。

此外,豆腐在北宋詩人王令(公元1032-1059年)的《山陽思歸書寄女兄》中又有了新的稱呼:“盤蔬羅春青,豆脯兼夕鱐。為食豈不美,義咽不下喉。要當歸子同,半菽飽亦優。始予志所學,義當望軻丘”[9]173詩中的“豆脯”就是豆腐,“夕鱐”就是魚干?!岸垢迸c“夕鱐”搭配,得其鮮美,與“盤蔬”搭配,得其清爽,總能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與“半菽”(謂半菜半糧,泛指粗茶淡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借物詠志,簞食瓢飲,安貧樂道,保持著文人高潔、修身、執中的人格精神。南宋時期,白甫(生卒年不詳,朱熹同時代詩人)曾創作《舟次下蔡雜感》(下蔡即今之淮南市鳳臺縣)組詩,其中第五首就直呼“豆腐”入詩:“正值太平時,村老攜童歡。山下農家舍,豆腐是佐餐?!盵10]149詩中描繪了南宋太平時期,詩人路過淮南地區,看見村里的老人帶著孩童在快樂地嬉戲。八公山下的農夫家,豆腐為下飯菜??梢韵胂?,至宋代,在“豆腐之鄉”淮南的百姓餐桌上,豆腐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菜肴。

(三)記載傳承的豆腐詩

南宋時期,力主抗金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公元1140-1207年)遭諫官彈劾被削奪官職,寓居江西上饒,隱憩林下。他曾賦詩一首贊美興安縣(今為橫峰縣)的“葛源豆腐”:“啖之如嚼月,裊裊香爽襲。甘做葛源人,常做斯食客?!盵11]2這短短的二十字平白如話,卻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和豆腐文化傳承,宛如東坡先生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既表達了詩人對當地美食的熱愛,也表現出他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成了豆腐文化發展史上最具人文情懷的廣告詞?!案鹪炊垢币渤蔀樗未垢幕瘷M向傳播的有力證據。

此外,據宋末元初學者劉壎(公元1240-1319年)編撰的《隱居通議》記載:“宋咸淳間,吉州龍泉縣有賣豆腐王老者,年八十六,平生樸素,不識字。忽呼其子,告以欲歸,令代書《豆腐詩》曰:‘朝朝只與磨為親,推轉無邊大法輪。碾出一團真白玉,將歸回向未來人。言訖坐化,詩意亦有味也?!盵12]615據后世記載,王老者是南宋吉州龍泉縣(今江西省遂川縣)人,以做豆腐、賣豆腐為生。這首詩是他臨終口述,令其子代筆寫出,雖是民間口頭創作的文藝作品,卻充滿了令人敬佩的敬業精神、創造精神和歷史責任感。王老者不僅從事豆腐的物質生產,而且還從事豆腐的精神生產,創作出記載豆腐物質傳承和精神傳承的《豆腐詩》,成為豆腐文化縱向傳承的文藝珍品。后世的清代小說家褚人獲在《堅瓠集》中更是根據豆腐文化的傳承歸納出了“豆腐十德”:“水者,柔德;干者,剛德;無處無之,廣德;水土不服者食之即愈,和德;一錢可買,儉德;徽州一兩一碗,貴德;食乳有補,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則不成,圣德;建寧糟者,隱德?!盵13]30這也正是豆腐文化能夠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創新發展之原因所在。

(四)記載起源的豆腐詩

關于豆腐的起源,學界一直以來都習慣于引用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本草綱目》中“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14]252這一論斷。殊不知,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一位無名氏作過一首《懷古》吟詠淮南的八公山豆腐:“壽陽雞犬仍做聲,八公仙人化舊塵。笑煞淮南煉丹術,煉丹不成豆腐真?!盵15]339這首詩以調侃的筆調道出豆腐乃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招方士于八公山上煉丹時偶然發明的,但由于該詩作者不詳,影響不大,后世并不引以為據。南宋時期,儒學大師朱熹(公元1130-1200年)早先喜食豆腐,曾作素食詩《次劉秀野蔬食十三詩韻其十二豆腐》(簡稱《豆腐》):“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盵16]109(詩意:農民種豆子,可是豆苗總長得不好, 稀稀落落的。他們已經竭盡力氣了,因此難免心灰意冷,苦不堪言。如果他們早些知道淮南王劉安做豆腐的方法,就可以不去辛苦種豆子而改行做豆腐, 這樣就能輕松安穩地賺到錢幣了)。朱熹為了避免別人把詩中的“淮南術”(也有版本作“淮王術”)誤解為煉金煉丹的方術, 還特別在詩末標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16]109。

鑒于朱熹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強大影響力,自宋代以降,豆腐始于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說法,基本上都是從這首豆腐詩引申而來,這比李時珍《本草綱目》(刊于公元1590年)的記載還要早四百年左右。有趣的是,主張“格物窮理”的朱熹后來發現豆腐在制作前后重量不一,認為這違背了天地間的秩序,懷疑豆腐是豆子的魂魄,是“鬼食”,遂拒食豆腐。清代儒學家梁章鉅(公元1775-1849年)在《歸田瑣記》卷七中曾這樣記載:“又相傳朱子不食豆腐,以謂初造豆腐時,用豆若干,水若干,雜料若干,合秤之,共重若干,及造成,往往溢于原秤之數,格其理而不得,故不食?!盵17]104誠然,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豆腐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價值。

綜上所述,宋代的豆腐詩涵蓋面廣,寓意豐富,涉及到豆腐美食、名稱、傳承和起源等多個方面,非常值得譯者挖掘、整理和譯介。整體而言,朱熹的素食詩《豆腐》最為短小精悍,影響深遠,頗具人文價值和文化交流意義,遂擬先譯介并探討之。

二、朱熹素食詩《豆腐》英譯探討

(一)宏觀層面的思考

朱熹素食詩《豆腐》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詩的前兩句“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化用了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約公元365-427年)《歸園田居·其三》中的詩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18]184,詩人托物起興,抒發了農民種豆子的辛苦。詩的后兩句“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由事及理,點明了豆腐的起源,反襯了豆腐的經濟價值。整首詩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曉暢,寓意明了,為出韻的五言絕句,五言三頓。依照“平水韻”規則,首句仄起不入仄韻,二、四句的“腐”押七麌,“布”押七遇,二、三、四句的韻母相同,讀起來頗具韻律感。

對于《豆腐》這類律詩的英譯,本文認為:在形式上,應以詩譯詩,不宜散文化處理;在風格和韻味上,應盡量保留原來的詩行和語言特點,不宜隨意增減或刪改;在詩歌意象上,可有所取舍,但應盡量保留原詩重要的意象詞語,不宜破壞原來的文化屬性與文化立場;在節奏和音韻上,應盡力再現原詩的節奏形式和音韻美感,使之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和諧優美,以利于文化傳播和交流。鑒于此,對朱熹這首豆腐詩的英譯,整體上應堅定豆腐文化立場,倡導譯介結合,突出文化對話與協商,主動把“豆腐”的文化意象引入到英語話語系統之中;細節上要“把握好譯語讀者的實際接受能力、閱讀心理和審美品位”[19]8,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詮釋“豆腐詩”,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流暢性,同時處理好詩歌節奏和韻律的再現問題。

(二)微觀層面的思考

試譯《豆腐》如下:Tofu//Beans are sown, but sparsely grown, /Farmers in a sweat,sigh and moan./Had they known the Tofu? skill earlier,/They would readily? earn money easier.[Note: Tofu is said to be invented by Liu An(179-122 BC),King of Huainan under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2 BC-8 AD)]

就字數而言,原詩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個字;其譯文也是四句,為了再現詩歌抑揚頓挫的節奏,首句和尾句的用詞凝練為六個,二、三句為七個,共二十六個詞,基本再現了原詩句式上的均衡、簡潔和考究。從韻律上看,原詩除首句外皆押韻,具有很強的音韻美感;其譯文應以譯語的語言結構特點、表現手法習慣和社會接受傾向為依據,靈活調整原語的審美信息類型和結構,以韻譯韻、以韻補韻,發揮譯文優勢。因此,本文在英譯《豆腐》時采用了英語詩歌中常見的雙韻體(couplet)“aabb”韻式,雙行押韻,分別押[]和[],這也恰巧符合漢語詩歌平仄律上“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口訣。此外,為了增加詩歌的音樂美感,譯文還運用了“行內韻”(internal rhyme),即詩歌一行之內停頓之處的重讀音節與此行最后一個重讀音節互相押韻,如首句中的sown和grown。同時,為了彰顯《豆腐》這首詩的修辭美,譯文還綜合運用了“頭韻”(alliteration,如sweat和 sigh等),全韻(fullrhyme,如sown,grown,moan和known)與元韻(assonance,如earlier和easier等)音韻修辭,讀起來節奏韻律分明,聲調和諧動聽,瑯瑯上口。

此外,譯文還對原詩做了一些變通處理,如在翻譯“力竭心已腐”時,分別用“in a sweat”(一身大汗)展現了農民種豆子時的“力竭”,再巧借“sigh”(嘆息)和“moan”(抱怨)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農民的辛酸。值得一提的是,對“淮南術”的處理也沒有拘泥于字面意思直譯為“Huainanskill”,而是站在弘揚豆腐文化的立場,按照朱熹寫詩時的原筆原意進行注釋,主動把“豆腐”的意象、發明人和起源地引入英語話語系統進行譯介,這樣處理既增強了譯文的可讀性,也方便了譯語讀者了解和接受豆腐文化的歷史淵源。

三、朱熹素食詩《豆腐》的譯介價值

(一)弘揚淮南豆腐文化

朱熹的素食詩《豆腐》中有兩處提到了“淮南”,分別是詩中的“早知淮南術”和注中的“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這里的“淮南”指的是漢代劉姓第二代淮南王劉安就藩之所淮南國(都壽春邑,為今之淮南市壽縣)。根據朱文公的詩歌,加上明代學者葉子奇(約公元1327-1390年)的《草木子》和羅頎(約公元1465-1525年)的《物原》等古籍佐證,再結合日本豆制品業“唐傳豆腐干,黃山御門前,淮南堂制”[20]68的文字記載,足以證明淮南才是名副其實的豆腐發源地和“中國豆腐之鄉”。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淮南豆腐孕育出了“以八公山豆腐為核心,以中國豆腐文化節及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豆腐文化歡樂匯為紐帶,以淮南豆腐的獨特工藝品質、飲食營養、精神品質、文化哲理、歷史民俗等為基礎,由膳食延伸到文學、旅游、品牌、經貿、政治等領域的一種獨特地方文化”[21]88,即淮南豆腐文化。它也是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的淮南這座城市的根與魂,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等更是打造豆腐文化品牌,推動淮南經濟文化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

譯介朱熹的素食詩《豆腐》是積極弘揚淮南豆腐文化的有效措施,而弘揚淮南豆腐文化的重要內涵就是用豆腐文化凝聚人心,堅定特色文化自信,依托豆腐文化資源,做大做強豆腐文化資本,重塑淮南這座城市的形象與精神??梢哉f,由朱熹加持的淮南豆腐文化既是地域文化情感與自豪感的紐帶,城市親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憑借,也是后人了解歷史、陶冶情操、凈化靈魂、創新發展和國際交流的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

(二)提升豆腐文化的對外傳播價值

豆腐文化是“以豆腐為載體,以豆腐的獨特品味、豐富營養、風格品質、蘊含哲理、歷史淵源等為基礎,由飲食滲透到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文化?!盵22]42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豆腐文化中的豆腐詩,尤其是宋代豆腐詩,具有很強的文化凝聚力、生命力、吸引力和影響力。以點帶面地譯介這首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宋代豆腐詩《豆腐》,將更容易使中國的豆腐文化跨越不同的種族、時空和地域,形成文化上的“聚集效應”和“裂變效應”,將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文化譯者和傳播者關注豆腐、豆腐詩歌和豆腐文化,也將會引領更多的文化譯者和傳播者開展豆腐詩歌的譯介和豆腐文化的挖掘,有利于拓寬豆腐文化的對外傳播路徑,釋放豆腐文化的活力和潛力。

譯介朱熹的素食詩《豆腐》,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主動傳播到英語話語系統,積極展現中國豆腐文化的精神力、文化力和競爭力,為豆腐的發源和發展而“正本清源”,為豆腐詩歌的傳承和傳播而“守正創新”,為豆腐文化對外傳播而“有所作為”,正是提升豆腐文化對外傳播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

四、結語

豆腐作為我國的國粹,孕育出了豐富而獨特的豆腐文化。古今多少文人騷客,都曾借豆腐詠志,表達了自身或質樸無華的文人本色,或淡泊高雅的道德情操,或隨遇而安的樂觀情懷,以求達到物我合一的人生境界。這其中,宋代吟詠豆腐的詩歌更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卷。在豆腐詩歌歷史的長河中,宋代豆腐詩可謂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為我國豆腐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無論是蘇軾、陸游等名流學士,還是王老者等白丁俗客都與豆腐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妙句佳篇。朱熹的素食詩《豆腐》更是從詩歌文獻的角度佐證了豆腐的發明與發源。因此,譯介這首宋代豆腐詩既是對豆腐詩歌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外宣傳淮南特色豆腐文化,提升豆腐文化對外傳播價值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 曾學英.走向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豆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1.

[2] 范宜人.浮沉千古1982-1999[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326.

[3] 錢忠聯,馬亞中.陸游全集校注7 劍南詩稿校注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334.

[4] 錢忠聯,馬亞中.陸游全集校注6 劍南詩稿校注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237.

[5] 周裕鍇.新國學第13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8.

[6] 邱龐同.知味難中國飲食之魅[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5:92.

[7] 郭偉諾.中國文學中的豆腐[N].山東教育報,2016-02-11(8).

[8] 中國圖書館網.馬廷鸞《謝毛子文見壽》[EB/OL].(2018-06-04) [2019-08-15].http://www.chnlib.com/shiciku/636341.html.

[9] 吳慧鵑.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3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9:173.

[10] 李新旺.客家清韻[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5:149.

[11] 政協橫峰縣委員會.橫峰美食[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2.

[12] 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615.

[13] 呂爾欣.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及翻譯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30.

[14] 夢華.圖文全解本草綱目[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252.

[15] 崔公讓.不可不知的中華飲食文化與健康[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12:339.

[16] 王輝.中國古代民俗[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2015:109.

[17] 梁章鉅,陽羨生.歸田瑣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104.

[18] 崔勇謀.中國經典古詩詞300首[M].沈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6:184.

[19] 丁立福.論中國典籍譯介之“門檻”——以《淮南子》英譯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19(6):4-14.

[20] 張林.國際交誼與中華美食[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68.

[21] 張久全,孟焱.淮南豆腐文化譯介問題與對策[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84-88.

[22] 張久全,孟焱.文化軟實力視角下的豆腐文化譯介思考[J].臺州學院學報,2018(4):42-45.

[責任編輯:吳曉紅]

猜你喜歡
譯介豆腐
豆腐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學做豆腐
二十五,打豆腐
拌豆腐三春不忘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閻連科作品譯介①
豆腐這樣弄不碎
中國文學對外譯介與翻譯歷史觀
超現實主義在中國的譯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